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印度撈糞工?|地球知識局

2020-12-22 地球知識局

眾所周知,印度廁所條件差。據2014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消息,印度是世界上亂排洩現象最嚴重的國家,大約有6.2億人在露天排便,絕大多數在農村地區。

能排的上號已經是感恩了

還管什麼衛生不衛生

(圖片:lowpower225 / Shutterstock.com)▼

儘管在之後的幾年印度迅速建立了超過1億個廁所,但人們露天排便的習慣卻不是一時半會能改掉的。因此還是有大批人選擇在露天廁所或路邊解決五穀輪迴的大事。

還有充分利用環境優勢的...

(圖片: oldmonk / shutterstock)▼

但再惡劣也是廁所,也同樣需要人來打掃。這就為印度數十萬底層民眾提供了一種名叫「撈糞工」的工作。

什麼是撈糞工

「撈糞工」文雅點的說法是「手動清理工」,根據印度1993年法律的定義,手動清理工是指在僱傭條件下徒手清潔、搬運、處置幹廁所(一般為老式露天廁所)的糞坑,以及下水道等溝壑中廢物的工作者。

常見的家庭廁所清理工

打掃的方式和工具都很古早風

(圖片:Youth Ki Awaaz/ YouTube)▼

看起來如此簡單粗暴的工作,國際勞工組織還對其進行了分類。一般來說,撈糞工的工作內容有三類:一是在公共街道上以及「乾式廁所」(廁所不提供衝水設備)中清除人類糞便,一類是清潔化糞池(沒有參與公共排汙系統場所具備的小型汙物處理系統),還有一類是清潔排水溝和下水道。

這種就是第三種,不過死亡率也比較高

(圖片:Rashtriya Garima Abhiyan/ youtube)▼

此外在印度,由於火車上的衛生設備堪憂,另有一種撈糞工會專門清理火車上掉落至鐵軌上的糞便汙物。

勞動不分高低貴賤,但有氣味好壞。這份有味道的工作,當然很難吸引有身份的勞工。事實上,自從撈糞的活兒在印度殖民地時期出現以來,它就成了印度種姓制度影響下的賤民達利特人的專屬工作。而即便在當下,種姓制度已經廢除了幾十年後,這種工作在廁所條件差的印度還是廣泛存在。

婦女在鐵軌上打掃火車駛過後留下的排洩物

(圖片:Safai karmachari Andolan SKA/ YouTube)▼

根據2011年的社會經濟種姓普查(SECC)的數據,印度有18萬戶家庭以手動清理為生,尤其以馬哈拉施特拉邦(63713戶)和中央邦(23093戶)最多,其次是特裡普拉、北方邦、卡納塔克邦、達曼、迪烏和比哈爾邦。

當然,如今撈糞工群體中絕大多數人依然是所謂「賤民」。他們中一部分人在移民到城市後由於殘餘身份歧視現象而找不到除手動清理之外的任何工作,但又不甘淪為乞討者;一部分人則是繼承了自己的「家族傳統」——祖上的家庭成員都做這個,自己只不過是繼承家業而已。

印度的種姓制度只不過是在書面被廢除了

在現實生活中,留給」賤民「的生存空間仍然很小

(圖片:Rashtriya Garima Abhiyan/ youtube)▼

在撈糞的「職業分工」中,婦女通常負責清掃幹廁、露天排便場所以及排水溝,男子更多情況下則做一些對身體條件要求更為苛刻的清潔下水道、化糞池的工作。從年齡層面來看,撈糞工多在20~45歲之間,當然也有10歲的童工。

在工資方面,「最低等」的人做著「最低等」工作,必然拿著最低的報酬。一般而言,撈糞工的工資約在每月150盧比(約合14元)左右,個別地區的女撈糞工甚至每月只能拿到50盧比(約合5元)。如此低的工資顯然不夠生存——所以他們吃喝用度的生存資料很大部分來自於僱主所剩、所施捨。

但是如果不幹這個工作,連50盧比也沒有..

