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衛視10月17日《鳳凰太空站》節目 以下為部分文字實錄:
李淼:畢業於日本名校 採訪便利大
竹幼婷:2007年3月才加入鳳凰的東京記者李淼,她在2008年就獲得了鳳凰所頒發的最佳記者大獎,的確我們和她面對面,發覺李淼是外柔內強的個性,而她在日本從採訪一直到連線,其實許多工作她都得自己來,邊做邊寫,因此接下來就一起來分享這一段甘苦談。
大家好,今天在這個單元,我們邀請到的是我們日本站的首席記者李淼,真是非常難得的一個機會,而且我們的鳳凰主持人黃海波稱你為第一位局級記者,說是因為在日本你的職位,現在叫做支局長是吧?日文是怎麼說的?
李淼:日語叫(日文),不過是有名無實的支局長,因為我一個人所有事情都要做。
竹幼婷:支局長等於是校導兼工友,什麼事都得做,燈光、攝影,很辛苦。
李淼:對,我既是記者,又是文字記者,同時也是攝影師,也是照明師,還是我們鳳凰總部同事的接待員。
竹幼婷:所以是樣樣全才,不過我們看了李淼過去求學的過程,你剛開始專業是日本語,所以怎麼踏上新聞這一條路的?
李淼:我在大學本科的時候學的是日本文學,後來到日本去留學,留學的時候,因為我專業就是國際關係,不過是在學校裡待了很久,碩士加上博士一共是8年。我的博士論文也是關於中國跟日本政治關係,所以自己很喜歡這一塊,後來在我讀博士的時候,在日本放送協會,NHK一直做,可能是跟這個有關係,所以後來不知道為什麼走上這條路。
竹幼婷:您剛才也說到了,說你在日本念了大學,從碩士、博士這樣子念,而且你念的是名校慶應大學,所以科技大學知道在日本是名校,就是培養很多首相的。你們畢業之後,或者在讀書、求學的中間,認識的老師或者是同學,是不是未來在你採訪的路途上,給你很大的幫助?
李淼:當然,我覺得真的那段時間對我來說,幫助特別大,因為我們現在很多工作,你知道要找很多嘉賓,而且採訪的時候採訪很多政治家,因為我們做的主要是時政新聞,做一些高端訪問。所以有的時候,不到訪問的時候就跟他們說,其實我是你慶應大學的校友。比方說我採訪防衛省大臣,當時是石破茂的時候,我就跟他說,我是慶應大學校友,然後他說是嗎,馬上對我特別的熱情,而且很耐心的回答我們的問題。所以其實在日本,有很多內閣成員他們也都是慶應畢業的,所以在這一點,可能慶應跟其他不太一樣,就很重視畢業生之後的團結,所以有什麼問題我都會找他們。
李淼:歷經考驗擠進「日本記者俱樂部」
竹幼婷:事實上除了這樣之外,我也知道在日本記者之間他們有一個團體,這個就是這樣很厲害,因為其實過去不太讓外國媒體的記者加入他們的這個協會,他們叫做「記者俱樂部」。
李淼:日本記者俱樂部,對。
竹幼婷:你可以給我們談一下怎麼加入這個記者俱樂部,為什麼我們要想盡辦法,希望能夠進入到這個俱樂部裡面?
李淼:日本記者俱樂部在西方國家也是名聲非常不好,連英文裡邊「記者俱樂部」也叫做JapanClub,真的就是跟日語一樣的諧音。就是因為只有日本才能這樣的制度,它是非常、非常閉塞的一個制度,所有的外國媒體,你如果想在日本訪問,如果沒有辦法進入這個記者俱樂部的話,就根本沒有辦法拍攝到,或者拿到它的文字資料。所以我們開始建東京支局的時候,我們叫支局,就是中文記者站。東京支局的時候,因為我們要做正式的訪問的話,很多、很多新聞都必須要進到首相官邸、外務省去訪問,但當時我們連大門都進不去,因為我們沒有證件,所以後來就想盡辦法說要加入這個記者俱樂部,當時是門檻特別、特別地高,要有很多媒體的推薦,而且要所有的媒體舉手贊成才可以。
蔣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