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釋疑:學霸型的娃,也有性格缺陷嗎?

2020-08-21 埂媽聊育兒

引言: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心理學家將性格分為四大類:表現型、思考型、領導型和親切型。每種性格都各有優勢,也各有不足之處。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改變一個人天生的性格特質,是很難的。修補孩子本身性格中的缺陷,才是家庭教育的考慮方向。畢竟,良好的性格更助力孩子將來的成功。

3~6歲的孩子聽話,以父母的話為聖旨。家長利用這個階段,對孩子的性格不足進行修補,往往事半功倍。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思考型性格。學霸型的娃,大多都是思考型性格。讓我們來看看他們都有哪些性格優勢和不足,以及家長該如何引導。

1.思考型孩子的性格特點

我們先來看一張表,這張表裡是專門針對思考型孩子而設計的:

在ABC三個選項中,選A為3分,選B為2分,選C為1分。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日常表現,粗略地判斷孩子是否為思考型性格:

分值 ≧ 20分,則孩子屬於思考型性格。

分值在15~20之間,則孩子為偏思考型性格。

分值低於15分,則孩子就不屬於思考型性格。

2.思考型孩子的性格標籤

思考型的孩子沉穩,低調,注重細節,共同的特點是不愛說話。通常學霸都是這種性格,他們善於思考,遵守規則,邏輯性強。

1)敏感——內心細膩,注重細節

跟表現型孩子大大咧咧的性格相反,思考型的孩子內心細膩,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遇到事兒了,喜歡自己琢磨,不太善於溝通。那如果自己想不明白呢,就該鑽牛角尖了。

從我們熟悉的「司馬光砸缸」來說,司馬光就是個思考型的孩子。你看他認真動腦,自己想辦法。若換做表現型的孩子,估計早就咋咋呼呼喊人去了。

所以,對於思考型的孩子來說,想出辦法的那一刻,是最快樂的。知道孩子的這個性格特質,遇到問題時,家長就先別急著摻和,給孩子時間,不叨擾。完了適當的時機,提個醒。這樣相處,親子關係比較和諧。

2)專注——注意力集中,喜歡研究。

專注是思考型孩子最大的優點,別的性格的孩子都比不了的。這也是他們能成為學霸的關鍵因素。

家長對於孩子的這一性格特質,一定要加以保護。當孩子思考時,不輕易打斷孩子,並刻意營造寬鬆、舒適的環境。

3)服從——乖巧聽話,不善拒絕

思考型孩子是最讓老師省心的,他們性格比較溫和,不輕易與人發生衝突。同時,他們也不太善於為自己爭取機會。

你看,在學校裡,總有一些學霸,老師請他當班委,他都沒覺得有多榮幸。但如果老師堅持,他們通常也不會再拒絕。

這樣的孩子,不能有太強勢的家長。我們要時常溫和地告訴孩子,想聽聽他的想法,讓孩子說道說道。

4)樂於合作——懂得配合,有團隊意識。

思考型的孩子善於觀察,比較能體會別人的感受,性格又溫和,是一個好的合作夥伴。

他們最大的問題是,自己不會主動提出來與人合作,有時會因此失去機會。父母可以多鼓勵他們主動與人交往。膽量都是練出來的,對吧。

5)嚴謹——思路清晰,做事有條理

想好了再做,是思考型孩子的標籤。這種與生俱來的性格特質,真的太讓人羨慕了。家長可以把整理玩具這樣的任務交給孩子,讓孩子長有所長。

6)追求完美——講秩序,重規則

在四種性格的孩子中,思考型的孩子,是秩序感最強的。知道孩子這樣,動他的任何東西,最好提前問問孩子,徵得孩子同意,否則,那就是家庭矛盾頻發。

為了讓孩子別太執拗,家長可以粗線條些。當孩子太講究秩序,影響了正常秩序時,別發火,心平氣和講道理。你的大氣和樂觀,就是孩子最好的風向標。

7)脆弱——內心敏感,自尊心強

敏感就脆弱,這兩個性格特質,像孿生兄弟,會同時出現在思考型孩子身上。

當他們怎麼思考,都沒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時,會比其他性格的孩子更脆弱,屬於會被最後一根稻草壓垮的人。

