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本文標題下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如您需更多中醫名方查詢,請滑至文章最後掃描微信二維碼。
芒萁根狀莖橫走,細長,褐棕色,被棕色鱗片及根;葉柄褐棕色,無毛;葉片重複假兩歧分叉。芒萁屬植物生於強酸性的紅壤丘陵或馬尾松林下,常大片生長,有保持水土之效。生長力強,南方農村常割取當燃料,葉柄可編織用品。
芒萁全草入藥,有清熱利尿,祛瘀止血之效。可治痔瘡,雪崩,鼻出血,小兒高熱,跌打損傷,癰腫,風溼瘙癢,毒蛇咬傷,外傷出血;燙火傷;毒蟲咬傷。治陰部溼癢的方法是:先用千裡光、臭牡丹、金銀花藤各適量,煎水洗;再用芒萁根9克,研末,調入千裡光膏內擦患處。
芒萁的採集時間是在春夏,其可食用部位是嫩葉,食用方法是用清水洗淨,在開水中燙一下便撈出,可涼拌、炒菜。
薴萁骨
常用別名: :烏萁、草芒、山蕨。
植物基源:為裏白科植物芒萁的幼葉或葉柄
識別特徵:多年生草本,高30~60釐米。根狀莖橫走,細長,褐棕色,被棕色鱗片。葉遠生,葉柄褐棕色,光滑無毛,中空,內有條心;葉片重複假兩歧分叉,在每一交叉處均有羽片(託葉)著生,在最後一分叉處有羽片兩歧著生;羽片披針形或寬披針形,先端漸尖,羽片深裂;裂片長線形,先端漸尖,鈍頭;葉下白色,被棕色鱗片;細脈2~3次分叉,每組3~4條。孢子囊群著生細脈中段,有孢子囊6~8個。生於林下或山坡酸性土上。分布於長江以南各地。主產於福建等地,採收加工全年可採,割取地上部分,除去雜質,洗淨,曬乾。切段,生用。
性味功用:苦,平。活血止血,解熱利尿。內服:9~15克,水煎服。外用:適量,搗敷。
驗方精選:
1血崩:芒萁幼芽或葉莖心(髓部),煅透研末;每次6~15克,溫酒送服。
2白帶:芒萁莖心12~15克,龍眼肉30~60克,冰糖30克,水燉服。
3尿道炎、小便澀痛不利:芒萁的葉柄中間白心15克,水煎服。
4燒燙傷:芒萁莖心燒灰研末,用適量桐油調勻敷患處。
5痔瘻:芒萁葉柄適量,燒存性,塞入瘻管內,每日1次。
老祖宗們留下的偏方,很多簡單且實用!
如果你覺得自己有用得著的時候,那就存起來吧,同時也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們,相信它的真的能幫到大家的!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網際網路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僅做信息分享,不作為醫療建議、推薦或指引。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使用。
點個在看,一起為健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