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戰疫邊創新 中央企業攻下這些關鍵核心技術!

2020-12-27 中國青年網

  疫情發生以來,

  中央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全力支撐保障疫情防控,

  帶頭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盡最大努力保持生產經營穩定運行,

  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大戰大考中經受住了考驗,

  發揮了骨幹中堅作用,

  為全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平穩運行

  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全力抗疫、有序復工的過程中,

  中央企業真抓實幹打響提質增效攻堅,

  科技攻關力度不減,

  在全體科研人員的努力下,

  一些長期以來的技術壁壘被打破,

  核心技術被攻克,

  創新成果又「上新」,

  創造出多個「國內首個」「世界第一」,

  為「提質增效」注入強大動力。

  1

  生物醫療,突破!

  試劑盒!血漿療法!滅活疫苗!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上海捷諾研發的新冠病毒核酸分子檢測試劑盒 ,首批通過國家藥監局認證和歐盟CE認證,已向各省市和港澳地區以及國外供應130多萬人份。

  康復者血漿治療技術 ,獲得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推薦使用,被納入國家衛健委《診療方案》。截至4月7日,全國累計採漿2169人次,臨床治療648例,效果顯著。這一療法已被多國採納使用。世界權威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刊載了中國生物楊曉明、段凱等闡述該治療技術的論文。

  4月12日,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申報的一類新藥——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許可。這是全球首家獲得臨床試驗批件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 。據了解,該疫苗相關臨床試驗已同步啟動。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已為應急使用做好充分準備。4月24日,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正式進入Ⅱ期臨床研究

  呼吸機專用傳感器關鍵技術

  面對呼吸機核心傳感器件主要依賴於進口的局面,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電子院華東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緊急啟動呼吸機用壓差傳感器和醫療供氧系統用氧分壓傳感器 科研攻關,並取得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

  華東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瞄準國內外市場急需,3月份緊急啟動呼吸機用壓差傳感器和醫療供氧系統用氧分壓傳感器國產化替代研製工作。其中,呼吸機用壓差傳感器採用內部集成超低壓高精度壓力傳感器和MCU控制電路,完成了溫度補償和壓力校準,採用雙氣嘴SOP-14封裝,支持I2C總線輸出,量程達到±500Pa;醫療供氧系統用氧分壓傳感器測量範圍覆蓋2kPa到200kPa,氧分壓20kPa,測量精度為1.2%。

  呼吸機用壓差傳感器

  醫療供氧系統用氧分壓傳感器

  兩種傳感器通過各項測試和用戶試用,性能指標均達到產業化標準,完全可替代進口產品,實現國產化。壓差傳感器已於4月12日籤訂首批產品銷售訂單,正式投入市場

  人體測溫用高精度MEM S紅外溫度傳感器技術

  高性能耳溫槍、額溫槍等非接觸測溫工具是對大規模人員進行發熱篩查的主要工具之一,而其核心部件MEMS紅外溫度傳感器長期主要依賴進口。

  近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電子院華東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通過技術攻關,已完成傳感器晶片各類單項試驗,性能指標精度達到0.1℃,抗幹擾能力優於目前市場主流產品。

  封裝後的MEMS紅外智能傳感器晶片

  抗疫傳感器晶片

  近日,中國電科聲光電子集團成功打通熱電堆紅外溫度傳感器晶片產業化瓶 頸,產能大幅提高

  面對疫情的全球性擴散形勢,熱電堆紅外溫度傳感器晶片需求緊張,聲光電子集團立即組織微電子、微聲電子及光電子技術專家研究分析產能瓶頸及工藝能力提升措施,協同全產業鏈資源,優化工藝技術路徑,最大限度擴充晶片產能,並結合器件封裝,形成高性價比的產品投放市場,有效填補了國內外市場缺口。

  通過對MEMS結構釋放背腔刻蝕、雷射劃片等工藝路徑開展專項技術攻關,對核心工藝設備進行優化升級改造 ,經過多次試驗,工藝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最終實現了熱電堆紅外溫度傳感器晶片產能大幅提高。

  2

  核心技術,攻克!

