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性格缺陷、婚姻問題,其實在童年早已決定了

2020-09-23 阿爾法心理研究所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叫「幸福的童年治癒人的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被一生療愈」

很多人性格畏手畏腳,做事優柔寡斷;在關係中總是缺乏安全感,甚至出現敵對情況。

其實這些問題從來都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和我們早年的成長有密切的關係,心理學認為,大部分性格的問題都源自早年的創傷

比如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曾用了一個詞語描述叫「陰影」,即不能在陽光下呈現的心理,最後就會躲入陰影中。但它不會消失,而是會以我們不能控制的破壞性的方式出現。

兒時痛苦就像輪迴

很多人認為長大之後,我們就有了自主意識,可以自己做決定,但事實並非如此,有研究發現,一個人如果早年經歷很多巨大創傷之後,我們的內心就會籠罩在「陰影」之中,繼而在我們不自知的情況下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當下的生活。

比如一個從小真實情感被父母總是忽視甚至打壓的孩子,長大之後雖然ta可以遠離自己的家庭,但由於早年的影響已經內化成為ta人格的一部分,所以成人之後便會努力去討好他人。

當隱藏自己的情緒、感受時,便與真正的自我失去了交流,因為真實的感覺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於是,生活在恐懼中——這個人擔心,當摘下那個面具之後,我們將再也得不到關心和愛。

所以最後還是和早年的狀態沒有區別,哪怕這個人已經長大成人。

這樣類似的問題還有非常多,美國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結合平時積累的案例,將原生家庭與性格之間的關係,寫進了自己的書《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中,讓人能夠更加清晰看到自己性格和早年經歷之間的關係。

就像書中說的:

「當我試著尋找一個合適的詞來描述這些傷害型父母所具備的共性時,頭腦中不斷閃現一個詞——有毒。這些父母加之於孩子的情感傷害,就像化學毒素一樣蔓延至孩子的整個身心,而孩子遭受的痛苦也會隨著成長不斷加深。」

在蘇珊·福沃德接到的案例中,有一個這樣的案例:

一個38歲的男人與妻子在婚後六年鬧矛盾,最終妻子離開他,丈夫用盡一切辦法挽留,但妻子卻說:如果他不改掉控住不住的壞脾氣,我是不會回家的。

丈夫是知道自己的問題,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他也想改變,可情緒就像詛咒一般難以扭轉。

蘇珊·福沃德和他做治療時發現,丈夫特別害怕自己的父親,他說:小時候父親經常對他大吼大叫,偶爾還會挨揍

有時候即便他沒犯錯,父親也會毫不猶豫打他,這就是他的癥結所在,更可怕的是,他已經內化了一部分父親的人格,並且用「偶爾」兩字弱化了自己家暴的問題。

心理學上,像他父母這樣的叫做傷害型父母,這就像有毒氣體一般逐漸會蔓延孩子的身心,並隨著孩子的成長而不斷加深,甚至複製到自己的家庭生活當中,從而成為婚姻不順的導火索,也可以說就是一種輪迴的翻版。

單方面的原諒沒有意義

請回答1988》裡面有句話:「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所以還要請你體諒一下!」

這句話也成為很多不負責任父母為自己開脫的藉口,因為我們處在一個特別重視「孝道」的文化,所以父母永遠比孩子擁有更多話語權。除此之外和大人相比,孩子的力量遠不及大人,有些人稍微為自己據理力爭一下,立馬就是一巴掌。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生育制度》一書裡說道:「一個孩子在一小時中所受到的幹涉,一定會超過成年人一年中所受社會指責的次數。在最專制的君王手下做老百姓,也不會比一個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手下過日子更為難過。」可謂切中肯綮。

雖然很多家長的確是第一次成為人父人母,他們也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但是是否故意和是否傷害是沒有必然的聯繫的。

我們知道好多孩子成長之後由於文化的原因,單方面弱化父母對自己的影響,有時甚至為了原諒而原諒。自我意識在弱化抹殺掉曾經遭受的傷害,假裝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但是蘇珊在書中強調:這種弱化和原諒對於被傷害的人來說沒有任何積極的作用,帶來的只是被傷害後卻什麼也做不了的消極情緒。

