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問題行為,自閉症孩子進步反而更快

2020-10-11 自閉症在線

哭、鬧、打滾……是很多自閉症孩子的拿手好戲,每次使出這些絕招,想必最終選擇妥協的家長不在少數。孩子的小心機得逞了,可家長卻被孩子的這些問題搞得頭疼不已。

更令家長感到困惑的是,同樣的事情,孩子在老師那裡會選擇使用恰當的方式提要求,在自己這裡卻總是用問題行為。難道是老師有什麼特殊的魔力嗎?

今天,我們就為大家揭秘老師的「魔力」。

1.「忽略」幹預的魔力

霖霖有個壞習慣,吃任何東西都需要家長喂,不餵就大聲哭鬧,家長不勝其擾,總會選擇妥協。儘管霖霖媽媽經常強調「讓孩子學會自己吃東西」,但強調並沒有解決問題。

然而,在霖霖媽媽看來非常棘手的問題,在老師那裡卻很快的迎刃而解。老師採用的方法就是「忽略」。

一開始,老師選用了酸奶作為訓練目標,老師先教會了霖霖使用勺子吃酸奶,聰明的霖霖很快就學會了。但是,霖霖每次吃酸奶時,還是試圖讓老師餵他,前幾次,老師會狠心的忽略他提出的要求,也不理會他的哭鬧,每次得不到回應的霖霖就會自己用用勺子吃,而且吃到酸奶後他就不哭了。幾次之後,霖霖在老師那裡總是自己吃酸奶,不會再用「哭鬧」來逼迫老師妥協。

之後,老師繼續把「忽略」策略一以貫之,不久,霖霖在老師那裡基本上都是自己吃東西。

但是,父母卻和老師反映,孩子在家還是經常哭鬧,自己吃的次數很少,而且一直找不到原因。

有一天,孩子的爺爺奶奶來機構接霖霖,手上還特意提著孩子愛吃的零食。霖霖要喝酸奶,奶奶立即拿出來準備餵孩子。老師趕緊攔住了奶奶,奶奶特別著急,跟老師說:孩子太小了,得補充營養,不餵他又哭了,不能讓孩子老哭。

老師接過酸奶和勺子後,把酸奶和勺子往霖霖面前一放,霖霖自己就吃起來了。奶奶從沒見過孫子自己吃酸奶,不由的愣住了。

其實,很多孩子都和霖霖一樣,主要由老一輩人照顧生活起居,他們耐不住孩子哭鬧,孩子一哭就妥協了。但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其實很多事情都應該讓他們獨立完成。

2.什麼是「忽略法」?

在上述的案例中,霖霖在老師面前總是能乖乖的自己吃東西,可是回到家後,卻依然選擇讓家長喂,根本原因就是老師可以忽略霖霖哭鬧的行為,當霖霖自己吃東西的時候再給予強化,相反,奶奶面對霖霖的一次次哭鬧,總是選擇妥協

奶奶對此也非常苦惱,每次選擇忽略時,總是發現霖霖哭鬧的程度一次比一次厲害,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咬自己的胳膊、打自己的頭,奶奶最後只能無奈妥協。

答案到這裡已經基本揭曉,就是因為老師對霖霖的行為使用了「忽視法」。

忽視法是最有效和最簡單的消除幹擾性行為的方法,我們要做的就是當做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我們不要給予任何注意,用這樣的方式告訴孩子,他的行為對我們沒有作用。當孩子領悟到我們的意思後,他就會停止使用自己的「拿手好戲」對付我們了。

另外,孩子也很聰明,他們也會基本的「察言觀色」,如果我們對他的問題行為表現出猶豫、退縮等態度時,都可能讓孩子變本加厲的鬧下去。

對於孩子的恰當行為,我們要及時獎勵強化,反之,當孩子出現不恰當行為時,我們可以採用忽視方法,溫和的改變他的行為。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問題行為都可以採用忽視法,例如孩子的自我刺激,我們越忽視,孩子反而會做的越得心應手。所以,正確的幹預一定是隨機應變、就事論事的。

3.使用「忽略法」注意什麼?

