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花卉業的「穀賤傷農」原因及應對

2020-12-10 園林小品

對於花卉行業而言,每年春季這一季度是最重要的生產和銷售季,但因為受疫情影響,今年花卉市場的生意受到很大的衝擊,從春節到現在一直處於極其蕭條的狀態。往年在這個時候,氣溫回升,也正是人們買花種花的季節,花卉市場內總是百花爭豔,顧客盈門。但是看看現在各大花卉市場雖然有的已經開業,但是人流量卻不大,有的門可羅雀,一片蕭條。

因疫情造成花卉業蕭條的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1、人員禁止出行的影響。賣花的人出不去,買花的人進不來。花卉不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人們居家隔離的生活過程中,沒有米、面油、菜、水、電、氣不可以,但是沒有花卉和綠植並不影響正常生活,在特殊時期能不買就不買了,這最後導致花卉需求量直線下滑。對於花農和花商來說,這場疫情無異於是滅頂之災。尤其是鮮花過了季節就失去了觀賞價值,壓在手裡,花卉商和花農基地的人員只能忍痛割愛,把好多鮮花都爛在地裡!本來在情人節應該旺銷的玫瑰花卻慘遭到「滑鐵盧」。僅2月10日一天,就有上百萬支玫瑰被銷毀,一些花農種植的花卉,銷量只有往年的十分之一。

2、受交通管制導致運輸成本大大增加:

花店因為疫情開不了門,道路封鎖鮮花運不出去,兩頭夾擊。原來花卉和原材料運輸只要一輛車、一條線路就可以,受到疫情交通管制的影響,不得不多輛車多次多地周轉,裝車、運輸、卸車,再裝車、運輸、卸車,幾經周折才達到銷售地,物流成本大大上升的,而且影響了原料供應的時效性。

3、在不銷售沒利潤收入的情況下,花農和花商還要承擔房租、地租水、電、人工等費用支出。和前兩項加在一起成了花農和花商面臨最嚴重的問題,房租、地租、養護存在手裡的綠植所用的人工費、水、電費等一直消耗下去,讓花商們無力承受。

綜上所述,「花賤傷農」成了花卉產業生產與營銷的真實寫照。被花卉市場銷毀的花卉,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花不會運到市場,花田邊就銷毀了。據有的花農介紹,受終端花市關閉、物流不暢等因素影響,每天都有鮮花被丟棄。 「每天百萬枝玫瑰被銷毀」,「一年的辛苦全部白費。」「卉市場關停期間,大量積壓的鮮花無處可去,只能銷毀。鮮花的保存時間非常短暫,很多今天走不了,後天就腐爛了。現在基本都是剪掉,扔到垃圾堆。」花農如是說,丟棄的鮮花隨處可見。「辛苦了這麼久,扔掉當然很心痛,但很多事情不是自己可以解決的。」

賣不出去的鮮花只能銷毀

花卉貨物積壓不能出手

花市的冷清

在此嚴峻的情形下,有的花農想出了一些解決方法:

1、比如已經有部分花農花商將鮮花採摘之後烤乾,作為乾花出售,花梗可以賣給農戶餵牛,以此自救。

2、同時國家也在大力扶持,多家電商平臺展開了鮮花助農活動。開展電商銷售,線上展開銷售花卉。

儘管鮮花市場整體遭受疫情重創,但和線下先比,線上渠道遭受的損失相對還是輕很多。儘管這次疫情對鮮花行業造成了沉重打擊,但也促使行業產生了新的可喜變化。很多鮮花種植戶被逼著尋求和銷售平臺直接對接,並開始學習線上銷售技能,鮮花供應鏈得以優化,銷售渠道也進一步拓寬。與此同時,消費者也越來越習慣於從線上買花,這無疑有助於鮮花電商加快拓展市場空間。之前上遊的種植農戶基本上都會選擇中間收購商來銷售,很少直接面向品牌和客戶端銷售平臺,這次疫情下策劃的助農活動會讓更多上遊種植農戶願意和銷售商和品牌商溝通,積極配合線上售賣,這有利於行業信息化發展。

目前還是希望行業內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到花商和花農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而且要切切實實的行動起來,不要把助農變成以營銷目的的弄虛作假,要切實的幫助他們,讓他們夠保住生產,有資金去種植下一階段的產品,能平緩度過這個艱難的時期。

願百花盛開、百業興旺的春天早日到來!