(圖片:https://www.orfonline.org/expert-speak/swachh-bharat-a-failed-mission-for-manual-scavengers-60538/)▼

撈糞工的難處

撈糞工的工作場所除解決生理需求外,令人不敢靠近,他們的工作過程同樣讓人不忍直視。

一般而言,撈糞工的工具就是水桶或籃子這樣的容器,再加上刷子或鏟子等排汙工具,連防護服也沒有。

每天天不亮,撈糞工來到自己負責的廁所或排水溝區域,用鏟子將糞便等髒物撈至桶中或頭上頂著的籃子裡,對身上濺到的糞便點點毫不理會。當集齊一桶或一籃子糞便時,撈糞工將它們人肉送至指定區域倒掉,再回去用刷子將原始糞坑清理乾淨。

廁所的手工清理人員中,女性佔到了95%

她們每周七天都要去給多家僱主打掃排洩物

(圖片:AJ+/ youtube)▼

而對於清理小型化糞池的撈糞工而言,工作環境就更加一言難盡了。在遇到大型障礙物時他們甚至會親自下到滿是糞便或淤泥的池子中徒手清理,萬一不小心滑倒,就是摔得滿嘴芬芳。

常年處在這種環境中的撈糞工,面對惡臭燻天的空氣已經能夠做到淡然。所以對他們而言,工作環境惡劣、衣服髒臭都是小事,更大的困擾可能來自於從事這項工作給身體帶來的健康隱患。

對他們來說,可能發生的健康隱患

遠沒有近在眼前的生存重要

保持微笑就好啦

(圖片:The Times of India/ youtube)▼

惡臭的工作環境充滿著來自排洩物或垃圾中的細菌病毒,撈糞工就這麼在毫無防護的情況下持續暴露於其中,長期下來積累了一身的病。其中,與工作直接相關的病症包括比較輕的發燒、皮膚病、哮喘等,重則是霍亂、小兒麻痺症、隱孢子蟲病、血吸蟲病等,如果在工作中稍有不慎,還容易患上肌肉或骨骼疾病。

在提倡人人講衛生的時代

他們仍然每日在細菌病毒最多的環境中

患上疾病似乎是個必然的結局

(圖片:The Times of India/ youtube)▼

疾病事小,生命事大,手動清理工因撈糞工作而亡的案例也屢見不鮮。

根據旨在保護撈糞者權益的公益組織組織SKA的數據,自2017年初以來,印度至少有300人死於手動清理工作,2019年則是過去五年間出現死亡人數最多的年份,共有110名工人死在了清理過程中;若是從2000年算起,則已經有1760位撈糞工死亡。常見的直接死因是化糞池和下水道中的有害氣體導致的窒息,或者場地倒塌、工人被磚石砸壓,以及被場地尖銳物體割傷(這也意味著糞水汙染血液),間接死因則是因工作染上的疾病。

真實的數據可能比這個太多

有些慢性疾病沒有統計到

就是一個風險極大的工作

(圖片:https://www.safaikarmachariandolan.org/)▼

除了身體面臨的安全隱患,撈糞工們在社會和心理層面同樣面臨壓力。

由於工作並不光鮮,有些撈糞工會選擇對子女隱瞞自己的工作內容,在被子女問及工作相關問題時,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和孩子的自尊往往會含糊其辭,或選擇欺騙。

生活在印度南部一金礦附近的貝茲瓦達一直以為父母從事的是他們口中的「礦工」工作,而當他18歲從父母那裡得知他們的實際工作是「撈糞工」時,貝茲瓦達幾乎要自殺了——看到自己的生活充滿著別人的排洩物,他是如此恐懼、如此噁心、如此羞恥。

還好沒自殺

之後致力於解決人工清理問題

推廣職業教育培訓,讓更多的年輕人有選擇職業的機會

(圖片:Chinchu.c/wikipedia )▼

不過跟多數孩子不同的是,在數小時哭泣後,貝茲瓦達迅速想通了,他發誓要出人頭地,並盡力幫助父母這樣的人擺脫困境。

他的想法成為了現實。二十年後的貝茲瓦達成為了一名社會活動家,也是印度國內致力於保護撈糞者權益的公益組織「Safai Karmachari Andolan(SKA)」的負責人,全力投身於消除「手動清理」這樣的非人道工作。

