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接觸的都是和文化沾邊的事情和人,雖然大家平時也一起吞雲吐霧,話題也包含市井民俗,但有些篩漏出來的實質卻能讓人振聾發聵。
偶然間得到了幾冊印於民國的線裝小學課本,翻看後真為我受的那幾年義務教育汗顏,同時不禁為那些向陽生長的未來花朵深感擔憂!
民國年間,兵荒馬亂,人心卻淡定。人有信念,下有常識,小學課本集二者於一身。老課本的編著是民間的,無關君王軍閥權貴,透著民眾皮膚上的冷暖,不呼口號,不居高臨下,不繁文縟節。仁、義、禮、智、信,情趣,家國之源、江山之遠、永恆之義,多在平白明淨的故事之中。
前些日子和曾經的班主任聊天,已過古稀的老師握著我的手說接連說了好幾句抱歉,老師也在反思當年的教育方式和內容。不過幸好我屬於劍走偏鋒的那種。
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產生敏感。翻閱這幾冊線裝小書,景深裡都是天地之悠悠。
書從入學敬師開篇,講到儀容、應對、敬老、濟貧。文字精短,很多時候是靠圖片傳遞思想,給當時的教師很大闡釋空間。
書從兒童日常居家處事著手,並注意體現工農商等實用知識,且注重倫理道德教育,整本書基本沒有政治說教和虛假敘事。
現行課本存在經典的缺失、兒童視角的缺失、快樂的缺失和事實的缺失。
當然。曾經的很多內容已經不適於今日,但是一些為人處事的基本美德與品質還是應該傳承下去。
我們總是一貫的將大道理融入當今教育,我上學那個年代,好像科學家是最熱門的單選,其實那時候科學家在孩子們眼中只是一個含糊的身份標籤。我在想若干年後我兒子以後要是跑過來跟我說,我長大了想當個牛逼的廚子,我一定會熱淚盈眶的花重資給他買個最最牛逼的案板,帶他下各種口味的館子,親力親為的告訴他川魯粵淮揚菜口感上的特點。並會帶他去菜市場了解裡脊和後臀尖的區別。
作為附庸風雅的我,雖然每日必不可少的沉浸於各種快消速食文化當中,但內心中還是給傳統預留了一畝三分地。曾對油畫和藝術設計略有涉及的我近日迷上了書法,發現油畫刷子和設計軟體在國粹面前只能仰望。但正是這個經過了數千年文化積澱的國之瑰寶,在不被重視了近百年後,近年來才被國家終於重拾,剛結束的2016北京市中考語文試卷中,書法知識佔分比重接近十分之一。重拾代表了被重視,被重視就有機會復興。真的很希望今後校園中能呈現紙飛墨香。
我曾經說過本號只講情懷,不談銅臭,所以未見任何功利,今次仍不破例,發個受眾北京的免費福利,僅希望更多人通過免費書法課能夠愛上國粹,繼而光大!
若嫌麻煩 留言報名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