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哲學界追思陶德麟:他一生致力於讓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

2020-12-22 上觀

6月13日,「陶德麟先生的生平、思想與學術追思座談會」在上海社科院舉行。會議由復旦大學哲學學院、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和上海市哲學學會主辦,由《學術月刊》雜誌社、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同濟大學人文學院、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和上海大學哲學系襄辦。

將愛智求真與憂國憂民統一起來

陶德麟先生是當代中國著名的哲學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教育家,武漢大學原校長,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哲學學院教授。今年5月24日因病醫治無效逝世。與會者認為,陶德麟先生的一生,不僅始終致力於讓馬克思主義說中國話,而且傾注了極大的熱忱和心血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作出了傑出貢獻。陶德麟先生的學術成就、治學方法、優良學風、思想境界、理論情懷、探索精神、人格魅力和高尚師德等,為我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是我們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深入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和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寶貴思想資源。

上海市哲學學會會長、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吳曉明教授指出,陶德麟先生的逝世,是我國哲學理論界的重大損失,也使上海哲學界痛失一位良師益友。由於疫情的影響,只能在上海用追思會的形式,表達上海哲學界的哀思。哲學學人應繼承陶先生的思想和遺志,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餘源培教授表示,陶德麟先生繼承了中國哲學「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優秀傳統,真正做到了將愛智求真與憂國憂民統一起來。他認為,陶德麟的論著將哲學的世界性與民族性相結合,針對現實問題作深入思考,通俗易懂又有實質性的內涵,「哲學具有高度抽象性,但並非與現實無關,陶先生的著作不故作深奧,更不是無病呻吟,而是堅持問題導向,提煉出『真』的哲學問題」。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陳學明教授認為,陶先生不僅是一位學者,也是一位大才子,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十分深刻而獨到的體會、繼承與發揚。他特別強調了陶德麟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建設的突出貢獻,認為上海哲學界尤其是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在今天所取得的發展成就,離不開陶先生的熱情關注與傾力扶持。

「你要研究一個真的問題」

陶德麟一生桃李滿天下。會上,他的幾位學生憶及恩師的點點滴滴,在發言中數度哽咽、淚流不止。

作為陶德麟先生的首屆博士生,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馮平教授從為人、為學和為師三個角度深情回顧了追隨陶先生學習、研究和從教36年來的點點滴滴,強調陶先生不僅是一位具有中國傳統美德的儒雅、謙遜、善待他人的謙謙君子,也是一位始終堅持研究自己認為最重要的學術問題,持續拓展自己的專業視野,並以最平實的語言表達自己學術思想的大學者,同時還是一位特別小心翼翼地呵護學生的學術自信,盡己之力去幫助學生、成就學生的好老師。她始終牢記老師的諄諄教誨「你要研究一個真的問題」,要打破學科界限,「研究時沒有覺得是哪個專業的,就是在研究一個問題」。

任教於上海大學哲學系的王天恩教授也是陶德麟先生的博士生,他回憶了跟隨陶先生學習的整個過程,認為陶先生作為一名老師給自己學生的為人為學影響極為深刻,「從陶老師身上,我們感受到師生關係不僅是知識傳承,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傳承」。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陳立新教授是陶德麟先生的博士後,並曾長期在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工作,和陶先生交往密切,對陶先生晚年的思考與情懷有很深的了解。他認為陶先生始終高度關注「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問題意識極為敏銳,既富有家國情懷,又有堅定的理論自信,其晚年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問題的研究,受到了中央領導層的高度重視。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鄒詩鵬教授在武漢讀書和工作期間也深受陶先生的影響,他認為以陶德麟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學者開創了整個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領域團結奮進、關愛後生的學界傳統,共同奠定了今天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思想格局與隊伍基礎。

繼續做好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研究

會上,滬上幾家高校、科研機構和媒體等單位的代表也作了發言。

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方松華研究員認為,追思陶德麟先生的學術思想,首先想到的是陶先生和他的前輩李達先生以及他的後輩學者之間的思想和學術傳承,這種思想的力量與學術的傳承在上海也有很好的傳統。其次是陶先生的人品與學養,他是有「大德」的學者,也是「通家」,無論書法、詩詞、學問都是一流,為人為學卻十分謙遜,令人高山仰止。

解放日報社黨委副書記周智強回顧了拜讀陶德麟先生學術文章的感受,認為陶先生文章給人最重要的啟發是,做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決不能僅僅停留於一般的政治正確,也不能停留於書齋,而是一定要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同時又有學術的內涵和深度。