  火箭殘骸傘降控制精準回收技術

  在3月9日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搭載發射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的任務中,中國首次實現火箭殘骸傘降控制精準回收

  在此次任務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製人員給火箭的一個助推器安裝了多個降落傘,在墜落過程中先後展開,成功控制了助推器墜落時的姿態和方向;並基於北鬥簡訊提供準確的落點定位信息,驗證了傘降控制系統整體方案的可行性,為後續進一步迭代改進打下了基礎。

  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鑽採核心技術

  3月26日,自然資源部召開的成果匯報視頻會上發布,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第二輪試採日前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目標任務,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兩項新的世界紀錄,攻克了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鑽採核心技術,實現了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的重大跨越 ,在產業化進程中,取得重大標誌性成果。

  中國地質調查局聯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 、北京大學等國內外70餘家單位近千名業務骨幹,經過兩年多的集中攻關,2019年10月正式啟動第二輪試採海上作業。試採團隊克服了無先例可循、惡劣海況等困難,於2020年2月17日試採點火成功,持續至3月18日完成預定目標任務。

  承擔本次任務的「藍鯨2號」,是全球最先進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由國投創新國投招商 投資企業—— 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中集來福士」)自主設計建造。

  頁巖氣超長水平井鑽井核心技術

  4月4日19時42分,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寧209H71-3井順利完鑽。該井完鑽井深4850米,水平段長3100米,是中國石油首口頁巖氣「超長水平井」(水平段長大於3000米的水平井),刷新中國頁巖氣井水平段最長紀錄 。該井的成功實踐,標誌著西南油氣田公司已成功掌握頁巖氣超長水平井鑽井核心技術 ,為川南頁巖氣井進一步提高單井產量奠定了堅實基礎。

  複雜儲氣庫重大關鍵技術

  中國石油4月19日宣布,國家重點能源建設項目、我國西部首座儲氣庫群——吐哈油田溫吉桑儲氣庫群正式開工建設。溫吉桑儲氣庫群位於新疆鄯善縣境內,由3個枯竭氣藏改建而成,設計總庫容56億立方米,工作氣量20億立方米,預計2025年建成並陸續投運。這是 我國第一座低孔低滲低產強非均質性複雜氣藏型儲氣庫群,也是西氣東輸的重要配套工程 。項目建成後,將與已經建成的新疆呼圖壁儲氣庫及塔裡木氣驅油協同建庫等儲氣庫,共同構成我國西北200億立方米儲氣中心。

  因儲氣庫建設滯後而導致的調峰能力不足,正是我國天然氣產業發展的最短板,也是局部地區冬季「氣荒」的「謎底」。中國石油經過近20年持續攻關,取得複雜儲氣庫重大關鍵技術突破 :創建了複雜地質體動態密封理論,突破了複雜斷塊選庫禁區,指導了650億立方米工作氣量儲氣庫選址;創建了複雜氣藏型儲氣庫庫容動用理論及優化設計方法,解決了儲氣空間高效動用難題,庫容參數設計誤差由國外方法的26%降低到6%,庫容利用率由70%提高至90%以上;創新了複雜條件儲氣庫工程建設關鍵技術,解決了交變載荷下水泥環長期密封、大壓差鑽井防漏和高壓大流量注採關鍵裝備研製難題,配套形成了滿足我國複雜地質條件儲氣庫工程建設技術體系;創新了複雜儲氣庫長期運行風險預警與管控技術,形成了地質體-井筒-地面三位一體的風險管控體系,已建成儲氣庫運行至今零事故。

  面向新基建的新一代網絡安全框架核心技術

  近日,中國電子旗下奇安信集團發布面向新基建的新一代網絡安全框架核心技術,這既是自主關鍵技術重大突破,也是重大理論創新 。包括全球領先的指令級檢測防護、「零信任」自適應動態訪問控制、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網絡安全態勢等自主關鍵技術,以及從安全與信息化融合視角、網絡安全全景視角出發,應用這些技術的頂層規劃思路與方法,為關鍵基礎設施建設單位構建體系化、全局化、實戰化的網絡安全體系,形成「內生」於企業數位化環境的「免疫力」,提供了關鍵核心技術產品。

  G8.5+液晶基板玻璃技術

  電子玻璃是液晶面板等顯示器件的關鍵原材料之一。我國已經投產和建設中的6代以上液晶面板生產線34條,產業投資規模約1.5萬億,佔到全球出貨量的50%以上,全球手機出貨量近14億部,主要生產地集中在中國大陸,但產業鏈核心原材料電子玻璃仍然高度依賴進口和外資企業,國產化率不到5%。

  在新冠肺炎疫情突發的嚴峻形勢下,作為我國唯一一家擁有高世代液晶基板玻璃和高端蓋板玻璃研發、製造技術的企業,中國電子旗下彩虹集團五家企業3387人春節期間堅持連續生產、刻苦攻關,突破了G8.5+液晶基板玻璃技術瓶頸,實現0.5毫米產品成功下線,標誌著我國向高世代基板玻璃產業發展邁出了關鍵一步,將為國家平板顯示產業核心關鍵材料實現自主研發奠定決定性基礎 。同時,G7.5溢流法基板玻璃生產線,產量和銷量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高品質鋼生產裝備和核心技術

