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道經第三十三章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1]。
知足者富。
強行[2]者有志。
不失其所[3]者久。
死而不亡者壽。
【注釋】
[1]強:剛強,果決。
[2]強行: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3]所:根本,引申為自己的原則,深一層為「道」。
【名家註解】
河上公:
能知人好惡,是為智。人能自知賢與不肖,是為反聽無聲,內視無形,故為明也。
能勝人者,不過以威力也。人能自勝己情慾,則天下無有能與己爭者,故為強也。
人能知足,則長保福祿,故為富也。
人能強力行善,則為有意於道,道亦有意於人。
人能自節養,不失其所受天之精氣,則可以長久。
目不妄視,耳不妄聽,口不妄言,則無怨惡於天下,故長壽。
這一段講如何成為智人、明人、強人、長壽之人,總而言之,一個人想有的都講了,從治國理政,談到人生的道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道別人,了解別人的人為智慧之人;知曉自己,了解自己的人為明智之人。發現這是一個很高的標準。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能打敗別人的人是有能力的,真正能打敗自己的人才是強大的。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知足常樂,知道滿足的人才會富有,當然更多的是精神富有。持之以恆的是有志向的,最終,不失其所者久,擁有根本,遵循道的人才能天長地久。目不妄視、耳不妄聽、口不妄言,遵循天道才能長壽。
應該講給出了一個優秀人士的標準,知人、知己、知足、不失其所,死而不亡,這也就遵循天道了。
*免責聲明:文章部分節選自北京聯合出版公司《道德經》,春秋老子著,高文方譯;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本資料製作時間為2020年11月,本公司保留對其內容的修改權利,敬請留意最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