相關焦點

  • 穀賤傷農,讓糧食減產?不會
    但是呢,經濟學裡又有個說法,穀賤傷農。豐收時節,農民收入反而下降,這就讓農民伯伯左右為難了,我這到底應不應該豐收呢?首先說說穀賤傷農是什麼意思?而得到這種答案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國是以各家各戶為單位的小農經濟,每一家都是一個生產單位,村子裡家庭之間是競爭關係,所以希望競爭對手不好也很正常。從這我們還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穀賤傷農是一個宏觀概念,對於某些微觀主體來說,就不適用了,有些人總能通過各種渠道把增產的糧食賣出去。從宏觀的角度,把糧食當作大宗商品來看,糧食豐收就意味著糧食供給增加,導致價格下降,第二年糧食的播種面積是必會減小。
  • 經濟學怪圈:穀賤傷農、米貴傷民,怎麼破?
    唐代宗時,就有"豐則賤糴,歉則貴糶"的理念了,時至今日,"穀賤傷農、米貴傷民"依然是社會發展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對於"穀賤傷農、米貴傷民"各行各業又作何解釋呢? 一、 "穀賤傷農、米貴傷民"究竟是個什麼問題 一到秋收,農民就忙起來了,對於他們而言,遇到一個豐產的好年景決定了一年的收成。
  • 「撂荒」風景線,農民不種地,絕大部分原因就是「穀賤傷農」
    「穀賤傷農」是導致農田撂荒的根本原因農民辛苦一年的收入,不及在城裡打工一月的收入,賠本的買賣是不會有人幹的。中國大部分農民是淳樸的,但他們不是傻的,他們也會計算最簡單的投入和產出結果。或許,老一輩的種地就是為了活著。而今,年輕人種地也是為了活著。
  • 盈江兩地「緊急應對疫情」,原因是……
    盈江兩地「緊急應對疫情」,原因是…… 2020-12-21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疫情期間,中國美育美術機構應對辦法與生存狀態調查
    這個情況對線下教學機構是一個巨大的衝擊,面對疫情,線下美術教育機構正面臨著哪些困境、承受怎樣的損失、應對措施有什麼。針對這些問題,美育時代聯合全國少兒美展,採訪了全國超過50家大中小代表性的機構,了解機構的生存狀況,機構老師、同學們、家長們如何應對他們目前的情況。
  • 疫情期間如何應對兒童房間隔缺損?
    疫情期間如何應對兒童房間隔缺損?由於這個特殊性,心臟內就需要有個特殊通道運送含有氧氣的血液,這個通道的關鍵一步就是胎兒房間隔上的卵圓孔,所以胎兒期間卵圓孔都是正常開放的,以保證含有氧氣的血液
  • 收入增長了100多倍,糧價漲了不到10倍,穀賤傷農不種糧
    保糧食供給和保農民收益,兩頭都要兼顧,不然會「穀賤傷農不種糧」。01終於有人這樣說了!04「穀賤傷農不種糧」的現象長期存在,糧價合理上漲能根本性解決嗎 目前秋糧豐收已成定局,全年糧食產量有望高位增產,預計平均畝產提高近2公斤
  • 教育部採取措施應對疫情期間留學難
    教育部採取措施應對疫情期間留學難●合理引導學生在國內通過遠程教育方式繼續完成學業●允許高校通過籤訂協議等方式,接收出國留學人員先行在國內高校借讀學習●允許部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以及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臺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考核招錄部分符合特定條件的出國留學生,雙向選擇,擇優錄取,為學生提供國內求學機會●指導駐外使領館教育部門積極與駐在國教育部門和高校聯繫
  • 「倒奶」只是「穀賤傷農」的一個縮影
    倒奶事件的直接原因,就是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斷裂了,而農產品的生產卻又不像工業產品那樣可以及時調整。尤其是牛奶這樣的農產品,奶農又不具有儲存能力,除了倒掉也就別無他法。這只是「穀賤傷農」的一個縮影。如果關注各地關於農產品的報導,會發現在蔬菜水果中,這樣的情形相當普遍。只不過,蔬菜水果的儲存期比牛奶稍長,有更多一些緩衝時間。
  • 中捷產業園區應對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春節期間...
    中捷產業園區應對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春節期間疫情防控健康提示 2021-01-06 19: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疫情期間,教培機構如何應對三種常見的員工負能量?
    如果讓他請假,請假期間如何計算他的工資呢?有員工提出離職,我能同意他離職嗎?怎樣做對學校復工的影響最少?……今天楊帆老師就和大家交流一下,如何化解這樣的內部的團隊危機。在這裡,給大家講這個問題的解決措施,一共有三步:第一,了解請假的真實原因。第二,做好員工的分類,分層管理。第三,根據分類,進行分層管理,絕對不搞一刀切。第一,了解請假的真實原因。