  3月9日,國機集團中國重型院自主研發的陝西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項目——「高品質鋼板坯連鑄結晶器核心技術及裝備」,經陝西省工信廳認定為國內首臺(套)產品。

  結晶器是連續鑄鋼生產線的心臟,開發高品質鋼板坯連鑄結晶器對推動我國鋼鐵企業高質量發展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國內低品質鋼產能過剩,而高品質鋼卻仍需進口,加快高品質鋼生產裝備和核心技術攻關,已成為我國鋼鐵企業和裝備供應商急需解決的問題。

  「高品質鋼板坯連鑄結晶器核心技術及裝備」一方面集成了高精度液位控制系統、在線熱調寬功能、漏鋼預報系統、結晶器液壓調寬系統和多模式電磁控流系統等多重功能;另一方面能夠在提高普通拉速20%的情況下,實現冷軋卷表面線狀缺陷發生率降低40%,滿足中高端汽車板質量要求。該產品擁有6項專有技術,共獲授權發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專利23項,制訂機械行業標準4項。目前該產品已成功應用於湖南華菱漣源鋼鐵有限公司230mm×2150mm板坯連鑄機改造項目,綜合性能達到了國外同類機組先進水平。

  攻克中國核電「卡脖子」難題

  鞍鋼成功實現四代核電600MW示範快堆項目316H奧氏體不鏽鋼產品開發,並完成首批合同供貨,解決了該產品從無到有的「卡脖子」難題 。鞍鋼因此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全部依靠自身裝備生產該產品的企業。

  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環境惡化壓力,建造核電、利用核能已成為未來10至20年的重點。我國在核電開發、建設方面已取得了重大進展,三代核電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四代核電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中,四代核電600MW示範快堆項目更是引領行業發展,代表核能發展方向,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316H奧氏體不鏽鋼已不折不扣地成為核電裝備「卡脖子」材料。面對國家需求,鞍鋼核電用鋼項目團隊結合合同全面承擔了項目研發、生產及供貨任務。在克服不鏽鋼研發、生產經驗少,產品涉及單位眾多、工序繁雜及技術指標要求嚴格等諸多不利因素情況下,充分發揮集團公司優勢,依靠鞍鋼聯眾、鞍鋼鑄鋼公司、鞍鋼股份,建立了該鋼種適宜的生產工藝路線並成功實現產品開發和首批合同供貨。

   錳鋼合金化材料研究及應用核心技術

  中國中鐵科技工作者積極搶佔世界新材料研究制高點,取得高錳鋼合金化材料研究及應用核心技術突破 ,建成世界最先進高錳鋼產品專業研製基地 ,實現了從煉鋼到機加工再到智能製造的全工序鏈布局。

  中國首組Ⅱ代重載高錳鋼轍叉產品成功下線,產品在國內浩吉、大秦、神朔等重載鐵路及美國、加拿大、南非等國鐵路得到成功應用,提升了中國工業品全球產業鏈地位。

  高性能橡膠止水帶首次實現國產化

  4月17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襄陽東西軸線沉管隧道首條止水帶安裝完成,止水帶與沉管混凝土「相吻」咬合。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高性能橡膠止水帶首次在沉管隧道施工中使用。

  沉管隧道是一種新型的過江(河、海)通道,與傳統的盾構隧道不同,它將一節節預製好的方形沉管(類似貨櫃)放入水底進行拼接,形成一條通道。止水帶用於粘接沉管之間的縫隙,防止沉管漏水,是建造沉管隧道的核心技術之一。如果止水帶質量不達標,整個隧道就會報廢。沉管隧道誕生於上世紀40年代,目前只有荷蘭、日本等少數國家掌握止水帶生產技術,我國已建、在建的近20個沉管隧道所使用的止水帶,全部從國外進口。

  為了不讓核心技術受制於人,中國中車所屬中車時代新材與中交集團聯手,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研發項目等支持下,經過兩年試驗,成功研發新型止水帶,打破了國際壟斷。

  

  3

  創新成果,上新!

