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對狄仁傑有多信任?隨口一句話就破了武三思的「太子夢」

2020-12-15 海峽新幹線

元年(700年),狄仁傑病故,朝野悽慟,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贈文昌右丞,諡曰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又封之為梁國公。

武則天有多寵愛狄仁傑?朝臣都要對其敬讓三分

狄仁傑生前,武則天從來不直呼其名,都是以「閣老」尊稱,而且每次上朝都不用叩首朝拜,可見狄仁傑的地位和其他人差別有多大?

不僅如此,狄仁傑年紀越來越大,上朝的時候,武則天都會說道:「每見公拜,朕亦身痛。」可以看出武則天有多喜歡狄仁傑,對他的重視早已超出了君臣情誼。

在狄仁傑去世之後,武則天悲痛欲絕直呼:「朝堂空也」!這句話無疑是對狄仁傑對朝廷做出的貢獻給予的最大的肯定。

狄仁傑究竟有什麼才能,讓武則天如此器重

1、智慧謀略過人

當時李治剛剛去世,朝廷局勢亂成一團,武則天看中了機智過人的狄仁傑,選擇他來幫助自己。

狄仁傑在唐高宗時期就已經展現出了高超的智慧和過人的謀略,武則天早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年輕人,當然,狄仁傑在之後的工作能力也沒有讓人失望。

2、不畏權貴,秉持自身

在升任大理寺寺丞之後的一年中,狄仁傑將積壓的把所有的案件全部處理完成。

當時的涉案人員已經達到了一萬七千多人,這裡面不乏一些朝廷中的權貴,他硬是將所有人都處理了,每一個案件有理有據,沒有一個喊冤。

這也成就了狄仁傑「神探」的美名。

狄仁傑始終秉持自身的原則,不與任何人結為私黨,這也是武則天器重他的一大原因。

3、剛正不阿,敢於直言進諫

狄仁傑為官多年,因為剛正不阿,敢於進諫,一直被朝中的一些官員恨得牙痒痒,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就多次想要殺他。

即使是被人誣陷中傷,狄仁傑也能夠憑藉自己的語言技巧,逃過一劫。

狄仁傑被傳進宮,感覺氣氛不對,果然一會兒,武則天就發難了:「閣老,你在汝南的時候,工作做得不錯,百姓對你也是稱讚有加。但是現在有人跟我舉報你,你想知道是誰嗎?」

狄仁傑慢慢回道:「我如果有過錯,陛下可以罰我,我也會改正;如果陛下是相信我的,對我來說就是極大的慰藉,不需要知道是誰舉報的,我會當他是朋友一樣」。

武則天聽到狄仁傑這樣說,欽佩不已。在接下來的朝廷大事小事上面,都要問一下閣老的意見,再做定奪。

武承嗣、三思營求為太子,狄仁傑從容言於太后曰:「姑侄與子母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若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於廟者也。」太后乃寤。——《智囊全集》

武則天晚年,自覺身體已經不是很好了,而太子之位還沒有定下來。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都在謀求太子之位。

抉擇不下之際,武則天就邀狄仁傑進宮下棋,想要聽聽他的意見。

狄仁傑聽明白後,慢悠悠地繼續下棋,隨口說道:「陛下覺得姑姑和侄子親密還是母親和兒子親密?如果是自己兒子做太子,那陛下之後肯定是可以被供奉在宗廟中的,但是,我沒聽過侄子會在宗廟裡供奉姑姑的。」

