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花一年時間走遍了美國 他對FB未來有什麼想法?

2021-01-13 艾瑞網

導語:11月23日訊 據《大西洋月刊》報導,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有超過150次在公開場合談及「社區」主題。本文試圖通過更近距離的觀察向人們展示他對Facebook未來的願景和規劃。

11月23日訊 據《大西洋月刊》報導,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有超過150次在公開場合談及「社區」主題。本文試圖通過更近距離的觀察向人們展示他對Facebook未來的願景和規劃。


有一個故事,在過去幾年裡扎克伯格講了幾十遍。2004年2月的一天,就在Facebook上線後不久,扎克伯格去找程式設計師朋友金康新(Kang-Xing Jin)吃披薩。金康新就住在扎克伯格宿舍拐角處,他後來成為Facebook的高級主管。

交談中,扎克伯格談到他的一個想法:現在我們做出了一個供同學們相互聯繫的社區固然不錯,不過顯然,未來會有人做出一個面向整個世界的同類產品。

沒有理由指望這個毛頭小子和他的團隊會為世界搭建一個互相聯繫的社區。「甚至我都不曾想過。」扎克伯格在2013年說。他們在技術上很有天賦,但正如扎克伯格所言,他們毫無資源和經驗。況且,當時MySpace、微軟、谷歌和雅虎都已在嘗試建立社交網絡,幾個青年人妄想後來居上未免太過異想天開。

如今13年過去,Facebook已然成長為一個無可置疑的龐然大物, 不僅成了總統大選時的輿論戰場,同時也是人們進行文化辯論和拉近家庭關係的網絡平臺。

在過去的24個月裡,Facebook成為全球化和科技進步負面影響的代表產物。

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扎克伯格在今年為自己制定了深入全美民間,進行巡迴考察的年度計劃。如今30個站點已經全部訪問完畢,這趟旅行對扎克伯格而言恰似一次對社會民情的補習課,讓他意識到自己最初願景的不完整之處。旅途中,扎克伯格一次又一次驚嘆於工會、教會、學校和其他民間機構如何豐富了人們的社區。

以最近的一次旅行為例,扎克伯格如此描述自己在堪薩斯大學的終點站之旅:「我到訪過的每個州都會發生一些故事,但每個地方讓我震驚的事都是中央社區對人們的意義。」

真的嗎?

考慮到扎克伯格的個人經歷,這一感嘆的天真程度不難理解,他的青年時代似乎只經歷過兩種狀態,先是一位哈佛本科生,然後就成了一家新興公司的CEO。在富裕的家庭中長大,他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且有富家公子慣有的個人主義。他說自己的願景是將所有人連接到一起,但他真的理解自己生活圈子之外的中產階級、工人階級和窮人群體嗎?

此次巡迴考察讓扎克伯格重新定位自己在公司的角色。「今年初我的身份是一名工程師,現在我將自己更多地視為一個社區建設者。」扎克伯格在堪薩斯州的採訪中說道。

對於一個每年電話會議親自上陣,向人們描述自己宏偉的「Facebook社區」願景的人來說,這一轉變著實微妙。13年間,20億人參與進這場社交網絡的狂歡中,而今扎克伯格明白,他所建立的Facebook並未完成支撐建立現實社區的任務。

聯繫此前Facebook的一些醜聞,我們該如何理解他對公司責任和目標的新闡釋呢?作者使用威斯康星大學的資料庫調取扎克伯格對公眾演講的資料庫,結果顯示「社區」一詞出現的次數超過150次。

從這些數據來看,他對Facebook上社區的定義似乎經過三個階段的演變。初始時很簡單:Facebook是一個與人有關的資料庫,可進行搜索而且有價值。第二階段是必勝主義者,這一階段始於2011年,2014年以Facebook用戶數躍上新規模為標誌,這一理念成為Facebook社區的主流聲音。下個階段開始於2016年,一抹陰影進入扎克伯格對現實世界和社交網絡的構思。在過去的24個月裡,Facebook成為全球化和科技進步負面影響的代表產物。

新的Facebook從舊Facebook的殘骸中站起,但兩者血脈相連

這就不難理解扎克伯格新年巡迴考察計劃的初衷。在2017年,我們看到的不再是一個CEO的高歌猛進,而是他對Facebook使命的反思和調整。整個世界的社會結構似乎正在加速崩潰,雖然有些人認為Facebook是問題的罪魁禍首,但馬克·扎克伯格在過去兩年裡提出相反的結論。他認為在全世界陷入黑暗的時代,世界反而更需要Facebook。

