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建議:防範國際高考移民,降低高校留學生數量指標要求

2021-01-09 環球網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5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

澎湃新聞記者從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了解到,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帶來了三份提案,分別是《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關於充分利用5G優勢進一步推進我國城鄉教育均衡的建議》《關於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提升西部鄉村小學英語教學及師資的建議》

在《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中,俞敏洪提到,近年來,由於國際留學生指標是評價世界一流大學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指標,擴大國際留學生規模成為國內高校「雙一流」建設的一項核心工作,外國留學生數量快速攀升。

然而,隨著留學生人數的增加,外國留學生錄取標準的「超國民待遇」問題飽受爭議,與此同時出現了「國際高考移民」的現象,破壞了高校留學生的招生生態,進一步引發社會輿論的質疑。2017年,教育部會同外交部、公安部出臺《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要求各地各高校嚴把入學門檻。近年來,不斷出現中國人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外國國籍或永久居住籤證,以外國人或華僑身份參加國內高校的外籍留學生考核或華僑聯考,從而避開國內高考,進入我國名牌大學讀書的案例。

俞敏洪認為,目前「國際高考移民」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2009年的外國留學生規定對當下國際高考移民現象的約束力降低;第二,教育國際化的強力驅動與留學生申請入學的軟性評價導致入學門檻不斷下降;第三,缺少對外國留學生學業成績的統一考核評價標準。

對此,俞敏洪表示,為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愈演愈烈,損害教育公平,提出了以下建議:

第一,升級外國留學生的認證條件。將現有「持有有效的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文件4年(含)以上」、現有「最近4年之內有在國外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的年限提高,延長取得外籍的時間和在國外的生活時間,進一步限制國際高考移民。嚴格根據上述新規對申請者外國護照證明、國籍證明、中國國籍註銷證明、出入境籤章時間進行審核及核算,可增加個人陳述、審查者對話交流、證明人制度等方式進行輔助審查認證。

第二,改進外國留學生招生培養機制。反思高等教育國際化與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關係,轉變留學生教育的發展思路,儘快降低對高校留學生數量指標的要求。結合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2016年試點認證、2019年正式認證的實踐,建議兩年內完成全國招收外國留學生高校的質量認證工作,確保高等院校的招生更加透明地接受社會監督。高校承擔對申請者嚴格審核的責任,對出現違規情況,教育主管部門應細化問責追究的處理辦法。

第三,確立外國留學生學業水平基準。落實來華留學生招生錄取工作、培養質量、漢語水平和趨同化管理的要求,是真正治理國際高考移民問題的路徑。借鑑美國(SAT、GRE、GMAT等)、日本(EJU)等國的考試體系和標準,儘快完成我國留學生學業考試的體系設計、操作模式選擇、考試標準及內容界定。進入「雙一流」建設序列的高校,必須制定高於教育部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範和留學生學業考試的錄取標準。教育部應每年發布資助外國留學生的中國政府獎學金、各地方各高校獎學金的監督評價報告,確保享受獎學金的外國生源與中國籍學生具備同等學業能力水平。

在《關於充分利用5G優勢進一步推進我國城鄉教育均衡的建議》中,俞敏洪提出,為了充分利用5G優勢進一步推進我國城鄉教育均衡,建議:

第一,相關部門大力支持在鄉村學校區域搭建5G微基站,以較低的成本實現鄉村學校5G網絡覆蓋,在網絡基礎建設和服務上縮小城鄉數字鴻溝。鄉村學校由於教育資源有限、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往往更加需要優質、穩定網絡傳輸下的遠程直播課堂、教師培訓以及多媒體教學產品和服務,5G網絡的覆蓋是新時期網際網路教學的必要保障,也是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必然要求。

第二,為鄉村學校提供終端設備和資費補貼。深入實施網絡提速降費,鼓勵運營商推出優惠資費套餐,通過定向捐贈網絡流量包等方式助力網絡扶貧。全力以赴助力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努力讓貧困地區、貧困群眾搭上網際網路發展快車。

第三,進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對貧困地區進行政策傾斜和經費補貼。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 年)》明確提出,各級政府在教育經費中按不低於 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經費,保障教育信息化擁有持續、穩定的政府財政投入。2018年《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專項督導報告》指出,一些地方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應用水平還不高,教育信息化對教育教學還未產生實質影響。部分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不高,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沒有根本性改變。5G時代到來,信息化投入需求隨之增加,建議提升教育信息化經費所佔教育經費比例,統籌城鄉教育發展現狀,不斷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第四,支持民營教育企業開發5G和AI應用,進一步提高研發經費稅前加計扣除的比例,保護智慧財產權,激發民營企業創新動力。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3億,較2018年底增長110.2%,佔網民整體的46.8%。2020年初,全國大中小學校推遲開學,2.65億在校生普遍轉向線上課程,用戶需求得到充分釋放,在線教育應用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支持民營教育企業開發5G和AI應用,5G時代的在線教育必將邁上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在《關於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提升西部鄉村小學英語教學及師資的建議》中,俞敏洪就穩定鄉村英語教師隊伍,提升鄉村英語教育質量,為農村學生後續學習打好基礎,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提出了以下建議:

第一,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大力發展「雙師直播課堂」等遠程教學,打破空間壁壘,讓優質教育資源得以共享,同時緩解鄉村地區英語師資匱乏、工作壓力過大、提升機會欠缺的現狀。現在只要有穩定的網絡傳輸和基本的電子設備,山區的學生就可以在教室裡聽到北京、上海等地的老師帶來的直播課,即時互動和交流。鄉村老師也可以與城市裡的教師同步教研、備課,實時觀摩經驗豐富的老師如何組織課堂、設計互動、講解知識點,在工作中提升業務水平。當地學校和教育局提升教師管理和培養,加強英語教學意識,縣域教育一盤棋,教師離崗不離人,全方位提升鄉村教育的整體面貌和質量。

第二,繼續提升鄉村教師待遇,改善生活和工作條件。近年來,鄉村教師待遇、生活補助覆蓋率和金額逐年提升,《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9》顯示,縣城、鎮、鄉、村屯小學高級教師每月實發工資分別為3461.9、4317.9、4289.2、4511.1元。2017年鄉村教師生活補助首次實現了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的全覆蓋,其中鄉村學校和教師覆蓋率分別為97.37%和96.41%。建議進一步加強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教師納入當地住房保障範圍,讓鄉村教師住有所居;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繼續提升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在培訓、職稱評聘、表彰獎勵等方面向鄉村青年教師傾斜;關心鄉村教師工作生活,豐富精神文化活動,鞏固鄉村教師隊伍。