  人造太陽「心臟」安裝開啟

  當地時間4月21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組織在法國舉辦杜瓦底座移交儀式。至此,由中核集團牽頭的中法聯合體克服了重重困難,按期開展杜瓦底座接收及吊裝準備工作,為「人造太陽」核心設備後續安裝工作全面開展創造有利條件,也為全球核能在疫情挑戰下「逆行」發展增加了信心。這是中國向核能高端市場邁出的實質性步伐,將為我國深度參與聚變國際合作、自主設計建造未來中國聚變堆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科學家基於嫦娥四號首次揭曉月球背面地下淺層結構

  繼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著陸月球背面之後,中國科學家對月球背面的科研再創「人類首次」——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科研團隊基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的嫦娥四號探測器,首次揭曉月球背面地下淺層結構 。這一科學成果對了解月球歷史上撞擊過程對月表的改造、火山活動規模與歷史等具有重要意義,並為月球背面的地質演化研究帶來新的啟示。

  實踐二十號衛星雷射通信通過在軌驗證

  近日,實踐二十號衛星搭載的我國首套高速高階相干雷射通信終端在軌圓滿完成第一階段試驗任務,首次在軌驗證了QPSK相干體制的雷射通信,速率高達10Gbps,為我國當前衛星雷射通信的最高速率 ,產品其他關鍵指標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實踐二十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抓總研製。10Gbps星載高速相干雷射通信終端由五院西安分院研製。

  本次星地通信試驗,完成了在軌自校準、快速高精度捕跟、超高速星地相干通信等關鍵技術驗證工作,全面驗證了高速高階相干體制應用於衛星雷射通信的可行性,實現了我國首個在軌驗證的QPSK相干體制雷射通信最高碼速率 ,同時充分驗證了精準指向、快速捕獲、高精度跟蹤、高速高階相干通信等技術,均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完成測試

  近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測試工作已完成,後續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運載火箭、飛船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五院抓總研製。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將同時兼顧近地軌道任務和更遠的深空探測。研製團隊採用了全新的防熱材料和防熱結構,耐熱能力相當於神舟飛船的3~4倍。在返回再入控制上,也會保證落點精度、保證過載不超過航天員的承受範圍。此次發射還將驗證更加安全的「群傘+氣囊」著陸方式,以及飛船可重複使用的相關技術。新一代載人飛船將力爭實現返回艙可重複使用10次,並逐步降低成本。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為我國空間站及後續載人航天任務研製的。 與神舟飛船相比,新一代載人飛船體型更大,既能載人也可載貨,並且可重複使用。此次試驗船驗證再入返回控制、防熱以及回收等一系列技術,為未來運送航天員往返我國空間站打下技術基礎。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無線聯試

  3月10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地面無線聯試,充分驗證了探測器與地面系統的接口匹配性和一致性,對各類方案、技術狀態、軟硬體系統進行了全面測試,為任務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每隔大約26個月,地球與火星會運行至最近的位置,此時發射探測器將節省大量燃料,2020年即是火星探測活動的窗口期。按照我國火星探測工程總體計劃安排,今年我國將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此次無線聯試是任務中心與太空飛行器正樣的唯一一次地面聯合演練。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火星任務團隊積極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給聯試任務帶來的不利影響,加強科學統籌,合理調配力量,採用真實的飛控系統和真實的太空飛行器,所有重大關鍵過程全部按照1:1全過程演練,按照工程時間節點圓滿完成全部既定項目,達到了聯試預期效果。

  新型「G4+長輝」系列LNG船 促成中國迄今最大造船出口訂單

  4月22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與卡達石油公司在中國北京、上海及卡達多哈三地以「雲籤約」方式聯合籤署「中國船舶—卡達石油液化天然氣(LNG)船建造項目 」協議,所涉訂單總金額超過200億元 人民幣。這是卡達天然氣項目首批訂單,也是中國船企迄今承接的金額最大的造船出口訂單 。中國船舶集團和卡達石油將強強聯手,依託各自優勢在能源運輸、裝備製造及全球化服務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

  此次籤約項目中的LNG船型是滬東中華自主研發設計的17.4萬立方米新型「G4+長輝」系列LNG船 。該船型為滬東中華推出的全新設計船型,在其自主研製的第四代LNG船基礎上吸收了當今世界LNG船的最新設計理念和技術標準。該型船具有航速快、性能好、空船重量輕、綜合能耗低、液貨處理系統與不同航線適配性強、升級兼容性強等特點,相較以往同船型其裝載能力增加了800立方米,全船電力系統能耗下降8%。該型船的能耗指標、環保性能以及可靠性要求,均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贏得了船東青睞。

  3500噸級地球物理綜合科考船

  近日,中國船舶黃埔文衝建造的中科院南海所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主船體基本搭載成型。該船由中國船舶七〇八所設計,建成後將填補目前國內3500噸級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的空白,也將是今後我國深海遠洋科學考察的主力船舶之一。