  • 早勝初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延遲開學期間線上教學工作簡報
    根據市、縣教育主管部門《慶陽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延遲開學期間線上教學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寧縣教育局關於印發<寧縣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延遲開學期間線上教學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校原定於2月25日在校開課的計劃變更。
  • 疫情期間,火車票購票、改籤、退票及應對疫情的規定調整看過來
    今天,「中國鐵路」官方公眾號公布了購票、改籤、退票及應對疫情的規定調整等,記者整理了一下,來看看是否對你有幫助。    二、為應對疫情,鐵路部門購票、改籤、退票規定調整    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回應廣大旅客訴願,鐵路部門先後五次出臺免費退票和購票人須提供乘車人手機號的措施。
  • 鄉村小規模學校應對疫情「大考」
    2020-08-30 10:06:51 來源:中國教育報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按教育部「停課不停學」要求,全國大中小學校師生共同開展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在線教育試驗。作為義務教育神經末梢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如何應對?復學路上又面臨怎樣的困難以及有哪些迫切需求?
  • 教育部:多舉措應對疫情期間出國留學難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及各國(地)入境、籤證、航班等政策限制,部分我國學生赴境外國家和地區留學的計劃被迫改變、延遲甚至取消,不少學生面臨就學困難。為回應社會關切和需求,教育部採取系列政策舉措,切實解決這類學生的現實困難。 一是合理引導學生國內上網課。針對境外高校安排學生上網課的情況,引導學生在國內通過在線方式繼續完成學業。
  • 教育部:多舉措應對疫情期間出國留學難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及各國(地)入境、籤證、航班等政策限制,部分我國學生赴境外國家和地區留學的計劃被迫改變、延遲甚至取消,不少學生面臨就學困難。為回應社會關切和需求,教育部採取系列政策舉措,切實解決這類學生的現實困難。
  • 穀賤傷農,農民應該怎麼辦?
    「穀賤傷農」及糧食豐收反而會帶來農民收入下降,是風調雨順是,農民收穫的糧食數量加,但賣糧收入反而減少的現象。其經濟學邏輯是——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糧食豐收使得糧食價格下降,並且糧食價格下降程度大於糧食產量增加程度。
  • 積極應對疫情,以色列吸引更多海外留學生
    但得益於以色列的積極應對策略,疫情的傳播得到有效控制,人們也可以逐漸回歸正常的工作生活。以色列高等教育委員會國際學生事務負責人Marissa Gross Yarm表示,大多數全日制學生留在了以色列,「這真的很令人感動,同時學校也承擔起了在封鎖期間照顧和關心學生的責任。我們的高校做得很好,確保了所有學生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網絡教學也十分順利。」經過這次疫情,全球高等教育機構普遍對未來表示擔憂。
  • 疫情期間,法國的中餐館該如何應對挑戰
    今日,在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業影響報告中,明確指出了疫情已對餐飲行業零售額造成了5000億元左右的損失。 而在法國,雖然疫情的影響還不算大,但是對於在法的中餐館們也不得不說是一個難熬的時刻。 那麼現在法國中餐館,到底是什麼情況?
  • 如何應對疫情對學生跨境流動的影響
    然而,由於授課教師線上授課經驗不足、學生對網絡課程習慣養成度不高等因素的影響,疫情期間的教學體驗往往不太理想。此外,疫情造成的教學停滯還波及跨境交流學生的學分和成績轉換,引發升學和就業等深層次問題;二是心理方面,由於疫情發展速度很快,學生與學校及政府間較易發生信息傳播不對稱的情況,可能導致學生在疫情環境下的危機管控行為出現盲動化和盲從化。學位留學生申請和入學註冊面臨諸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