這一番話,一針見血,武則天恍然大悟。一個無知婦人都明白的道理,自己居然還在斟酌這麼久。很快武則天就將李顯接進宮,封為了太子。

狄仁傑更偏向於李顯做太子,所以很反對武氏稱為太子。但是,自己不能表現得太明顯,所以通過一些語言來轉變武則天的想法,最終使得李唐江山得以延續。

《智囊》一書中,記載了很多關於狄仁傑故事,不僅展示了狄仁傑的過人智慧,我們還會發現,狄仁傑的口才確實不錯。

不僅僅能夠將別人不敢說的事情,通過短短數語表達得一針見血,還不會惹怒武則天,引來殺生之禍。可以說是很厲害了,無愧於「一代名相」之稱。

《智囊全集》中記錄了從先秦到明朝一千多個謀略智慧故事,個個哲理通徹,計謀深遠。是明代著名文學鬼才馮夢龍鑽研一生的傑作。

幾百年來,無論顯貴還是商賈,都將《智囊》奉為必讀經典,被眾多文人稱為「小資治通鑑」。看過此書的人說,哪怕悟透十之一二,都可趨吉避兇。

就連清代的康熙皇帝都將《智囊》作為治國御下案頭錦囊;清代名臣紀曉嵐也是將《智囊》倒背如流,令人讚嘆;曾國藩也是一邊打仗一邊研讀《智囊》。

《智囊》包括10個大部、28卷,1238個謀略智慧故事

在生活中或者在工作上,你遇到各種難題都能夠在這套書中找到答案。古人為我們總結出來的為人處世經驗以及謀略全集。

不到一百元,你就能夠全部學會,真的太值了!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正品《智囊全集》精裝版,全套共6冊,原價399元,現在99元就可以拿走!