他開始像一名真正的CEO一樣嚴肅對待這一問題,甚至在2017年6月將公司的使命更改為「賦予人們建立社區的力量,讓世界更緊密聯繫起來。」他多次談到,現在有了新的「路線圖」來指引技術工具建造一個新的Facebook。作為跟蹤了這家公司13年的資深記者,作者認為他從中學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永遠不要低估Facebook調動人類參與積極性以及改造彼此之間聯繫方式的能力。扎克伯格將建立他心目中的社區,似乎也會說到做到。

但那到底意味著什麼?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回到公司的一開始,因為新Facebook脫胎自舊Facebook的殘骸中,兩者有著共通的血脈。

2005年,馬克·扎克伯格在創立Facebook之際描述公司的目標是成為「現實生活中社區的一個鏡像」。當年晚些時候,他補充稱Facebook不是一個社交網絡,而是一個「在線目錄」,是一個供人們在日常中用來查找人員信息的工具。換句話說,Facebook開始成為一個關於人的資料庫。

他們慢慢的對Facebook進行改進,給資料庫起了一個更通俗易懂的名字:社交圖譜。每個人都是一個節點,通過線路彼此連接,而社交圖譜就是計算機視角下的人際關係圖。

Facebook的價值在於處理這些數據,並讓人們可以對該圖譜中所含數據進行訪問。在這個特殊的資料庫裡,這些數據只有短暫的生命力,社交圖譜需要能夠反映現實世界的變化,舊數據是沒價值的。

「人們很容易認為Facebook所擁有的一切不過就是這些信息,或其他類似的東西,但事實上如今的Facebook已成為一個人們每天都在上面分享大量信息的引擎和社區。」

扎克伯格早期所描繪的「鏡像」已經變成一個引擎:人們以數據的形式為這個引擎供能使之運轉,這一引擎就是他口中的「Facebook社區」。

支持這一企業理念的聲明很簡單:Facebook的存在旨在「讓世界更加開放和連接」。有必要指出下面這一點:從資料庫的角度來看,開放和連接是相互關聯的。想接入社交圖譜,人們必須開放自身,也就是所謂的「分享」。Facebook資料庫中的連接正是依靠用戶的分享得以創建。

正如扎克伯格在2011年末所說的那樣,只要人們繼續「分享真實的生活」,社區就會不斷發展壯大。「這正是Facebook之所以稱為全球最大在線社區的方式。」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

以「連接」的名義,無數個人和組織被連接到一起。與此同時,也聯通了父母與孩子、廣告商和客戶。在一封扎克伯格於2012年2月寫給投資者的信中——當時Facebook正籌備上市——他宣揚公司有「團結人們解決重大問題」的能力。

扎克伯格曾說他對政治對話能在Facebook上進行感到驕傲

隨著公司的壯大,它的自滿也與日俱增。「Facebook社區向我們展示了,通過共享和連接,世界變得更小也更好。」扎克伯格及公司二號人物營運長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在2012年5月寫道。

伴隨著Facebook開始在公開市場上交易,扎克伯格繼續將用戶資料庫作為其長期增長潛力的關鍵。扎克伯格在2013年1月表示,Facebook社區生產出關於生活的數據,他們設想Facebook的每個產品頁面都是對某些查詢的答案,而人們可以通過查詢和瀏覽了解網絡和身邊的人。

這曾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有效方式,使用代碼表現混亂的人際關係和人類世界。在2013年10月的一次電話會議上,扎克伯格解釋說他的公司專注於「理解這個世界」。

「人們每天在社交圖譜上發表數十億條內容。在這麼做的同時,他們也在幫助建立一個清晰的容納萬物的模型。」

這並非扎克伯格看待Facebook的唯一方式。逐漸地,從2014年開始,他開始用更淺顯的語言來描述Facebook上正在發生的事。在他的演講中,Facebook和用戶輪流成為他稱讚的對象。

在一篇慶祝網站上線10周年的帖子中,他表示自己很驚訝「各位是如何使用我們的工具打造了一個真正的社區」。隨後他解釋自己這句話的意思:「你們分享生活中的快樂和痛苦時刻。你們建立了新的家庭,並與舊有家庭成員之間保持聯繫。你們打造了新服務,並做起了小生意。你們在許多方面互相幫助。」