  90秒延時攝影記錄船臺搭載全過程

  該船總噸約3985噸,總長約90米,定員60人,續航能力達12000海裡,可為我國海洋科學以及深海大洋區的極端環境研究提供先進的海上移動實驗室和探測裝備試驗平臺,並與現有的綜合科考船和專業調查船形成互補,共同推動我國深遠海科學事業發展。

  中國萬米載人潛水器

  中國自主研發建造的萬米載人潛水器 ,目前在中國船舶702所進行出海前的最後一個階段試驗,即將出徵全球海洋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

  目前,這艘凝結著無數科研工作者心血的「大國重器」還沒有屬於它自己的名字。今天起面向網友開啟在線徵名,掃描下圖二維碼,一起來為中國萬米載人潛水器起名。

  中國首個L3級自動駕駛量產型汽車

  汽車自動駕駛共分為L0—L5級。L3級駕駛自動化即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在滿足設計運行條件時,可執行全部動態駕駛任務,在設計運行條件即將不滿足時系統請求人類用戶接管,它是「輔助駕駛」與「自動駕駛」的分水嶺。

  近日,兵器裝備集團長安汽車L3級自動駕駛系統的量產型汽車在重慶完成自動駕駛測試,標誌著中國汽車真正從「駕駛輔助」進入到「自動駕駛」的新時代。

  此次測試的汽車L3級自動駕駛系統的核心技術由長安汽車自主開發完成,並對所有系統算法擁有全部自主智慧財產權,系統最大探測距離大於200米,測量精度可達10釐米,最高可實時獲取8公裡範圍內的道路信息,可有效識別車輛駕駛環境中的車輛、行人、騎行者等多種目標和障礙物,以及車道線、護欄、交通標識牌等信息,實現車道級高精定位和精準路徑規劃,可確保自動駕駛任務的準確性。

  碳纖維車身純電動轎車產品

  近日,兵器裝備集團研製的首輛碳纖維車身純電動轎車 在重慶完成裝配和調試並順利下線,標誌著我國純電動汽車碳纖維-鋁合金混合結構車身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碳纖維車身純電動轎車產品的開發。

  該項目「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專項首批重點項目,集團公司歷時4年研究,突破了碳纖維車身載荷分布與結構優化、碳纖維車身/鋁合金車架一體化集成設計、多種輕質材料應用和動力電池布置等關鍵前沿技術,應用模塊化和通用化設計理念,打造了全新架構的輕量化純電動轎車平臺技術。同時在碳纖維車身模塊化設計上取得突破,實現車身零件由300餘件減少到40餘件,突破了快速成形工藝技術瓶頸,使效率提升50%以上,建立了國產碳纖維車身設計和製造的流程及規範。通過碳纖維複合材料的使用,新能源單車實現減重200kg,百公裡電耗可降低0.6千瓦時,若按照單車每年行駛2萬公裡,每年電能消耗將減少120千瓦時。

  我國第一款全國產化自主安全商用筆記本

  4月23日,由中國電子旗下中國長城打造的國內第一款全國產化自主安全商用筆記本電腦 ——長城UF712/716筆記本電腦在鄭州下線。電腦基於「飛騰+麒麟+安全」體系打造,核心關鍵部件完全國產,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配有國內性能最優異的自主安全飛騰CPU、使用最廣泛的麒麟作業系統,被譽為最安全的電腦,可以充分滿足各種安全應用需求。這也意味著我國自主安全電腦產業產品研發融入移動終端,可以實現更豐富的應用場景,滿足更多的應用需求,將來也將滿足國際需求。

  世界日投煤量最大氣化爐

  4月21日,哈電集團研製的內蒙古匯能煤化四噴嘴水煤漿氣化爐 順利產成發運。該氣化爐單爐日投煤量達到3300噸 ,是目前世界日投煤量最大四噴嘴水煤漿氣化爐

  該氣化爐刷新了哈電集團2019年出產的單爐日投煤量3000噸水煤漿氣化爐的記錄,該設備同時是國內第一個內壁堆焊鎳基合金的四噴嘴氣化爐,四噴嘴氣化爐由於其四個方向火焰端匯於一點,同心度要求極高,製造難度大。生產關鍵時期正值新冠疫情暴發,為了完成生產任務,哈電集團發揚央企鐵軍精神,加班加點組織生產,確保將疫情對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

  耐微生物腐蝕管材

  中國寶武寶鋼股份自主研製的耐微生物腐蝕管材,實現全球首發和成功應用,可大幅提升管網服役壽命。近日獲悉,產品經中石化涪陵頁巖氣區塊項目應用後,各項性能指標良好,獲得用戶高度評價。這標誌著該產品突破了國內外管線標準的限制,填補了該技術領域的空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超長行程高鐵行業加工設備