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陳忠教授認為,要特別注重做好陶德麟先生師德、師風的傳承工作,真正結合中國的現實,結合中國本土的問題,闡述本土的理論,做好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研究,這是對陶先生最好的紀念。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劉日明教授認為,陶德麟先生的去世是中國哲學界無法挽回的損失,陶先生一生「愛智求真」,面向中國現實本身講中國故事,讓馬克思主義講中國話,這種求真務實的治學精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

上海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孫偉平教授回憶了與陶德麟先生的交往經歷,高度肯定了陶先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及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國化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毛勒堂教授認為,陶德麟先生給馬克思主義哲學界留下了十分寶貴的財富,尤其在治學方法上,陶先生留下了不少有益啟迪。要真正做好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不僅要有綜合性和總體性的視野,而且要有多角度和多學科的視角。

《學術月刊》總編輯姜佑福表示,雖然遺憾再無機緣親身感受陶德麟先生為人為學的風採,但通過研讀他的著作文章也能讓陶先生的思想和學術形象變得豐滿。其中,發表在《學術月刊》2003年第11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的方法論問題》一文,是陶先生晚年提綱挈領論述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議題的重要文獻,值得深入學習和研究。

來自本市哲學研究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約40餘人出席了座談會。


【連結】

陶德麟生平簡介

陶德麟祖籍湖北黃岡,1931年10月31日出生於上海,2020年5月24日因病醫治無效在武漢逝世,享年89歲。

陶德麟年輕時曾長期擔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先驅人物李達教授的學術研究助手,具體執筆毛澤東主席委託李達主編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綱》,經多年修訂增補,最後定名《唯物辯證法大綱》出版。他於1956年在《哲學研究》撰文批評蘇聯理論專家有關釋文的錯誤,受到毛澤東主席的高度肯定

