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了!男子加冠,女子及笄,你見過這樣的成人禮嗎?

2021-02-19 珠海特區教育

你們知道9月28日是什麼日子嗎?

沒錯,就是聖先師孔子誕辰!就在9月28日,北師大珠海分校傳統文化教育研究院在會同村莫氏大宗祠,為經典讀書班一群年滿20歲的大學生舉行了莊重、典雅的成人禮。

行禮參照古代男子「士冠禮」與女子「笄禮」的環節進行,依次為男子三加冠,女子三及笄,醴酒,賜字。三加冠要依次佩戴緇布冠、皮弁冠、爵弁冠,分別意味行禮者摒棄幼稚、修己成人、立志擔責、立人達人和以天下為己任。而在男女平等的現代社會,女子成人也被賦予相同的意義,所以「笄禮」也按照冠禮的含義進行。

  行完三加冠和及笄之禮後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賜字。古人在成人之際都要由尊長為他們取字,作為成人的標誌。有了字之後,兒時的名只有父母尊長才叫。學生們分別得到了師尊的賜字,這些字都針對學生們的秉性特點,取自古代經典。

  文學院學生朱淵博今年正好20歲,導師為他賜字「子謙」,含義取自 周易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朱淵博說:成人禮非常莊重,讓我感覺到沉甸甸的責任,學業的責任、社會的責任、成長的責任。

  學生林釗翌高興地說:老師賜字給自己「子墨」,「墨」不僅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鼓勵和鞭策,也有「不偏不倚」的含義,希望自己能不負眾望,不斷完善自我人格。

  而兩位女同學則表示,成人禮讓她們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好與義理,強烈莊重的儀式感讓她們今後對自我更有要求。

  作為主禮人,北師大珠海分校傳統文化教育研究院院長張明遠教授表示,中國古代成人禮的核心理念可以用「責任」二字來概括,體現了對自身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 禮記 中說:「冠者禮之始也」,就是說中華禮儀之邦的禮儀是從成人禮開始的,並且作為「國本」。因為後來沒了成人禮,所以現在許多20歲的年輕人,雖然年齡已到成年,但缺乏成年心態,處於尷尬、焦慮的矛盾之中。所以,將傳統成人禮融入當今,於國、於家、於人都是非常有益的。

  在2016年7月,同樣在莫氏大宗祠,該研究院還為國際青年領袖營、「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計劃未來英國—英國大學生來華實習項目」等外國學生舉辦成人禮,令外國學生大開眼界,親身領略了中華禮儀之邦的風採。