  4月14日,由通用技術集團瀋陽工具機研製的國內首臺超長行程高鐵行業專用高速五軸加工中心 成功下線。這臺工具機用戶是國內500強知名企業——遼寧忠旺集團,將用於高鐵大型結構件的複雜曲面加工。這標誌著國產高端數控裝備首次用於高鐵行業核心零部件的生產

  高鐵是代表性高端製造業,所用優質鋁合金型材一直高價引進國外設備進行加工。瀋陽工具機針對高鐵行業典型零件加工需求,加強自主研發,攻克了大型工具機的整機輕量化技術、超長行程床身精度保障技術、X軸超高速快速移動技術、整機高精度加工技術、變形補償加工技術5項技術難題,發表論文3篇,形成了10餘項標準,並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最終推出了GMC45620u超大型龍門移動式五軸聯動加工中心產品。

  全國首條五軸工具機鋁合金肋板類臥式加工生產線

  通用技術集團沈機集團全國首條五軸工具機鋁合金肋板類臥式加工生產線 3月中旬交付使用。該生產線是瀋陽地區「航空零部件加工重大項目」中的核心項目之一,是國內首創,可涵蓋千餘種航空結構件高效高精加工的生產線。 此外,沈機集團航空航天公司還提供了鈦合金大型框梁類強力加工中心、臥式精密加工中心等共22臺高端設備,這些設備全部由瀋陽工具機自主研發,並全部實施系統國產化,技術成熟且自主可控,代表了國內工具機領域最先進的製造技術。其中有8臺五軸產品配置i5智能系統,這是i5第一次大批量用於航空行業五軸生產線。

  國產首臺兆瓦級船舶直流電網電力推進系統

  4月2日,國產首臺兆瓦級船舶直流組網電力推進系統裝置 在中國中車所屬中車株洲所成功研製下線,並將首次應用於深圳觀光雙體船。這意味著我國高端船舶核心裝備迎來了新的「中國血統」。

  船舶電推系統堪稱船舶「心臟」,被廣泛應用於海洋工程船、風電安裝船、公務船,豪華郵輪等高端船舶上。根據組網方式的不同,船舶電推系統可以分為交流組網電力推進和直流組網電力推進兩種方式。作為新一代船舶電驅動力方式,直流併網技術避免了交流併網頻率要求,使得發電機組可以變速發電,從而具備高效、節能、減振、節約空間、多能源併網的優點,成為當前船舶電力推進發展的主流趨勢。

  世界電壓等級最高、 容量最大的交流有級可控並聯電抗器

  中國西電集團成功研製成功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容量最大 的1000kV 200Mvar交流有級可控並聯電抗器,產品一次性通過全部試驗,各項性能指標優於國家標準和技術協議的要求,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產品將應用於「張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

  1000kV交流有級可控電抗器作為一種柔性交流輸電系統裝置,通過動態補償輸電線路的容性無功功率,可以有效地抑制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容升效應、操作過電壓、潛供電流等現象,能夠降低線路損耗,提高電壓穩定水平及線路傳輸功率,在特高壓電網中應用前景廣闊。

  4

  中國標準,上場!

  首個北鬥IEC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3月11日,國際電工委員會第八十技術委員會(IEC/TC80)正式發布了中國電科主導制定的首個北鬥接收設備IEC國際標準 ,北鬥國際標準化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中國電科西北子集團作為北鬥接收設備IEC標準的召集單位,主導制定的IEC 61108-5:2020《海上導航與無線電通信設備及系統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 第5部分:北鬥衛星導航(BDS)-接收設備-性能要求、測試方法與要求的測試結果》 是全球衛星導航海用產品製造商設計、生產和測試的指導性標準,為各國船級社對北鬥設備上船應用許可——「型式認可」提供了依據,為衛星導航接收設備設計和測試提供參考,對後續北鬥差分、北鬥星基增強、北鬥國際搜救和北鬥短報文IEC國際標準制定具有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為中國電科進一步踐行北鬥國家戰略,推動北鬥全面進入船載綜合導航系統、自動識別系統、全球海上遇險與安全系統應急示位標、電子海圖和信息系統等相關IEC標準,持續推進北鬥在國際海事領域的廣泛應用具有重大裡程碑意義。

  船舶領域6項國際標準獲立項

  近日,中國船舶集團七〇四所聯合多家船舶配套企業主導提出的6項國際標準成功獲得立項 ,為推動我國相關領域優勢技術和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發揮了有力的標準引領和支撐作用。