(圖片:https://www.safaikarmachariandolan.org/)▼

緩慢的進步

由於手動清理工這項工作自帶危險屬性與歧視屬性,獨立後不久印度政府就表示會全力取消該職業。不過只要露天旱廁存在一天,掏糞工也就要再存在一天,所以消除撈糞職業的計劃在之後幾十年間都僅停留在口頭層面。

如此乾淨的露天廁所,在印度也算是很難得了

(圖片:Jorge Royan / wikiepdia)▼

直到1993年時,印度政府才通過了一項名為《僱用手動清理工和幹廁建造(禁止)法》的法案。

該法案規定,僱用手動清潔工或者私自建造幹廁所將被處以最高1年的監禁或罰款2000盧比(約186元)。可笑的是,在法案生效20年間,即便大量撈糞工還在日復一日地勤奮工作,也並沒有任何僱傭他們的人因該法律被定罪,各邦全都有意無意的忘掉了這項法律。

露天廁所還是隨處可見

總要有人清理吧

(圖片:Silentgunman / Shutterstock.com)▼

實際上,在這種涉及多方利益的人道主義事件中,更能發揮影響力的往往是一些非政府組織,情況的改善也往往少不了他們的努力,像前文提到的貝茲瓦達負責的SKA。

SKA成立於1994年,一直活躍在維護撈糞工人權的前沿,最開始時的工作重心是依照印度1993年的法律拆除當時新的非法「乾式廁所」,不過成效並不明顯。近些年,SKA更為活躍,甚至得到了多個國際公益組織的認可和資金支持。

SKA以Ambedkar的自由,平等和博愛的思想作支柱

發起了Bhim Yatra運動,努力提高人們對平等和尊嚴的認識

(圖片:https://www.safaikarmachariandolan.org/)▼

通過網絡宣傳與實地考察,SKA在向撈糞工們傳遞這樣一種信息:你們不需要從事這種有辱人格的骯髒工作,你們有權享受更好的生活。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印度中央邦的「全國尊嚴運動」(Rashtriya Garima Abhiyan)。這是一個以會員制為基礎的婦女組織,成立於2006年,吸引了眾多女撈糞工加入。他們的活動方式是公開露面發聲,自行拆除幹廁,燒掉撈糞工具,團結起來反對基於種姓的歧視等等。

此運動不只針對人工清理

讓各行業的底層有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

對婦女提供了很多幫助

(圖片:https://garimaabhiyan.org/)▼

2012年11月30日,該組織在中央邦組織了一場旨在徹底剷除手動清理工的「人工掃地運動Maila Mukti Yatra」,在經過長達兩個月的、橫跨18個州200個地區的行進後,包括50000名手動清理工在內的遊行部隊於2013年1月21日抵達了德裡,共同要求印度在全國範圍內禁止僱傭撈糞工。

在該運動的刺激下,印度政府在2013年重新出臺了旨在解決手動清理問題的《手動清理工禁止就業及其康復法案》,並擴大了受益者的覆蓋面,將清潔下水道和鐵軌糞便也涵蓋到了「手動清理」的範圍,順便將刑罰增加到最高五年的監禁。2014年3月,印度還舉行了一場嚴肅的聽證會,稱最高法院已下達了最後命令,向各級政府指示要嚴肅對待類似案件。

印度2013年的憲法中規定禁止任何形式的人工清理

不過這項法案也沒啥成果

(圖片:Shubhsadhwani / wikipedia)▼

這種努力還是有一定成效的,2000年前後時,印度還有300萬手動清理工,如今已經不足100萬了。

根據印度公益組織的展望,理想情況下撈糞工這種職位有望於今年年底完全消失。不過他們的展望很有可能過於樂觀,畢竟印度人數千年來已經因宗教教育等影響適應了這種生活。如今雖然不是同一個時間,但他們還是會選擇同一個廁所……