扎克伯格曾得意於Facebook給世界帶來的改變

在這一年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將這一有關工具和社區建設的新說辭與Facebook日益膨脹的野心結合起來。2014年2月對WhatsApp的收購將加速Facebook「為全球社區打造基礎設施」的進程。7月,他呼籲「一種新的全球社區意識」。去年10月,他前往印度首都新德裡談論歷史進程中的各種通訊技術的突破——電話、印刷機、電視、廣播、鐵路、汽車等等如何「幫助人類彼此連接」,並呼籲印度人們接納網際網路作為通過連接構建社區的變革性技術之一。

他表示,Facebook讓莫迪總理這樣級別的政治人物能夠直接與其所服務的人民對話。他稱讚這一方式非常強大,不用擔心被中間人歪曲。在那段時間,他在世界各地做了一系列演講和見面會,直接與Facebook的用戶進行交流。

扎克伯格對Facebook帶來的影響感到欣慰,他稱網際網路為推動世界和平的力量。使用Facebook連接人群是在建立一個擁有共識的全球社區。他還到聯合國發表演講,談及自己和當年一起吃披薩的夥伴們所做的成就。

就在日後一系列民意分裂和網絡暴力事件發生之後,扎克伯格仍然表示他為Facebook參與到政治辯論中而感到驕傲,認為這比傳統媒體提供了更廣泛的政治觀點表達。

「即便大部分友人都有和你相似的意見,但News Feed所推送來的那些朋友的朋友的言論仍會給你帶來更多不同的意見,比傳統媒體更加豐富。而我認為這是一個對當今世界真正重要的改變。」扎克伯格在2014年12月如此說道。

「全球社區」成了扎克伯格一遍遍拿來用的修辭手段

令人意外的是,扎克伯格的論調在隨後迎來突然的改變。首先是在2016年1月的分析師報告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儘管世界已經趨向更加開放,但我們也看到許多社區的人對互聯世界和技術進步表示出憂慮。」

樂觀態度依然存在,但明顯有所減弱。他繼續說道:「解決這些問題對完成我們的使命至關重要,我們將繼續努力儘可能給予每個人發聲的權利,增加彼此連接的好處並將世界聯繫到一起。」

在當年4月的開發者大會上,他感到有必要擺出自己的原則以應對不斷蔓延的不滿情緒。「我們主張連接每一個人,建立一個全球社區,將人們連接到一起,給予所有人發聲的權利,讓創意和文化跨國界自由交流……」他說。「但如今,當我走遍世界環顧四周時,我注意到人們和國家反而走向封閉。這有悖於互聯世界和全球社區的理念。」

這這段話中,扎克伯格再一次拿出他屢試不爽的「全球社區」理念武器。在2016年6月的Facebook Live會議上,扎克伯格向人們展示了他宏偉的未來願景以及Facebook在其中的位置。

「我們正處在人類文明下一階段的節點,我們擁有所需要的工具,像網際網路這樣的東西可以成為全球通訊的基礎設施……就像我們從狩獵採集走向村莊、城市和國家,我認為現在我們應當團結起來成立一個全球社區。」他說。「因為你們所談及的許多問題,無論是恐怖主義或難民危機或氣候變化或全球性疾病——這些都不是單憑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一小群人能解決的問題。」

扎克伯格呼籲說儘管Facebook已擁有20億用戶,但全球仍有數十億人沒有加入進來。沒有Facebook,就沒有進步。

隨後發生的是2016年美國大選,扎克伯格疲於應對為何Facebook成為假新聞的集散地。面對News Feed惹來的麻煩,他不得為自己的平臺辯護。

人們點擊滑鼠很容易,但背後帶來的影響卻難以估量

不過當2017年到來時,扎克伯格立即開始談論Facebook「建立社區」的事。二月份,他寫了一篇長文來詳細介紹自己的願景:「發展這一社會基礎設施,賦予人們能力建立一個服務我們每個人的社區。」