來源:珠海特區報

相關焦點

  • 池州首屆「漢式成人禮」,男子加冠女子及笄,你孩子在嗎
    今天上午9點,共青團池州市委在市第六中學主辦了「池州市暨貴池區首屆傳統漢式成人禮」,我們可以從中找到答案。>轉變為正式跨入社會的成年人要承擔成人的責任、履踐美好的德行【男子篇—加冠禮】男子在成人之年要行冠禮帶上表示已經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音樂響起
  • 杜甫草堂舉行「仿古」成人禮 加冠及笄謝父母
    賀劭清 攝  學生代表在司儀幫助下加冠、及笄。 賀劭清 攝  學生代表在司儀幫助下更換成人禮服。 賀劭清 攝  中新網成都5月4日電 (賀劭清)男子加冠、女子及笄、拜謝父母養育之恩……5月4日青年節,近百名青年學生齊聚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用一場傳統的「加笄典禮」宣告自己「成人了」。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伴隨著綿綿古樂,成人禮正式開始。兩位男女學生代表身著素衣、莊嚴肅穆地向詩聖杜甫行禮。
  • 古代女子成年稱為及笄,「笄」又是何物?
    據《儀禮》等書記載,女子年滿15歲就被看作成人,在此之前,她們的髮式大多做成丫髻,沒有插笄的必要。到15歲時,如果已經許嫁,便可梳挽作成人的髮髻了,這時就需要使用發笄。女子行過笄禮之後,就要學著成年婦女的樣子,挽髻插笄,這時候就和還沒有許嫁或者年齡不滿15歲的女子差距很顯著了。因此,古時稱成年為「及笄」,也就是到了可以使用髮簪的時候了。
  • 加冠笄禮,成人之資----西安市東元路學校舉行成人典禮暨高考衝刺誓師大會
    西安市東元路學校舉行了隆重的2018屆高三學生18歲集體成人典禮暨高考衝刺誓師大會。三百多位學生身著漢服、加冠笄禮、拜父母、謝師恩……。張莉校長及學校領導、高三年級全體教師、學生家長參加了活動。九點整,三百多位東元高三學子從容大方、步履莊嚴的穿過18歲成人門,踏上象徵成長和成功之路的紅地毯,與老師擊掌相約,相約高考慶功日,相約未來建功時。
  • 《知否》中也有公考題:及笄是指幾歲?
    最近追劇,《知否》裡祖母對明蘭說「明年你就及笄了,到了議親的年紀」,小編很好奇,及笄到底是指多大呢?原來,及笄,亦作「既笄」。出自《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是古代中國女子用以裝飾發耳的一種簪子,用來插住挽起的頭髮,或插住帽子。
  • 年齡稱謂雅詞:垂髫,幼儀,豆蔻,及笄,破瓜,弱冠,耄耋,期頤
    束髮::古代男子成童時把頭髮束成髻、盤在頭頂,後來就把「束髮」代稱成童的年齡。成童:古代稱男子達十五歲為「成童」。及笄:15歲女子,謂女子十五歲成人,頭插簪子之意。稱女子16歲(8+8)為破瓜,也稱64歲(8×8)為破瓜。弱冠:男子二十歲成年而加冠之意。古代男子二十歲行成年禮,束髮戴冠,表示已成年。因此,二十歲也稱冠年。而立:30歲。《論語·為政》子日:「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 古代女子舉行成人禮,服飾的深層含義,你了解多少?
    中國古代的成人禮:男子行冠禮(一般二十歲),女子行笄禮(一般十五歲)。在古代時期,男子滿20歲時行加冠禮,表示其已成人,被族群承認,可以娶妻生子了。而女子則在滿15歲後就行笄禮,及笄之後便可以嫁人了。成人禮在少男少女達到成人年齡時舉行的象徵邁向成人階段的儀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古代女子在舉行成人禮時,三次加笄的服飾,更是蘊含了不同的深意。最初服飾:採衣採衣其實就是未行禮之前穿的童子服。
  • 古代深閨裡的大家閨秀,要學習什麼,成年禮與男子又有什麼不同
    女子無見識這句話皆有耳聞,就造成許多人對古代的女子的印象便是無才的柔弱女子,但是實際上,在我國古代的貴族階層中的女子皆是需要在為出嫁的時候在家中學習的,但是家族對於女子學習的側重點與男子不同,男子是為了仕途,女子便是為了明事理,辨是非,增添才氣,不至於一無所知。越是有底蘊,歷史悠久的望族對於教育就抓的約嚴格,女子無才對於他們這等家族來說便是空話。
  • 臺灣學子登上大觀峰 在泰山見證下宣誓成人
    來自臺灣板橋高級中學的關詠心同學在參加了2018「海峽兩岸·情重泰山—臺灣中學生中華泰山成人禮」後感慨道。  9日,2018「海峽兩岸·情重泰山—臺灣中學生中華泰山成人禮」活動在泰山大觀峰舉行。山東省臺辦交流處相關同志、泰安市臺辦副主任、臺聯會會長馬鵬舉、山景區相關領導出席活動。
