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自閉症孩子爸爸談問題行為:孩子關鍵技能缺失,問題在這

2020-10-22 大米和小米

文/凱爸

18歲大齡自閉症孩子的父親,曾從事過從小齡幹預到大齡託養服務各個階段的工作,自稱是一個喜歡用大白話分享育兒經驗的中年男人。


凱爸和兒子

好久沒有寫文章了,凱爸本質上是一個感性的人,除非有感悟時,才會動筆寫一些。


今天下了一場秋雨,和凱凱散步時,我看著飄落的片片紅葉,小路上被行人踩出來的、深淺不一、通往不同目的地的腳印,突然有一絲明悟,很想寫出來跟星爸星媽們分享一下。

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大家指出。


自閉症孩子的教育可以看作一種科學性和藝術性相結合的綜合性教育。

一、科學性


凱爸的理解是,自閉症從診斷到幹預,目前都有一定的標準和軌跡可以遵循,因為病理性一樣。


現在市場上無數種教育模式的幹預方法,以及其他各種光怪離奇的醫療康複方法,效果如何,凱爸不多評論,只知道一點,絕大多數家長對此都是稀裡糊塗。


凱爸認為,只有堅持「科學理智」,符合「客觀規律」的「教學」方法,才一定會對星兒有效果。


如果幹預脫離了這「八字真言」,效果只能是雪上加霜。遺憾的是大多數家長對星兒都在做「雪上加霜」的事情。


二、藝術性


好多家長都跟我談過一個問題:「為什麼這個方法人家某某孩子用,那麼見效,在我家孩子身上就不好使了呢?」


問題的答案就是我今天想談的主要論題,因為一些家長忽略了孩子的個體獨立性


假設一下,你的孩子是一張純潔的白紙,你要把他畫成一張美麗的圖畫,好像也不是太容易。



以作畫為例,淺談自閉症教育


A. 材質因素:


油畫,國畫,水彩畫等等作用,所用的紙張和顏料甚至畫筆都是不一樣的,你要是把畫水墨畫的紙張用來畫油畫,用油畫筆畫國畫,那效果肯定是一塌糊塗,最好的結果也就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那如果反推一下,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對於我們的孩子來說,幹預之前,你要首先對他有一個正確評估,了解一下材質,才能確定畫什麼風格的畫,也就是老話說的「按人下菜碟」。當然,在這過程還涉及一個經濟問題,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幅畫的規格,投入不一樣,結果就會有差別的。


但這不是最關鍵的問題,關鍵還是你要了解你的孩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材質,選擇一個最適合他風格的構思,再選適合的工具來完成作品,也就是要做到 「知人知己」 。


B.作者因素:


自閉症孩子的家長都清楚,孩子的未來就掌握在家長手裡,家長就是孩子這幅作品的第一作者,但太多的家長在完成作品時,表現得極為蹩腳。


具體問題如下:


1.沒有構思,盲目下筆,隨時停工。


具體表現就是幹預時東一下,西一下,聽風就是雨,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別人說好拿來就是。


碎片式獲取信息,斷章取義。一些幹預方法稍微難一些,進行不下去時,馬上放棄,換另一種方法,只看結果,不看過程。

結果可想而知,他們常常是丟了西瓜撿芝麻。


2.盲目跟風,沒有風格,隨時塗改。


表現為既不了解畫的材質,也沒有確定要畫一副什麼樣風格的作品,完全是盲目跟風。


今天,聽人家說油畫被市場認可,好,畫油畫,明天中國風盛行,好,改水墨,結果如何,不言而喻。好一點的是作品怪異,其餘的基本上可以用「廢品」來衡量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答案很簡單,家長忽略了一個常識,我們只有一張白紙,塗滿了就再也沒有機會從頭再來了。


凱爸有時在想,如果把我們的孩子比作一張白紙的話,保持住了這張「白紙」原生態,他還有作為「白紙」的「價值」。


但經過家長不負責任地塗塗抹抹,修修改改,可能只會收穫一張沒有任何「價值」的「廢紙」。


因此,凱爸的結論是,成為一位合格的」畫家「,對家長來說,是重中之重的問題了。




下面,凱爸談談就如何成為一個好的畫家吧。


1. 腳踏實際地學好基礎; 


要想讓孩子進步,家長不但要好好學習,還要學得扎紮實實,學精學透。家長只有自身成長的步伐走在孩子前面,才能幫到你的孩子。


2. 不要局限和桎梏自己的思想;