我們現在得知,在2016年底的某個時候,馬克·扎克伯格向員工提出一些新問題。公司意識到在Facebook的用戶中存在一個特殊用戶的子集,人數約1億人。扎克伯格將這部分用戶稱為真正「有意義的社區」,並表示這些社區將很快成為人們社交網絡體驗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且也會是現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儘管扎克伯格沒有點明,但若Facebook社區成為一個人真實生活的一部分,他更有可能打開Facebook APP並流連其中。不難想像,這些用戶會在網上分享更多的私人生活和感情。他們可能就成了被Facebook認可的「有意義的用戶」。

2017年7月,在Facebook舉辦的首屆「社區峰會」上,扎克伯格向人們兜售這一理念。「我開始向我們的團隊問這個問題:如果Facebook上有近20億用戶,怎麼我們才幫助1億人組成有意義的社區呢?」他說。「事實證明,無論在現實世界還是網絡上,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人都沒在尋求加入社區。」

於是Facebook想要幫助這些人。「在六個月內,我們已經幫助Facebook上超過50%的人加入了有意義的社區。現在我們要設定一個目標。我們想幫助十億人加入有意義的社區。」

這是扎克伯格首次公開提出「有意義的社區」。在此前,他所談的只是「我們的」社區、「安全的」 社區,還有「全球」社區。這一轉變非同尋常,「有意義」可不僅僅是人們點點滑鼠就能做到的。

「我們的真正目標是思考整個社區的需求」

至於今年的巡迴考察?這只不過是作秀營銷,或許還能搜集些奇聞逸事給日後的演講做素材。2017年5月,扎克伯格出席哈佛畢業典禮並發表演講,他的演講才能人們有目共睹。「人們需要使命感,」他說,「感知自己屬於更大事物的一部分,而不只是狹隘自身,感到自己被需要,有一些更好的事在等待我們去努力。」如今,舊的使命感來源不再有效,「許多人感到孤獨和沮喪」。

他隨即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稱可以通過建立社區來為每個人找回使命感。這一社區將是全球性的,因為「歷史的車輪總是青睞於更大基數的集體——從部落到城市到國家——來實現我們無法以一己之力完成的事」。

這並非以局外人的視角旁觀歷史,而是針對當下正在發生的事。「這是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困境。自由、開放的全球社區的力量對抗專制主義、孤立主義以及民族主義的力量,知識交流、貿易以及移民的力量對抗阻止它們的力量。」扎克伯格在演講中說。

如果要說服人們齊心協力促成全球進步,就需要先建立和鞏固地方性的小社區。「這種情況並非聯合國能夠解決的,因為它發生在地方層面,當有足夠多的人有了使命感且生活穩定後,就會開始關心他人。」

我不認為這是Facebook出於利潤或股價方面的原因給自己設定下的新目標,而是源於人們之間信任和尊重的日益缺失。Facebook並不相信世界如何說,而是世界如何去做,人們的行動會反映在它的資料庫中。

「我們在Facebook做事的哲學是,我們的社區會教育我們該做什麼。」扎克伯格在2016年年底說。「我們的真正目標是思考我們的社區的需求。」

Facebook希望帶給人們社區、意義和使命感

在這個混亂、兩極分化且經濟不穩定的時代,社區需要什麼?扎克伯格似乎已經得出了結論——使命感。於是Facebook想給人們帶去使命感。

「為了確保社會向前發展,我們這代人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創造新就業機會,還要創造新的使命感。」扎克伯格在哈佛畢業典禮的演講上說。

我們永遠不會知道這1億用戶的「有意義社區」中究竟有什麼讓他們看重,但這一特質想必足夠強大,它與扎克伯格先前關於全球社區和人群資料庫的想法融合,成為Facebook新的發展方向。

現在,他們擬定了路線圖來為人們建造社區,帶來意義和使命感。但為何是這幫人?為何是這家公司?為何是馬克·扎克伯格?

「我們那時不過是大學裡的孩子。我們(對連接世界)一無所知。那些實力雄厚的大科技公司比比皆是,我只是設想他們中有哪家會做出來。」扎克伯格在哈佛演講中回憶當初吃披薩創立Facebook的往事。「但這個想法對我們而言如此清晰明了——所有人都想要連接。所以我們就日復一日埋頭前進。我知道你們當中很多人也會有類似的故事:一個變革社會的創新如此簡單,你覺得肯定有其他人會做出來。但沒人去做。只有你會做。」