我們在使用忽略法幹預孩子的問題行為時,也要提前做好準備,避免在幹預過程中手忙腳亂或忙中出錯。

對行為的增強有所預期和準備,不論是心理上還是幹預上,都要做好準備工作,在幹預的過程中就不會焦灼或手忙腳亂。那麼,使用「忽略法」有哪些需要注意呢?

用正確行為替代錯誤行為,一邊忽略,一邊正強化。「忽略」法的目的,是教孩子「不要」做什麼,用正強化則是教孩子「要」做什麼。實踐證明,同時採用兩種方法,效果要比單一採用忽視法有效得多。

像例子中的孩子哭著讓大人餵食,你要忽視他哭的同時,輔助他自己拿勺子吃酸奶。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吃到酸奶,一旦孩子吃到酸奶,就自然強化了他自己拿勺子吃酸奶的好行為。在家裡我們會怎麼做呢?會不會說「你不要哭,我就餵你酸奶吃。」那麼反思一下,你是不是無意間強化了孩子的哭呢?

在使用「忽略」調整孩子行為的過程中,要控制住所有的強化物。比如吃酸奶只是其中一種強化物,孩子想吃蘋果,也可能通過哭鬧的方式讓你喂,一旦你餵他了,他仍然會用哭鬧的方式跟你提要求。因為很多行為的塑造,都是多種強化物影響的結果,所以控制強化物是「忽略」幹預法有效的前提。

在使用「忽略」的過程中,對於其它的問題行為,也需要一併「忽略」,但要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面對大人的「忽略」手段,孩子有可能產生自傷行為,而自傷行為是千萬不能被「忽略」的。如果有這種可能性,就要做好其它的幹預計劃,才可以採用「忽略」的方法。

在消除孩子的問題行為時,往往需要一個時間過程。這個過程的初始階段很艱難,因為孩子可能用更加強烈的方式來得到以前所能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階段中家長最難堅持,但只有堅持才能奏效。只要過了這一關,再輔之以讓孩子用正確的行為方式表達自己,他的不正確行為就開始減少。

在幹預孩子的某個問題行為時,所有的家庭成員最好達成一致,因為孩子發現能從其他人那裡用問題行為達到目的後,孩子的問題行為就不會減少,那老師和其他家長所作的努力就白費了。

最後,家長要記得別習慣了忽略。當忽略見效果的時候,我們就會習慣使用忽略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注意孩子不好的行為,反而忽略了孩子好的行為,在使用忽略的幹預方法的過程中,這種行為習慣可能更被加強。所以,我們要不斷地提醒自己:忽略問題行為,但一定要注意加強孩子正確的行為,及時鼓勵和誇獎孩子!

當然,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問題,幹預方法也有所不同,家長在學習了方法後,不要只會照本宣科,更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最適合的幹預方法,相信孩子的進步才會更快!