相關焦點

  • 武三思爭當太子,武則天有所動搖,狄仁傑一句話安穩大唐江山
    不過煩心事很快到了武則天心頭,那就是繼承人問題。由於她是女兒身,沒有一個姓武的兒子來繼承大周天下。於是武則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就蠢蠢欲動了。他非常有野心,暗中一直想要爭奪太子之位,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武三思對武則天說:「陛下,您辛苦建立的天下,繼承人當然要姓武了。
  • 武則天想立武三思當太子,狄仁傑說一句話,讓大唐王朝延續203年
    公元698年,大周皇帝武則天已經75歲了,她感到身體撐不了幾年,是時候考慮選擇接班人了,於是便在一次朝會上,問大臣:「朕想立武三思為皇太子,大家認為怎麼樣?」在立太子這樣天大的事情上面,不把站位的事情考慮清楚,誰也不敢輕易表態。武則天看到大臣都不說話,便問狄仁傑:「閣老,你覺得武三思怎麼樣,能當太子嗎?」
  • 一個夢就讓武則天斷送了「天下」?狄仁傑最厲害的根本不是斷案!
    話說武則天欲立侄子武三思為皇太子,詢問宰相們的意見。狄仁傑道:「我看天下人都還思念唐朝恩德,若立太子,非廬陵王(武則天第三子李顯,即唐中宗)不可。」武則天大怒。後來,武則天做了一個夢,便讓狄仁傑解夢。關於這個夢,史籍記載有兩種說法:武則天夢到自己下雙陸(古代一種棋盤遊戲),卻始終不能贏。狄仁傑道:「雙陸不勝,是因為沒有子了,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乃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動,天下就危險了。」武則天夢到一隻大鸚鵡,兩翼全部折斷。狄仁傑道:「武是陛下的姓氏,兩翼是指二子。
  • 武則天為什麼沒有讓武周王朝延續下來?是狄仁傑的功勞嗎?
    在唐朝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天下姓武,但是為什麼不是武氏流傳下來,為什麼武周王朝只有武則天一任皇帝呢?小編在這裡按照自己的理解解讀一下:武后立子——眾所周知,在武后晚年的時候,曾經想過立武氏一族的弟子為太子,但是卻被狄仁傑勸諫而作罷。
  • 一代女皇武則天,最後把皇位還給了李家,只因此人道出一句話!
    武則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一生為李治所存在,因為李治性格懦弱,漸漸朝廷的大權都落在了武則天的手上,武則天開始換掉了對李唐忠心的人,提拔了效忠她的人,比如最出名就是她的武氏家族,當然武氏家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武三思了。武三思初被封為梁王,親王品級,位置離太子之位很近。
  • 武則天想立自己的侄兒武承嗣為太子 狄仁傑為何說不行?
    武則天想立自己的侄兒武承嗣為太子 狄仁傑為何說不行?時間:2020-09-18 18:27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武則天想立自己的侄兒武承嗣為太子 狄仁傑為何說不行?
  • 一代女皇武則天連自己的兒子都不相信,為何唯獨相信狄仁傑?
    多虧了武則天明察秋毫,相信狄仁傑不會謀反,免去狄仁傑等大臣的死罪,全部貶為地方官。狄仁傑有復國之功,武則天稱帝後,欲立侄子武三思為皇太子,詢問宰相們的意見。狄仁傑道:「我看天下人都還思念唐朝恩德,若立太子,非廬陵王(武則天第三子李顯,即唐中宗)不可。」武則天大怒。後來,武則天做了一個夢,便讓狄仁傑解夢。
  • 武則天欲立武三思為太子,狄仁傑說了三句話,立馬還江山給李家
    在選擇繼承人這個問題上,作為歷史上唯一一位的女皇帝武則天,他開始是選擇迴避這個問題的,但是隨著自己年齡的增大,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他開始是想把這個皇位傳給武家人,傳給自己的侄子武三思
  • 千裡馬與伯樂,通天神探狄仁傑,與武則天的知己人生
    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一名公務員因不畏權貴,得罪了無數貴族,官途多難,幾次大起大落。他的生平經過別編寫陳多部小說演繹,確立了一代名臣、斷案精英的歷史地位。和許多以悲劇落場的忠臣不同,他在人生的最後時光遇見了自己的伯樂武則天,以一世忠良獲封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的欣賞,晚年升任宰相。
  • 此人對唐室的功績高過狄仁傑,不惜身家性命兩次勸諫武則天
    狄仁傑勸說武則天歸還李唐天下,在《新唐書》、《舊唐書》和《資治通鑑》當中都有提及:《新唐書》雲,「會後欲以武三思為太子,以問宰相,眾莫敢對。仁傑曰:『臣觀天人未厭唐德。比匈奴犯邊,陛下使梁王三思募勇士於市,逾月不及千人。廬陵王(唐中宗李顯被廢後,封廬陵王)代之,不浹日,輒五萬。今欲繼統,非廬陵王莫可。』又說:『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有餘年,又欲以三思為後。且姑侄與母子孰親?
  • 狄仁傑勸武則天「保重身體」,但武則天一句話,讓狄仁傑啞口無言