在為孩子選擇發展方向時,不管你學習了多少種理念,看了多少良好案例經驗分享,都要僅僅把它當做完成作品的靈感和源泉,每個孩子都會有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如果把我們的孩子比作一幅作品的話,最重要特點就是「個別化」。

3. 千萬不要機械地重複;


那是照相機做的事情,我們日常教學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把別人的東西有針對性地學來,再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完成獨立的作品,而不是簡單複製。

4. 表面功夫其實無關緊要 (大忌)


好多家長太注意別人對於自己的感受和眼光,卻忽略了最應該被關注的孩子。


舉個例子,個訓課上,孩子有一個問題不會,家長就急得不行,他不應該不會呀,昨天還會呢,這不丟我臉嗎?於是乎急得不行,給了一堆暗示,最後孩子「會了」。家長滿面笑容,我想說,他真的會嘛,至於嘛。


精細課,孩子做得不好,家長就立馬代勞,注意呀,不是輔助,是代勞。最後孩子沒學會,家長手工大有進步,坑爹又坑娃呀。

5. 不要輕易灰心;


真正把孩子帶好的家長,無疑都是屢敗屢戰的好手。畢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幹預訓練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要相信天道酬勤,水滴石穿。「堅持」二字是所有希望的唯一動力來源。

6. 要學會苦中作樂;


帶自閉症孩子,那是相當苦,星爸星媽們都明白。你要做的是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從辛苦中獲得莫大的快樂和滿足,也就是苦中作樂。畢竟沒人能幫你分擔你的痛苦,千萬不能被人看作祥林嫂。

7.要有悟性;


悟性放到最後來說,是因為悟性有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東西;當事件發生,悟不到東西,有可能是自身積累不夠,或者是其他原因。但家長一定要自己悟明白了,育兒才會上一個更大臺階。你可以把悟性看作一個問題的"量化"和"泛化"。量化可以辛苦努力,但是泛化就需要舉一反三了。


舉個例子,當年我有幸和某位家長一同聽了一節星星雨反饋班的個別訓練課。


一節課下來,凱爸激動得不行,好多疑問都得到了解答。而那位家長卻說了一句,也沒什麼呀,跟普通老師沒啥區別呀。


凱爸當時很詫異,因為老師示範的教學回合,無論從指令發出,輔助,到孩子反應,強化物的及時應用,停頓,在凱爸看來都是那麼賞心悅目,如行雲流水一般。課堂掌控、銜接得非常好。那節課孩子一個多餘暗示都沒接收到,凱爸到現在都做不到這一點,很是慚愧。



溝通後我才知道,那位家長不滿意的原因僅僅是孩子很多以前會的技能,在這節課上沒有發揮出來。凱爸認為也可能是孩子還沒有真正掌握。


凱爸把自己的心得體會跟這個家長一說,她就說DTT五要素都學過,就是看不出來老師具體操作好在哪裡,由此可以看出,有悟性的家長才能學到更多東西。




凱爸感悟:對待星兒教育,大多數家長往往是竭澤而漁,也就是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可以說是殘酷榨取孩子精力,直到把孩子弄崩潰。


對此,凱爸有點不同的粗淺看法,個人認為,我們星兒本質上是患上了一種先天性的腦部疾病。不是所想的那樣,通過能力提升,或者學業上的提升就能達到開發大腦,徹底改善星兒病理的目的(相當一部分家長的看法)。


家長「竭澤而漁」的錯誤開發,最後可能會導致兩種常見現象:


關鍵技能(社會規則、生活自理等)的缺失;

問題行為的頻發;


而且,你會發現,孩子一旦到了青春期,家長再怎麼努力改變都無濟於事。


凱爸的觀點很明確,以凱凱為例打個比喻:把凱凱的大腦當做凱爸家老舊的電腦(中度偏下程度)。凱爸認為凱凱的大腦容量是有限的,絕不是可無限開發,無限擴容的(受硬體限制)。所以當大量的信息湧入時,由於他並不會甄別性篩選(無殺毒軟體),只會全盤接受。


當各種信息把大腦存儲填滿時,內部儲存不但數據混亂,還可能感染病毒。大腦運行就會越來越慢,甚至開始混亂,直到死機。


電腦可以重做系統,重頭再來,我們星兒的大腦卻沒法這麼做(不可逆轉,不可刪除)。也就是我們給他當初下載了什麼程序,就無法再進行改變。


怎麼辦,先看一下電腦硬體(凱凱具體程度),再謹慎的下一點內存小,綠色無毒的運行軟體,最後小心翼翼地根據電腦內存下一些需要資料,還不能下滿,要留有餘地。怎麼說呢,最好做到無錯操作,運行流暢即可。就這樣還得小心翼翼,隨時殺毒。


