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不再新鮮的一詞,是當今農村一道奇異的「風景線」。糧食投產越低、越難賣出的地方,撂荒越是嚴重。
沒有官方數據、也沒有準確的民間數據,只有眼見為實的數據。幾乎每個省都有不同程度地撂荒,是的,撂荒已經是一個普遍性現象。
「夠自己吃的就行」,這是很多農民的真實想法
一方面我們的專家還在辛辛苦苦地培養新品種試圖提高單產,增加5%就宣布為重大成功;另一方面,農戶播種季節,播種面積都不能保證,對那點可憐的增產,農戶不可能看上眼。
老一輩種地人,兢兢業業種地一輩子,而今觀點也變了,糧食夠吃就行。年輕稍微有點勞力的子女,也早已習慣外出打工的生活。老人想種地,老了種不了了;年輕人想種地,卻出現種地不賺錢的怪現象,養活不了自己的人生就是失敗的人生,至少年輕人會這樣認為。
「穀賤傷農」是導致農田撂荒的根本原因
農民辛苦一年的收入,不及在城裡打工一月的收入,賠本的買賣是不會有人幹的。中國大部分農民是淳樸的,但他們不是傻的,他們也會計算最簡單的投入和產出結果。
或許,老一輩的種地就是為了活著。而今,年輕人種地也是為了活著。能不能活著,如何活著,活成什麼的標準才算是能活下去的標準。
現在網絡太發達了,年輕人看得見自己打工收入遠遠高於種地收入。看得到歐美日韓國家,臺灣省等地區農民種地收入是內地20倍以上,看得到農民和公務員是一樣待遇,看得到農民在我國就是一種身份,而不是一種職業。
有一天年輕人願意種地了,一定是農民待遇起來了;農民不再是一個身份符號,而是一個能真正賺到錢的職業。
拋荒棄地,詐騙四起,土地上的「新生意」
與撂荒稍微不同的是,有些有想法的關係戶,將農戶農田整合在一起。並不是真正喜歡種地,而是看中了種地背後,高昂的國家農業補貼。
是的,騙補貼比種地更賺錢,而你只需要有關係即可。至於分成只是19/28、37/46相應比例而已。這是一個高風險,高收益,完全可以做假數據就能將風險降到最低,利潤最大化的生意。
鄉村振興、農民回鄉種地、不應該只是經濟困難時候的口號而已。當然,沒關係的你,還是老老實實外出吧,別輕易入農業的局。
掌御生活與您一起,農民農副產品直供城市社區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