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搖身一變,國內名校任選?「國際高考移民」引發教育公平之憂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半月談網

圖集

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業內專家和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

「國際高考移民」現象日益增多

「近年來,隨著留學生人數的增加,除了外國留學生錄取標準的『超國民待遇』問題,還出現了『國際高考移民』的現象,破壞了高校留學生的招生生態。」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的提案一石激起千層浪。

「國際高考移民」指中國人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外國國籍或永久居留權,以外國人或華僑身份參加國內高校的外籍留學生考核或華僑生聯考,從而避開國內高考,進入我國名牌大學讀書的現象。

據悉,以華僑生身份參加的聯考與國內普通高考相比,具有考試科目少、考題簡單、錄取率高、競爭小的特點。「在國內想上好學校,家長要買學區房,孩子要熬夜做題、去輔導班。但參加聯考就簡單多了,就算要花點錢也是值得的。」一名打算把孩子送出國的家長說。

2019年,有7名學生被暨南大學招辦質疑為「跨境高考移民」。為了滿足報考條件,自2018年底至2019年初,這些孩子的父母全部離婚,找素不相識但符合條件的外國人或者華僑再結婚,以讓孩子獲取華僑子女身份。這個例子凸顯部分學生改變身份走高考「捷徑」的現象日益增多。

短期看,國際高考移民以欺騙、造假甚至違法的手段,「出口轉內銷」獲得特殊的高校入學待遇,更容易地獲得了上名校的機會,挑戰了教育公平。長期來看,如果他們畢業後在國內找工作,又能以海歸名義再次享受優待。這對寒窗十年、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國內考生顯然是不公平的。

中介一條龍辦理,辨識難度增加

「最快兩個月就可以辦理移民,像希臘、馬爾他這些國家投資移民的門檻180萬元左右,西班牙、葡萄牙這些國家要貴一些,大概380萬元。如果只是想獲得華僑身份,其實可以選擇馬來西亞、菲律賓、萬那杜這些國家,政策相對寬鬆,資金成本也低。」一家移民中介機構的負責人向諮詢高考移民相關政策的半月談記者介紹說,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外籍人士只需在大馬銀行存入30萬馬幣(折合人民幣約48萬元),就可以在馬來西亞獲得10年居住權,且一人主申請,全家獲籤。

針對早期通過中介直接購買外國護照進入中國參加外籍留學生考試的現象,教育部於2009年11月發布規定,自2010年起,來華留學申請人必須「持有效的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之內有在國外實際居住兩年以上的記錄」。

這的確提高了國際高考移民的門檻,但在中介的幫助下,要跨過去並不難。

「即使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只要取得了華僑的身份,再送到專門對外的國際學校,經過3年的專業培訓,就能『完美』滿足華僑生的報考資格條件。」有中介諮詢人員表示,家長只要願意花錢,讓考生從內地考生變身「華僑生」,就能操作獲得參加華僑生全國聯招的資格。

根據我國相關政策規定,華僑身份的確立並非難事。2009年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印發的《關於界定華僑外籍華人歸僑僑眷身份的規定》明確,華僑是指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定居」是指中國公民已取得住在國長期或者永久居留權,並已在住在國連續居留兩年,兩年累計居留不少於18個月。此外,雖未取得住在國長期或者永久居留權,但已取得住在國連續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資格,5年內在住在國累計居留不少於30個月的中國公民,也被視為華僑。

長期享受「優待政策」,加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移民政策、長期居住政策的放開,使得不少家長和學生摒棄了早期報名資格造假等簡單粗暴的做法,而是利用政策漏洞,遊走在合法與非法邊緣,增加了國際高考移民的辨別難度。這也催生出一批運作跨國高考移民並形成產業鏈的中介機構。

提高制度門檻,保障教育公平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從程序上而言,大部分運作內地考生參加華僑生聯考的機構,屬於合法經營。他認為,商業機構在現有聯考政策下追求利益最大化,並不是監管問題,而是制度設計問題。他表示,如果既要保留華僑生聯考,又要打擊「國際高考移民」,就必須提高華僑生聯考的報名門檻條件,並加強審核。

近期,教育部發布《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時即具有外國國籍的考生,在申請作為國際生報名資格時,必須最近4年之內有在外國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這提高了這部分學生進入國內高校的門檻,但對於上述通過中介運作「國際高考移民」的學生並沒有什麼實質影響。

「國際高考移民」問題已成為影響教育公平的軟肋,亟須引起重視,儘快加以解決。

首先,繼續升級外國留學生的認證條件,提高對留學生取得外國國籍的時間和在國外生活時間的要求,進一步限制「國際高考移民」。嚴格對申請者外國護照證明、國籍證明、中國國籍註銷證明、出入境籤章時間進行審核及核算,可增加個人陳述、審查者對話交流、證明人制度等方式進行輔助審查認證。