PS.大米和小米想說,目前科學家普遍認為,人類大腦神經具有可塑性,大腦容量雖然不是無限的,但不是固定的,這也是學習和教育的意義所在,當然,我們要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靈活引導,不建議忽略孩子心靈成長,強迫孩子一直學習。


凱爸心得:如果把我們的孩子比作一塊土地,在市場不明確的情況下,不要一時衝動就去私搭亂建,如同海南被遺棄在荒郊野嶺的別墅一樣。


最好的方法是合理規劃,如果市場無需求,我們要先把基礎工作做好(修好路,通上水電氣,再申請公交站點等)。


最後考察好再決定如何利用好這塊土地,你是建別墅,還是購物中心,還是物流中心,一次到位。而不是建完了就被荒棄掉,或者扒了重建,反覆折騰。


爸小貼士


此文是凱爸很率性的一篇文章,很多地方寫的都很「隱喻」。凱爸很怕大家看的迷迷糊糊,因此有必要給大家再詳細解析一下。


一 人物對照:白紙,土地=星兒自身。畫家,土地開放商=家長自身。


二 注意事項:不去亂畫,不去亂建意思是要規劃好謹慎去做,而不等於家長大放手,啥都不去做,讓孩子無所事事,閒極無聊,是會出問題行為的。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


如果您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去做,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基礎工作(1)修路=大方向。(2)水電氣=關鍵技能+社會技能。


關鍵技能是什麼?


凱爸理解為生存基本技能(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你要是做到極致,基礎就算是打牢了。


社會技能是什麼?


社會技能詳細講,一篇文章寫不完。凱爸理解這是雙向的,我們要讓孩子要慢慢進入社會生活中,社會慢慢接納孩子。


簡單講,就是要讓孩子具備基礎人際交往能力,基礎溝通技能,遇到問題時,具備基本的自我控制及自我調節能力。


凱爸很坦率的講,這些關鍵技能以及社交技能,恰恰是機構無法全面開展的東西,而是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裡一點一滴磨出來。


再直白一點,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幅畫,家長下不了筆,就做點基礎工作(仔細斟酌素材,配上合適的畫框,不要讓紙張發黴變質)。比喻成土地,基礎工作就是不要盲目開發,夯實地基,做好配套措施。


這麼一講,估計就是大白話了,通俗易懂。



大約15年前,南京腦科醫院給我兒子確診時,我參加了一期學習班,有幸跟臺灣的蔡逸周老師有過短暫交流,關於自閉症教育,當時他跟我說了一句禪語,讓我去悟:


1、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2、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3、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今天我得到了另一段話,可以彼此來一個印證。


1. 當你只注意孩子的行為時,你就沒有看見孩子;

2. 當你關注孩子行為後面的意圖時,你就開始看孩子了;

3. 當你關心孩子意圖背後的需要和感受時,你就真看見孩子了。


透過你的心看見了孩子的心,這是你的生命和孩子生命的相遇,愛就發生並開始在親子間流動,和諧而暖人!這才是真愛孩子,你就是一位合格的畫師,你的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張合格的畫作。

