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移民」靠譜?高考想撿漏,這種空子不得鑽,當心錢戶兩空

2020-09-09 天生智慧

高考期間,家長和學生都全心全意拼命奔赴戰場做充足準備,就是希望在高考能拔得頭籌取得佳績,但部分不良機構或商家看中部分家長急切的心情,企圖「鑽空子」,利用家長對政策了解不全面,謊稱「西藏學區房,高考直降XX分」「無需轉學籍、無需到藏區考試」等,這些消息頻頻出現在身邊。

分省錄取制

分省機制起初是為保護經濟與教育落後地區的考生而推出的,但卻也不能面面俱到,也導致了全國各省之間開始存在高考分數線和錄取率的差異,比如2020年清北在各省的錄取情況,北京考生考上北京大學錄取難度比例0.9715%,是河北考生(0.0170%)的57倍左右,北京考生考上清華大學錄取難度比例0.7500%,是河北考生(0.0148%)的56倍左右。上海考生考上上海交通大學錄取難度比例2.5860%,是河北考生(0.0291%)的88倍左右。分省錄取製造成區域間的不公平,也間接孕育了「高考移民」這個群體。

「移民」騙局

2020年,西藏漢族重點文科類本科分數線為460分,理科為480分,西藏高考全國人數最少,高考錄取分數也低於很多「高考大省」,對於家長來說的確是很大的誘惑,雖然很多家長對此表示懷疑,但也不免有家長被迷惑,這種西藏購房參加當地高考的大致流程:將學生和考生一方父母的戶籍遷到西藏,學生的學籍可以不用轉,也不用去西藏學校就讀,考試也不用去西藏。很多中介都會給家長說「三十萬你能『買』多少分,去西藏分數線一下就降了一百多分」,諮詢的家長就容易衝動消費。

另外,家長還得向該公司交幾萬元服務費,服務內容包括戶籍轉移申辦、高考報名、組織考生到藏外借讀點統一參加高考等,整體看起來也輕鬆省事,但最後發現只有房本,落戶一點著落沒有。這種鑽政策的空子,是一種投機行為,也蘊藏著巨大的風險,同時政策也可能年年存在調整,很有可能導致考生無法在西藏報名高考,也無法在現有學校報名,那時候就,追悔莫及得不償失了。

西藏招生政策

《西藏高考政策權威解讀》,強調了高考規則,其中提及,滿足補充規定時限內的1年、2年、3年戶籍、學籍實際就讀三統一」要求。其中2021年和2022年為政策過渡期,2023年及以後「三統一」時限須3年及以上

「移民」上名校被退學

這種被騙「移民」上名校的案例比比皆是,不僅僅是西藏出現這種騙局現象,一些其他高考難度相對較低的省份也有通過「鑽政策空子」考上名校,但最終因違規獲取高考資格東窗事發,導致「前功盡棄」被退學,這耽誤的就不是一年或幾年,將影響考生的一輩子。

流入地政策讓部分居心叵測的抓住所謂的政策「漏洞」和家長的急切心理,加之高考競爭愈發激烈,將異地高考變為一場與高考移民家庭「合謀」搶奪教育資源的拉鋸戰。這種行為是違規的,雖然家長也是受害者,但根源也是因為想通過「捷徑」上名校,雖然國家大力嚴懲此現象,但總有「漏網之魚」,不要抱著僥倖心理,國家現對高考移民實行終身追查機制,什麼時候查到都將進行處理。即便僥倖大學畢業,如果查出是高考移民,有關部門將註銷其畢業證書,並追究相關責任。

溫馨提示

「高考家長想撿漏,這種空子不得鑽」不了解政策,不要被不良機構忽悠,輕易辦理高考移民,到頭來一場空。高考沒有捷徑,不要被有心人利用,結果錢戶兩空,同時影響孩子的一生。多元升學道路,上名校的道路不是唯一的,提前做好生涯規劃,正確利用政策,一樣有機會上好大學。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啦,關注了解後續更多高考資訊!歡迎各位小夥伴點讚、收藏、分享、評論哦。