  標準內容涵蓋護航倒拖裝置、門架系統以及平臺升降裝置等領域,均立足於我國自主研發的產品和技術 。6項國際標準分別為:《船舶與海洋技術 油船護航倒拖裝置》(中國船舶集團物資華東 七〇四所)《船舶與海洋技術 深海系泊組合索具》(九力繩纜 七〇四所)《船舶與海洋技術 A型門架系統》(七〇四所 中國船舶集團武漢船機)《船舶與海洋技術 錨絞機試驗程序與方法》(中國船舶集團中船綠洲 七〇四所 )《船舶與海洋技術 打樁船用絞車》(中船綠洲 七〇四所 )《船舶與海洋技術 平臺升降裝置一般要求》(武漢船機 七〇四所 )。

  疫情打不倒央企人的信念,

  也澆不熄科研工作者的熱情。

  戰「疫」要打贏,

  創新更要突破!

  一刻不鬆懈,科研進行時,

  再接再厲、把握機遇、化危為機,

  不斷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中央企業一定會推出越來越多的

  新技術、新產品,

  一起加油!

相關焦點

  • 中國電科:樹立企業技術創新核心價值觀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科)作為電子信息技術領域中央直接管理的高科技型企業集團,深入貫徹十八大精神及習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將「創新」擺到工作方針之首,堅持企業化、市場化、集團化、國際化的改革方向,致力於真正成為創新主體,以高水平的創新體系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
  • 中央部署創新型國家 兩大問題核心在錢關鍵在人
    中央黨校經濟部主任王東京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科技發展主要依靠從西方引進,而實踐證明,核心技術不可能依靠引進,2007年我國WTO全面開放日期日益臨近,在國際競爭上,如何在科技上取得主動權已成了重大的問題。  50年認識逐步深入  1956年,中共中央召開知識分子會議,毛澤東發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
  • 打造世界級材料創新中心 大榭萬華研究院邊建邊投
    目前,已開發出各類材料超300款,申請專利155件,並與行業內企業合作量產193款新材料,應用於汽車、家電等領域。 今年8月24日,研究院項目科研樓主體結構竣工驗收,投用後將有力推動大榭建設成為全球最大最具競爭力的MDI、HDI製造中心,打造中國領先的化工新材料應用開發中心和世界級材料創新中心。
  • 戰疫公益中迅速成長的愛心企業 - 新依科藍氧科技
    擔任抗疫生產小組總指揮的新依科藍氧科技總經理蔡濟堯先生說:"雖然目前人員復工率僅有30%,產能提升有限,但為及時支援一線疫情防控工作,我們採取'邊生產邊供應'的策略,陸續分批向湖北疫情重災區捐贈藍氧空氣機消毒儀、藍氧水機消毒儀等醫用消毒殺菌設備。"
  • 手握關鍵技術 聚焦崛起中的石家莊機器人產業
    掌握關鍵技術搶佔制高點在位於鹿泉區的河北中友機電設備公司,公司的一款「明星產品」讓記者眼前一亮——12行氣吸式精密播種機。車間內,這臺臂展超長的設備格外引人注目,機具前設肥箱、後置種箱,可以精準播種玉米,一穴一粒,不漏播、不重播。
  • 邊吃火鍋邊炒股?「無所不能」的海底撈玩跨界 這些上市公司卻玩崩了
    原標題:邊吃火鍋邊炒股?「無所不能」的海底撈玩跨界,打造一流量化投資平臺!這些上市公司卻玩崩了  摘要  【邊吃火鍋邊炒股?"無所不能"的海底撈玩跨界 這些上市公司卻玩崩了】以提供優質服務著稱的火鍋巨頭海底撈,常常被網民各種調侃——「什麼也難不倒海底撈」。
  • 構建新型科技攻關體制 攻克關鍵核心技術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構建自主、安全、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徹底擺脫一些高科技產品和關鍵核心技術面臨的斷供風險,是維護我國經濟安全的客觀需要。而解決關鍵核心技術短板,則需要構建新型科技攻關體制,充分發揮我國的體制優勢和市場優勢,在世界變局中掌握髮展的主動權。
  • 關於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加強中央企業價值管理的指導意見
    中央企業價值管理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各中央企業: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指導中央企業進一步深化經濟增加值考核,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的價值管理水平,促進中央企業轉型升級,增強核心競爭能力,加快實現做強做優、科學發展,我們研究制定了《關於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加強中央企業價值管理的指導意見
  • 五部委:對關鍵核心技術中的重大科學問題給予長期支持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對關鍵核心技術中的重大科學問題給予長期支持。重點支持人工智慧、網絡協同製造、3D列印和雷射製造、重點基礎材料、先進電子材料、結構與功能材料、製造技術與關鍵部件、雲計算和大數據、高性能計算、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地球觀測與導航、光電子器件及集成、生物育種、高端醫療器械、集成電路和微波器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等重大領域,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 科技企業戰疫時刻⑤|「創業在上海」國際雙創大賽企業同應援、勇...
    上海眾多大賽企業充分發揮所在領域的技術優勢,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同應援、勇擔當,共克時艱!AI+、硬科技、大數據、雲計算各顯神通疫情當前,責任在肩,為做好新冠疫情防控,有效從源頭預防,把控病毒傳播途徑,科技企業群策群力,集創新優勢於一體,結合多場景應用前沿技術。在許多公共場所,不乏科技企業的抗疫身影。