本來這就是你和你爸媽之間的事情,但是父母什麼都沒有做,你單方面的原諒不但沒有意義,也說服不了自己更釋放不了自己內心的委屈和傷害帶來的悲傷。

這些陰影並不會因為你的「偽裝原諒」而消失,相反它會更加肆無忌憚來影響你,直到你開始重視。

大家都記住了那句「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但是多少人卻忽略了在這之前還有一句「爸爸媽媽對不起你!」

直面父母,讓他們和你一同看到過去的傷害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面對過去創傷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童年帶來的痛苦會讓他們習慣性壓抑自己,再加上本來就對父母有畏懼心理,所以這個因素也是導致很多孩子不願意與父母探討過去的傷害一個重要因素。

但是作者在書中還是鼓勵直面父母,因為這會讓你面對了自己內心最大的恐懼,從父母給予的有毒的自責、痛苦中解脫出來。

作者給出了一個建議就是寫信,因為用語言可能一些人很難直面處理,寫信是一個折中的方式。

信中的內容大致包含著四點:這就是你曾經對我做的,這就是我當時的感受,它就是這樣影響了我的生活,這就是我現在對你的要求。

可能很多家長面對這些後會失望、沉默、甚至會憤怒和埋怨,但我們這樣做並非需要父母完美的回應,而是這樣做了,我們可以開始直面自己脆弱黑暗的內心。

就像書中這樣說:

「就算沒有任何戰利品,就算你沒能把計劃中的臺詞全部說完,就算你慌亂中又開始為自己辯解,就算父母憤然起身棄你而去.......你仍然做到了。你對自己和父母坦誠了你生活的真相。從今以後,你再不會受制於深陷與父母關係的舊有角色不得解脫的恐懼感。」

很多人覺得過去既然痛苦我們為何還要回溯,的確,趨樂避苦是人的本能,這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活下來,但榮格也說過人不光有生的本能,也有愛和發展的本能。

無論經歷過什麼,我們的心裡總有個聲音,或大或小,但不曾消失,像作者寫到的:我們想要尋找自己痛苦的根源,我們期待經得住壓力的真正改變。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優質心理學和心理成長社區,這裡會每日分享優質心理學和精神衛生知識,大家一同成長討論吧!)

我們進入黑暗是為了尋找光明,我們進入痛苦是為了更清楚的知道,對於你來說,到底失去了什麼,又究竟想要獲得什麼。

最後借用榮格的一句話:「沒有痛苦,就沒有意識的覺醒。」

沒有沉入黑暗的勇氣,就沒有改變的契機。


⭐️更多心理療愈文,可以參考我的學習經驗:

↙↙點擊連結閱讀更多文章,推倒阻礙改變內心的障礙!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成人之後的性格缺陷、婚姻失敗,早在童年時期就已註定
    其實很多人在婚姻事業上的失敗,並不是因為自甘墮落平庸,而是因為童年時期形成的那些內在模式在搗亂。所以原生家庭對人的內在模式影響極大,心理專家研究表明:孩子的心理問題,75%是由家庭環境引起的。,這種決定模式會在往後的生活裡不斷重複得到鞏固,成為一個人遇事時的本能反應。
  • 別不信,你的婚姻其實早已命中注定
    一個人的婚姻是否幸福其實一開始便已註定,這不是信命。因為有的人信命,常常得不到命運之神的眷顧。而有的人不信命,但命運卻常在路途中左右他。比如「原生家庭」、也有人稱為「性格軌跡」,它們無影無形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個人的婚姻,所以說:你的婚姻其實早已命中注定。一個出身貧寒從小和媽媽相依為命的女生即使通過自己的努力變得獨立能幹,但內心大多比較敏感、焦慮。
  • 心理學家:一個人這輩子的性格,從出生的時候就註定了,很準
    因為我本人的性格,就像是張無忌的性格,優柔寡斷,很難擔當領導層,討厭糾紛,厭倦與人做一些明爭暗鬥;面對感情或者是一些抉擇的時候,更是難以做出決定,下定決心。每一次看到張無忌優柔寡斷的性格,看到描寫張無忌對待感情幾段感情時候的優柔寡斷,我就產生一種特別反抗的情緒。
  • 婚姻關係中,是性格相似好還是互補好?而性格又能決定什麼呢
    婚姻關係中,是性格相似好還是互補好?而性格又能決定什麼呢。還是找合得來的,的確性格在婚姻生活中的影響其實遠沒有合得來重要的多,而婚姻關係真正非常不錯的那些夫妻都有很明確的相同點,三觀相合,性格有相似,但能互補,的確是個看起來很不明確的答案,但也的確是個標準。
  • 心理學家:你下意識的坐姿,其實早已暴露你的「真實性格」,賊準
    心理學家:你下意識的坐姿,其實早已暴露你的「真實性格」,賊準 而性格上,這類人具有強烈的佔有欲和控制欲,周圍的人會認為這樣的人性格太複雜。較容易被感情問題所困擾,不過也由於自身的吸引力和分寸度把握的好,能夠讓大家正確的評價你。要是這種姿勢加上抖腿,則可能是開心、放鬆的體現,也有可能是脾氣暴躁的表現。
  • 《童年之謎》:每個孩子長大後的性格缺陷都是童年的傷害造成
    原來,當我們以愛的名義去讓一個生命的進程進展得更為順利和沒有痛苦的時候,其實是在扼殺他們的正常功能。我們過多的愛無形中扼殺了他們的本能,堵住了他們前進的路。她學成歸國後 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臨床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她用自己五十多年的心理治療經驗,寫成了一本揭開童年秘密以及揭示幸福秘訣的書本《童年之謎》。《童年之謎》這本書有31萬字,是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正規書籍。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是他想與人分享孩子從出生時開始的情緒發展的過程。
  • 心理學:童年經歷對性格塑造的影響,有以下三種
    你如何理解自己的童年,你就會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弗洛伊德說:「一個人的童年將影響他的一生」。童年,是一個人全部人格的基礎,童年的經歷對一個人的性格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童年時期是一個人最開始睜眼了解這個世界的時候,童年的時候你認為這個世界是善意的,這個世界就是善意的,童年的時候你認為這個世界充滿危險與邪惡,那麼這個世界對你來說就是危險與邪惡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弗雷德·阿德勒的書《自卑與超越》裡系統的講述了童年經歷對一個人性格的影響。
  • 心理學家:當一個人有這些「怪癖」,代表性格有缺陷,危險了
    但如果一個人持續的,長期的表現出某些怪癖,很有可能就是在心理或者性格上有某些缺陷或者障礙。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長期有這些「怪癖」,往往代表著他性格上有所缺陷,要留心了。(1)不與人建立正常的關係內向不是毛病,膽小不是問題。
  • 心理學:你的一生,其實只是6歲以前經歷的強迫性重複,早已註定
    從個體發展軌跡來看,你的人生,其實只是6歲以前經歷的強迫性重複,一切早已命中注定。 發展心理學觀點認為,人類6歲階段人格塑造基本完成,具有完備的記憶承載能力,包括對於一些糟糕、痛苦的經歷。 如果童年時期的原生家庭都是痛苦的經歷,那麼童年時期的陰影會伴隨長大後的生活,甚至一輩子都無法擺脫。
  • 心理學家:你與父親的關係,決定了你「命」有多好
    部分心理學家有這麼一個觀點:一個人與母親的關係,會影響一個人的表層性格,但一個人與父親的關係,則會影響更深入,更本質的東西。甚至可以說,這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命運。因為與父親的關係,會影響到下面這些「關鍵點」(1)決定了一個人對家庭的看法如果你的父親脾氣不好,或者有其他性格缺陷,導致你與其關係很差,那麼你往往都會有這樣的想法:我絕對不會嫁給像我爸爸這樣的人(女生),我以後一定不能成為像我爸爸這樣的人(男生)。
