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獄風雲」還要演到第幾季 光明網評論員

2021-01-15 光明網



電影《監獄風雲》劇照

光明網評論員:關於監獄,人們會立即聯想到封閉、嚴肅,但一些一再曝光的「醜聞」,卻一次次讓人看到看守所、監獄中極其不正常的「自由」一面。近日,廣東雷州看守所發生6名在押人員吸毒事件,經當地警方督察部門調查,初步證實,毒品是由看守所一位民警由在押人員家屬委託帶進看守所。

在此之前,近兩年全國範圍內就已經曝光多次引發高度關注的「監獄事件」。2014年9月,黑龍江延壽縣看守所三名在押犯人殺害一名監管民警,搶走一部手機及衣物後逃脫;2015年初,黑龍江訥河監獄發生一起在押犯人利用微信詐騙的案件,至少有三名女性受害,其中一名受害者被騙數額高達8萬元。而就在前不久,江西東鄉縣看守所被爆出「買春事件」,該所副所長雷榮輝在收取一條軟殼中華煙後,竟安排一名「失足婦女露露」與在押犯人在在看守所食堂賣淫嫖娼——這些僅僅是被曝光在聚光燈之下的。

在押人員離奇出逃、微信詐騙、買春……如此這般通常只能出現在影視劇中的橋段在現實中真實上演,其帶來的錯愕感顯而易見,也再次令監獄管理中所存在的失範被一覽無餘。這些事件的共同「病灶」,都與監獄內部管理人員的失職和瀆職直接相關。隨之所引申出的一個問題自然是,到底誰來監督監獄,誰來把監獄內部的管理權關進籠子?

囿於監獄自身的特殊性質,決定了其不能如其他場所一樣受到「陽光」的照射,其內部管理也不可能時刻受到公眾的關注與監督。然而,越是在這樣一種狀態下,越需要更高層級和嚴密的專業監管,否則上演再離奇的戲碼都不足為奇。按照相關法律的規定,人民檢察院須對監獄的執行刑罰等活動進行依法監督。但這些一再上演的事件表明,無論是監獄「管理權」的內部制衡,還是外部的有效監督,都出現了觸目驚心的盲點與真空。

有效管理的闕如,還不只體現在事故的高發上,更表現為「黑色事件」的曝光是一種不確定性和低概率事件。如此次在押人員吸毒事件案發,是源自一監舍內在押人員發生糾紛,相關方面在處理過程「意外」發現在押人員存有吸毒跡象;而江西東鄉縣看守所被爆出「買春事件」,則是在一年半後才被揭開全部的蓋子。而曝光並被查處的低概率,決定了類似行為的低成本,這正是問題高發的一個重要生成因素。

對於監獄管理所可能存在的亂象,人們以往更多擔心的是如「躲貓貓」之類的傷害事件,或減刑、假釋和監外執行等方面的不規範操作。而在押人員吸毒、買春等事件的曝光,則揭開了監獄管理中的另一黑暗之角,也即在押人員與內部管理人員的私相授受,所營造的一種突破管理和規範的「自由」之象。相較於不規範減刑等明顯的司法腐敗行為,這類現象堪稱是監獄管理內部基礎秩序的坍塌,它意味著每個工作人員都可能參與其中,因此在防範治理上更顯複雜。

關押作為刑事司法的末端環節,它的規範與否,同樣是衡量司法正義與公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影響著人們對司法品質的信心。亂象頻發之後,如果僅僅靠「嚴肅處理」直接責任人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整個監獄的體系化改革更應該展現出充足的補漏和自淨能力。而到底還有多少幾乎被「潛規則」化的「監獄風雲」仍在隱秘上演,不妨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一次監獄管理的排查和整頓行動。監獄的形態是封閉的,但監獄的管理卻不能以此拒絕監督與制衡,這樣的常識,仍需要獲得制度化的落實。



文章來源:光明網(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投稿、合作QQ:892726843(加時請註明微信投稿or合作)