在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中,陶德麟作出過重大理論貢獻,產生了全國性的重大思想影響。改革開放以後主持編寫過《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等著名教科書,擔任過《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總論及辯證唯物主義部分副主編。陶德麟生前的重要著作包括:《中國當代哲學問題探索》《哲學的現實與現實的哲學》《陶德麟文集》等,曾獲眾多國家級論文和著作獎項。晚年著力探索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對此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轉載請註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欄目郵箱:shhgcsxh@163.com)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新時代黨的建設研究中心
    9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黨的建設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徐匯校區總辦公廳2號會議室舉行。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周年黨的建設學術研討會同時召開。
  • 李瀟瀟: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方法論自覺
    、實現其理論創新,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界正在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研究;話語;政治經濟學;中國;批判;學術;創新;形成 作者簡介:   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深化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實現其理論創新,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界正在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
  • 南哲訪談|張亮: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歷史、現狀與展望
    他對作為歷史學家的湯普森的評論雖然不多,但總是讓我有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2008年,我結束對湯普森的個案研究,出版了《階級、文化與民族傳統:愛德華·湯普森的歷史唯物主義思想研究》。同時期,我也對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義理論做了一點研究。在湯普森研究之後,我開始轉向對英國馬克思主義的總體研究,首先解決了歷史分期問題,釐清了英國馬克思主義發展不同階段的特徵。英國諺語說:「要想明白事理,須作長期學徒。」
  • 俄羅斯的紅綠燈「說」中國話,網友們笑了
    俄羅斯的紅綠燈「說」中國話,網友們笑了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選擇使用中國所製造的產品,有些外國媒體記者曾採訪過自己國家的人民,他們有人都表示,根本離不開中國的產品,日本有媒體也曾做過一項實驗,他們隨機挑選一戶人家,把裡面所有的中國製造的產品都搬出來,到最後,這個家庭只剩下他主人和僅剩的一件衣服
  • 董金池:讓大提琴「說」中國話
    最近,由董金池主編的《大提琴·低音提琴中國風曲集》(上中下三冊)正式出版,這本曲集不僅是他五十年藝術人生的結晶,同時也為世界大提琴藝術打開了一扇展現中國音樂和中國聲音的大門。自成一路有絕活退休前,董金池是天津交響樂團的獨奏家和大提琴首席。不過,最讓董金池聲名遠播的,是對那些風味獨具的中國樂曲的駕輕就熟。
  • 「洋教材」落戶上海 《學說中國話》走向世界
    ■記者蘇軍報導  本報訊上海對外開放的窗口擴大到中小學教材,而且由原來的單向引進拓展為引進與輸出並行的雙向「對流」態勢,這是上海基礎教育邁向國際化、現代化的見證之一。  日前,一本由上海編寫,為海外洋學生度身定製的《學說中國話(預備冊)》,被澳大利亞有關方面列為選用的「外語教材」,首次發行5000冊已基本售出。
  • 聽了S.H.E的一首《中國話》,世界真的會有一天說中國話嗎
    歡迎大家來看,今天小編想討論的是,世界真的會有一天說中國話嗎,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SHE有一首在大陸傳唱度還挺高的歌叫《中國話》,《中國話》是華語女子團體S.H.E演唱的一首嘻哈風格的快歌,由鄭楠、施人誠填詞,鄭楠譜曲。
  • 100年了 讓鋼琴說中國話依舊任重道遠
    原標題:100年了,讓鋼琴說中國話依舊任重道遠   日前,兩場《中國鋼琴音樂百年經典回顧》音樂會在上海上演,集結了中國鋼琴老中青三代演奏家、作曲家,用36首中國近百年來最優秀的鋼琴作品串聯起中國鋼琴100年發展歷史。兩場音樂會散場,不少觀眾感嘆:原來中國還有如此優美的鋼琴作品!
  • 資本家投資建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法蘭克福學派的誕生
    法蘭克福學派是當代西方的一種社會哲學流派,也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流派,因其研究所——社會研究中心建立在法蘭克福大學得名。法蘭克福學派以以批判的社會理論著稱,很多著名的的哲學家和社會批判學家,例如霍克海姆、阿多諾、馬爾庫塞、哈貝馬斯皆出自法蘭克福學派,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的前沿陣地之一。
  • 《中國話》
    莫斯科的夫司基愛上牛肉麵疙瘩各種顏色的皮膚各種顏色的頭髮嘴裡念的說的開始流行中國話多少年我們苦練弟弟說白白的鵝鵝要過河河要渡鵝不知是那鵝過河還是河渡鵝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拿胡琴配著電吉他各種顏色的皮膚各種顏色的頭髮嘴裡念的說的開始流行中國話多少年我們苦練英文發音和文法
  • 中國當代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陶德麟先生逝世
    陶德麟先生祖籍湖北黃岡,1931年10月31日出生於上海。1949年至1953年在武漢大學經濟系學習。1956年7月14日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畢業後留校擔任時任武大校長李達的學術研究助手。1984年至1988年任武漢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兼哲學系主任,1988年至1992年任武漢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1992年至1997年任武漢大學校長。
  • 「讓小提琴說中國話」——記全國三八紅旗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
    新華社上海3月6日電題:「讓小提琴說中國話」——記全國三八紅旗手、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俞麗拿新華社記者 孫麗萍她是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首演者,是一位桃李滿天下的「園丁」,更是一位勇敢無畏的奮鬥者。78歲的小提琴演奏大師、上海音樂學院中小提琴教育室主任俞麗拿,今年榮膺「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讓小提琴講中國話」,是俞麗拿的「初心」,也是她66載的堅持,成為始終相伴的生命旋律。
  • 論馬克思主義思維方式
    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一個重要課題是深化認識馬克思主義思維方式,堅持和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分析認識新的問題,推進理論創新,推動實踐發展。因為在此之前,哲學界思想界倡導並運用的認識基點無外是兩大類別:一是精神或精神的各種形式,一是物或物的存在形式。前者是主觀唯心論或客觀唯心論倡導並運用的認識基點,突出強調了人的精神能動性;後者是樸素唯物論或機械唯物論倡導並運用的認識基點,突出強調了物的客觀性。兩者始終無法獲得統一,因而都存在著自身的思想局限。而實踐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一種社會活動,實現了物的客觀性和人的精神能動性的高度統一。
  •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顧鈺民:他上的思政課學生愛聽
    【編者按】2020年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突出貢獻獎」揭曉,9位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期在高校公共政治課教育教學一線工作,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學術發展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尚健在的本市老專家獲此殊榮。澎湃新聞擬發布「突出貢獻獎」獲獎學者系列稿件,本文為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帶頭人顧鈺民篇。
  • 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運動界漢語作為通用語言
    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中國話,漢語將作為通用語言,走出中國,走向全世界。各行各業都開始用漢語溝通,運動界也不例外。
  • 最美,唯有中國話
    它就是作為世界七大語種之一的,我們的母語——中國話。而中國話之美,美不勝收。口說無憑,中國話究竟有多美?中國話之美,美在年齡。中國話之美,美在詩句。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古詩,從稚嫩的外國小姑娘嘴裡說出來,倒是讓中國話多了一種異域風情。
  • 上海大學生網絡文化節 | 馬克思主義學院網文作品合集
    年已90歲高齡的黃寶妹,可以說記錄了腳下這片土地從十裡洋場的青磚小路到康莊大道的國際化大都市變化的點點滴滴。在她的家裡,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傾注了她一生心血的一個個榮譽獎章,兩次全國勞動模範、兩次紡織工業部勞動模範、五次上海市勞動模範、兩次全國青年積極分子以及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既是代表了黨和人民對她工作成績的肯定,也是她一生青春年華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