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父母學校
懷孕是一段痛並快樂的經歷,孕媽也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比如周圍環境、自身性格、個人經歷等原因左右自己的情緒,從而讓孕期進程變得困難重重。每個孕媽都是偉大的,社會、家人應該給她們更多關注,讓其遠離抑鬱症困擾。
據統計,全球有3億人受困於抑鬱症,而國內終生患病的人佔比6.9%,估算下來,有6900萬人中招。世衛組織強調,如果不考慮經濟、信仰、文化等因素,到2030年患病人數將超過心腦血管疾病人群,並成為致殘的主因。
目前抑鬱症的科普並沒有納進教育體系,我們只能通過聯想與經驗去判斷,會讓人們或多或少會進入誤區,覺得鬼哭狼嚎、悲痛欲絕的人才會患上抑鬱症。其實不然,比如微笑抑鬱症你可能沒聽說過,比如有些服務行業,因為工作的關係,要微笑面對客戶,即使心情很糟糕,也要強顏歡笑,比如收費站的工作人員曾因假笑風波被熱議。
孕婦也是抑鬱症的主要群體,不管是產前還是產後都有患抑鬱症的可能。結合五年前的數據,國內孕婦高達上千萬,產後發生抑鬱的產婦達到150萬之多。
孕產婦抑鬱症已經不容忽視,我們來看幾個案例:
1、產婦生下二胎不到一周跳河,因為抑鬱症選擇輕生,拒絕別人施救,後經三人奮力一起救上岸。
2、海歸女博士擁有如此高的學歷,不幸患上抑鬱症。而家人察覺她在產後已有患病表現。最後她走向不歸路,留下兩個年幼的小孩,還有丈夫。
3、二胎媽媽因為婆媳關係不和,攜一兒一女跳河致兩小孩溺亡。
4、另一位二胎媽媽,抱著兩名不到三歲的幼兒從樓上一躍而下,三人離開了。
5、一位媽媽剛哺乳完嬰兒,選擇縱身跳下樓,家庭悲劇就此拉開。
此類事情並非個例,已經發展成了一種現象,引起了社會的關注。特別是家人要理解孕媽,感覺很多人卻不重視這一環節,孕育經歷的辛苦已經讓很多孕媽不堪重負,她們承受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壓力。同時,孕產婦群體也得到了衛生健康部門的重視。
方案出臺了
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將抑鬱症防治知識作為孕婦學校必備的科普宣教內容,提高孕產婦及家屬防治意識。將孕產期抑鬱症篩查納入常規孕檢和產後訪視流程中,由經過培訓的醫務人員或社工進行孕期和產後抑鬱的篩查追蹤。鼓勵精神專科醫院、綜合醫院精神科與婦產科及婦幼保健院等醫療機構以聯合門診或遠程會診的形式,為孕產期婦女提供專業支持。
該方案發布後,得到了很多女性的力挺。因為很多家人在產婦生完寶寶後,更多的精力放在小孩身上,而忽略對寶媽身心的關懷,加上很多產婦是新手媽媽,內心的焦慮可能發展成抑鬱症,因此,此項篩查很有必要。
那麼,抑鬱症有什麼徵兆呢?
1、孤立自己
他們會因為某種原因選擇孤立,如社交遇挫、家人關係不和等,覺得自己獨處更好過一些,或出現怨恨自己的表現。他們斷絕與人來往,甚至喜歡長期獨處。
2、生活混亂
生活倍感壓力,做家務力不從心,家裡亂糟糟的,衣物不願洗、垃圾不願扔,人在房間活動受限,地上到處扔東西,這樣的環境讓自己不安,由於精神不振又缺乏動力。
3、不講衛生
因抑鬱缺乏精力,洗澡、洗漱、起床等變成一件困難的事情,不能善待自己的身體,而家人可能認為太懶。
4、休息不好
抑鬱使得睡眠變少,經常熬夜到很晚,腦子不停在想東西,入睡變得比較困難,即使在夜裡也處於焦慮之中。也有一些人睡眠比較多,但醒來仍感到疲憊不堪。
5、放大小事
抑鬱讓你相信負面的東西,經常處於悲觀之中。通常遇到壞事會感覺生活亂七八糟的,難以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
6、不良飲食
有時乾脆什麼都不吃,甚至厭食;有時候拼命吃東西,抵消內心的不快和空洞;有些人身心疲憊,對做飯提不起興趣。
7、缺乏動力
以往的興趣和欲望被抑鬱消耗掉,你的內心變得麻木,只想躺在床上打發時光。
8、迴避問題
內心長時間處於悲傷的情緒失控狀態,想要直面問題,但做起來卻很難,這種情況往往壓倒性的,你卻想迴避這些問題,從而造成問題積聚。
9、自我憎恨
腦海裡鑽進抑鬱的影子,會讓你產生罪惡感,感覺自己沒有用、不稱職,從而觸及自尊,否定自我、內疚,覺得不配現在的擁有的一切,覺得是自己有錯並放大。
10、生活恐懼
他們生活恐懼之中,擔心不好的事情降臨到自己身上。甚至毀掉好的現狀而變成壞的狀態。有的人會忽視機會,缺乏追求夢想的動力,試圖通過這種扭曲的思想保護自我,會失掉一些美好的東西,包括生活、家庭和事業。
家人如何保護好孕產婦?
除了孕檢和社會的關愛之外,家人是與孕產婦接觸最多的人,家人要多給予關懷和包容,幫其分擔一些照顧寶寶的精力。女性覺得家人的做法不對,可以大膽地說不,比如一些不好的餵養習慣,如食物嚼碎餵寶寶,不讓餵冰凍母乳等。你還要注意多跟丈夫溝通,讓他了解你的處境和想法,做為情緒宣洩的一種方式,不要憋在心裡。
不要把所有精力全部放在寶寶身上,你也可以一周抽出一天或半天時間,出去逛逛,找閨蜜聊聊天,放鬆一下自己,寶寶先交給家人帶。凡事不要追求盡善盡美,不要強迫自己再累也要做完,盡力即可。儘可能減少負面事情(如睡眠不好、家人壓力、經濟壓力等)的影響,保持良好的心態。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像,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