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鄭老師這一講給大家介紹的主題是「教你制定初二學習計劃,學渣秒變學霸」。
大家都知道:初一不相上下,初二兩級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初二是初一和初三的結合點,也是初中階段的過渡期。初二的學習難度加深,知識範圍變廣,內容理解起來也更抽象,需要我們綜合分析才能解決問題,所以隨著課業負擔變重,我們的學習也會特別累,也就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學習問題。有些男同學做題的時候比較粗心,遇到簡單的題就不重視或者學習就三分鐘熱度,有些女同學呢,學習的時候容易分心,學習不夠專心等等。
如果你對這些問題都還比較迷茫的話,說明你還沒為自己制定好初二的學習計劃,這樣會對學習產生哪些不良後果呢?
第一,學習沒有針對性。初一留下的缺點不知道去糾正,初二也不知道要鞏固基礎知識,到了初三衝刺的時候就會後勁不足。
第二,無法應付課業負擔。初二是初中的過渡期,學的課程多,學習也是特別累的,課時變多,課業變難,沒有計劃,初二學習就會失去方向。
第三,不知道去發現問題。沒有計劃,到了初二,也不會去想想自己學習態度是不是端正,學習方法是不是正確,自己在基礎階段的學習情況怎麼樣,更別提查缺補漏了。
初一的學習已經結束了,無論初一的學習成績是好還是壞,那都已經是過去的事了,那麼初二到底該怎麼學呢?怎麼做才能正確的了解和把握初二的學習,打破初二分化的「魔咒」呢?具體把握住下面5個方面:
第一,學習要分清主次。
語文、數學、英語、物理是大科,除了課上認真聽講,課下80%的時間、精力要花在這些主課上,其餘的20%可以花在其餘科目上。初二時,每門主科應有一本課外輔導書,課外適當做一些練習題還是必要的。初二下學期除了聽好課,在平時的生活中還得多關心國家時事,如關注一些新聞等等。
第二,合理安排學習、生活時間。
一般早晨是人的記性最好的時候,建議讀英語,記單詞。白天的自習課最好安排給數學、物理,這時候解題的效率高一些。其它的時間就要留給語文了,可以多讀些課外書,遇到好文章和好的語段,就抄下來以積累素材,這樣寫起作文來就輕鬆多了。
第三,抓學習習慣。
要克服以前的一些不良學習習慣,例如一些男生比較粗心、對簡單問題過分輕視、學習熱情不能長期保持等等,一些女生的學習上容易分心、不專心等問題。另外平時準備錯誤集錦本,遇到容易出錯的問題就及時記下來。
初中抓學習習慣是第一位,有了好的學習習慣,到初三的時候,就相對容易衝刺上去。
第四,保持好的學習方法,帶著興趣,帶著問題,帶著目的聽課。
要根據課程表的安排,有針對性地預習弱項課程,預習時要弄清下一節課的內容,其中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由此確定出聽課的重點。課後進行總結,歸納出所講知識的框架,然後做相關練習和輔導。
第五,課後複習、做練習。
每次聽完課後,閱讀一些相關的輔導資料,做一些相關的習題。現在的輔導資料很多,尋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情況的輔導書。在書店的輔導資料書架前大致閱讀一些,感覺哪本適合自己就用哪一本。如果不會選擇,可以諮詢以下老師。如果有問題要及時請教老師,有意識地提前了解的學習初三、中考的試題,並分項對相關中考題類整理,進行階段性複習。比如,初二物理要結合奧物的題目,系統了解初二物理下學期的知識點,並做相關的中考試題。
初二下學期,甚至初二結束的時候,就要客觀地通過月考、期中、期末成績分析一下,自己學習情況怎麼樣,思考在即將到來的初三中,該怎樣更好的提高自己才能在中考裡取得出色的成績。也可以了解自己在各科學習中哪方面還理解得不夠深刻,哪些基礎知識還有遺漏,因為到了初三就沒有時間再進行基礎知識的補充複習了,而且每個小的知識點中考都有可能考,所以不能對任何一個掌握得不夠的知識點輕言放棄。
初二在一定程度上是將成績優秀的學生與相對成績較差的學生逐漸區分開的一個學年。「好」與「差」在初二下學學期就能被具體的顯現出來。只要初二有計劃的學習和生活,一直堅持下去,再加上好的學習習慣,到初三的時候,就相對容易衝刺上去,相信成功一定就離你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