「……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總理的關係,不要炫耀自己;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新中國成立之初,為杜絕故鄉親友向自己謀求官職,周總理專門召集家庭會議,定下了「十條家規」。 在昨天正式開展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家風》檔案展上,這「十條家規」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觀看。
家風是一個家庭世代相傳的風尚和作風,不僅關係一人得失、一家榮辱,也關係著黨風、政風、民風。展覽以不同歷史時期32位優秀共產黨人感人的家風故事為主線,通過240餘件檔案資料,突出體現了共產黨人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識、廉潔自律等方面的先進性,詮釋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信仰與道德風貌。
展覽運用家書、家訓、圖文、影像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將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的優良家風立體而生動地呈現在觀眾面前。第一部分「老一輩革命家的家風」,展示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鄧小平、陳雲、董必武、彭德懷、陳毅、羅榮桓、習仲勳、張聞天、黃克誠、陳賡、徐特立、謝覺哉等17位老一輩革命家以德傳家、以學興家、以儉持家、以嚴治家、以廉守家的優良家風。
圖片說明:1950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的決定後,毛澤東毅然把兒子毛岸英送到了朝鮮。圖為毛澤東與毛岸英在北平香山。
「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這是毛澤東的「家風三原則」,對生活有困難的親友,毛澤東總用自己的稿費給予經濟上的幫助,從不搞特殊,從不給國家和地方政府添負擔。
圖片說明:1969年—1973年間,鄧小平及其家人被下放到江西。期間,他多次給中央寫信。在這些信中,他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未提任何要求,但對家人的關愛卻毫不掩飾。此件是1971年鄧小平給中央的信,表示希望接傷殘的鄧樸方到江西靜養。
「辦任何事情都要嚴格按照制度來」則是陳毅對家人的要求。1950年春,他向前來上海看望自己的父母坦誠提出「約法三章」:「不得隨意動用公車」「不要借我這個市長的名義外出辦事」「沒有特別的事,不要隨意外出」。
圖片說明:1960年8月,劉少奇與家人在北戴河的合影。
劉少奇當選國家主席後,有的親戚要求解決工作、升學和生活困難等問題。1959年國慶節期間,他專門召開了一次家庭會議,嚴肅指出「不要以為你是國家主席的親戚就可以搞特殊,靠沾我的光,提高不了你的覺悟。」
圖片說明:陳雲飲食簡單而固定,這本廚師工作筆記記錄了陳雲每日的用餐情況,廚師說:「首長一年到頭就吃那幾樣普通的家常菜,我這個技術也提高不了。」
習仲勳注意教育孩子從小養成節儉的良好生活習慣,他言傳身教,從點滴做起。他經常用「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言教育孩子,吃飯時掉在桌上的米粒都要撿起來吃掉,一丁點也不浪費。圖為1960年6月,習仲勳帶領中央國家機關幹部到北京郊區紅星人民公社和社員一起收割小麥。
習仲勳對子女的教育是慈愛而嚴格的,他特別注意從小事抓起,培養孩子勤勞勇敢、艱苦樸素的品德,不允許有任何的優越和特殊。孩子的衣服和鞋襪,都是依次「接力」,大孩子穿舊了打上補丁讓小的再穿。1962年9月,49歲的習仲勳遭受不白之冤,繼而被審查、下放,「文化大革命」中又橫遭批鬥、關押。這期間習仲勳與家人天各一方。1972年冬,齊心獲準帶著兒女看望習仲勳。為了記住這難忘的相會,齊心和子女拍了這張紀念照。前排右起:齊橋橋、齊心、習安安,後排右起:習近平、習遠平。
革命先烈為了民族的解放、為了新中國的誕生,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捨生取義。他們寫給親人一封封承載著戰亂年代記憶的家書,寄託著對國家和民族的摯愛、對家人的無限思念、對子女的殷切祝福。第二部分「革命先烈的家風」,展示了彭湃、殷夫、冷少農、鄧中夏、方志敏、俞秀松、左權、王孝和、李白、秦鴻鈞等10位革命先烈堅定信仰、忠於理想、忠於人民、寧死不屈、舍小家顧大家的愛國情操。
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冷少農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南京建立了中共地下聯絡站,利用各種關係收集情報。為了消除母親和家人對他遲遲不回家探親的誤解,他特意給母親寫了一封5000餘字的長信,他在信中寫道:「母親,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順大多數痛苦的人類,忠實地去為他們努力。」1932年他在南京雨花臺被殺害時,年僅32歲。
焦裕祿的大兒子在看戲時告訴售票員:「焦書記是我爸爸。」沒有買票就進場了。焦裕祿得知後,教育兒子不要搞特殊,並拿出錢讓他去補票。在「新中國成立以來優秀共產黨員的家風」板塊,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牛玉儒、錢學森等5位新中國成立以來優秀共產黨人艱苦樸素、清白為官、為民奉獻的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武警上海總隊一支隊三大隊的年輕戰士們正聚攏在講解員身邊認真聆聽,教導員嚴勵表示,隊伍裡的戰士們大多都是「95後」,參觀這樣的主題展覽可以讓他們了解歷史、嚴格紀律、改善作風,是一次生動直觀的主題教育活動。
「家風建設對於改進黨風、政風、民風具有重要意義,主題鮮明、視角獨特、故事感人。」 市檔案局局長周蔚中表示,展覽為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將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養成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的良好風尚提供很好的幫助,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教材。
據策展人介紹,展覽得到了中央檔案館以及全國20餘家單位支持,中央檔案館提供了20餘件珍貴檔案,周恩來故居紀念館等也提供了不少展品,其中大多系首次在上海展出。展覽從即日起面於市檔案館外灘館3樓展廳向廣大市民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