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不僅是一定時代學生的讀物,而且也是一個時代的精神的反映。一百多年前的民國有什麼樣的精神風貌?讓我們走進平定民俗館,欣賞民國時期的老課本,感受民國的精神風貌。
萬元書局的《繪圖千字文》
《千字文》是南北朝周興嗣編纂的一本蒙學課本,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採斐然。因為涵蓋了天文、地理、自然、社會、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是啟蒙和教育兒童的最佳讀物。90多歲高齡的東南營田昌儒老先生回憶說,民國初年平定書局共有兩個,一個是中華書局,一個是萬元書局。中華書局是他父親所開,主要經營圖書發行;萬元書局是由外地人所開,主要印製一些簡易的圖書,《繪圖千字文》就是在當時印刷的,供兒童啟蒙學習。
平定民俗館的這本《繪圖千字文》雖然破損嚴重,但還能看出平定當時高超的印刷技術和印刷質量,封面設計精美,高大的牌樓上兩隻威武的獅子,中間是圓形的繡球,繡球裡面寫「萬元堂」。懸掛兩盞燈籠「平定」,兩個孩童抬著一木板上寫「繪圖千字文」,最下端書寫「山西平定城東門街,萬元書局發行。」正文上端是插圖,下端是千字文,不知哪位頑童在前幾頁的圖上為人物塗上了紅藍色彩。
圖文並茂的《通俗國文教科書》
該課本為32K本,由太原範華製版印刷,山西國民教科申編委員會編輯,中華民國十一年(1922)八月出版,全書共46頁,選編課文37課,附課3篇。
這本老課本,供當時的高小四年級上學期使用。它有三大顯著特點:
其一,圖文並茂,非常適合兒童的閱讀。全書37篇課文,就有21幅插圖,插圖既有歷史人物,又有地圖,還有錢幣的圖案,蒸汽機圖案,形象直觀,非常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例如唐太宗這一課,不但有唐太宗的肖像圖,還配有一副亞洲圖,讓兒童能形象直觀了解唐太宗豐功偉績。
其二,內容豐富,有利於擴展兒童的視野。全書雖只有37篇課文,卻包羅萬象,有歷史知識,如:唐太宗、嶽飛、鄭和、成吉思汗、王守仁等,有地理知識,如:水陸、廣州、武漢、西南邊省、西湖等,有物理知識,如:電氣、小學生留心的物理等,有化學知識,如空氣、物體的變化等,還有同兒童密切相關的賣餅兒歌、日記、電報歌等,同時還有附課三篇,介紹適合當時農村應用文體的寫作。
其三,文字淺顯,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課文淺顯短小,非常適合兒童的閱讀,每頁的上邊有一橫格,印有這一頁的生字,便於學生識字,閱讀課文。例如貨幣這一課的開頭就這樣寫道:「古人因為用貨換貨,很不方便,才想出一子來,就是貨幣。」既淺顯,又明了,就交代了貨幣的特點。
小畫書似的《初小算術教科書》
這本《初小算術教科書》第一冊,長18釐米,寬12.5釐米,左翻,共36頁。封面白雲、大雁、燕子、鮮花相互對應,當中豎寫「初小算術教科書第一冊」,最下端是教育總署編審會。目錄繁體字橫排,正文採用兒童最喜歡的形式畫圖,比如第一頁彩頁,描繪了藍天白雲下,兩個兒童身背書包手拉著手,高高興興上學的情景,她們踏著通往學校的小路,又蹦又跳,左邊狗兒,右邊貓兒相送,奔向遠處的漂亮的學校,寫出了兒童對學校的喜愛之情。正文完全是兒童喜歡的圖畫,看此教科書,就如同翻閱一本小畫書,兒童豈有不喜歡之理?內容僅僅是9以內數字的認知,比現在小學一年級課本簡單容易多了。版權頁交代了印刷時間——民國二十八年八月五日,發行時間民國二十八年八月十日。定價七分,非常便宜。著作件發行者,教育總署編審會。印刷所發行所是新民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小字是具體地址,具有很強的版權意識。
晉察冀邊區的《地理課本》