其次,要確立外國留學生學業水平基準。俞敏洪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各高校招收外籍學生唯一的統一考試是漢語水平考試(HSK),這個考試僅僅對漢語語言水平進行考核,過於簡單,無法對學生的學業水平進行整體衡量。在某種意義上,這進一步催化了中國家長與學生的跨國高考移民選擇。

最後,還須儘快完成我國留學生學業考試體系、標準、內容及操作模式的界定。「雙一流」高校可制訂相對更高的標準。教育部應每年發布對於資助外國留學生的中國政府獎學金、各地方各高校獎學金的監督評價報告,確保享受獎學金的外國留學生具備相應的學業能力水平。(記者 陳夢陽 陳凡靖 王瑩 鄭天虹)

責任編輯: 焦鵬

相關焦點

  • 半月談 | 海外搖身一變,國內名校任選?「國際高考移民」引發教育公平之憂
    海外搖身一變,國內名校任選? 「國際高考移民」引發教育公平之憂半月談記者 陳夢陽 陳凡靖 王瑩 鄭天虹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
  • 海外搖身一變,國內名校任選?「國際高考移民」引發教育公平之憂
    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業內專家和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
  • 海外搖身一變國內名校任選? 「國際高考移民」引詬病
    「國際高考移民」問題已成為影響教育公平的軟肋,亟須引起重視,儘快加以解決。繼續升級外國留學生的認證條件,提高對留學生取得外國國籍的時間和在國外生活時間的要求,進一步限制「國際高考移民」。
  • 「國際高考移民」沉痾如何解?
    (8月6日 新華社)所謂「國際高考移民」,指的是中國公民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外國國籍或永久居留權,以外國人或華僑身份參加國內高校的外籍留學生考核或華僑生聯考,從而避開高考,進入國內名牌大學讀書的現象。時至今日,儘管高考不再被視為階層流動的唯一路徑,但其仍然是國內青年改變命運最公平、最主要的選拔機制。
  • 拿外國護照就能上名校:國際高考移民損害教育公平,必須抵制
    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業內專家和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
  • 「國際高考移民」是衝擊教育公平堤壩的暗流
    「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業內專家及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近年來,在留學生招生過程中,國際高考移民暗影頻頻閃現——指中國人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外國國籍或永久居留權,以外國人或華僑身份參加中國國內高校的外籍留學生考核或華僑生聯考,從而避開國內高考,進入我國名牌大學讀書的現象。
  • 整治「國際高考移民」維護教育公平
    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投資移民的門檻高達百萬元、移居海外數年、離婚找素不相識但符合條件的外國人或者華僑再婚以讓孩子獲取華僑身份……「出口轉內銷」的複雜程度令人咋舌。
  • 社評:「國際高考移民」是衝擊教育公平堤壩的暗流
    工人日報-中工網評論員 郭振綱治理國際高考移民之類的造假亂象,清除危害教育公平的「毒瘤」,任重道遠。我們只有守正篤實、久久為功,才能守住教育公平這一堤壩不被任何洶湧的暗流衝毀,才能以教育公平護衛社會公平的大環境。
  • 國際高考移民挑戰教育公平,制度漏洞亟須打補丁
    在中國長大、學習的學生,通過改換國籍參加外籍留學生考核,或者運作華僑身份參加華僑生聯考,就可以避開競爭激烈的國內高考,輕鬆上名校。十年寒窗,不如身份一換?對於中國老百姓來說,「教育改變命運」是一份簡單、樸素的信仰。儘管在今天高考不再被視為人生逆襲的唯一途徑,但其依然是相對公平的人才選拔機制,是當前社會階層流動的重要通道。
  • 好文|「國際高考移民」是衝擊教育公平堤壩的暗流
    業內專家及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近年來,在留學生招生過程中,國際高考移民暗影頻頻閃現——指中國人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外國國籍或永久居留權,以外國人或華僑身份參加中國國內高校的外籍留學生考核或華僑生聯考,從而避開國內高考,進入我國名牌大學讀書的現象。
  • 海外搖身一變,國內名校任選?手握希臘永居,400分直上清北
    「我家三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幾年的寒窗苦讀」——這是之前高考的時候,網上很流行的一句話。三代人的努力,有時累積的並不單單是財富,更多的是見識、人脈、情商、財商;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意味著從幼兒園開始,就要經歷優勝劣汰的準則,直到高考那一天;每個人想要獲得自己要得到的成績,都有不同的路。沒錯,世界有時看上去就是不公平的。
