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大寶去興趣班回來,還未開門,就聽見小二寶歇斯底裡的哭喊聲:「媽媽,媽媽,我要媽媽!」
抹一把由心而生的汗,急匆匆打開門,配上自己齜牙咧嘴「慈祥」的笑:「寶貝兒,媽媽在,媽媽回來了!」
小二寶的哭聲戛然而止,迎面而來的,是他伸開的雙臂和從姥姥懷裡掙脫開而撲上來的上半身。
是的,是的,這段時間生病的小二寶,已經從過去的「純爺們兒」變成了「嬌滴滴」,時時刻刻離不開媽媽了。
在小二寶沒有生病之前——
當我要外出時,只要給他講清楚我去做什麼,他都會愉快的給我揮揮手,說一句「拜拜」;有的時候他正玩得嗨,甚至對於我的離開連頭都不回,用懶得理我來表達他的獨立。
當我回來時,只要他沒有睡覺,就一定笑眯眯的站在門口和姥姥一起等著我開開門,然後甜甜的叫一聲「媽媽」,之後該做什麼繼續做什麼,壓根兒無視我的存在。
當白天他想要睡覺時,姥姥拍拍他,他就可以輕鬆入眠。當晚上他想要睡覺的時候,就會立即跑到我身邊,香香軟軟的叫一聲「媽媽,抱抱」或者「媽媽,NEINEI」,然後就是洗洗刷刷換換紙尿褲,我們一起躺到床上就好。
當我們都忙碌的時候,他也可以自得其樂的找出他的小樂趣,或者挖挖他的沙盤,或者擺擺他的積木,或者翻翻他的繪本,玩的不亦樂乎,只需要略微分神照顧他的安全就好。
當帶他去小公園玩的時候,他自己樂顛顛的找到自己的鞋子、帽子和外套,示意我們幫他穿上,然後就開開心心的和姥姥姥爺一起外出了。
當到了吃飯的點兒,他就乖乖的坐在自己的小餐桌上,等著給他分餐,然後大口大口的吃得香香甜甜,很多時候已經可以自食其力,嫻熟的用小勺子和端自己的小碗。
……
總之,他是一個開心的、能夠自娛自樂的小朋友。
可小二寶最近一段時間感冒、發燒、咳嗽又轉為肺炎,需要調理之後——
當我要外出時,他一定是要緊緊的抱著我,哭著、鬧著、拽著不讓走,而且哭聲有越來越大之勢,止都止不住。
當我不在家時,只要他看不到我就一定會嚎啕大哭,哭的誰都哄不住,直到自己實在哭累了為止。
當他白天要睡覺的時候,只能我在他身邊摟著他、抱著他,一旦他睡熟想放到床上就會立即清醒,並且緊緊的拉著我哭著讓抱起來。當他晚上要睡覺的時候,還不讓關燈,一邊吃NEINEI,一邊還要必須看著我才好,直到實在忍不住睡著為止,但夜驚的次數也特別頻繁,總是會在睡夢中哭醒,嚷著叫「媽媽,抱抱,媽媽,抱抱!」
當我們都忙碌的時候,好吧,沒有忙碌的時候,只要在家裡,就只能全神貫注的陪著他,一旦不順意就立即哭鬧給我看,而且還學會了跳腳蹦,哪裡有絲毫省心啊!
當想帶他外出的時候,他就會緊緊抱著我,搖著頭表示不要出門。若強行帶著他去曬太陽,他一定是無精打採且不要坐在小推車裡,只能抱著、抱著、抱著。
當需要他吃飯的時候,不但要抱著,還特別挑剔,這不要吃、那不想吃,甚至吃一口就吐出來,沒有絲毫胃口不說,還必須要餵著吃,當然,必須是媽媽餵才好。
……
哦,生病了的小二寶,就這樣成了脆弱的小二寶,嬌滴滴、鬧個不休。
但是,生病之後的寶寶,的確需要媽媽精心的護理,畢竟身體上的不適,他無法用語言來正確表達,只能用哭鬧來表示自己不舒服了、自己生病了、自己害怕了、自己實在恐懼吃藥啊等等各種各樣的情緒。
另外寶寶生病,媽媽自然是焦慮的,身心也都會受到格外的煎熬。因而勞累的媽媽在心力憔悴的情況下,脾氣也會隨著增長,這是人之常情。
可是寶寶生病的時候,又格外喜歡哭鬧、纏人,尤其是媽媽,而且非常不講道理,這也是寶寶的自然行為。在這個時候,媽媽千萬不要跟著著急、上火,以為寶寶開始不懂事了,開始無理取鬧了,甚至因為寶寶的某些極端的行為而開始發脾氣。
其實,寶寶在這個時候,心中是非常脆弱的。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怎麼了,反正就是不舒服的感覺;而且媽媽會給他餵他根本就不喜歡的藥藥,而且無論他怎麼拒絕都必須要吃。所以對於寶寶來講,他過去熟悉的東西變化了,他就會不安,而他的不安,只有通過哭鬧來表達。
因此,在寶寶生病的時候,媽媽不但要對寶寶的身體負責,細心關注寶寶的各項身體特徵,招呼寶寶的吃喝拉撒外,還要格外關注寶寶的心理變化,不要以為寶寶小什麼都不懂得。越是寶寶哭鬧的時候,媽媽越要付出耐心和細心,觀察寶寶的真正需求,是又不舒服了,還是緊張害怕了,還是孤單難受了等等,從而有的放矢的幫助寶寶解決問題。
針對寶寶的護理,親愛的大家還有什麼好的方法呢?一起分享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