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是一場完全可以稱之為「學習革命」的新課程實驗,它在以人為本、注重素質、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從師生關係、課程內容、課程評價到教學管理,都較以往發生了轉折性的變革,其影響空前而深遠。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本質性的變化就是師生關係的轉變,本期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如何面對新課改下的師生關係。
在教育學生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老師全身心的付出,卻得不到學生的理解和尊敬,為什麼老師的心血得不到學生的認可呢?問題的關鍵就出在觀念上,應試教育下陳舊的觀念和傳統的教育方法已經不適應新課程,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極積學習與實踐,思考如何構建和諧的新型的師生關係。
(一)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學生和教師由於知識水平、年齡和生活經驗的不同,在以往教學的很多方面中都存在著不平等,師生之間缺少必要的尊重、信任與溝通。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總是以「傳道、授業、解惑」者的身份站在課堂上,並嚴格要求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講,對講授的知識毫無質疑。在思想教育方面,不注重學生個性心理特徵,也不考慮學生的自尊心、承受力,一味採取訓斥、硬性規定的方法,只希望學生把自己的話按部就班完成,而不願意與學生平等對話;在班級管理方面,有些教師習慣於嚴格的監督和懲罰,不讓學生履行自己的義務,一切都是由教師來安排,越俎代皰,事無巨細。
然而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學生和教師一樣都是活體,在人格尊嚴上是平等的,給予學生民主權利,同學生講平等,並非是老師的仁慈,而是教師法定的義務。
在新課改的今天我們要大力倡導學生與老師之間多一些民主平等的意識,學會尊重、信任他人;多一些寬容大度的心態,學會理解、善待他人;多一點相互合作的精神,學會溝通、交往他人。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關係應該是平等的關係。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具有思想力和創造力的活體,他們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活躍的思想,快速接受事物的能力,他們對世界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所以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經常詢問學生對自己的教學感受,蹲下來聽一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真正需要。
在思想教育方面,教師應一視同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同學生建立情感溝通和交流的暢通渠道,可以和學生共同協商情感溝通和交流的方式、時間、場合。比如,有些問題可以集體討論,但有些問題則適合單獨探討。在溝通和探討問題時,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意願,注意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可以通過和學生做遊戲、聊天等方式,主動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合作互動的師生關係
合作互動的師生關係,就是指使學生成為教育過程的平等的參與者,師生之間由此而形成的相互理解、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人際關係特徵。 在課堂上,教師要積極營造思考和平等對話的良好平臺,學生不再盲從,師生之間形成雙向影響、交互作用,真正使師生都成為共同學習、共同生活的主人。同時教師要辯證地對待一些事情,對於學生合理的說法、做法,要給予充分地肯定,尊重他們的想法、看法,如果他們有著不合理的一些想法,也要及時、正確地加以引導。
(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古人云 「親其師,信其道」,和諧的師生關係能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和諧的師生關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都喜歡上自己喜愛或崇拜的教師的課,對於自己喜歡的老師所上的課,他們總會積極配合,專心聽講,勤於思考,努力學習,對老師所傳遞的知識會努力去學習,以此表達對老師的尊重。
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在課間儘量創造條件,與學生進行接觸,如與學生談心,與學生遊戲。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讓自己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
另一方面和諧的師生關係能使學生尊敬、信賴並且喜愛教師,這對教師本身就是一種鼓勵和鞭策。教師為了繼續保持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對教育、教學就會更加負責,千方百計的想把學生教好。
新課程倡導合作、交流、提問、實驗等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創造性學習轉變,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已是當前教育的最強音。如今的課堂教學不僅是教師知識傳遞,同時也有師生互動而產生的新的知識,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學生是發展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思維,是學習的主體,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唱獨角戲的教學模式必須發生轉變。
教師要建立一個和諧的課堂氣氛,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教育促進者轉變,教會學生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去挖掘問題,鼓勵學生獨立的思考和師生之間的交流,凸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
實際上學生是最愛表現自己的,最愛讓別人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關鍵是教師要給學生創造這種機會,讓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張揚,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對那些成績好的學生要給他們天地,不怕他們思維出格,讓他們勇敢地去挑戰一切;面對那些學困生,不怕他們理解問題慢,要給他們表現的機會,給他們充分的信任,給他們真情的激勵。
由於成長曆程和思維方式的差異,相同的教學內容在不同的學生心中會迸發出不同的火花,此時教師要允許學生對教學內容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保護學生們理解的自由,讓他們充分地享受它,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完善自我。
在師生交往中的學習是終身性的學習,教師與學生都是終身的學習者。對於老師來說,在交往中面對的是極富變化、不斷發展的學生,教師只有把自己視為一名永久的學習者,才能不斷反思自己的觀念、態度、策略、行為等方面,並加以改進。
首先,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讓自己真正適應課改環境,主動實行而非被動推行新課改理念。
其次,新課程將改變過去死板教學的局面,課堂上的知識將有三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教師需積極參加各種培訓、交流活動,利用各種書刊雜誌、網絡信息來及時更新觀,豐富知識構成和教學方法、技巧,提高教學能力。
再次,在新課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利用多樣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形成有利於學生發展的新教學評價機制和體系。
最後,教師們一定要有開放心態,加強合作,互相配合,相互研討解決課改中的現實問題。在新課改的浪潮下,師生關係仍然是一個核心的問題,它不僅影響到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身心健康,也是成功推行、深化新課改的必要前提。讓我們每個教師拋棄傳統的觀念,為改善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而努力!
本文來自甘肅省基礎教育資源公共平臺http://www.gsres.cn
推薦人:馮雪梅 永昌縣第一小學
(更多教育教學資源請訪問甘肅省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http://www.gsres.cn)
【微信用戶請返回上一頁,在左下角對話框中回復「4113」表示您已經閱讀了本文章,網頁版用戶請直接回復「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