為所有人帶去使命感?我不確定有其他人會去做這件事。

但扎克伯格決定一試。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

相關焦點

  • 小扎花一年時間走遍美國 他對FB未來有什麼想法
    有一個故事,在過去幾年裡扎克伯格講了幾十遍。2004年2月的一天,就在Facebook上線後不久,扎克伯格去找程式設計師朋友金康新(Kang-Xing Jin)吃披薩。金康新就住在扎克伯格宿舍拐角處,他後來成為Facebook的高級主管。交談中,扎克伯格談到他的一個想法:現在我們做出了一個供同學們相互聯繫的社區固然不錯,不過顯然,未來會有人做出一個面向整個世界的同類產品。
  • 小扎花一年時間走遍了美國,他對FB未來有什麼想法
    網易科技訊 11月23日訊 據《大西洋月刊》報導,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有超過150次在公開場合談及「社區」主題。本文試圖通過更近距離的觀察向人們展示他對Facebook未來的願景和規劃。有一個故事,在過去幾年裡扎克伯格講了幾十遍。
  • 扎克伯格今年的小目標是走遍美國,外媒說這是想從政的新證據
    作為個人的傳統,Facebook公司CEO馬克·扎克伯格每年年初都會設立一個新年目標,他今年的目標是:走遍美國。
  • FB開發者大會直擊:扎克伯格如何設定未來
    首先,他諷刺了一下美國總統熱門候選人川普,川普之前有言論說為了防止墨西哥非法移民,要在美國墨西哥邊境造長城,小扎在大會上說:「 我聽說了一些荒唐的言論說要造長城來隔離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禁止言論自由、減緩移民
  • 網友在FB直播殺人!扎克伯格竟這樣解決
    在隨後的Facebook年度開發者大會上,CEO扎克伯格表示Facebook需要在內容審查方面做得更好。昨天,馬克·扎克伯格在個人的Facebook帳號上發帖稱Facebook計劃在一年內招募3000人加入運營團隊來監管整個Facebook社區,以防止相關事件再次發生。(亮點自尋)新僱3000名員工維護社區但實際作用能有多大?
  • 扎克伯格多疑又偏執?Facebook(FB.US)總是處於輿論中心
    作為FLAG的當頭兵,Facebook的內部文化,與蘋果(AAPL.US)和Google(GOOG.US)相比,有什麼區別?2月底,美國資深記者斯蒂文.列維(Steven Levy)推出了一本新書《Facebook:內幕》(Facebook: The Inside Story)。
  • 扎克伯格:5-10年內FB將有半數員工長期遠程工作
    扎克伯格表示,如果Facebook員工選擇居住在生活成本較低的地區,薪資將面臨下調,這與公司現有的生活成本計算方式相符。 網易科技訊 5月22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美國當地時間周四,Facebook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
  • 扎克伯格為何能練就一口流利的中文?華裔妻子和中國市場是他的最大...
    當年9月,他參加了美國知名主持人奧普拉・溫弗莉(Oprah Winfrey)的脫口秀節目,談論了他對美國新澤西教育系統1億美元的捐款。該節目同時曝光了扎克伯格日常生活的一天。節目中播出的視頻片段顯示,扎克伯格正在學習中文,並計劃攜女友普裡西拉・陳(Priscilla Chan)前來中國。
  • 《連線》對話扎克伯格:私密平臺是未來機會 也是挑戰
    北京時間3月9日晚間消息,幾天前,FacebookCEO扎克伯格為自己的社交平臺設定新願景:「未來,通信將會向私密、加密服務轉移,在那裡用戶可以相信他們與其它人的交流是安全的。」扎克伯格的文章引起許多疑問,與Facebook業務模式和戰略有關的疑問,還有公司要做出的權衡。
  • 扎克伯格在FB股價接近紀錄時出售了38萬多股
    騰訊證券訊 北京時間3月3日凌晨消息,據美國財經網站MarketWatch報導,據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監管文件顯示,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及現任執行長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該公司股價上漲至歷史紀錄區域之際出售了一大筆持股
  • 扎克伯格:我曾希望所有人喜歡FB,現在不在乎了