相關焦點

  • 電商平臺布局社區:成功之外有問題 | 光明網評論員
    電商平臺布局社區:成功之外有問題 | 光明網評論員 2020-12-07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 光明網評論員
    | 光明網評論員 2019-07-11 16: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公務員家庭狀元佔比最高」,不是唯一結論 | 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昨日(7月26日),一份2017高考狀元調查:《公務員家庭佔比最高,碩士父母漸增》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如同論者對現實題材電視劇的觀察:《歡樂頌》按資產劃分階層、《外科風雲》裡按智識劃分善惡,呈現了民粹反智識、精英反大眾的階層撕裂傾向。「出身論」敘事裡面,一樣內藏著一種資源有限、零和博弈的緊張感,內藏著精英階層擠壓寒門學子資源的判斷,一種階層換位而不是階層擴容的革命式思路。一個向上流動的社會,是容納力和包容力越來越大的社會,是個人發展空間越來越大的社會。
  • 留學是創新的捷徑,但遠不局限於此 | 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昨天(9月10日)有媒體報導說,從6月起到9月,3個多月的時間內,美國已經撤銷了1000多名據說與中國軍隊院校或項目有關的中國留學和訪學人員的籤證。美方撤消籤證的範圍雖然只波及到1000多名中國留學和訪學人員,但是,這個舉動也難免會給更多現有在美留學和訪學人員造成心理壓力,使其對今後的留學、訪學、實習和工作的前景產生疑慮和憂慮。這種心理影響,同樣會傳導至國內,對準備赴海外留學和訪學的人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 核准高校就業率,統計方法也要改進 | 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8月下半月出版的第16期《半月談》雜誌,刊出了記者有關高校就業率造假的報導。報導稱,2020屆高校畢業生達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為歷史新高。文章來源:光明網(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 【光明網評論員】公捕公判是文革孽種猶存
  • 不應該以偏廢權利為代價求得AI發展 | 光明網評論員
    不應該以偏廢權利為代價求得AI發展 | 光明網評論員 2020-06-24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疫苗接種已有安排,如何鋪開有講究 | 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昨天(12月20日)有媒體報導說,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9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就當下人們最關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做了說明:中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策略是「兩步走」方案,即首先針對部分感染風險比較高的重點人群開展接種
  • 光明網評論員:對被幫扶反咬者應以誣告陷害罪治罪
    光明網評論員:對被幫扶反咬者應以誣告陷害罪治罪 光明網評論員/光明網 2019-11-20 15:03
  • 不要為「三從四德」招魂丨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丁璇火了。
  • 如果補習班裡只是補補成績……丨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近日,有媒體揭秘中考衝刺班:學費超10萬、12個小時封閉式學習等等。
  • 光明網評論員:「公有民營」學校的運行邏輯是什麼
    光明網評論員:進入8月份,圍繞江蘇省鹽城市中考錄取產生的風波已經持續半個多月,仍不見平息的跡象。但問題還不止在於學費昂貴,而是為什麼名不見經傳的楓葉學校被列入了中考第一批次錄取學校的名單中。有報導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鹽城楓葉學校在去年也進行過普通高中招錄,但被分在第三批次錄取的學校裡,最終招收到的學生很少。
  • 「崑山砍人案」撤案,唯有法治安民心 | 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9月1日,江蘇崑山市公安、檢察機關通報了「崑山砍人案」調查處理結果,認定於海明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公安機關依法撤銷於海明案件。民眾不是法律專家,「前幾刀後幾刀」的爭議或許特別要緊、「天安社」等謠言緋聞或許聳人聽聞,不過,「撤案」的結果最是讓人正氣沸騰。大概很多人重新於內心裡肯定了兩個古老的價值判斷:正當防衛還是要優先保護防衛者的;而這個社會的善法,還是鼓勵我們做個謙抑守規的老實人。
  • 【光明網評論員】廈大處理缺德教師是收拾師德第一步
  • 《監獄風雲》:犯人壞,獄警更壞,黑白顛倒的世界
    也正是這種壓迫感,壓力感,才讓林嶺東想要靠拍攝另類的《監獄風雲》出奇制勝。劇本是林嶺東的哥哥南燕在泰國完成的,交給麥嘉後,三人一拍即合,全新的領域,新鮮的題材,神秘的監獄,罪犯的生活,獄卒的黑暗,讓《監獄風雲》深深吸引了觀眾,票房高也在意料之中。
  • 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 | 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日前,浙江杭州建蘭中學的一名班主任給自己的學生們寫了一封信,為孩子們帶去安慰與鼓勵。  在災難中強化這些習慣,可以使孩子們認識到文明行為及習慣與社會環境之間存在著複雜聯繫的現實,對每個成年人來說何嘗不是重新認識和強化這些觀念的機會呢?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正是災難,反襯了文明的可貴以及演進的必要。
  • 光明網評論員:衝著五星紅旗來的敵人是誰?在哪?
    光明網評論員:今天(7月20日)有媒體報導說,某央企的社交網絡公眾號披露稱,其負責人在接受某行業報採訪時表示,剛剛過去的A股股災有「敵對勢力」在作祟,「在A股打響這場經濟戰爭,是衝著五星紅旗來的」。
  • 學校哪來這麼多「敵人」丨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從這兩天的新聞看,學校的敵人可真多。如今,學校儼然如前線陣地,「敵人」遍布:手機平板、衣服髮型、異性荷爾蒙……從衣物到情感,肉體到精神,到處都是向學生進攻的「敵人」。學校猶如不知疲倦的戰士,堵堵堵禁禁禁,左支右絀,嚴防死守,生怕學生被俘獲。如此看來,廣大學生還應該向學校這些「鐵血衛士」道一聲「辛苦了」。
  • 光明網評論員:如此違法已至荒誕,怎麼還振振有詞
    【閱讀提示】鹹寧一涉黑案由二審法院副庭長一審,法院回應:不影響上訴光明網評論員:昨天(11月19日)有媒體報導說,湖北鹹寧一涉黑案的(兄弟)兩被告,一審均被判處20年有期徒刑,然而,該案一審的主審法官竟然是二審法院的刑一庭副庭長。更讓人驚詫的是,法院竟然對此回應稱,這並「不影響上訴」。
  • 光明網評論員:為驢友念一道生命權益的「緊箍咒」
    光明網評論員:神秘險峻的鰲太線,又沾染上了驢友的血。徒步穿越秦嶺第一高峰鰲山和第二高峰太白山的爆款路線,在「驢友圈」中被稱作鰲太穿越。今年五一小長假前後,陸續有來自全國的多支戶外隊伍試圖穿越鰲太線。然而5月2日,多個戶外團體在鰲太線穿越時,遭遇暴風雪,40人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