這本《地理課本》第二冊,長17釐米,寬12釐米,左翻,共57頁。封面上方正中是橫寫的「地理課本」,上面是「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教育處審定」,下面是「高級小學適用,第二冊」。下方是一幅木刻的春耕圖,一位農民正在趕著牛辛勤地耕地,背景是冒著濃煙的工廠。最下方是華北新華書店印行。目錄繁體字豎排,最右邊是高小地理第二冊目錄。正文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用簡潔的語言向學生介紹區域地理。比如第一頁:一、陝甘寧邊區,就配了一張陝甘寧邊區的地圖,讓學生通過地圖一目了然地了解陝甘寧邊區的地理位置,再加上文字對其有關地理歷史的介紹,就可以從整體上把握陝甘寧邊區了。課文後面問題、作業和注釋,作業主要考察學生的動手能力,「繪一個陝甘寧邊區的簡圖」。版權頁交代了印刷時間:1948年10月再版,審定者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教育處,出版社為華北新華書店,發行者為華北新華書店,定價每冊邊幣壹萬元。不可思議的是「壹萬」是手寫體。
晉察冀邊區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之一。1937年10月,聶榮臻率八路軍一一五師部分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開闢晉察冀根據地。11月成立晉察冀軍區,1938年1月成立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後發展為包括山西、河北、察哈爾、熱河、遼寧等省各一部的廣大地區,有108縣,人口2500餘萬。1948年2月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合併為華北解放區,1948年8月,晉察冀邊區政府結束工作。
晉察冀邊區十分重視教育,先後在1945年和1948年兩次對小學教材進行改編,特別是1948年9月,根據政治形勢的需要,以晉察冀原有課本為基礎,又重新編寫了一套統一的課本,由華北新華書店發行。仍標註為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教育處審定。包括國語、算術、常識、歷史、地理、自然等。其中地理課本共四冊,這本《地理課本》第二冊就是其中之一。
平定解放初期《初級新課本》
這本《初級新課本》第四冊長18釐米,寬13.2釐米,左翻,豎排,共50頁,封面為套紅印刷,設計講究。正中印有「初級新課本」五個大字,其下印有「國語常識合編」及「第四冊」的字樣;上端的「晉冀魯豫邊區教育本審定」排列成拱形,其上方是六個天真活潑的兒童頭像,三男三女,神態各異,栩栩如生,象徵新課本很受兒童歡迎;下端印有出版社的名稱「平定文化合作社」。
這本老課本共收入課文40篇,生字285個,練習6個。由版權頁可知,它出版於民國36年(1947年)11月,編著者曾兆,繪圖者郝定,審定者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教育廳編審委員會。出版者為太行群眾書店,翻印者為平定縣文化社。這本教科書是平定解放後首次用的教科書,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這本老課本竟然包著書皮,而書皮則是日本時期的出版物。從中不僅可以看出使用者對書的喜愛,也看出當時紙張的缺乏。
1952年的《識字課本》
《識字課本》的封面為套紅印刷,設計講究。上端的中央印四個繁體大字「識字課本」,上有一行小字「職工業餘學校通用」,下有小字「三四冊合訂本」及徐勉一、曹茹萍、許潔如、關洪心、張星五、鮑永瑞編。下端有一長方形紅框,裡面是一幅紡織女工讀書識字的圖畫,三個年輕的紡織女工正在桌子前專心致志讀書識字,看他們專注的神情,實在令人敬佩。框外下方有一行小字「工人出版社」。
《識字課本》32K,左翻,繁體,豎排,工人印刷廠印刷,新華書店發行。全書共90課,113頁。1952年9月出版,定價2600元(折合現在0.26元)。其在編寫上有三大特點:一是緊密聯繫職工的實際,介紹同職工密切相關的事物,引起職工的讀書識字興趣,諸如「自來水」、「電氣化」、「怎樣讀報」、「合作社」、「傷寒」、「鼠疫」等;二是理論和範例結合,避免了空洞的說教,調動了職工讀書識字的積極性,例如,13課《怎樣寫日記》緊接14課就是《一篇日記》,59課《怎樣寫信》緊接60課就是《勞動英雄朱寶臣寫給毛主席的信》;三是內容豐富,包羅萬象,不但有天文、歷史、地理方面的知識,而且還有勞動模範、英雄人物,不但有文字,而且還有歌曲。不但有偉大領袖,而且還有普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