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高考移民」沉痾如何解?

2020-08-09 中工網

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近年來,「國際高考移民」現象愈演愈烈、廣受詬病。(8月6日 新華社)

所謂「國際高考移民」,指的是中國公民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外國國籍或永久居留權,以外國人或華僑身份參加國內高校的外籍留學生考核或華僑生聯考,從而避開高考,進入國內名牌大學讀書的現象。

時至今日,儘管高考不再被視為階層流動的唯一路徑,但其仍然是國內青年改變命運最公平、最主要的選拔機制。海外搖身一變,國內名校任選,「國際高考移民」篡改身份走高考「捷徑」,不折不扣踐踏了高校的招生秩序。與國內普通高考相比,以華僑身份參加聯考,考試科目少、考題簡單、競爭小,錄取率卻更高。短期而言,這種借用弄虛作假手段,「出口轉內銷」謀求特殊通道,更容易獲得上名校的機會,給公眾以「十年寒窗,不如身份一換」的衝擊感,嚴重挑戰了高校錄取的公平性。長期來看,這些造假入學者獲得的好處是連鎖性的,他們畢業後在國內找工作,很大概率會以海歸名義再獲優待,反過來也強化了更多人逾越規則底線的扭曲心理,致使捲入利益更多,對社會毒性也更大。

「國際高考移民」問題以破壞公平的方式「橫行介入」,不僅消耗了有限的優等教育資源,更挑戰了社會正常的價值觀,亟須引起重視,儘快加以解決。今年6月,教育部「重拳」出擊,修訂出臺《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對國際學生進入高等院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申請資格進行調整,通過對居住記錄和學生身份認證審查的嚴格要求,提高來華入學的門檻,但現實情況卻是,只要取得了華僑的身份,再送到專門對外的國際學校,經過3年的專業培訓,就能「完美」匹配華僑生的報考資格條件,新規的實施效果恐不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場上活躍著一批提供海外移民、包裝華僑身份一條龍服務的中介機構,並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在現有聯考政策下,大部分機構程序正當,並無違規逾矩之嫌。就此而言,家長及其背後機構打擦邊球、鑽空子,折射的不是監管執法問題,而是制度設計問題。在保留華僑生聯考資格的前提下,向「國際高考移民」亮劍,必須提高聯考報名的門檻,比如進一步規範留學生的認證條件,提高對留學生取得外國國籍的時間和在國外生活時長的要求,同時增加個人陳述、審查者對話交流等方式,進行輔助審查認證。

但歸根結底,消滅「國際高考移民」的生存空間,剷除危害教育公平的「毒瘤」,還須嚴把「進門關」,確立更高的外國留學生學業水平基準,給招考機制打上補丁。當前各高校招收外籍學生唯一的統一考試是漢語水平考試(HSK),該考試僅僅對漢語語言水平進行考核,無法對學生的學業水平進行整體衡量。在某種意義上,這進一步催化了中國家長與學生的「投機取巧」選擇。對於留學生學業考試體系、標準、內容及操作模式,需要制訂相對更高的標準,確保其具備考察學業能力水平的基礎,不能讓身份、國籍成為一路綠燈的「通行證」,同時也要建立「嚴出」的教學培養體系,讓留學生接受真正的學術專業訓練,最終學以致用、有所作為,給學校的教學辦學、可持續發展帶來實質助益。