———— 推/薦/閱/讀 ————

相關焦點

  • ABA行為幹預法:自閉症孩子的問題行為怎麼處理?
    首先,我們要了解下什麼叫作問題行?什麼樣的行為才算是問題行為?定義一個問題行為時,我們需要去看這個行為發生的頻率、強度、持續時間,以及會不會對自閉症孩子本身或者其他人造成嚴重的影響或傷害。孩子問題行為的產生一定會有原因的,比如孩子想要獲得身邊人的關注,可是他因為不能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所以會做出一些問題行為來吸引人的注意,或者是因為孩子提出要求被拒絕了,所以他會通過問題行為來讓人滿足他的要求,又或者是由於孩子做了一些讓他行為得到強化的感官刺激,所以他就會時常做某件事某個動作。三.家長該如何處理孩子的問題行為?
  • 18歲自閉症孩子爸爸談問題行為:孩子關鍵技能缺失,問題在這
    二、藝術性好多家長都跟我談過一個問題:「為什麼這個方法人家某某孩子用,那麼見效,在我家孩子身上就不好使了呢?」問題的答案就是我今天想談的主要論題,因為一些家長忽略了孩子的個體獨立性。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答案很簡單,家長忽略了一個常識,我們只有一張白紙,塗滿了就再也沒有機會從頭再來了。凱爸有時在想,如果把我們的孩子比作一張白紙的話,保持住了這張「白紙」原生態,他還有作為「白紙」的「價值」。
  • 18歲自閉症孩子爸爸談問題行為:孩子關鍵技能缺失,問題在這
    問題的答案就是我今天想談的主要論題,因為一些家長忽略了孩子的個體獨立性。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答案很簡單,家長忽略了一個常識,我們只有一張白紙,塗滿了就再也沒有機會從頭再來了。,靈活引導,不建議忽略孩子心靈成長,強迫孩子一直學習。
  • 兒童自閉症怎麼辦?21條建議告訴你怎樣幫助自閉症孩子更快康復
    兒童自閉症傾向,父母需要從哪些方面為孩子提供幫助?好比,學習需要安靜的環境。那我們需要營造一個安靜的適合學習的環境,自閉症兒童康復也一樣,好的環境能讓自閉症兒童的訓練更高效,幹預效果更好,康復更快,怎樣幫助孩子生活在一個健康的、以成長為導向的環境中呢?
  • 自閉症孩子不良行為怎麼辦?自閉症五步管教法和八大建議
    自閉症孩子缺乏語言溝通技巧,在碰到困難時無法獲取他人的幫助,無法進行自我調節,往往帶來焦慮、自傷、哭鬧、攻擊等極端行為問題。由於自閉症的行為問題有時會非常嚴,會給家長帶來巨大挑戰,無所適從,頭疼不已。怎樣養育和管教自閉症孩子的不良行為和極端問題呢?首先我們要確定孩子的行為是自閉症還是不良行為,行為判斷可以採用兩個工具來進行評估
  • 自閉症康復訓練要學會靈活處理行為問題
    行為問題是嚴重影響自閉症兒童生活及社交的問題, 因此自閉症兒童的行為矯治在自閉症康復訓練中佔很重要的位置.由於自閉症孩子的行為問題可能隨時隨地的發生所以對於自閉症孩子行為問題的矯正要靈活的處理. 康復訓練中存在問題 1.
  • 如何「忽略」孩子的一些要求,來降低問題行為?
    每一次提出使用「忽略」來應對孩子的行為問題,總有可能引出「傷害孩子感情」這類的反對意見。想一想,其實是因為忽略不是一個簡單的幹預方法,它在使用的過程中要結合很多其它的方法。想了一個晚上,決定還是來談談這個「忽略」的問題。想起跟我的同僚聊天時提到的一個小孩子,兩三歲的樣子。
  •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某些問題行為,越是幹預,出現的次數就越多?
    但即使聽了再多的講座,很多時候也有難以解決的問題:問題行為源源不斷的出現,是自閉症孩子學習道路上非常大的絆腳石。一個問題行為剛花了很長的時間解決掉,另一個新的問題就出現了。但遺憾的是很多家長有的時候為了滿足自己對孩子的要求,而忽略這個問題行為的功能,靠自己的主觀意識強行改變,結果卻愈演愈烈。
  • 自閉症孩子情緒失控,該怎麼辦?
    這些情緒行為不僅嚴重影響自閉症兒童的日常康復訓練,而且還會危及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那麼作為家長,要如何在日常家庭訓練中,教會孩子如何緩解自己的情緒呢?
  • 如何幫助自閉症兒童減少行為問題?
    進行教育訓練的一個重要基礎,也是他們參與到集體和社會活動中的一個必備因素,但是對於患有自閉症的孩子來說,學會控制情緒是他們的一個很大挑戰。 自閉症孩子問題行為是家長們面臨的一個很大難題,自閉症兒童在思維、人際關係、語言溝通、智力等方面發展的嚴重不足,都可能是導致他們產生哭叫、跳鬧、自我傷害、攻擊他人等問題性行為,他的這些行為在很大程度上阻斷了別人與之交流的機會。
  • 兒童自閉症的問題行為有什麼特別的?