  • 心理學家:改正這種性格缺陷,你就可以走出抑鬱症
    抑鬱症的真正病因: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在《情緒自救》書中講到:造成抑症的原因,看上去會有多種多樣,也許在你認為,是婚姻或感情的破裂,也許是事業的不順心,也許是遭遇某個對你具有影響性的事件,也許是緊張的人際關係,也許是親人的亡故,也許是身體上的某種疾病,也許是某一個災難的想法,也許是生活中的某種壓力••••••表面上來看,這是一個原因,但從根本上來說,這些所謂原因,往往都只是一種誘因
  • 心理學家:當一個人有這些「怪癖」,往往暗示性格有缺陷,危險了
    但如果一個人持續的,長期的表現出某些怪癖,很有可能就是在心理或者性格上有某些缺陷或者障礙。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長期有這些「怪癖」,往往代表著他性格上有所缺陷,要留心了。(1)不與人建立正常的關係內向不是毛病,膽小不是問題
  • 心理學家釋疑:學霸型的娃,也有性格缺陷嗎?
    引言: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心理學家將性格分為四大類:表現型、思考型、領導型和親切型。每種性格都各有優勢,也各有不足之處。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改變一個人天生的性格特質,是很難的。修補孩子本身性格中的缺陷,才是家庭教育的考慮方向。
  • 心理學家釋疑:學霸型的娃,也有性格缺陷嗎?
    引言: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心理學家將性格分為四大類:表現型、思考型、領導型和親切型。每種性格都各有優勢,也各有不足之處。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改變一個人天生的性格特質,是很難的。修補孩子本身性格中的缺陷,才是家庭教育的考慮方向。畢竟,良好的性格更助力孩子將來的成功。3~6歲的孩子聽話,以父母的話為聖旨。家長利用這個階段,對孩子的性格不足進行修補,往往事半功倍。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思考型性格。學霸型的娃,大多都是思考型性格。
  • 心理學家:焦慮症、強迫症患者只要矯正這兩個性格缺陷就能痊癒了
    心理學家:焦慮症、強迫症患者只要矯正這兩個性格缺陷就能痊癒了心理學家李宏夫在《戰勝強迫症》書中講到,強迫症、焦慮症、恐懼症、抑鬱症等神經官能症,這類症狀的發病根源都是相同的,都與患者的性格缺陷密切相關的。
  • 婚姻感悟:人的性格決定婚姻是否幸福
    這句話講的就是一個人的性格,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或外向開朗、或內向害羞、或穩重成熟、或幼稚孤僻、或憨厚仁慈、或暴躁易怒,可以說多種多樣,因人而異。 不可否認的是,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其一生的命運。
  • 父母的遠見決定孩子的未來:你的格局你的婚姻就藏在孩子的性格裡
    父母的遠見決定孩子的未來:你的格局你的婚姻就藏在孩子的性格裡原創/靜月荷導讀:孩子的起跑線,不是興趣班、不是學區房、不是進名校,而是父母的遠見。因為,父母的遠見決定著孩子的未來:你的修煉、你的眼界、你的格局、你的婚姻都藏在孩子的性格裡。
  • 其實有些婚姻早已「名存實亡」!
    #王櫟鑫離婚#其實,有些婚姻早已「名存實亡」!中午午休後,打開電腦就看到王櫟鑫離婚的消息,說實話,我這人並不怎麼看娛樂圈的消息,但因為離婚這件事情涉及到情感問題,於是就多瞄了幾眼,看了些娛樂自媒體作者發的文章後,我果然發現了一些問題。說說我的看法,婚姻走到離婚這一步其實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昨天兩人還如膠似漆,大秀恩愛,今天就突然離婚?
  • 心理學家:抑鬱症、焦慮症患者只要改變這三種性格缺陷就能康復了
    曾看過德國的一個心理學家講到:抑鬱症、焦慮症等神經症主要是由於童年成長中所形成的性格缺陷造成的,其中,敏感、多慮、完美主義是最重要的三種缺陷。進一步說,只要改變這三種性格缺陷,我們就能痊癒了。反觀自己,敏感、多慮、完美主義這三種特點真是太符合我了,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抑鬱症、焦慮症的爆發:我今年35歲,懷孕5個月。
  • 心理學家:抑鬱症、焦慮症患者只要改變這三種性格缺陷就能康復了
    曾看過德國的一個心理學家講到:抑鬱症、焦慮症等神經症主要是由於童年成長中所形成的性格缺陷造成的,其中,敏感、多慮、完美主義是最重要的三種缺陷。進一步說,只要改變這三種性格缺陷,我們就能痊癒了。反觀自己,敏感、多慮、完美主義這三種特點真是太符合我了,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