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的這首詞,道出愛情的真諦:愛是相隨,死亦追隨

2020-12-15 邂逅詩詞的生活美學

年少輕狂時節,我們都曾中過愛情的毒,我們在愛情裡迷惑,元好問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道出我們對愛情的希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愛是相隨,死亦追隨。

元好問(1190年—1257年),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元好問是金末元初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年)進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詞科登第後,授權國史院編修,官至知制誥。金朝滅亡後,元好問被囚數年。晚年重回故鄉,隱居不仕,於家中潛心著述。元憲宗七年(1257年),元好問去世,年壽六十八。

16歲的少年元好問 ,風華正茂,趕赴并州參加可靠,偶遇射雁者,聽聞有雁被射殺,伴侶看著相濡以沫的另一伴凌空墜落,無能為力,仰天長叫,俯衝而下,撞地而死。

初涉人間情事,少年深深被這對忠於愛情、生死相許的大雁感動,買下了大雁,合葬於汾水旁,起名雁丘。並寫下《摸魚兒·雁丘詞》

《摸魚兒·雁丘詞》

[金]元好問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愛教人悲,教人喜,教人奮不顧身,教人痛不欲生,教人死生相隨,愛是滄海遺珠,拾到者三生有幸。

與你跨越天南地北,經歷幾度寒來暑往,比翼雙飛雖然快樂,但離別才真的是楚痛難受。到此刻,方知這痴情的雙雁竟比人間痴情兒女更加痴情!沒有了你,再美的萬裡層雲,再美的千山暮雪,也是一種煎熬,侵人心,蝕人骨,形單影隻的日子又有什麼理由讓我再堅持下去。

想當年,三晉大地,鼓樂喧天,遍地簫鼓,如今卻荒草衰煙,盡歸塵土,一派蕭索,世事難料,唯有至死不渝的愛情才能流傳千載。

雁死不能復生,招魂無濟於事, 山鬼也枉自哀鳴。雁的殉情將使它不像鶯燕那般死葬黃土,不為人知,它們的愛情連上天也會妒忌。此後留得生前身後名,與世長存。狂歌縱酒,尋訪雁丘墳故地,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

一首《摸魚兒·雁丘詞》,字字句句都是情。事物變遷,曾經的煊赫都會煙消雲散,唯有愛情感天動地,地久天長。時光會替人們記住,這一段生死相隨的愛情,任天地輪迴,九泉之下,它們終是可以恩恩愛愛,相依相偎。