    兒童自閉症的問題行為有什麼特別的? 時間:2020-12-22 17:15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兒童自閉症孩童的行為問題與正常孩子比較其實沒有什麼異常的!兒童自閉症孩子犯的錯,普通孩子同意犯過,沒有例外!
  • 科普|自閉症孩子在康復訓練中常見的誤區
    對於能力稍弱的自閉症孩子來說,句子越長,處理後剩下的信息反而越少,因為孩子無法過濾掉無用的信息,導致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要理解上面這句話,孩子要掌握的知識點很多,包括:主語「我們」、時間「現在」、名詞「玩具」和「袋子」、動詞「裝」以及方位詞「裡面」。顯然,對於能力較弱的孩子來說,要掌握這些內容是有困難的,相比於上述冗長的指令, 「收」這個指令就簡潔明了許多。
  • 東方啟音:從關注自閉症孩子和家庭,到關注康復師培養和引領行業進步
    2019年10月26日,由中國醫師協會主辦、東方啟音言語治療(中國)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醫師協會自閉症篩查及綜合評估新技術專業培訓班,在杭州成功舉辦。從關注自閉症孩子和家庭,到關注康復師的培養和引領整個行業的進步,這是東方啟音近期的一大升級。
  • 自閉症家長必讀:孩子被確診為自閉症,壓在頭上的七大問題詳解
    文|星悟說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發育遲緩後,擺在父母面前的問題,如:送孩子去機構幹預,還是自己在家進行幹預?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專業知識不夠,能不能干預好孩子?夫妻倆找了一套機構流出來的視頻教程,沒事就看視頻跟著教程自己做幹預訓練,兩人誰有空誰帶孩子管訓練,差不多1年時孩子進步已經非常大了。所以家長先不要擔心自己專不專業,文化水平高低,只要沒有陷入焦慮、抑鬱,用平和的心態,用正確的方法快樂地帶著孩子,孩子自然也就進步了。
  • 自閉症孩子有情感嗎?如何避免幹預道路上的誤區?
    那麼,對於自閉症孩子來的問題行為及情感意識培養來說,如何更好地進行,什麼樣的方法才是最適合和最有效的? 下面,我們通過來自行業專家的分析給予解答。 一位自閉症患兒家長這樣寫過:「當我發現我的孩子與別的孩子不一樣時,我要做的,不是跪下,而是躺下。
  • 如何利用遊戲來替代自閉症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
    關注我,每日一更自閉症家庭教育小技巧!自閉症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也是很讓各位家長們感覺到頭疼的一件事情。>忽略、差別強化、替代行為、自我刺激時間和場合控制方法是好方法,只不過對於某些時間長以及發展很嚴重的自我刺激行為並沒有太大的作用。
  • 孩子喜歡自言自語?孩子能否上學?自閉症家長最關心的7個問題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得了自閉症?導致孩子患上自閉症的原因是什麼?自閉症能不能完全治好?這些經常困擾自閉症家長的問題,今天星空半步一次幫您解決。第1問:怎樣判斷孩子是否患了自閉症?圖片來源於網絡(3)行為方面自閉症的孩子的興趣十分狹隘,行為比較刻板,平時可能會喜歡不斷搖頭,
  • 自閉症孩子不良行為如何應對?聰明星媽都在用這些方法
    關注我,每日一更自閉症家庭教育小技巧!自閉症寶寶們雖然和正常寶寶相比總是有太多的不同和需要進步的地方。需要進步的地方是:在該年齡段應該掌握的技能的缺失之處。不同的地方就是:自閉症寶寶在成長的路上總會有行為問題的伴隨,即使是一個行為問題在一段時間後消失了,那麼不久後還會出現其他的行為問題,仿佛進入了惡性循環。這讓不少家長頭疼不已,也很心累。
  • 自閉症孩子的刻板行為如何科學幹預?
    興趣狹窄和行為刻板是自閉症孩子的核心症狀之一,大部分自閉症患兒都有刻板行為問題。他們不喜歡涉及靈活的、創造性思考的活動,難以站在他人角度看待問題,或者對他人不感興趣,因此他們安心於重複的活動,這些活動會給他們帶來愉悅的感覺。
  • 如何應對自閉症孩子的攻擊行為
    經常可以看到有的有行為問題的自閉症孩子往往伴隨攻擊行為,攻擊行為可以說是最為影響自閉症孩子正常交往的發展,如何才能矯正自閉症孩子的攻擊行為呢?對於自閉症孩子的攻擊行為要從根本上去矯正,不論是大的環境還是周圍的人,做好配合就能減少自閉症孩子的攻擊行為. 1、創造不利於攻擊行為的環境  與成人相比,孩子的行為更易受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