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花卉行業而言,每年春季這一季度是最重要的生產和銷售季,但因為受疫情影響,今年花卉市場的生意受到很大的衝擊,從春節到現在一直處於極其蕭條的狀態。往年在這個時候,氣溫回升,也正是人們買花種花的季節,花卉市場內總是百花爭豔,顧客盈門。但是看看現在各大花卉市場雖然有的已經開業,但是人流量卻不大,有的門可羅雀,一片蕭條。
因疫情造成花卉業蕭條的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1、人員禁止出行的影響。賣花的人出不去,買花的人進不來。花卉不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人們居家隔離的生活過程中,沒有米、面油、菜、水、電、氣不可以,但是沒有花卉和綠植並不影響正常生活,在特殊時期能不買就不買了,這最後導致花卉需求量直線下滑。對於花農和花商來說,這場疫情無異於是滅頂之災。尤其是鮮花過了季節就失去了觀賞價值,壓在手裡,花卉商和花農基地的人員只能忍痛割愛,把好多鮮花都爛在地裡!本來在情人節應該旺銷的玫瑰花卻慘遭到「滑鐵盧」。僅2月10日一天,就有上百萬支玫瑰被銷毀,一些花農種植的花卉,銷量只有往年的十分之一。
2、受交通管制導致運輸成本大大增加:
花店因為疫情開不了門,道路封鎖鮮花運不出去,兩頭夾擊。原來花卉和原材料運輸只要一輛車、一條線路就可以,受到疫情交通管制的影響,不得不多輛車多次多地周轉,裝車、運輸、卸車,再裝車、運輸、卸車,幾經周折才達到銷售地,物流成本大大上升的,而且影響了原料供應的時效性。
3、在不銷售沒利潤收入的情況下,花農和花商還要承擔房租、地租水、電、人工等費用支出。和前兩項加在一起成了花農和花商面臨最嚴重的問題,房租、地租、養護存在手裡的綠植所用的人工費、水、電費等一直消耗下去,讓花商們無力承受。
綜上所述,「花賤傷農」成了花卉產業生產與營銷的真實寫照。被花卉市場銷毀的花卉,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花不會運到市場,花田邊就銷毀了。據有的花農介紹,受終端花市關閉、物流不暢等因素影響,每天都有鮮花被丟棄。 「每天百萬枝玫瑰被銷毀」,「一年的辛苦全部白費。」「卉市場關停期間,大量積壓的鮮花無處可去,只能銷毀。鮮花的保存時間非常短暫,很多今天走不了,後天就腐爛了。現在基本都是剪掉,扔到垃圾堆。」花農如是說,丟棄的鮮花隨處可見。「辛苦了這麼久,扔掉當然很心痛,但很多事情不是自己可以解決的。」
賣不出去的鮮花只能銷毀
花卉貨物積壓不能出手
花市的冷清
在此嚴峻的情形下,有的花農想出了一些解決方法:
1、比如已經有部分花農花商將鮮花採摘之後烤乾,作為乾花出售,花梗可以賣給農戶餵牛,以此自救。
2、同時國家也在大力扶持,多家電商平臺展開了鮮花助農活動。開展電商銷售,線上展開銷售花卉。
儘管鮮花市場整體遭受疫情重創,但和線下先比,線上渠道遭受的損失相對還是輕很多。儘管這次疫情對鮮花行業造成了沉重打擊,但也促使行業產生了新的可喜變化。很多鮮花種植戶被逼著尋求和銷售平臺直接對接,並開始學習線上銷售技能,鮮花供應鏈得以優化,銷售渠道也進一步拓寬。與此同時,消費者也越來越習慣於從線上買花,這無疑有助於鮮花電商加快拓展市場空間。之前上遊的種植農戶基本上都會選擇中間收購商來銷售,很少直接面向品牌和客戶端銷售平臺,這次疫情下策劃的助農活動會讓更多上遊種植農戶願意和銷售商和品牌商溝通,積極配合線上售賣,這有利於行業信息化發展。
目前還是希望行業內更多的人能夠關注到花商和花農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而且要切切實實的行動起來,不要把助農變成以營銷目的的弄虛作假,要切實的幫助他們,讓他們夠保住生產,有資金去種植下一階段的產品,能平緩度過這個艱難的時期。
願百花盛開、百業興旺的春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