相關焦點

  • 「國際高考移民」暴露了高校的深層次問題
    街談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近年來,這一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業內專家和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
  • 「國際高考移民」暴露了高校的深層次問題
    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近年來,這一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業內專家和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
  • 「國際高考移民」是衝擊教育公平堤壩的暗流
    據今年第14期《半月談》報導,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國際高考移民破壞了高校留學生的招生生態,導致了事實上的教育不公平。從加分政策的被利用,到國內高考移民及國際高考移民,在高考中謀取「特別通道」的做法,多年來在一些地方或明或暗地存在。
  • 政策的空子還是不要鑽了
    高考移民在國內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只需要通過中介,中間去西藏幾次就可以搞定西藏的戶籍和學籍,從而獲得在西藏高考的機會。學生甚至從來都不用去西藏,根據政策可以在陝西、四川等城市進行高考。西藏的一本率位於中遊,在最後實行985、211分檔的2017年,西藏的211率低於北京、上海和天津,985率為1.87%。
  • 社評:「國際高考移民」是衝擊教育公平堤壩的暗流
    據今年第14期《半月談》報導,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業內專家及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
  • 好文|「國際高考移民」是衝擊教育公平堤壩的暗流
    據今年第14期《半月談》報導,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近年來,在留學生招生過程中,國際高考移民暗影頻頻閃現——指中國人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外國國籍或永久居留權,以外國人或華僑身份參加中國國內高校的外籍留學生考核或華僑生聯考,從而避開國內高考,進入我國名牌大學讀書的現象。據悉,以華僑生身份參加的聯考與國內普通高考相比,具有考試科目少、考題簡單、錄取率高、競爭小的特點。國際高考移民破壞了高校留學生的招生生態,導致了事實上的教育不公平。
  • 整治「國際高考移民」維護教育公平
    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投資移民的門檻高達百萬元、移居海外數年、離婚找素不相識但符合條件的外國人或者華僑再婚以讓孩子獲取華僑身份……「出口轉內銷」的複雜程度令人咋舌。
  • 「工人日報社評」「國際高考移民」是衝擊教育公平堤壩的暗流
    據今年第14期《半月談》報導,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業內專家及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
  • 西藏出臺新規打擊高考移民!30萬買學區房上重點大學?要涼!
    「不用轉學籍,購房就能落戶參加當地高考」,看似簡單的條件,讓人不自覺產生了「高考移民」的懷疑,受到很多家長的質疑。「高考移民」是國家明令禁止和嚴厲打擊查處的,學生考入大學因為「高考移民」被退學的事情也時有發生。「肯定不靠譜,是騙人的,國家政策是統一的,這看著就像『高考移民』啊,肯定不是真的。」一位家長說。
  • 「國際高考移民」沉痾如何解?
    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近年來,「國際高考移民」現象愈演愈烈、廣受詬病。(8月6日 新華社)所謂「國際高考移民」,指的是中國公民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外國國籍或永久居留權,以外國人或華僑身份參加國內高校的外籍留學生考核或華僑生聯考,從而避開高考,進入國內名牌大學讀書的現象。時至今日,儘管高考不再被視為階層流動的唯一路徑,但其仍然是國內青年改變命運最公平、最主要的選拔機制。
  • 高考志願好似一場博弈!低分者想撿漏名校,高校也想撿漏高分考生
    【高考志願好似一場博弈遊戲!低分考生想撿漏名校,一些高校也想撿漏高分考生】學生想進好大學,學校想招優秀學生,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整體生源素質。這都無可厚非,在這種大環境下,彼此的撿漏就成了每年高考前後最精彩的博弈遊戲。
  • 投機取巧進名校,跨國高考移民遭打擊
    針對國際高考移民,政策量身定製打補丁。部分中國學生從沒在國外學習生活過,卻以移民的方式搞到外國護照,然後以國際生身份申請國內名校,輕鬆踏進別人搶破頭的「雙一流」。國際高考移民擾亂高考公平與秩序,教育部日前出臺補充規定,試圖堵住這一招生漏洞。
  • 32名「高考移民」學生被取消報考資格, 高考有捷徑嗎?
    今年的高考戰爭即將打響,就在眾考生家庭繃緊神經之時,「高考移民」事件持續發酵,讓高考公平再次成為熱門話題,引發巨大波瀾。       5月12日,深圳市教育局正式發布《關於對深圳市富源學校「高考移民」調查處理進展情況的通報》:     證實深圳市富源學校2019年高考報名考生中,有32名考生屬「高考移民」,弄虛作假獲取廣東省報考資格。對涉案的32名考生,取消其在深圳市的高考報名資格。
  • 拿外國護照就能上名校:國際高考移民損害教育公平,必須抵制
    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業內專家和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
  • 教育部出手,「高考移民」終將成為歷史
    每年都會有幾十萬的中國學生經歷「高考」,而這也是每個家庭都非常重視的一個「人生節點」,畢竟「高考」很大程度上關係著孩子未來的發展,對於孩子是一個很大的轉折點。正常來說,這種大型考試是最公平,最直接的能改變人生軌跡的一種方式。
  • 移民」回國上名校:你們對得起國內千萬高考生嗎?
    不遠萬裡移民到地球另一端——一個不算發達的國家,只為上北大。為什麼她要這麼折騰,花不少錢,還要放棄自己原生國籍?因為這些代價和收益相比,實在太不算回事了。你猜猜,普通人考上北大的機率是多少呢?目前,北京市清華大學錄取率在1%左右。河南錄取率僅在萬分之五。
  • 高考志願填報如何「衝一衝」,這3個方面要重視,尤其是新高考
    96個志願填報的山東考生,北京,浙江,天津,海南等等地區的考生需要格外注意,新高考政策帶來的變化一方面是巨大挑戰,另一方面存在重大機會。最大挑戰就是「亂」,混戰,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機遇才最大。這個機遇其實就是找到政策對大家心裡的影響,也就是說這個新政策大家大部分會怎麼辦?不理性的,「胡亂選」的有多少?
  • 高考志願填報如何「衝一衝」,這3個方面要重視,尤其是新高考
    96個志願填報的山東考生,北京,浙江,天津,海南等等地區的考生需要格外注意,新高考政策帶來的變化一方面是巨大挑戰,另一方面存在重大機會。1、衝高不衝低既然大家都想衝一下,其實都是想撿漏的心理。那麼,考600分考生基本上沒有敢衝北大清華的,理由很簡單,差距太大,白白浪費志願名額,衝也是抱著希望才去試試的。
  • 高考填報志願如何撿漏?可能性大嗎?
    三年高中寒窗苦讀,最終目的也無非是能上一個好大學,每年志願填報時,無論高分還是低分考生和家長,都想從眾多高校中挖到金礦,也就是大家所謂的「撿漏」,但是這個漏並不好撿,撿漏也是相對的,其實最大的目的就是讓孩子的努力付出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 高考加分有何新規?打擊「高考移民」有何新政?
    考生和家長關注啥 大數據帶你看變化7月7日全國高考即將舉行。和往年高考相比,今年高考,考生和家長關注的話題都有哪些變化?哪些專業又會成為考生選擇的熱門專業?通過大數據一起來看一下。高考相關內容搜索較去年同期上漲248%根據《百度2020年高考搜索大數據報告》顯示,今年「高考」相關內容的搜索熱度創下近5年新高,較去年同期上漲高達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