無論表揚還是批評,家長都要溫和些,講道理對思考型的孩子最適用。

3.如何完善思考型孩子的性格缺陷

思考型孩子的最大性格缺陷,是敏感多疑,害怕與陌生人打交道,害怕融入陌生的環境。愛鑽牛角尖,重視細節而忽略大局。

把孩子培養得大氣一些,是思考型孩子家長的終極目標。具體怎麼做呢?

1)給孩子營造一個舒適放鬆的家庭環境,過多的壓制和批評是大忌。孩子真要錯了,一個眼神都能讓他明白了,多省事。

2)人前不教子。思考型的孩子走出去交朋友,都得靠家長鼓勵。你再當外人面呵斥他,估計孩子這輩子都不願意出門了。

3)管理粗線條。家長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多看大局。你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要教會孩子高瞻遠矚。

總結:

思考型的孩子忌嚴求寬,整體是個舒心的孩子。修補性格缺陷時,需要家長讀懂孩子,耐心引導。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釋疑:學霸型的娃,也有性格缺陷嗎?
    引言: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心理學家將性格分為四大類:表現型、思考型、領導型和親切型。每種性格都各有優勢,也各有不足之處。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改變一個人天生的性格特質,是很難的。修補孩子本身性格中的缺陷,才是家庭教育的考慮方向。畢竟,良好的性格更助力孩子將來的成功。3~6歲的孩子聽話,以父母的話為聖旨。家長利用這個階段,對孩子的性格不足進行修補,往往事半功倍。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思考型性格。學霸型的娃,大多都是思考型性格。
  • 娃是表現型性格嗎?來看心理學家有一說一
    引言: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提到孩子的性格中,天生養成的性格特質無法改變。比如,你衝一個上躥下跳的表現型娃,大吼一聲「你能不能安靜」!對不起,娃還真做不到。家長能做的是認識到每種性格中的缺陷,因材施教,抓住孩子3~6歲的性格養成期,及時補短,幫助孩子成長為一個性格良好,情商高的人。
  • 心理學家:焦慮症、強迫症患者只要矯正這兩個性格缺陷就能痊癒了
    心理學家:焦慮症、強迫症患者只要矯正這兩個性格缺陷就能痊癒了心理學家李宏夫在《戰勝強迫症》書中講到,強迫症、焦慮症、恐懼症、抑鬱症等神經官能症,這類症狀的發病根源都是相同的,都與患者的性格缺陷密切相關的。
  • 心理學家:當一個人有這些「怪癖」,代表性格有缺陷,危險了
    但如果一個人持續的,長期的表現出某些怪癖,很有可能就是在心理或者性格上有某些缺陷或者障礙。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長期有這些「怪癖」,往往代表著他性格上有所缺陷,要留心了。(1)不與人建立正常的關係內向不是毛病,膽小不是問題。
  • 心理學家:當一個人有這些「怪癖」,往往暗示性格有缺陷,危險了
    但如果一個人持續的,長期的表現出某些怪癖,很有可能就是在心理或者性格上有某些缺陷或者障礙。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長期有這些「怪癖」,往往代表著他性格上有所缺陷,要留心了。這種情況往往意味著心理有缺陷,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在兒童時期受到了「心理折磨」。不懂得正常的人際關係是什麼樣的。或者是討好型人格,在一段關係中卑微討好;或者是從小缺愛,既渴望親密關係又迴避親密關係;抑或是控制型人格,只想著操縱別人。(2)對別人的傷痛津津樂道最可怕的一類反社會人格,就是以別人的痛苦為樂。這樣的人,缺少同理心和同情心,非常的可怕。
  • 心理學家:性格缺陷、婚姻問題,其實在童年早已決定了