  • 「工人日報社評」「國際高考移民」是衝擊教育公平堤壩的暗流
    治理國際高考移民之類的造假亂象,清除危害教育公平的「毒瘤」,任重道遠。我們只有守正篤實、久久為功,才能守住教育公平這一堤壩不被任何洶湧的暗流衝毀,才能以教育公平護衛社會公平的大環境。近年來,在留學生招生過程中,國際高考移民暗影頻頻閃現——指中國人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外國國籍或永久居留權,以外國人或華僑身份參加中國國內高校的外籍留學生考核或華僑生聯考,從而避開國內高考,進入我國名牌大學讀書的現象。據悉,以華僑生身份參加的聯考與國內普通高考相比,具有考試科目少、考題簡單、錄取率高、競爭小的特點。國際高考移民破壞了高校留學生的招生生態,導致了事實上的教育不公平。
  • 海外「變身」,擺脫高考「獨木橋」,國內名校任選?
    知名導演陳凱歌的兒子陳飛宇參加藝考被北京電影學院錄取,但是陳飛宇的真實國籍曝光後,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華僑生聯考已有30年歷史之久,是平行於全國「普通高考」的另外一種升學形式,擁有考題簡單、錄取分數低、幾乎無競爭等優勢,成為廣大華僑就讀國內985/211名牌大學的最佳途徑。
  • 俞敏洪:高考國際移民,影響高考的公正公平,事關每個家庭
    &39;超國民待遇&39;國際高考移民&34;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的提案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是國家正義,但對考生個人未必公平。比如身為江西人的歐陽修就觀察到:南方人科舉考試的命中率是&34;,而西北地區命中率則是&34;。這種&34;,就引發了高考移民。像江浙一帶文風鼎盛地區的士子到西北邊遠省份&34;應考,顯然要比在本省把握大得多。而首都所在地區由於錄取名額多,也是士子們喜歡&34;的地方。
  • 移民海外,只是為了讓孩子上國內名校?
    是由中國教育部單獨為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學生設計的專門高考,是平行於全國「普通高考」的另一種形式。 港澳臺華僑生聯考參加要求(一)港澳地區考生,具有①香港或澳門居民身份證和②《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或《港澳居民居住證》)。
  • 移民」回國上名校:你們對得起國內千萬高考生嗎?
    做中國人需要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才能考上名校,而你選擇不做中國人,卻輕鬆上名校,還享受高額獎學金、留學生宿舍、學伴等優厚待遇。最後,浪費了國家教育資源,培養了假「洋老爺」。但是,我不想大家把關注點放在這個小女孩身上,因為像她這樣的人,實在太多了。只要有空子,就會有鑽空子的人。問題出在,誰製造了這種激勵方式?
  • 如何打破國內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現狀,真正實現教育公平?
    為了獲得更好的資源,高考,則成為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然而,近日頻頻爆出「高考頂替」事件,再次引發了大家對高考公平、公正原則的質疑。據報導,僅在2018年-2019年山東高等學歷數據清查工作中,有14所高校曾公示清查結果,其中有242人被發現涉嫌冒名頂替入學取得學歷。就央視主持人康輝也曾經差點成了「頂替」事件的受害者。
  • 投機取巧進名校,跨國高考移民遭打擊
    針對國際高考移民,政策量身定製打補丁。部分中國學生從沒在國外學習生活過,卻以移民的方式搞到外國護照,然後以國際生身份申請國內名校,輕鬆踏進別人搶破頭的「雙一流」。國際高考移民擾亂高考公平與秩序,教育部日前出臺補充規定,試圖堵住這一招生漏洞。
  • 高考移民再現!20000學生變泰國人,避開高考,輕鬆上清北
    「國際高考移民」是指中國人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外國國籍或永久居留權,以外國人或華僑身份參加國內高校的外籍留學生考核或華僑生聯考,從而避開國內高考,進入我國名牌大學讀書的現象。正因為我國名校對國內外學生的差別對待,才導致一批有錢有勢的家庭讓孩子移民國外,然後以國際留學生的身份回國,避開高考,直接上清華北大等985名校。「國際高考移民」的存在,完全是對教育公平的踐踏,對國內十年寒窗苦讀的莘莘學子毫無公平可言。
  • 評論| 「土著」變「華僑」低分入名校 這是對公平的嘲諷!
    評論 | 「土著」變「華僑」低分入名校 這是對公平的嘲諷! 原標題: 高考還有一個多月,高三考生已經進入到最後的衝刺階段。然而近日卻有媒體爆出,考取名校其實有「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