  • 會計行業從業者:邊幹邊學提升能力是關鍵
    一、會計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會計人員必須邊幹邊學會計準則中關於重務重組從2006年「債務重組—指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情況下,債權人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讓步的事項。」會計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會計人員必須只能邊幹邊學。二、會計人員怎樣有效地邊幹邊學,提升自己的能力會計人員想要有效地學習會計知識,靠單打獨鬥,東拼西湊會計信息來學習是不行的,且不說人都有惰性,只從會計人員事無巨細的忙碌程度上來看,也無法從自由散漫的學習中獲取足夠的財稅知識,達到提升自己的目的。會計學習還是需要本專業的人精準地提供專業的知識來達成。
  • 國資委關於印發《關於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加強中央企業價值管理的...
    ,優化資源配置,提升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的價值管理水平,促進中央企業轉型升級,增強核心競爭能力,加快實現做強做優、科學發展,我們研究制定了《關於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加強中央企業價值管理的指導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 五部委:對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科學問題給予支持,集成電路在列
    重點支持人工智慧、網絡協同製造、3D列印和雷射製造、重點基礎材料、先進電子材料、結構與功能材料、製造技術與關鍵部件、雲計算和大數據、高性能計算、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地球觀測與導航、光電子器件及集成、生物育種、高端醫療器械、集成電路和微波器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等重大領域,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 技術創新是科技企業長遠發展的基石
    近日,人民日報評論發表了《「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一文,文中評論道,如果這些科技企業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能抬頭看月亮、展開贏得長遠未來的科技創新,那麼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數據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難以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 我國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制約的幾個根本性問題
    摘 要:打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對於走好走穩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全方位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同產業、區域發展之間缺乏緊密銜接,企業、高校、科研機構、政府和個人間也尚未形成合力。
  • 堅持問題導向 邊學習邊調研邊整改落實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啟動以來,我市第一批主題教育單位緊扣主題主線,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四項重點措施貫穿全過程,堅持問題導向邊學邊查邊改,推進主題教育做深做實。
  • 青雲科技榮獲「中國技術品牌影響力企業」大獎 自主創新先鋒實至名歸
    此次獲獎,得益於青雲QingCloud作為一家技術領先的企業級雲服務商與數位化轉型解決方案提供商,多年來致力於通過行業領先的技術實力,持續的產品、解決方案創新能力,以及為全球企業用戶及開發者搭建的開源社區,以雲的能量,為百行千業構築數字基石,在業內集聚了極強的創新力、領導力和品牌影響力。
  • 「硬核」戰疫!富立葉,贊!
    「硬核」戰疫!富立葉,贊!該系列移動護理手持終端,可有效提升醫護效率,幫助醫護人員解決從護士站到病床邊「最後50米」的信息手工處理問題,降低醫護工作強度,關鍵時刻極大地提高了處置效率。設備管理人員不用到達現場就可遠程實現軟體升級安裝、設備故障排查以及各項功能管理,有效防止醫護人員和病人的交叉感染,守護生命健康。
  • 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創新?混沌大學創新力白皮書為企業提供創新方法論
    安歆集團創始人徐早霞、上海人民廣播電臺OD王婷,作為標杆創新企業代表分享了他們在打造創新學習型組織、喚醒組織創新能力方面的實踐經驗。大會隆重發布了《創新力:中國企業創新能力白皮書》(以下簡稱《創新力白皮書》),探討企業創新力的習得方法和創新型組織的構建。《創新力白皮書》提出,從近十年開始,中國已經進入到一個多變的時代,變化給企業和個人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 如何提高我國核心技術創新力
    今年7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必須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為我國發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