    縱觀我國歷史上的400多位皇帝,有一位皇帝是最為特別的,除了她賢明,愛民如子之外,還因為她是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性皇帝,她便是唐朝時期的武則天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武則天自立為帝的時候,其實建立了武周的國家,但由於這段歷史不過十餘載,因此歷史上,有關於朝代的更替,依舊以唐宋元明清為主導時間。
  • 武則天為何最終將政權歸還兒子?狄仁傑貪天之功為己有,無恥之尤
    隨著影視劇的熱播,狄仁傑成了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許多人誤以為狄仁傑斷案如神,是護國良相,甚至真的以為武則天還政兒子,是聽從了狄仁傑勸諫的緣故。歷史上,狄仁傑確實在武周時擔任過宰相之職,也的確勸說過武則天順應民心,還政於廬陵王李顯。
  • 武則天年老時做了一個夢,狄仁傑說:臣可以幫陛下解夢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一路走來,並不容易。雖然唐太宗並不喜歡她,但她卻抓住機會,獲得了唐高宗的寵幸。唐高宗身體不好,她則趁機取得了大權。為了獲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她先後讓四位親生兒子當過太子,其中長子李弘和次子李賢都蹊蹺離世,正統史書指責是武則天自己所為。
  • 狄仁傑晚年做了2件大事,一件光復大唐王朝,一件讓武則天退位
    相信大家對武則天和狄仁傑的故事都不陌生,有很多影視劇先後拍過他的生活,但那些只是根據民間故事來戲說的。歷史上真正的狄仁傑曾有過兩次當宰相的經歷,他的仕途可不像劇中那樣順利。當狄仁傑六十歲時,才被武則天任命為宰相,任地官,同平章事。
  • 歷史上的武三思淫亂後宮竟然是默許的? 武三思怎麼死的?
    其中的武三思就被封為梁王。   現實生活中關於武三思這個人物的影視劇作品有很多,包括前一段時間熱播的劇《美人製造》,以及很久之前的電視劇《隋唐英雄》、《大明宮詞》等裡面就有他相關的故事。在劇中,武三思逼迫薛剛逃離京城,殺害薛家三百八十多口人命,為了權利可謂是壞事做盡,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之勢,而張曉晨此次也將武三思的奸詐、腹黑、對權利的嚮往演繹到了極致,讓網友直呼不得不為張曉晨的演技點讚,更是稱其為「史上最帥、顏值最高的武三思」。   武三思是武則天的什麼人   關於武三思和武則天的關係,歷史上也寫的很清楚。
  • 因為什麼原因武則天把江山還給了李家,而不是留給自家人武三思?
    據史載這個問題主要歸功於狄仁傑的勸諫。但多數人是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認為是母子的血緣勝過了姑侄的親情,武則天還是想死後進宗廟受世代祭奠,才還政於李唐的,這個因素有不有,絕對有。但是不是僅此一個原因,絕對不是。讀司馬光的東西一定要注意他自負的個性和他那抱殘守缺的呆板,這使他在史料的取捨上有太多的偏執。看狄仁傑勸諫武則天的話,《新唐書》較為全面,也切中要害。
  • 心系李唐的狄仁傑
    1.高宗駕崩,武則天掌政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臨終遺詔:太子李顯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武則天決定。四天以後,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武后被尊為皇太后。立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其餘武氏多人為王及長公主。2.武則天大興酷吏,狄仁傑被陷害入獄692年(長壽元年),來俊臣誣陷狄仁傑等大臣謀反,將他們逮捕下獄。當時,法律規定,一經審問即承認謀反的人可以減免死罪。狄仁傑下獄後,認罪道:「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
  • 斷案如神的狄仁傑,和武則天還有不為人知的秘密?他們是何關係?
    二聖在唐高宗時期與二聖同尊,開啟了武則天的權謀道路。儘管武則天是個女權主義者,但她的治國才能卻絲毫不遜於歷史上的許多英明帝王,她的善用賢能更是人人皆知,比如著名的狄仁傑。對於狄仁傑,我們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斷案如神這一方面,但他在政治上的建樹卻遠遠不夠。
  • 狄仁傑,武則天的「那個男人」
    實則歷史上真實的狄仁傑,不止是一個簡單的破案頭子,他是唐朝武周時期著名的政治家,還是儒家學派士大夫,在醫術針灸上也頗有造詣,關鍵還是武則天的藍顏知己,他的一句話,能改變武則天的決斷,狄仁傑,可謂一個不一般的男人啊!山西太原出生的他,祖上皆是文人官事,從小耳濡目染,聰慧過人,天賦異稟,被外界人稱為「書痴神童」。
  • 狄仁傑去世時,武則天說了什麼?暴露了兩人的關係,耐人尋味
    被讚譽為「鬥南一人」的狄仁傑是唐朝傑出的政治家,官至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等同於宰相),前幾年一部《神探狄仁傑》的熱播,使得狄仁傑之名更是火遍大江南北,有唐一代,狄仁傑應該是最「神秘」的大臣。關於這點,武則天也是知道的,那她為何還對狄仁傑如此寵幸呢?這個問題可從武則天在狄仁傑逝世後說的一句話中看出答案,這句話同時也暴露了二人的關係。那麼武則天究竟說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