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監獄風雲》劇照
光明網評論員:關於監獄,人們會立即聯想到封閉、嚴肅,但一些一再曝光的「醜聞」,卻一次次讓人看到看守所、監獄中極其不正常的「自由」一面。近日,廣東雷州看守所發生6名在押人員吸毒事件,經當地警方督察部門調查,初步證實,毒品是由看守所一位民警由在押人員家屬委託帶進看守所。
在此之前,近兩年全國範圍內就已經曝光多次引發高度關注的「監獄事件」。2014年9月,黑龍江延壽縣看守所三名在押犯人殺害一名監管民警,搶走一部手機及衣物後逃脫;2015年初,黑龍江訥河監獄發生一起在押犯人利用微信詐騙的案件,至少有三名女性受害,其中一名受害者被騙數額高達8萬元。而就在前不久,江西東鄉縣看守所被爆出「買春事件」,該所副所長雷榮輝在收取一條軟殼中華煙後,竟安排一名「失足婦女露露」與在押犯人在在看守所食堂賣淫嫖娼——這些僅僅是被曝光在聚光燈之下的。
在押人員離奇出逃、微信詐騙、買春……如此這般通常只能出現在影視劇中的橋段在現實中真實上演,其帶來的錯愕感顯而易見,也再次令監獄管理中所存在的失範被一覽無餘。這些事件的共同「病灶」,都與監獄內部管理人員的失職和瀆職直接相關。隨之所引申出的一個問題自然是,到底誰來監督監獄,誰來把監獄內部的管理權關進籠子?
囿於監獄自身的特殊性質,決定了其不能如其他場所一樣受到「陽光」的照射,其內部管理也不可能時刻受到公眾的關注與監督。然而,越是在這樣一種狀態下,越需要更高層級和嚴密的專業監管,否則上演再離奇的戲碼都不足為奇。按照相關法律的規定,人民檢察院須對監獄的執行刑罰等活動進行依法監督。但這些一再上演的事件表明,無論是監獄「管理權」的內部制衡,還是外部的有效監督,都出現了觸目驚心的盲點與真空。
有效管理的闕如,還不只體現在事故的高發上,更表現為「黑色事件」的曝光是一種不確定性和低概率事件。如此次在押人員吸毒事件案發,是源自一監舍內在押人員發生糾紛,相關方面在處理過程「意外」發現在押人員存有吸毒跡象;而江西東鄉縣看守所被爆出「買春事件」,則是在一年半後才被揭開全部的蓋子。而曝光並被查處的低概率,決定了類似行為的低成本,這正是問題高發的一個重要生成因素。
對於監獄管理所可能存在的亂象,人們以往更多擔心的是如「躲貓貓」之類的傷害事件,或減刑、假釋和監外執行等方面的不規範操作。而在押人員吸毒、買春等事件的曝光,則揭開了監獄管理中的另一黑暗之角,也即在押人員與內部管理人員的私相授受,所營造的一種突破管理和規範的「自由」之象。相較於不規範減刑等明顯的司法腐敗行為,這類現象堪稱是監獄管理內部基礎秩序的坍塌,它意味著每個工作人員都可能參與其中,因此在防範治理上更顯複雜。
關押作為刑事司法的末端環節,它的規範與否,同樣是衡量司法正義與公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影響著人們對司法品質的信心。亂象頻發之後,如果僅僅靠「嚴肅處理」直接責任人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整個監獄的體系化改革更應該展現出充足的補漏和自淨能力。而到底還有多少幾乎被「潛規則」化的「監獄風雲」仍在隱秘上演,不妨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一次監獄管理的排查和整頓行動。監獄的形態是封閉的,但監獄的管理卻不能以此拒絕監督與制衡,這樣的常識,仍需要獲得制度化的落實。
文章來源:光明網(轉載請註明來源,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投稿、合作QQ:892726843(加時請註明微信投稿or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