再次重申一下,這篇文章純屬凱爸個人的一點看法和建議,不足之處,希望大家諒解。最後,奉上凱凱最近畫的畫。

排版|梁雨 編輯 |噹噹 主編 | 潘採夫

相關焦點

  • 18歲自閉症孩子爸爸談問題行為:孩子關鍵技能缺失,問題在這
    文/凱爸18歲大齡自閉症孩子的父親,曾從事過從小齡幹預到大齡託養服務各個階段的工作,自稱是一個喜歡用大白話分享育兒經驗的中年男人。凱爸和兒子好久沒有寫文章了,凱爸本質上是一個感性的人,除非有感悟時,才會動筆寫一些。
  • 中美星星橋|泉羽爸爸分享自閉症孩子入園的社交、行為、飲食問題
    自閉症孩子如何在幼兒園中正常學習、生活?家長又能給他帶來怎樣的幫助?關於幼兒園的選擇,泉羽爸爸首先給出了個人的建議:儘量找有熟悉的親戚、朋友在其中工作的幼兒園。畢竟當家長把孩子自閉症孩子交給幼兒園的時候,很多園區是不願意接受的。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幼兒園,它都不具備非常完善的醫療條件,如果孩子出現問題他們是很不願意承擔這一責任的。
  • 自閉症孩子的「成年困境」
    從醫生口中,她獲知這將伴隨孩子一生的苦痛:難以表達,行為刻板,缺乏與外界交往的意願與能力。更為可怕的是,自閉症大多與生俱來,幾乎無法根治。「無病可尋,無藥可醫。」西安一家醫院孤獨症科主任趙寧俠告訴三秦都市報記者,1943年美國醫生就發現了這種通過行為診斷的疾病,並命名為「自閉症」,在醫學上也稱「孤獨症」,一直到今天,這種病都是世界性難題之一,沒有找到病因。
  • ABA行為幹預法:自閉症孩子的問題行為怎麼處理?
    孩子在公共場合很會發脾氣;孩子在學校很喜歡咬人打人;孩子到8歲了還在用手抓飯吃;.....面對問題行為不斷的特殊孩子,家長們時常是忙得焦頭爛額。解決孩子問題行為的突破口在哪裡呢?今天星空半步就和各位星爸星媽一起來探討下如何解決這個難題。一.什麼是問題行為?
  • 自閉症的答案,可能藏在孩子的大腦裡:缺少關鍵腦蛋白,可能導致孩子...
    」 在實驗室用基因工程小鼠進行研究後,研究人員發現,沒有p75NTR蛋白的小鼠的腦細胞數量比正常情況下的腦細胞數量要多——這會導致小腦出現問題,小腦是大腦的工作單位,負責調節運動、平衡以及認知功能,也是自閉症影響的關鍵腦區之一。
  • 自閉症孩子情緒問題嚴重,怎麼辦?
    2、要緩解自閉症孩子的情緒問題,首先,要滿足他的主觀需求(包括他偏愛的刻板食物);其次,應滿足他的特殊興趣(刻板行為),家長應積極參與他的刻板活動,進而引導轉化。3、要解決自閉症孩子的情緒問題,家長的情緒調整是關鍵。
  • 自閉症孩子「愛上社交」,爸爸做了什麼?
    自閉症孩子的社交障礙是不可改變的,可小哲爸爸總能根據兒子的特點教他在各種場合結識朋友,玩吃雞的小夥伴、遊樂場的小姐姐、做劇場遊戲的哥哥、刺青的大姐姐、公園的遊戲高手爺爺……這些奇妙的人選,都是小哲不可多得的社交夥伴。
  • 4歲孩子只喜歡自己玩,就是自閉症嗎?聽聽心理醫生怎麼說
    那麼到底真正的自閉症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準確的來講,自閉症的全稱是「自閉症譜系」,是一種精神發育性的疾病。孕期的產檢是無法檢查出來寶寶是否有自閉症的,這也是很多媽媽恐慌的原因。並且自閉症的核心,並不是異常的行為,而是在社交關係上展現出的異常:比如社交障礙、語言障礙、重複行為。
  • 如何幫助自閉症兒童減少行為問題?
    進行教育訓練的一個重要基礎,也是他們參與到集體和社會活動中的一個必備因素,但是對於患有自閉症的孩子來說,學會控制情緒是他們的一個很大挑戰。 自閉症孩子問題行為是家長們面臨的一個很大難題,自閉症兒童在思維、人際關係、語言溝通、智力等方面發展的嚴重不足,都可能是導致他們產生哭叫、跳鬧、自我傷害、攻擊他人等問題性行為,他的這些行為在很大程度上阻斷了別人與之交流的機會。
  • 當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時,這是5大問題必須弄清楚
    大多數自閉症群體如果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教育康復和獨立生活系統支持,症狀能得到慢慢改善。可以獨立坐公交車、繪畫、演奏、非洲鼓以及能夠做一些簡單的廚藝。這是中度和重度自閉症的情況,輕度的自閉症甚至可以去就業。但是還是需要家人和專業人士的持續支持。3.
  • 當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時,這是5大問題必須弄清楚!
    ……今天,微笑彩虹的老師們梳理出自閉症家長最關心的5大問題,或許這裡就有你正在尋找的答案~Q1:做康復訓練要多長時間才有效?1.如果孩子的能力較好,那麼需要的時間可能也就短。2.大多數自閉症群體如果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教育康復和獨立生活系統支持,症狀能得到慢慢改善。可以獨立坐公交車、繪畫、演奏、非洲鼓以及能夠做一些簡單的廚藝。這是中度和重度自閉症的情況,輕度的自閉症甚至可以去就業。但是還是需要家人和專業人士的持續支持。3.導致孩子無法正常生活的其中一個很關鍵因素是家長認為孩子無法做到獨立生活,給予過度的包辦和保護。