相關焦點

  • 整治「國際高考移民」維護教育公平
    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投資移民的門檻高達百萬元、移居海外數年、離婚找素不相識但符合條件的外國人或者華僑再婚以讓孩子獲取華僑身份……「出口轉內銷」的複雜程度令人咋舌。
  • 「國際高考移民」暴露了高校的深層次問題
    街談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近年來,這一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業內專家和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
  • 「國際高考移民」暴露了高校的深層次問題
    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近年來,這一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業內專家和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
  • 「國際高考移民」是衝擊教育公平堤壩的暗流
    「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近年來,在留學生招生過程中,國際高考移民暗影頻頻閃現——指中國人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外國國籍或永久居留權,以外國人或華僑身份參加中國國內高校的外籍留學生考核或華僑生聯考,從而避開國內高考,進入我國名牌大學讀書的現象。據悉,以華僑生身份參加的聯考與國內普通高考相比,具有考試科目少、考題簡單、錄取率高、競爭小的特點。
  • 北青報:遏制「國際高考移民」關鍵要提高留學生招生標準
    (相關報導見A7版)我國是世界上第三大留學生輸入國,但留學生的質量不盡如人意,其中「本土留學」「國際高考移民」等是輿論關注較多的話題。教育部對國際生申請我國高校政策做出調整,強化國際生的身份審核,目的之一是為了遏制「國際高考移民」,促進教育公平,並提高留學生教育質量。
  • 社評:「國際高考移民」是衝擊教育公平堤壩的暗流
    工人日報-中工網評論員 郭振綱治理國際高考移民之類的造假亂象,清除危害教育公平的「毒瘤」,任重道遠。我們只有守正篤實、久久為功,才能守住教育公平這一堤壩不被任何洶湧的暗流衝毀,才能以教育公平護衛社會公平的大環境。
  • 國際高考移民挑戰教育公平,制度漏洞亟須打補丁
    而這一通道,被「國際高考移民」們以並非公平的方式橫插一腳。招收留學生,意在提高我國教育的國際化和現代化水平,打造「留學中國」品牌;招收華僑生,意在增進華僑青年對祖國的了解,維繫他們與祖國的感情。政策雖好,卻被某些「聰明」的人鑽了漏洞:他們通過某些合法的「捷徑」獲得特殊身份,從而享受特殊優惠政策。不得不說,這是制度設計的問題。
  • 好文|「國際高考移民」是衝擊教育公平堤壩的暗流
    據今年第14期《半月談》報導,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近年來,在留學生招生過程中,國際高考移民暗影頻頻閃現——指中國人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外國國籍或永久居留權,以外國人或華僑身份參加中國國內高校的外籍留學生考核或華僑生聯考,從而避開國內高考,進入我國名牌大學讀書的現象。據悉,以華僑生身份參加的聯考與國內普通高考相比,具有考試科目少、考題簡單、錄取率高、競爭小的特點。國際高考移民破壞了高校留學生的招生生態,導致了事實上的教育不公平。
  • 俞敏洪:高考國際移民,影響高考的公正公平,事關每個家庭
    &39;超國民待遇&39;國際高考移民&34;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的提案一石激起千層浪。我們不能說這1.5萬名小留學生都是準備回來參加高考的,但是裡面有多少是準備回來參加高考的人,我們不得而知。其實,在古代也有高考移民的現象,並且,當時的政府也是嚴厲打擊高考移民的。
  • 解決「國際高考移民」問題的關鍵,是廢除留學生的「超國民待遇」
    媒體披露,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老師特別就「國際高考移民」問題,提交提案。他主張通過降低留學生數量指標要求,來防範國際高考移民。大家都知道,這些年來,國內一些有錢家長通過移民國外,讓子女以留學生的身份輕鬆入學國內重點高校讀書,即所謂」國際高考移民」。
  • 清華國際生招生簡章遭疑 如何堵住假移民上名校?
    據報導,很多東南亞或非洲小國移民中介機構,已經打出了「免試上清華」的宣傳口號,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清華如何招收國際學生?《指南》中稱,「清華大學國際學生(本科)的錄取是基於對申請者各項成績和其他資質證明材料、面試成績等的綜合評定。」HSK漢語水平測試難度如何?HSK,中文叫漢語水平考試,旨在考查漢語非第一語言的考生運用漢語的能力,大致相當於英國的雅思、美國的託福。
  • 拿外國護照就能上名校:國際高考移民損害教育公平,必須抵制
    從法律角度說,只要「國際高考移民」學生手中拿的外國護照不是偽造的,國籍上確實的確是外國人,符合國內高校招收留學生的政策和標準,那麼以留學生身份就讀國內名牌高校的「國際高考移民」並不違法違規。但毫無疑問,「國際高考移民」跟國內「高考移民」一樣,都嚴重損害了教育公平、高考公平,對國內辛苦通過高考進入名校讀書的國內學生極不公平。這背後實質上就是一場「拼爹」遊戲,只要爹媽有錢有權,孩子就可以通過「國際高考移民」的捷逕入讀國內名校。
  • 「國際高考移民」引發教育公平之憂
    「國際高考移民」現象日益增多「近年來,隨著留學生人數的增加,除了外國留學生錄取標準的『超國民待遇』問題,還出現了『國際高考移民』的現象,破壞了高校留學生的招生生態。」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的提案一石激起千層浪。
  • 「國際高考移民」引發教育公平之憂
    「國際高考移民」現象日益增多「近年來,隨著留學生人數的增加,除了外國留學生錄取標準的『超國民待遇』問題,還出現了『國際高考移民』的現象,破壞了高校留學生的招生生態。」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的提案一石激起千層浪。
  • 社區大學轉學=美版高考移民?!
    那麼首先這兩所大學的世界排名如何呢?掃盲一下,加大伯克利分校世界第4。眾所周知,大陸學生進入名校需要通過高考,分高者進,很少有明顯的其他機制,能讓學生取得相對的優勢,這「高考移民」算是大家絞盡腦汁想出的一個法子了。什麼是「高考移民」,我來舉個例子您就懂了。高考的學生都知道這個圖。根據中國大學錄取機制,每個省的名額不同。
  • 俞敏洪建議:防範國際高考移民,降低高校留學生數量指標要求
    澎湃新聞記者從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了解到,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帶來了三份提案,分別是《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關於充分利用5G優勢進一步推進我國城鄉教育均衡的建議》《關於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提升西部鄉村小學英語教學及師資的建議》在《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中,俞敏洪提到,近年來,由於國際留學生指標是評價世界一流大學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指標
  • 「國際高考移民」引詬病
    「國際高考移民」問題已成為影響教育公平的軟肋,亟須引起重視,儘快加以解決。繼續升級外國留學生的認證條件,提高對留學生取得外國國籍的時間和在國外生活時間的要求,進一步限制「國際高考移民」。
  • 俞敏洪: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
    案由: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 提案人:俞敏洪 提案內容: 近年來,由於國際留學生指標是評價世界一流大學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指標,擴大國際留學生規模成為國內高校「雙一流」建設的一項核心工作,外國留學生數量快速攀升
  • 「工人日報社評」「國際高考移民」是衝擊教育公平堤壩的暗流
    治理國際高考移民之類的造假亂象,清除危害教育公平的「毒瘤」,任重道遠。我們只有守正篤實、久久為功,才能守住教育公平這一堤壩不被任何洶湧的暗流衝毀,才能以教育公平護衛社會公平的大環境。據今年第14期《半月談》報導,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業內專家及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
  • 「國際高考移民」引發教育公平之憂
    「國際高考移民」引發教育公平之憂半月談記者 陳夢陽 陳凡靖 王瑩 鄭天虹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業內專家和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