    很多人性格畏手畏腳,做事優柔寡斷;在關係中總是缺乏安全感,甚至出現敵對情況。其實這些問題從來都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和我們早年的成長有密切的關係,心理學認為,大部分性格的問題都源自早年的創傷。比如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曾用了一個詞語描述叫「陰影」,即不能在陽光下呈現的心理,最後就會躲入陰影中。
  • 洗澡能看出娃以後的性格,尤其有這種表現,將來可能是個「學霸」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給娃洗澡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件事,也是新手爸媽的一堂必修課,看似洗澡很容易,但對於稚嫩的小娃娃,還是會有些無從下手的感覺。但是爸媽知道嗎?給娃洗澡並非是清潔的過程,心理學家發現:給娃洗澡的時候,寶寶出現的不同行為和表現,反映了寶寶長大後的性格。爸媽要學會觀察自家孩子的性格,看懂了才能因材施教。案例小美有一個1歲半的女兒,從孩子出生到現在,小美最頭疼的就是孩子的洗澡問題。
  • 親切型性格的孩子就是這麼拖拉
    引言:我們知道,心理學家將性格分為4類:表現型、思考型、領導型和親切型。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分析了前三種性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親切型性格的娃,他們都有哪些與生俱來的性格特質,以及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完善性格。
  • 心理學家如何給性格分類
    「性格很好"是指這個人具有良好的思想與言行,比如溫柔、善良;「性格很單純"是指這個人的行為很容易讓人想像出來,也就是說性格真誠、坦率。很多心理學家在研究性格時,會將性格分為若於種類型,但是由於人的性格複雜多樣,以至於沒有特定的分類。在生活中,我們比較常見性格分類有以下幾種。(1)外向型與內向型。
  • 你抑鬱了嗎?心理學家指出,有這6大性格缺陷的人更易得抑鬱症
    大家還記得國際巨星張國榮抑鬱跳樓的事情嗎?近期在山西的中北大學,有一個大二的學生因為考試作弊,被老師抓住而選擇跳樓的事件發生,引起了很大人的關注和評論,大家都認為這個孩子是一個內心脆弱,患有隱形抑鬱症的人。
  • 孩子怕生內向是性格缺陷嗎?
    在這個強調競爭的社會,大人們下意識地會賦予「外向」的孩子「更有能力」「討人喜歡」的頭銜;而內向的孩子卻總是被大多數人貼上「性格有問題」「缺陷性格」「沒出息」「慫蛋」等負面標籤。可是,內向的娃一定就比外向的差嗎?他們就一定很難過好這一生嗎?
  • 心理學家:改正這種性格缺陷,你就可以走出抑鬱症
    抑鬱症的真正病因:著名心理學家馬丁看上去會有多種多樣,也許在你認為,是婚姻或感情的破裂,也許是事業的不順心,也許是遭遇某個對你具有影響性的事件,也許是緊張的人際關係,也許是親人的亡故,也許是身體上的某種疾病,也許是某一個災難的想法,也許是生活中的某種壓力••••••表面上來看,這是一個原因,但從根本上來說,這些所謂原因,往往都只是一種誘因,抑鬱症的形成絕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健康的心理模式,既;敏感、多慮、多疑、完美主義的性格缺陷造成的
  • 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嗎?
    而內向的人,似乎從小就被貼上了「性格缺陷」的標籤,在人際關係當中「放不開」成為人人指點的切入口,一句「哪都好,就是不愛說話」仿佛是千斤重的巨石,壓在胸口,讓人喘不過氣來。在校園裡更是如此,外向者散發出的光芒讓許多內向者承受著莫大的壓力。這些內向者生活在性格外向者主導的環境中,身心都備受考驗。小a就是一個內向的同學。
  • 父母越喜歡吼叫,孩子就越容易有這3種"性格缺陷",別忽視了
