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閒來無事的小編又重新看了由楊冪,黃軒領銜主演的都市職場愛情劇--《親愛的翻譯官》,雖然這部劇獲得2017年第22屆華鼎獎前十名的不菲成績,但是裡面的一些細節處的不嚴謹,也是本劇的一大詬病,比如警察的突然出現,喬菲沒有及時說明和高家明的關係,都多多少少有點牽強,還有關於翻譯的一些細節真的有太多槽點,對於本劇雖然講的是翻譯這個職業,但是太偏向於偶像化,並不具有實際意義,今天小編就簡單說一下什麼才是真正的同聲傳譯。
首先,同聲傳譯,又稱同步口譯,是譯員在不打斷講話者演講的情況下,不停地將其講話內容傳譯給聽眾的一種口譯方式。它是當今世界流行的一種翻譯方式,具有很強的學術性和專業性,通常用於正式的國際會議。最顯著的特點是講者連續不斷地發言,而譯者是邊聽邊譯,原文與譯文翻譯的平均間隔時間是三至四秒,最多達到十多秒。譯者僅利用講者兩句之間稍歇的空隙完成翻譯工作,因此對譯員素質要求非常高。
其次,同聲傳譯在業內被稱為「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SI)」,很多人都只知道同聲傳譯是一份高薪職業,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現在市場上同聲譯員的薪資大都是按照日薪來計算,甚至時薪,一般日薪(8小時)為6000-8000元不等,遇到加班等特殊情況,日薪可達到1萬元,甚至1.5萬,聽到這裡肯定會一片譁然,但是又有誰了解這些高薪的背後,他們所付出的東西呢?
作為SI,工作的強度非常大,需要承擔很大的心理壓力,需要聽發言人說話(很多時候還帶各種口音,可能不是標準美式英語或者英式英語,還會夾雜方言等),完成速記(口譯筆記,這是學習SI 的必修課)、大腦中翻譯信息處理、流利快速的說出,這幾個動作幾乎同時完成,並且在說出上一句譯文的時候,還得同時聽發言人下一句說什麼、同時記錄下必要的筆記和重要的翻譯提示信息,絕非像《親愛的翻譯官》那樣,一個人一口氣,從頭到尾地翻譯,甚至連筆和本都不帶,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接到一個關於醫學方面的國際學術會議,作為翻譯譯員必須提前速記該領域的常用詞彙,常見知名專家和機構的背景知識,甚至還要向業內專家請教專業術語的正規,標準叫法等等,而且同聲傳譯難以一個人獨立完成,一般需要2-3人一組輪流工作,每個人每次翻譯15-20分鐘居多,然後下一位接上,這樣循環交替直到工作結束,所以《親愛的翻譯官》裡有些誇大的成分。
最後,小編提醒那些想要從事同聲傳譯的小夥伴們,如果你專業八級連85分都沒有,如果你六級連650分都沒有,如果你基礎比較弱,聽說能力平庸,學習和求知慾不強,而且不是特能吃苦,千萬不要去學做SI了,因為該職業的黃金年齡是在28歲到45歲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