    這位Facebook執行長稱,今年他將在公司面臨的問題上採取有爭議的強硬立場。當地時間中周三紮克伯格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說:「這導致我們產生積極但膚淺的情緒,然後這種情緒蔓延到整個公司。」「我下一個十年的目標不是讓人喜歡,而是讓人理解。為了被信任,人們需要知道你的立場。」扎克伯格之所以作出這個改變,是因為有人此前告訴他,在過去的十年裡,公司管理層過於擔心會冒犯用戶,使得Facebook並沒有清晰表達出自己的計劃。
  • 錯過移動後,扎克伯格如何帶領FB成功轉型?
    媒體開始倒戈批評扎克伯格,華爾街認為應該讓一個喜歡穿西裝的人來掌舵這家公司,而不是一個喜歡穿套頭衫的小孩子。彈劾扎克伯格的言論四起。 當時,Facebook前有強敵後有追兵,谷歌正面切入社交戰場,因為移動轉型遲緩面臨Instagram(照片牆)等新產品的侵蝕,扎克伯格頑固的堅持又讓公司在移動端和商業化上舉步維艱。
  • 美國科技四巨頭齊聚聽證會,扎克伯格的「表演」太奇葩
    美東時間7月29日,美國眾議院召開聽證會,傳喚臉書的扎克伯格、亞馬遜的貝佐斯、谷歌的皮查伊以及蘋果的庫克,參加了6個半小時的反壟斷聽證會。現在說到美國科技巨頭,就是「BIG FOUR」或者「GAFA」,指的就是這四家,其總市值約5萬億美元,與德國的GDP相當。
  • 發小與恩師眼中的扎克伯格
    對於2018年,他說自己將專注於「修復」Facebook。在扎克伯格遭受各種審查之際,我想親耳聽聽人們對他的看法。因此在今年1月,我訪問了他全美旅途中最有爭議的一個地點:北達科他州的威利斯頓,這裡是美國水力壓裂行業的主要樞紐。我想了解他的旅行是如何展開的,看看威利斯頓的人從他那裡學到了什麼,以及他從中學到了什麼。
  • 扎克伯格女兒將出生 他要休兩個月陪產假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1日上午消息,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周五宣布,將在妻子普裡西拉·陳(Priscilla Chen)生育之後休息兩個月陪產假。
  • 探訪他成長中留下的那些痕跡|扎克伯格|facebook...
    我想了解他的旅行是如何展開的,看看威利斯頓的人們從他那裡學到了什麼,以及他從中學到了什麼。熟悉扎克伯格的消息人士說,在扎克伯格旅行的所有城市中,威利斯頓可能是他最感興趣的一站。最後,我也來到了他的家鄉,儘管這裡不在扎克伯格旅行的範圍之內。他跳過多布斯費裡是有道理的,因為他的目標只是前往他以前從未去過的州。
  • 《連線》雜誌封面報導:這兩年,動蕩的Facebook和受傷的扎克伯格
    但費斯和他的團隊並不能體會到這種感覺。他們是Facebook通過一家名為BCforward的外包公司僱傭的合同員工,每天都有很多小提示,提醒他們他們不是Facebook的一部分。此外,這些年輕的記者從一開始就知道他們的工作註定不會有什麼光明的未來。在大多數情況下,科技公司更加傾向於儘可能少地讓人工操作。因為人們經常會說,這很難實現規模化。
  • Facebook創始人低調淘寶行 馬雲扎克伯格杭州會
    浙江在線12月24日訊他年僅26歲,卻是知名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創始人;美國熱門電影《社交網絡》以他的創業史為原型;他還剛剛當選了美國《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  他就是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本月20日他到中國北京訪問,會見了百度總裁李彥宏等IT大佬。
  • 扎克伯格參加美國會聽證,這些是最奇怪、也最重要的發言
    扎克伯格雖然不是一個具有超凡魅力的公眾演講者,但他幾乎已經做到了滴水不漏,儘管還是有一些言語上的小失誤。我們從證詞中選出最奇怪、最令人驚訝和最重要的時刻如下:1. 一位參議院老頭向Facebook CEO介紹Facebook是幹啥的Chuck Grassley:Facebook由扎克伯格先生於2004年創建,在過去的14年裡爆炸式增長。
  • 不再想成顛覆者 扎克伯格:FB行動要快 不搞破壞
    扎克伯格穿著標誌性的T恤、牛仔褲和運動鞋,正在努力擺脫自己「顛覆者」的形象。扎克伯格在不斷表明他和Facebook已經成熟,並從這些挑戰中吸取了教訓。扎克伯格表示,該公司經歷了「重大轉變」,以更積極地應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