相關焦點

  • 俞敏洪: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
    案由: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 提案人:俞敏洪 提案內容: 近年來,由於國際留學生指標是評價世界一流大學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指標,擴大國際留學生規模成為國內高校「雙一流」建設的一項核心工作,外國留學生數量快速攀升
  • 解決「國際高考移民」問題的關鍵,是廢除留學生的「超國民待遇」
    媒體披露,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老師特別就「國際高考移民」問題,提交提案。他主張通過降低留學生數量指標要求,來防範國際高考移民。大家都知道,這些年來,國內一些有錢家長通過移民國外,讓子女以留學生的身份輕鬆入學國內重點高校讀書,即所謂」國際高考移民」。
  • 俞敏洪建議:雙一流大學應該限制外國留學生入學門檻,網友點讚!
    最近兩會的召開,俞敏洪為此發聲了,他建議:「雙一流」高校應該制定高於教育部對國際留學生的錄取標準。也就是說,外國留學生進入我國大學的門檻將提高。國際留學生指標是評價世界一流大學國際化的重要指標,所以國內雙一流大學不斷擴大留學生招生規模。為此,俞敏洪提出建議,高校要改進外國留學生的招生培養機制,降低留學生的數量指標要求。同時,俞老師還說到,雙一流建設的高校必須制定高於教育部關於來華留學生的錄取標準,可以參考美國sat,gre,gmat等考試,建立我國留學生學業考試的體系。
  • 投機取巧進名校,跨國高考移民遭打擊
    「補丁」之所以出現國際高考移民,不過是利用高考招生國際與國內的不同標準進行運作罷了。入學考題簡單,不筆試只面試,發放大筆獎學金,一些高校對留學生的「超國民待遇」,讓不少投機取巧分子鑽了空子,輕鬆敲開名校的大門。兩會期間,政協委員俞敏洪在提案中指出,留學生錄取標準的「超國民待遇」問題備受爭議,國際高考移民現象破壞了留學生的招生生態。
  • 俞敏洪:高考國際移民,影響高考的公正公平,事關每個家庭
    &39;超國民待遇&39;國際高考移民&34;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的提案一石激起千層浪。&34;是指中國人通過各種途徑獲得外國國籍或者永久居留權,以外國人或華僑的身份參加國內高校的外籍留學生考核或華僑生聯考
  • 高校降低標準錄取留學生的「病」要治
    甚至有些高考名校在早上5.30就起床開始學習,以軍事化的管理來嚴格的要求學生,都是只為了通過高考而金榜題名進入一流的高校學習。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你12年、甚至16年的努力學習居然還比不過別人的一張外國普通有效護照。
  • 支持俞敏洪提議,取消外國留學生超國民待遇。
    提議的《關於規範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防範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這個要為俞敏洪點讚,取消外國留學生超國民待遇是一個正常中國公民應有的智慧,不知道是哪個所謂的關心教育或者就是教育工作者,腦洞大開給外國留學生超國民待遇,讓中國高校成為了一些不學無術者洋學生的天堂。
  • 俞敏洪說出國人心聲:留學生,不該再高人一等
    這一條建議,主要是針對一些家長為了孩子的「高考捷徑」而做出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相比大家在進入大學的時候,一開始都會在班級花名冊上看到很多外籍學生,以為自己可以跟外國人接觸了。但是到了班級一看,卻全都是中國人,感到非常的奇怪。
  • 「國際高考移民」暴露了高校的深層次問題
    街談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近年來,這一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業內專家和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
  • 「國際高考移民」暴露了高校的深層次問題
    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近年來,這一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業內專家和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
  • 給俞敏洪的建議點讚,在華留學生問題教育部重視起來了
    近期,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的一個針對在華留學生的建議,引來了網友的關注和支持。俞敏洪建議:杜絕外國留學生錄取標準上的&34;,在學校學生管理上的&34;。比如,清華北大之前就有外國留學生免筆試的優惠條件;再比如,一些國內的高考生,加入外國籍之後,又以外籍考生的身份回來參加高考,享受特殊待遇,輕鬆進入清北這類名校。國內同學想去國外留學難度非常大,尤其是想進入國外的名校如哈佛、劍橋等高校,沒有一定的實力根本進不去。
  • 北青報:遏制「國際高考移民」關鍵要提高留學生招生標準
    (相關報導見A7版)我國是世界上第三大留學生輸入國,但留學生的質量不盡如人意,其中「本土留學」「國際高考移民」等是輿論關注較多的話題。教育部對國際生申請我國高校政策做出調整,強化國際生的身份審核,目的之一是為了遏制「國際高考移民」,促進教育公平,並提高留學生教育質量。
  • 規範國際學生申請,別讓名校資源被薅了羊毛
    由於我國高校對國內國際學生採取兩種招考方式、標準,對後者的招錄標準相對偏低,導致一部分家長選擇移民的方法,獲得外國國籍,並在國內接受基礎教育,最後以國際生的身份申請進中國高校,而且大多還是名校。政策修訂的目的在於限制「國際高考移民」,維護教育公平,避免國內名校資源被薅了羊毛。
  • 「國際高考移民」引發教育公平之憂
    來源:半月談網圖集 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業內專家和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
  • 「國際高考移民」引發教育公平之憂
    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業內專家和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
  • 「國際高考移民」引發教育公平之憂
    「國際高考移民」引發教育公平之憂半月談記者 陳夢陽 陳凡靖 王瑩 鄭天虹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業內專家和公眾認為,應提高外國留學生的認證門檻,強化甄別條件,明確錄取標準,營造更加公平的教育環境。
  • 整治「國際高考移民」維護教育公平
    本在中國長大、讀書的中國學生,為逃避高考競爭壓力,鑽政策空子搖身變為「留學生」,享受各種入學優惠政策上中國的名牌大學——這一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國際高考移民」現象廣受詬病。投資移民的門檻高達百萬元、移居海外數年、離婚找素不相識但符合條件的外國人或者華僑再婚以讓孩子獲取華僑身份……「出口轉內銷」的複雜程度令人咋舌。
  • 國際高考移民挑戰教育公平,制度漏洞亟須打補丁
    早有機構把這當做商機,提供海外移民、包裝華僑身份一條龍服務。希臘25萬歐元購房移民、西班牙50萬歐元購房移民、48萬移民馬來西亞……在6億人月收入不足1000的中國,國際高考移民成了少數人的「特權」。今年6月,教育部發布《關於規範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旨在通過提高國際學生的身份認證門檻,來限制「假留學生」的出現。
  • 25萬美元就能避開高考「獨木橋」?購房移民真沒那麼美
    除了投資門檻低之外,孩子能以外籍生身份免試參加國內高考也常被拿來作為推薦理由。記者調查發現,免試絕不等於沒有成績要求。教育部新近出臺的政策也重申,內地居民移民後以留學生身份進入國內高校學習,必須滿足最近4年之內有在外國實際居住兩年以上的記錄。一本土耳其護照輕鬆上清華「有高中學歷,成年年紀,漢語五級,外加一本境外國籍護照,你便能大搖大擺地走進清華的校門了。」
  • 控制來華留學生規模,把更多的教育資源留給我們國家的學生
    當然獲得這些補貼是有指標要求的,其中的一些指標和大學排名有關係。較為權威的世界大學排名有:1、QS世界大學排名;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關於國際學生比例,權重5%。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留學生比例佔2.5%留學生工作是否做得好關係著學校在評選雙一流、985、211等重要名號時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