莫迪政府在2014年啟動Swachh Bharat Mission

目的是消除印度城鄉的露天排便並改善固體廢物管理

其中也包括解決人工清理的問題

雖然出發點挺好的,不過根源問題還是窮啊

(圖片:M. Asokan / wikipedia)▼

參考文獻: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nual_scavenging

https://garimaabhiyan.org/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18/sep/19/death-toll-of-indian-sewer-cleaners-revealed-for-first-time

https://www.thehindu.com/news/national/indias-manual-scavenging-problem/article30834545.ece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world/asia/the-untouchable-indians-with-an-unenviable-job-2106970.html

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editorials/swachh-bharat-abhiyan-should-aim-to-stamp-out-manual-scavenging/story-6Mfkfn27AYndBR4OaJnCQP.html

https://www.hrw.org/report/2014/08/25/cleaning-human-waste/manual-scavenging-caste-and-discrimination-india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Jorge Royan / wikiepdia

END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印度撈糞工?-虎嗅網
    能排的上號已經是感恩了,還管什麼衛生不衛生(圖片:lowpower225 / Shutterstock.com)▼這就為印度數十萬底層民眾提供了一種名叫「撈糞工」的工作。什麼是撈糞工「撈糞工」文雅點的說法是「手動清理工」,根據印度1993年法律的定義,手動清理工是指在僱傭條件下徒手清潔、搬運、處置幹廁所的糞坑,以及下水道等溝壑中廢物的工作者。
  • 印度,緊緊握住水龍頭|地球知識局
    提到恆河,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國家一定是印度。恆河似乎成為了印度的專屬標籤,印度政府也樂於鞏固這一刻板印象。但恆河事實上是一條國際河流,流經的國家也不止印度,它對於流域內的國家而言也都是重要的河流。同樣,這也給了很多印度教徒以暗示,讓他們誤認為恆河屬於印度,甚至應該只屬於印度。
  • 印度農民進軍首都|地球知識局
    11月27日,一些來自印度北部的農民開始進入首都新德裡示威抗議。由於印度有9億農民普遍貧困,農產品價格波動很容易引發農民抗議,所以這次抗議一開始並沒有引起多大重視。然而幾天過去了,示威農民並沒有離開新德裡,從印度各地特別是北部趕來的農民卻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一場聲勢浩大的街頭運動。
  • 關島,對美國意味著什麼?|地球知識局
    西班牙政府沿著早期探險家們開闢出的道路進行殖民統治,這一時間關島所在的馬裡亞納群島也和菲律賓、加羅林群島等島嶼一起被納入西班牙的管轄範圍,統稱為「西屬東印度群島」。「西屬東印度群島」這個範圍在前現代確實是遠離大陸,也遠離歐亞內部主要航線但作為從新大陸通向西太平洋的中轉站卻非常合適,對西班牙和美國都是如此(藍色線路為麥哲倫大致航線)▼
  • |地球知識局
    相當兇猛▼天氣現象的成因非常複雜,表面上我們很難將橫跨整個地球、時間相距兩年的兩次大範圍降溫的成因聯繫在一起。但是理論上說,兩次寒潮背後,都有冰蓋融化導致極地冷渦南移的關鍵影響,甚至可以說二者不是孤立事件,都是上述氣候變化的一個具體表現。
  • 什麼是「烏拉爾秘密基地」?|地球知識局
    整篇報導都是這樣的風格,既沒有給出什麼實錘的證據,也不給出消息源的具體姓名職務,是一份無法證偽也無法證實的猜測。套娃打開一層又一層,發現裡面還藏著蘇聯領導人?即使曾經有領導人起心動念,但如今庇護所的位置連報紙記者都知道了,繼續修建還有什麼意義呢?事實上,這樣的陰謀論從公開的那一刻起,便已經宣告證偽了。當然,到目前為止,觀點的雙方都沒有完全充足的證據向世人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準確無誤的。
  • 美國天眼塌了|地球知識局
    頗為有趣的是這座「美國之眼」其實不在美國本土而是在——波多黎各自治邦▼反導產物上世紀50年代後期,美蘇冷戰第一階段期間,蘇聯在拜科努爾發射了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成為首個將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太空的國家所以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以繼續增強雷達探測的精度,計劃局先在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的誇賈林環礁建造了幾臺雷達,但效果沒有達到預期,尤其是仍無法具體了解地球電離層F層的情況,所以只能在另外地方再修建一座。