  • 很多地方開始恢復成年禮,可你知道標準的古代成年禮怎麼做嗎?
    在中國古代,「冠、婚、喪、祭、鄉、相見」為人生的六大禮,冠禮為六禮第一禮,是男子從未成年走向成年的重要儀式。《禮記·冠義》云:「冠者,禮之始也。」但是,我們可不要將這件事情想得過於簡單,男子的成年禮需要遵循一整套複雜的程序,且男子行冠禮之後所帶來的人生意義將大為不同。
  • 古人各種年齡階段的稱呼,看看你的年齡叫什麼!
    原標題:古人各種年齡階段的稱呼,看看你的年齡叫什麼! 無論是看古裝電視還是小說,我們總能看到「弱冠之年」,「小女及笄」等名詞稱呼。 古人對年齡很有講究,也起了非常好聽的名字來稱呼它。
  • 行冠笄之禮明成人之志 青島二中學子成人禮(組圖)
    責成人禮焉者,將責為人子、為人弟、為人臣、為人少者之禮行焉。將責四者之行於人,其禮可不重歟?"  01   笄禮與冠禮  笄禮,即漢族女孩成人禮,是古代嘉禮的一種。一般在女子15歲時舉行。冠禮,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加冠即表示成年。冠禮同為古代嘉禮。古代冠禮一般在宗廟中進行,由父親主持,並由指定的貴賓給行加冠禮的青年加冠。
  • 古代男子成年禮是怎樣的?很隆重,很講究
    古代漢族的成年禮是怎樣的?5月5日,在江北區舉辦的「中華禮·青年魂·文明城」五四青年節慶祝活動上,江北區的青年就現場展示了源自周代的「冠禮」。古代男子 二十歲才成年在慶祝活動現場,不僅對優秀團員青年以及團組織進行了表彰,還通過歌舞表演、詩詞吟誦等形式,展現華夏各個歷史時期、各個朝代的文明史、文明禮。
  • 古代最全年齡稱謂,30歲女子已是半老徐娘!
    14歲(女子):二七之年,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陳後主《車飛伯勞歌》:「年時二七猶未笄,轉顧流眄鬟鬢低。15歲(男子):成童,男子15歲左右稱「束髮「或「成童「,這時應該就要學會古代六藝了。15歲(女子):及笄之年,及笄之年(jī)是古代女子的一種古代年齡稱謂,泛指該女子15歲了,到了法定的結婚年齡,古代女子到了及笄之年後就意味要出嫁了。
  • 古人稱呼年齡都與頭髮有關 弱冠指男子行成人禮
    核心提示:弱冠指的是古時男子年二十行成人禮,結髮戴冠。因此時身體還不夠強壯,故稱弱冠。及笄是女孩子的成年禮,大約到了十五歲,女孩子就會把頭髮束起來,佩戴上笄(也就是髮簪),表示自己已經成年,可以許配人家。黃髮則是用來形容長壽的老人。
  • 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門前築新堤。這句詩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門前築新堤,是南宋林光照的詩句。意思是,大戶人家的女兒初長成,家門口趕來提親的官宦子弟,就排成一條長提似的行列了。換言之,為何如此搶手呢?因為門當戶對呀。及笄,是女童成長到15歲時,必須改扎少女髮式的意思,笄是扎頭髮的簪子。
  • 16個年齡稱謂,你知道幾個?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單是年齡就有很多稱謂,關於16個年齡稱謂你知道幾個呢?別不重視,因為在各種考試中,這些稱謂作為常識會被經常考到,一起來學習吧!1.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後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2.孩提:兩三歲的幼兒,亦作「孩抱」。
  • 穿漢服、奏古樂、行古禮……中國傳統「成人禮」重現成都
    中國自古就有成人禮,男子的叫做「冠禮」,女子的叫做「笄禮」。男子加冠,女子戴笄(即髮簪),並換上不同的禮服,以示其可參與到成人的社會生活當中去。《禮記》講:「冠者,禮之始也。」意思是說冠禮是一切禮儀的開始。
  • 你知道舉案齊眉的成語來源嗎?
    這還得從孟光這個女子說起,孔老夫子有言:「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及笄」,按理說在古代女子十五歲便已經到達了結婚的年齡,父母們在女兒的及笄之前便為女兒早早找好了婆家,就只待舉行及笄之禮過後便嫁人了。但孟光在東漢這個朝代中可是一位奇女子,別人十五歲已經嫁人了,她卻三十歲了還待守閨中,幸好孟家家產豐厚,即使她不嫁人,也沒人敢明面指責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