    孩子表面上是聽話了,但對孩子的內心傷害是不言而喻的,如果父母長期進行吼罵,孩子很容易出現這3種性格缺陷,甚至會影響一生。一、」吼叫「有樣學樣、性格缺陷、情商低等例如:爸爸喜歡打孩子,孩子在外面也會喜歡跟同學打架;父母性格強勢,孩子也會在同學面前趾高氣昂;父母喜歡吼孩子,孩子也會喜歡吼別人。時間久了,孩子的性格容易缺陷、情商也比較低,不利於孩子的社交,長大後也難以跟同齡人相處。
  • 這幾類「乳名」不要給孩子取,傷娃自尊心不說,對娃性格也有影響
    這幾類「乳名」不要給孩子取,傷娃自尊心不說,對娃性格也有影響 一:老人所說的賤名父母給娃取乳名的時候,一定要儘可能的避免給孩子取賤名,尤其是家在農村的寶媽,很容易受到老人思想的影響,給孩子取個賤名,這樣一來,對孩子也會有一定的影響,這類賤名不僅容易傷害到娃的自尊心不說,對娃的性格甚至也會有影響,孩子會容易因為自己的賤名而被嘲笑,陷入自卑,所以父母一定不要給孩子取狗蛋這類名字。
  • 我就喜歡一個人呆著丨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嗎?
    鑑於這種不友好的評價,內向的人永遠都在苦惱如何改變這種不具有普世性的性格,於是大臂一揮,強迫自己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強顏歡笑,美其名曰: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改變性格缺陷。這架勢,有點兒主動為娼的感覺。現在,人們漸漸理解內向不是一種性格缺陷,而是人格特質中本身存在的一種特質。但是至今,我們都很難對內向做出一個完整的定義。後來,我們還看到一些不合常規的人群:錘子科技CEO羅永浩,多次承認自己是一個有社交恐懼的人。
  • 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上學後易被欺負,幾種性格缺陷可能伴隨一生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受「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的影響,諸多父親將教育孩子的任務全部推給妻子,或者因工作、性格等原因很少參與孩子的成長,甚至理所當然地逃避育兒責任,用當今網絡熱詞形容就是「喪偶式育兒」,沒有父親陪伴的孩子,可能難逃如下幾種性格「缺陷」。
  • 兒童成長規劃|孩子不愛說話很內向是性格缺陷嗎?與生俱來的天賦
    內向是性格缺陷嗎?不是,是天賦。今日,無意間看到一個微博熱搜話題讓我想起了大暑期間發生的一件小事。大暑期間去了閨蜜家聚餐,她家女兒一向話不多,愛一個人待著,也不喜歡跟我們交流,她媽媽就覺得這種性格不好,將來會吃虧,一直逼女兒外向。吃飯的時候,閨蜜打算趁著人多,讓女兒敬酒給練練膽。
  • 內向是性格缺陷嗎?在職場,內向的人表現其實也有優勢
    內向是性格缺陷嗎?很多性格內向的人,往往都會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夠好,這其實是自我不認可和不自信的表現。因為職場中,好像性格開朗的人更加受歡迎,更加容易融入一個新環境,更加能夠與別人打成一片。而性格內向的人,往往不怎麼喜歡交際和說話,口才不佳,又敏感多疑,讓人覺得有城府不願靠近。其實每一種性格都有利益有弊,關鍵是自己往什麼方向看。你覺得內向的人,不喜歡說話,但說出來的話往往更讓人相信,給人一種踏實靠譜的感覺。
  • 心理學家:嬰兒有3種氣質類型,如果是「難養型」,父母要多費力
    不少寶媽帶娃的生活跟小鄧都差不多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有的孩子生來好動、活潑,也有的孩子安靜、慢熱。但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共性,我們往往喜歡把具有較多共性的人劃分為同一類人。難養型以及慢熱型。慢熱型的寶寶其實比較中和了前面兩種類型孩子的特性,在性格以及情緒表達方面都會比較含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