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通過對光圈相關內容的學習,知道了光圈大小除了影響進光量還可以影響景深,也知道景深是在聚焦點前後的相對清晰範圍。記住:是相對清晰!相對清晰!相對清晰!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那麼除了光圈可以影響景深之外,還有什麼可以影響景深的大小呢?
我們先看下面的兩組圖片(都做了圖像變換處理,使得主體大小儘量一致):
第一組,光圈與焦距不變,對焦距離一個遠一些,一個近一些,看看有什麼不一樣:
第二組,對焦距離與光圈不變,一個焦距長一些,一個焦距短一些,看看又有什麼不一樣:
我們發現了沒有:
1、 當對焦距離比較近的時候,景深會比較小,背景比較模糊;當對焦距離比較遠的時候,景深會相應變大,背景清晰了許多。
2、 當鏡頭焦距比較長的時候,景深比較小,背景比較模糊;當鏡頭焦距比較短的時候,景深會變大,背景清晰了許多。
好啦,現在我們總結一下影響景深的三個要素:光圈、對焦距離(物距)、鏡頭焦距
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焦距長,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
物距短,景深小;物距長,景深大。
同時,我們從圖中也可以看出,當主體與背景離得比較遠的時候,背景遠離景深範圍,因此背景很容易被虛化;當主體與背景距離很近的時候,背景很容易進入景深範圍,所以背景不易被虛化。
了解了這樣的規律後,我們在實際拍攝當中就可以靈活地運用這個規律啦!比如,當我們面對雜亂的背景可以用比較大的光圈、比較長的焦距和比較近的距離去拍攝,這樣雜亂的背景就很容易虛化掉。再比如,微距攝影,由於對焦距離太近,景深非常小,所以就需要在保證快門速度的前提下,儘可能縮小光圈來增加景深,從而保證整個主體在景深範圍內……
長焦距實現的小景深,背景虛化後更乾淨。
短焦距的超廣角鏡頭帶來的大景深效果,由近至遠都很清晰
遠距離拍攝形成的大景深,夜景裡相距幾公裡的建築都在景深之內
微距攝影,對焦距離太近,景深很小,使用了比較小的光圈才勉強滿足整個螞蟻比較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