相關焦點

  • 「問世間情為何物」,原來是寫動物的,多少人都當成人類愛情來讀
    同樣地,在當下的文化氛圍裡面,我們也經常拿這兩句話用以形容愛情之艱辛。然而,其實在最開始這首詞完全是另一番樣子。《摸魚兒·雁丘詞》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 【金】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詩詞賞析】 今天我們要品味的,是讓無數人為之痴狂的元好問的代表作《摸魚兒·雁丘詞》。當然,它也有一個詞牌名,叫《邁陂塘·雁丘詞》。有的詞牌啊,不止一個名字,比如說『摸魚兒』,他又叫『邁陂塘』。當然我們有時候也稱這首詞叫《摸魚兒.問世間情為何物》。一聽題目你就知道為什麼我會說,這是一首讓無數人痴狂了的傑作。
  • 古代最唯美的愛情詩詞,借用悽美的傳說,道出了人世間愛情的真諦
    愛情最美的樣子應該都能在詩詞中尋找得到,有相遇時的驚鴻一瞥,驀然回首時的驚喜與渴望;也有人約黃昏後的美妙時刻,還有那相思的輾轉反側與魂牽夢縈;也有組建家庭後的風雨同舟,白頭到老。愛情最美的樣子應該就是如此,「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秦觀曾寫下一首著名的詞,道出了愛情的真諦,唯美又深情。
  • 元好問這首經典的愛情詞,描寫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寫得很感人
    元好問的愛情詞大多都是真實的事件,尤其是他的《摸魚兒.雁丘詞》,可謂是膾炙人口,當年元好問進京趕考,路過并州(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見到一位獵人打下了一隻大雁,另一隻大雁逃脫了,但是見同伴被抓住,於是一頭撞向了山峰,跌落到了谷底裡死了。
  • 16歲的元好問寫下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千百年來感動了無數人
    如果你對於元好問其人和其作品了解的較少,不妨繼續往下探索。既然歷史上對於元好問的評價這麼高,我們接下來就一起來賞析一下他的代表作——《雁丘詞》,看看是不是名副其實。元好問寫下這首詞的時候還只有十六歲,他當時正準備赴京趕考,在途經并州的時候就發生了一件讓他頗為感動的事情。他在河邊遇到一位農夫。
  • 元好問的《雁丘詞》寫於陵川
    然而沒有多少人知道,元好問的這首詞是他在陵川求學期間寫成的,時年只有16歲。《遺山新樂府》卷一《摸魚兒題序》開宗明義說:「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餘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邱。同行者多為賦詩,餘亦有《雁邱詞》。」
  • 詩詞鑑賞:元好問詩詞 《摸魚兒·問世間情為何物》經典賞析
    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而識,號曰雁丘。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元好問《摸魚兒》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 莫泊桑《愛情》:兩條愛情線,奏響了愛情與人性的交響曲
    他並不在乎這個男人和這個女人是誰,他只在意這背後的愛情,並不是引起了他的憐憫,也不是讓他驚奇,而是讓他頗為感動,喚起了他青年時期一段狩獵的回憶。莫泊桑認為,這段回憶向他展示了愛情的真諦,就像十字架在天空中第一次向基督徒顯靈一樣。
  • 《愛情》:莫泊桑筆下的《雁丘詞》,譜寫了愛情與人性的交響曲
    他並不在乎這個男人和這個女人是誰,他只在意這背後的愛情,並不是引起了他的憐憫,也不是讓他驚奇,而是讓他頗為感動,喚起了他青年時期一段狩獵的回憶。莫泊桑認為,這段回憶向他展示了愛情的真諦,就像十字架在天空中第一次向基督徒顯靈一樣。1.第一重感情線:以犧牲對方來成全自己的愛情新聞裡的男人為何會殺了自己心愛的女人,我們無從知曉。
  • 李清照寫下一首肉麻詞,道出女子與人幽會之景,充滿對愛情的嚮往
    李清照寫下一首肉麻詞,道出女子與人幽會之景,充滿對愛情的嚮往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詞人,世人稱之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詞婉轉細膩、多愁善感,能夠寫出「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無憂無慮之詞;也能寫出「才下眉頭,去上心頭」甜蜜中略帶苦澀之詞,她也可以高呼豪放之詞「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有太多太多優秀的詞作品,絕對是擔當得起「詞壓江南,文蓋塞北」。
  • 問世間情為何物,元好問完美詮釋。一切皆與金庸筆下一女有關!
    例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得成比目何辭死,只羨鴛鴦不羨仙;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幕幕,都是在表達詩人自己心目中所追求的美好愛情。下面小編來說一說元好問的《摸魚兒·雁邱詞》。《摸魚兒雁邱詞》作者是元好問,相傳此人是北魏太武帝的後代,自幼聰慧異常,在詩、文、詞、曲方面的成就極高,可與兩宋名家一爭長短。
  • 郭濤《愛一錯再錯》 詮釋愛情真諦鼓舞人心
    繼梁秋予《夢回雄關》之後,今日該專輯再出新曲《愛一錯再錯》,再度引發業內關注。《愛一錯再錯》由福建東南衛視《寶貝大贏家》、《同桌計劃》等節目的主持人郭濤傾情獻唱,並邀請到了蔣舟老師親自操刀詞曲創作,由此已可窺見歌曲的品質非同一般。
  • 愛情詩詞十首,道盡了世間最美的情感
    全首詞以五種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來表明自己忠貞不渝的愛情。你我在世間都希望有一份情,是相伴到老,是生死不渝,這樣的愛情是一生最美的追求。這首詩是一首五言詩,是漢末動蕩歲月裡的一首描寫相思離別之歌。全首詩寫的是一位女子對遠徵在外的丈夫的一種思念之情,寫出了相思之苦。
  • 詩人元好問,人生百年有幾
    元好問少年成名,四歲習文,七歲寫詩,被人譽為「神童」,然而,聰明並不是走向成功的捷徑,生逢亂世的人生並不順風順水,他16歲起開始參加科舉考試,至32歲才進士及第,但當時有人污衊他依靠後臺,光明磊落的他決不落此名聲,於是棄而不仕。時過三年再次赴考,終於以優異成績得中科舉,正式踏入仕途,這是他第七次應考,那時他已經35歲了。
  • 60.元好問《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
    而且這樣振聾發聵的問題的提出起因,是因為一對大雁生死相許的愛情。大雁就是《摸魚兒雁丘詞》的靈魂意象。今天我們要品讀的是《摸魚兒·雁丘詞》的姊妹篇,《摸魚兒·雙蓮》詞。詞的主題,同樣是一個生死相許的愛情,只不過主角不再是大雁。這首摸魚兒的愛情主角又會是什麼呢?我們先一起來品讀元好問的這首《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
  • 【名家解讀】【金】元好問《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
    而且這樣振聾發聵的問題的提出起因,是因為一對大雁生死相許的愛情。大雁就是《摸魚兒雁丘詞》的靈魂意象。今天我們要品讀的是《摸魚兒·雁丘詞》的姊妹篇,《摸魚兒·雙蓮》詞。詞的主題,同樣是一個生死相許的愛情,只不過主角不再是大雁。這首摸魚兒的愛情主角又會是什麼呢?我們先一起來品讀元好問的這首《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
  • 兩隻大雁的愛情,比人類的感情更讓人震撼,留下千古名句
    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年僅十六歲的青年詩人元好問,在赴并州應試途中,聽一位捕雁者說,天空中一對比翼雙飛的大雁,其中一隻被捕殺後,另一隻大雁從天上一頭栽了下來,殉情而死。年輕的詩人被這種生死至情所震撼,便買下這一對大雁,把它們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個小小的墳墓,叫「雁丘」,並寫《雁丘》辭一闋,其後又加以修改,遂成這首著名的《摸魚兒· 雁丘詞》。全詞如下:摸魚兒·雁丘詞 / 邁陂塘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你想要的的愛情,這些經典詩詞裡都有
    愛情是人類亙古不變的話題,從古自今,有許多的文人墨客對「愛情」的模樣進行了描繪。愛情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每個人對愛情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相思」。對愛的表達委婉的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直白的表達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本期,我們一起品讀六首中國古代經典愛情詩,感受最忠貞、最相思、最美好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