  • 伊朗,搶救第一大湖|地球知識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559-搶救第一大湖作者:程式設計師小兔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brought back from the brink. https://www.msn.com/en-us/news/world/irans-lake-urmia-how-a-dying-salt-lake-is-being-brought-back-from-the-brink/ar-BB1485OC. 2020.5.15*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 毒品合法化,美國發生了什麼?|地球知識局
    許多州的醫生因為對疼痛病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便索性遵從這一建議,為患者大方地開處方。www.statnews.com/2017/06/27/opioid-deaths-forecast/6.https://www.vox.com/science-and-health/2017/3/23/14987892/opioid-heroin-epidemic-charts*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725 不過,經濟境況差、工業體系又薄弱的伊朗還能做些什麼呢?
  • 中國潛伏在印度的神秘力量竟然是…… 花椰菜、炒麵!
    By政商內參 (微信最好的政經讀物,以專業的視角傳遞政商信息,深度解讀政商新聞,這裡使你了解更真實的中國) 微信號:zsnc-ok來源:地球知識局(ID:diqiuzhishiju),  作者:貓斯圖  製圖:孫綠
  • 俄羅斯,暗中出手了|地球知識局
    僱傭軍這個工作也是要穿工裝的莫蘭安保出現在敘利亞戰場意味著有利益方出資讓其來培訓當地民兵或者直接加入了戰鬥(圖片:http://moran-group.org/en/gallery*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franz12END
  • |地球知識局
    除了極少數綠洲,基本完全是個沙漠地帶(底圖:chelys.eu/)▼無論從什麼角度看,這裡都並不是大國戰略利益的核心區域,因而在西亞北非的地區政治中處於邊緣地位。Western_Sahara4.https://www.al-monitor.com/pulse/originals/2020/11/turkey-algeria-morocco-western-sahara-conflict-tests-ties.html*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 Shopee知識局
    Shopee知識局
  • 土耳其,天降大旱|地球知識局
    土耳其西部並沒有什麼很大的河流但是東部卻是幼發拉底河、底格裡斯河的上遊阿塔圖爾克水庫、凱班水庫是上遊系統工程的代表這對於下遊的伊拉克、敘利亞是要命的工程▼中東國家普遍氣候乾旱,單純依靠降水難以發展農業,
  • 蒙古國,重新學習蒙古文|地球知識局
    什麼是回鶻式蒙文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蒙古迅速崛起之前,因族群的活動空間較小、社會組織規模小、經濟活動規模較小、社會交往也較少,口頭交流就可以應付日常所需,蒙語還未出現相應的文字,人們在需要記錄時使用刻木記事的方式加深記憶。
  • |地球知識局
    其實沿著古老的加拿大地盾邊緣分布著一眾大湖五大湖是其中最龐大的一個(底圖:shutterstock)▼五大湖集中了地球上21%的淡水資源,佔地面積245660平方千米,與英國相當,是朝鮮國土面積的兩倍。
  • 新加坡,形勢嚴峻|地球知識局
    singapore-migrant-workers-front-line-coronavirus-shutdown-200408014452630.htmlhttps://www.lowyinstitute.org/the-interpreter/covid-forces-singapore-confront-conditions-its-migrant-workers*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 匈牙利,上了賊船|地球知識局
    1993霍爾蒂的遺骨回到匈牙利在肯德斯再次安葬(圖片:Derzsi Elekes Andor / wikipedia)▼*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 韓國,正在撿起漢字 | 地球知識局
    參考文獻:《漢字在韓國的命運流變探析》,張麗、高娜,《山東理工大學學報》2019-11-15《韓國漢字教育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俞琴鎬 - 蘇州大學 - 2011《韓國的漢字和漢字教學探究》,趙允敬《復旦外國語言文學論叢》2009-09-15*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