  • ASD必知 | 自閉症兒童問題行為的六種常見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教會他一個新的社會技能就可以減少這種情況。你可以給孩子一個小玩具讓他拿在手上玩,或者唱一首需要用手指配合的歌,這不僅可以滿足感官需要,也是一種恰當的方式。在類似情況下,我們都要幫助孩子在行為的需要和行為的恰當性之間建立的聯繫,直到孩子能正確地表達。固執性傾向大多數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固執性的行為和愛好。
  •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某些問題行為,越是幹預,出現的次數就越多?
    關注我,每日一更自閉症家庭教育小技巧!為了能夠讓我們的星寶儘早且儘快的學會正常寶寶已經運用自如的技能,家長們可謂是想盡了辦法,四處聽講座和請教專家,各種心得體會甚至自己都能寫成一本書!但即使聽了再多的講座,很多時候也有難以解決的問題:問題行為源源不斷的出現,是自閉症孩子學習道路上非常大的絆腳石。一個問題行為剛花了很長的時間解決掉,另一個新的問題就出現了。
  • 鄒小兵:孩子診斷自閉症,這7大問題一定要清楚!
    有一個案例我說過多次:一對來自農村的夫妻,他們孩子1歲9個月時被我診斷為自閉症,他們只有小學文化,參加家長培訓也沒有聽懂什麼內容,就記住了我一句話「不要讓孩子獨自忙著或獨自閒著,而是與你一直處於一對一、面對面,快樂密集地互動中。」回家後,他們和大女兒一起,誰有空就帶著孩子玩,兩歲半孩子回來複診時,進步非常大。
  • 4.2自閉症日,那個還沒等到孩子長大的爸爸走了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在4.2自閉症日前幾天,一位獨自帶大17歲自閉症兒子的爸爸,猝死在了工作崗位上。他留下的最寶貴的遺物,是他手機的備忘錄,裡面留下了10條關於兒子的詳細信息。 我能想像閉上雙眼前,父親心裡的話:一輩子很長,孩子的成長卻只定格在了起點。
  • 直播預告 | 特教界的俠客——王學鋼,18年教學經驗全面解析孩子行為問題
    這是王學鋼老師經常激勵自己、激勵家長的話。「做這個行業首先要有一個助人情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不一定是扶危濟困,至少需要有俠義精神,也許是古代俠客的情懷,讓我選擇了特教老師這個職業,沒想到一幹就是18年。」儘管是多年教學經驗的特教老師,王學鋼老師仍然會在教學過程中流淚。特殊教育中的孤獨症孩子吸引學鋼老師投身其中,孤獨症是特教行業的特教,會更難。
  • 警惕大齡自閉症孩子的不恰當交往行為
    該怎麼讓自閉症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呢?和學校其他同學的媽媽們特別親,一見面就主動打招呼,但問題是總喜歡把手放在阿姨們的肩上或者胳膊上。如果孩子因社交行為問題在學校呆不下去,可以請假不上學,把眼前的問題冷卻下來再說。
  • 讀懂這36個詞,拉近你和自閉症孩子的距離!
    通過行為評估,我們可以清楚地描述孩子的問題行為,確認行為發生的情境(事件、時間、地點),預測行為發生的規律性等。多採用ABC方法進行。PBS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正向行為支持一種行為管理方法,目的在於通過了解行為發生的原因、孩子所處的環境,來提出適合孩子個性化需求的應對策略,減少問題行為發生的頻率。
  • 「兒童自閉症50問」——自閉症的症狀有哪些?
    美心說「兒童自閉症50問」科普專欄,幫助家長深入了解自閉症,學習應對自閉症的方法。關愛孩子,從了解自閉症開始,請關注我們,每日一更。 家長了解自閉症的核心症狀,將有利於在孩子在早期發育異常時發現並判斷問題,及時進行幹預。
  • 孩子自閉症,爸爸失蹤媽媽絕望,網友:自閉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今天一早,貓爸就在網上看到一條消息:一個6歲的男孩兒在外面撿東西吃,身上還穿著尿不溼,後來人們通過尋找,發現這孩子是被媽媽遺棄的。一開始網友還指責這位媽媽,但事實並不是網友們理解的那樣。原來這個孩子患有嚴重自閉症,孩子的爸爸在孩子一歲的時候就失蹤了,媽媽為了照顧孩子、給孩子看病,這些年欠了很多錢,媽媽是因為看不到希望才這樣做的。而就在去年12月份,一位自閉症孩子的媽媽選擇離開這個世界,帶著她患有自閉症的孩子和肚子裡的胎兒。這位媽媽留下這樣的話:我現在好累,也許去另外一個地方就好了,兒子和未出生的孩子在那裡可以一起玩,希望寶爸要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