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文化講座|數字時代下我們為什麼還要選擇紙書

2020-12-15 澎湃新聞
北京|「誰都能讀懂平野甲賀?」——《平野甲賀100作》書籍和GEETYPE甲賀奇怪體創作分享

時間:

11月29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朝陽區建國路87號北京SKP購物中心4樓RENDEZ-VOUS書店

嘉賓:

呂敬人(書籍設計家、插圖畫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蔣華(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師)、吳綺虹(中國出版協會裝幀藝委會常務委員)、楊偉(REEJI銳字家族創意總監)

這位81歲、從事60餘年創作的設計師,究竟他的創新原點在哪?他如何玩字?如何能無界於當代?我們很榮幸邀請到中國著名書籍設計家、插圖畫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呂敬人先生,以及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師、OMD當代設計中心創立人蔣華老師,本書的書籍裝幀設計師、中國出版協會裝幀藝委會常務委員吳綺虹老師,GEETYPE字庫產品總監、甲賀奇怪體項目負責人楊偉先生前來,共同探討書籍、設計、字體和生活的開放話題。

北京|彼得·漢德克與奧地利現當代文學

時間:

11月3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海澱區五道口華清嘉園7號樓華清商務會館11層參差書店

主講人:

後商(自由寫作人、評論人)

彼得·漢德克是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地利小說家、劇作家,亦是當代德語文學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更被稱為「活著的經典」。《罵觀眾》是其成名作,自稱是六天便完成的戲劇作品,其另一部作品《卡斯帕》揭示了語言及思維,要扭轉思維必須修正語言。統治奧地利現當代文學的兩大團體為「格拉茨文學社」和「維也納文學社」,漢德克即屬于格拉茨文學社。1980年後,漢德克用自己的光芒遮蓋住了格拉茨文學社。他是一位政治性強的反叛者?一位後現代先鋒劇作家?還是一位深居簡出的小說家?該如何理解漢德克的作品,進而理解奧地利的現當代文學。11月最後一天的下午,跟隨嘉賓後商一起打開世界文學的大門。

北京|無名的榮耀

時間:

11月3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朝陽區建國路87號北京SKP購物中心4樓RENDEZ-VOUS書店

主講人:

谷泉(譯者)

11月30日,在SKP RENDEZ-VOUS與谷泉老師一同從侘寂入題,探討那些我們容易忽視的物道和背後無名的榮耀。

北京|努力,不把平凡的人生活成平庸的人生——康輝《平均分》新書首發式

時間:

11月30日(周六)14:30-17:00

地點:

朝陽區東方東路19號院5號樓官舍南區2F言幾又·今日閱讀

主講人:

康輝(新聞主播)

最近康輝出書了,書名叫「平均分」,百思不得其解,難道康輝也才剛到平均分的程度?看過之後終於明白,此「平均分」非彼「平均分」,他的平均分是督促自己努力,而不是和他人相比。在人生的賽場上、職業的賽場上,想不甘人後,只有努力地去試每一個選項,在每一個選項上都能及格,在及格之上再努力,才能給自己拿到一個高一點的平均分。原來成年人的每次突然閃亮,都是磨礪後的正常發揮。本周六,言幾又書店,讓我們一起聆聽康輝的「平均分」。

北京|青春夢·英雄骨·家國情——長篇小說《將軍岸》讀者見面會

時間:

11月30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朝陽區朝陽北路101號朝陽大悅城9層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

嘉賓:

李林榮(評論家)、許苗苗(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劉豫華(畫家、藝術家)、霄白城(作者)

11月30日,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將邀請《將軍岸》作者霄白城、評論家李林榮、文學博士許苗苗、畫家劉豫華來到朝陽大悅城9F上海三聯書店READWAY舉辦「青春夢·英雄骨·家國情」——長篇小說《將軍岸》讀者見面會,帶我們穿過歷史縫隙,品讀一千年前屬於北宋世界的另一番繁華風採。

北京|李修文《致江東父老》新書發布會

時間:

11月30日(周六)15:00-17:30

地點:

朝陽區三裡屯路11號三裡屯太古裡北區N5朝陽城市書屋

嘉賓:

李修文(作家、編劇)、張莉(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洱(作家)

作家李修文帶著新書來到北京,與兩位嘉賓對談。現場還有主持人嘉賓朗讀新書中的片段。

北京|再次拋出的漂流瓶——《新九葉集》分享朗誦會

時間:

11月30日(周六)16:30-18:30

地點:

朝陽區建國路87號北京SKP購物中心4樓RENDEZ-VOUS書店

嘉賓:

高興(詩人、譯者)、少況(詩人、譯者)、樹才(詩人、譯者)、駱家(詩人、譯者、攝影師)、姜山(詩人)、李金佳(詩人、譯者)、莫非(詩人、攝影家、博物學者)、汪劍釗(詩人、評論家、翻譯家、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薛慶國(翻譯家、北京外國語大學阿拉伯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少君(《詩刊》主編、作家)

「新九葉詩人」的一個突出特徵,就是他們每個人都既是詩歌的創作者,也是詩歌的翻譯者,而這兩方面都和他們特殊的閱讀經驗有緊密的關係。由閱讀過渡到翻譯,再由翻譯過渡到寫作,這就像曼德爾施塔姆的一個比喻。如果我們跟著這個比喻,把詩歌的創作看作流落荒島的人向汪洋大海中拋出一個前途叵測的漂流瓶,而將詩歌的閱讀看作概率幾乎為零、然而終究總會實現的打撈,那麼翻譯這種特殊的根本行動態的閱讀形式,又該怎樣納入這個比喻的體系呢?倘若我們把翻譯想像為對這個漂流瓶的第二次拋擲,那麼它所隱含著的拋擲者對於存在與虛無的鏡像式的態度,他的希望與絕望與虛妄,他繼續站在大海一邊的勇氣,他對於詩歌磨損與增添的在意與不在意,都是值得討論的話題。11月30日下午,「新九葉詩人」高興、少況、樹才、駱家、姜山、李金佳及特邀嘉賓莫非、汪劍釗、薛慶國、李少君將齊聚北京SKP RENDEZ-VOUS,共同就詩歌的翻譯、閱讀對詩歌自身與詩歌寫作的影響進行探討。

北京|餘世存×呂崢:己亥年讀《己亥》

時間:

11月30日(周六)19:00-21:00

地點:

朝陽區建國路87號北京SKP購物中心4樓RENDEZ-VOUS書店

嘉賓:

餘世存(詩人、學者)、呂崢(作家)

11月30日,己亥年將終之際,青年作家呂崢將在SKP RENDEZ-VOUS對話中年學者餘世存,從龔自珍的己亥年出發,回到我們的己亥年。

北京|馬克吐舟《玻璃與少年》分享會

時間:

12月1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朝陽區朝陽北路101號朝陽大悅城5層單向空間

嘉賓:

馬克吐舟(詩人)、汪劍釗(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文學研究所教授)、李浩(詩人)

在神性與卑賤的兩端,當代詩如何有可能變得沉重或輕盈,完成它向上或向下的超越?反諷的嚴肅性如何獲得?走向「賤物」的幽暗之所是否也是一種朝聖的開啟?神性經驗又如何關聯到肉身的體驗和凡俗的卑汙?當代詩歌在它的兩端有怎樣的樣態、瓶頸與可能性?經驗或超驗、基於日常或反日常的書寫還有哪些待開闢的角落?針對這些問題,主辦方有幸邀請到著名詩人、評論家、翻譯家汪劍釗和著名詩人李浩,與馬克吐舟和讀者朋友共同分享和探討。

北京|紀念路遙先生誕辰七十周年——典藏版《路遙全集》發布會

時間:

12月1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西城區廊房頭條13號院1號樓Page One書店3F

嘉賓:

李敬澤(作家、文學評論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格非(作家、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震(配音演員)

12月1日,典藏版《路遙全集》將首次與讀者見面。來Page One北京坊店,和中國作協副主席、批評家、散文家李敬澤先生,茅盾文學獎得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格非先生,著名配音演員、小說演播家張震先生,一同重溫路遙作品帶來的感動,解讀路遙作品對當下的啟示,走近這位平凡而偉大的作家。

北京|海嘯的幽靈——《巨浪下的小學》新書分享會

時間:

12月1日(周日)14:00-16:00

地點:

朝陽區七聖中街12號愛琴海購物中心3層單向空間

嘉賓:

李長聲(作家)、劉檸(作家)

12月1日下午,知名作家李長聲、劉檸將帶領我們破除秩序國度的神話,聊聊我們所不了解的日本。

北京|《小顧聊印象派》中信書店·讀者見面會

時間:

12月1日(周日)14:30-16:30

地點:

朝陽區新源南路8號啟皓大廈西塔一層中信書店

主講人:

顧爺(上海古野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EO)

印象派到底是什麼?它是怎麼形成的?又為何會迅速分崩離析?印象派到底有什麼魔力,以至於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它依然是大眾最喜歡、最熟悉的畫派?本周日,來聽顧爺聊聊對印象派的「印象」,聊聊這群在一個翻天覆地的時代裡活得多姿多彩的「印象人」。

上海|音樂劇入滬記——大劇院臺前幕後的故事

時間:

11月29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浦東新區浦城路150號陸家嘴圖書館3樓·融書房

主講人:

錢世錦(中國劇院發展研究中心特聘專家、上海戲劇學院客座教授)

為何一部聞名全球的音樂劇在國內的首演推遲了近10年?在引進西方原版音樂劇的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阻礙?從劇院定位到節目選擇,從引進談判到危機處理,大劇院的臺前幕後,或許只有他最清楚其中的來龍去脈。11月29日,陸家嘴讀書會特別邀請上海大劇院原藝術總監、上海戲劇學院客座教授、推動西方原版音樂劇引進的第一位實踐者錢世錦先生,為我們講述《音樂劇入滬記——大劇院臺前幕後的故事》。

上海|美與哀愁:《哀愁:川端康成散文選》

時間:

11月29日(周五)19:30-21:0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17號思南書局三樓

主講人:

於是(譯者、作家)

本周五晚,作家、譯者於是將帶領讀者走進川端康成的散文世界,領略其文體魅力與情感肌理。

上海|加泰隆尼亞的歷史記憶書寫——談約瑟·普拉新書《灰色筆記》

時間:

11月3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浦東新區銀城中路501號上海中心大廈52層朵雲書院

嘉賓:

汪天艾(譯者)、侯健(譯者)

約瑟·普拉(Josep Pla,1897-1981),西班牙記者、著名加泰隆尼亞語作家,他在西班牙的文學地位與魯迅在中國相當,然而由於各種原因長期被遺忘在歐洲主流文學史之外。今年夏天,普拉傾盡六十載光陰創作的《灰色筆記》終於由九久讀書人推出中文版。藉此機會,九久讀書人請來國內第一線的西班牙文學研究專家汪天艾和侯健做客朵雲書院旗艦店,同讀者朋友們分享這位「西班牙魯迅」的文學歷程,暢談加泰隆尼亞的歷史記憶書寫。

上海|世界史視野下的蒙古史研究

時間:

11月3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楊浦區長海路366號楊浦區圖書館二樓多功能廳

主講人:

邱軼皓(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本次講座,作者嘗試在世界史的研究傳統和視野下對蒙古帝國,以及各自走向獨立發展的四大主要汗國(元朝、金帳汗國、察合臺-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歷史的一系列重要問題進行講解。具體內容包括:從草原-定居社會分封制度的演化、婚姻集團的構成以及二元官僚制的形成等三個層面,來考察蒙古帝國權力體系的構成與變化;黃金家族內部政治權力的分配,以及這種分配模式與其後在各定居社會中所推行的制度之間的某種內在關聯性;東西方知識和族群的移動與交流等。

上海|細節與全局——《小說說小》新書分享會

時間:

11月3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黃浦區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嘉賓:

郜元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德海(《思南文學選刊》副主編)

細節乃小說之本。講好故事,須從細節入手。不管是衣食住行、人物場面,還是語言邏輯、視角結構、身體身份……品鑑小說,讓我們也從細節出發。

上海|紙書何為——數字時代下我們為什麼還要選擇紙書

時間:

11月3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黃浦區南京西路456號科勒體驗中心3樓

嘉賓:

馮濤(上海譯文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張志全(圖書裝幀設計師)、朱奇(上海譯文出版社技術編輯)

11月30日,我們邀請了上海譯文出版社文學室主任、資深文學編輯馮濤,著名書籍裝幀設計師張志全和上海譯文出版社技術編輯朱奇,與大家一起探討數字時代紙書何為這個話題。活動現場三位嘉賓將會帶領讀者從作品內核、裝幀設計、製作工藝等方面鑑賞譯文插圖珍藏系列叢書。

上海|禹與禹域——我們的「中國」從何而來

時間:

11月30日(周六)14:00

地點:

浦東新區南洋涇路555號4號樓五峰書院2A層五峰講堂

主講人:

郭永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

「禹是一條蟲」,曾經被傳為笑談。禹到底是神還是人?禹的傳說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禹和鯀治水為何一成一敗?禹和夏朝究竟有無關聯?他的平治洪水和古稱「華夏」,今稱「中國」的地域空間觀念形成有何種關係?11月30日,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郭永秉,帶領讀者探尋大禹背後的有趣故事和「中國」觀念的形成。

上海|大趨勢下的金融變局:貿易摩擦中的航運視角

時間:

11月30日(周六)14:00-16:00

地點:

虹口區公平路18號8棟嘉昱大廈一層建投書局

嘉賓:

金海(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理事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吳晨(《經濟學人·商論》主編)

二戰之後,龐大的海運帝國建立。打造這些帝國的航運先鋒們一路走來經歷了怎樣的驚濤駭浪?在數十億美元計的國際航運業中,航運金融作為一個大跨度、多專業的領域,如何運作?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升級,這對海運業又有何影響?11月30日下午,建投書局與上海人民出版社攜手合作,邀請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理事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金海攜最新譯作《國際航運金融手冊》和《海上帝國:現代航運世界的故事》,對話《經濟學人·商論》主編吳晨,在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與讀者分享他們對以上問題的思考。

上海|被遺忘的藝術觀——《七札》新書分享會

時間:

11月30日(周六)14:30-17:00

地點:

閔行區合川路2570號科技綠洲三期2號樓之禾空間

嘉賓:

冷冰川(藝術家)、張立憲(出版人、作家)

《七札》是著名當代藝術家冷冰川近二十年的思想隨筆集,既是關於自己,關於心靈,關於創作的靈感,亦是一本散文詩,一部文藝論,更可以看作一部當代藝術家的藝術宣言。七札,二十二章,八百八十五節,宛如頻繁的、炫目的、形狀萬變的閃電。閃電,哪怕稍縱即逝,也有可能劃破黑暗,掀開我們腦海中不知存在的簾幕的一角。11月30日,冷冰川與張立憲(老六)兩位老師將共聚之禾空間,與讀者們一同感受「八百八十五次閃電」帶來的震感。

上海|讓歷史告訴未來——中國改革的細節與邏輯:《改變中國:經濟學家的改革記述》新書分享會

時間:

11月30日(周六)19:00-21:00

地點:

浦東新區銀城中路501號上海中心大廈52層朵雲書院

嘉賓:

張軍(經濟學家、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高淵(記者、編輯)

11月30日晚,國際著名經濟學家、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教授結合個人的實際經歷、見聞與專業研究,攜新書《改變中國:經濟學家的改革記述》,與《解放日報》特聘首席記者、高級編輯高淵,第一財經頻道主持人慰笛一起,在上海中心·朵雲書院旗艦店,與讀者們分享鮮有人知的改革細節,回顧充滿了激情與創造力的中國經濟改革的來龍去脈,把握中國改革的思想資源,起航改革的未來。

上海|城市的公共性與公共空間規劃

時間:

12月1日(周日)14:00-16:30

地點:

虹口區公平路18號8棟嘉昱大廈一層建投書局

主講人:

侯麗(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個城市的公共空間是其社會文化的體現、集體的象徵,是培育公共生活的重要場所。」然而,在城市高強度開發的當下,城市公共性與商業化的矛盾已經日益凸顯。資訊時代的到來讓表達與交流變得碎片化、去中心化,人們對城市公共空間的需求是否也隨之變化?12月1日的JIC講堂「社會變革」板塊,我們邀請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侯麗來到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帶領我們重新審視城市公共性的價值與意義。

上海|古文字與出土文獻

時間:

12月3日(周二)18:30-20:30

地點:

楊浦區四平路1239號同濟大學逸夫樓二樓報告廳

主講人:

劉釗(復旦大學特聘教授)

近年古文字與出土文獻成了學術界關注的一個熱點。文獻流傳,歷時愈久,愈易失真。通過對出土文獻的鑑別、擇善,我們可以還原一部分真實古代歷史,了解古代的物質文化生活以及社會風俗,不斷地完善和充實古史研究的理論方法和知識結構。什麼是古文字和出土文獻?古文字與出土文獻有哪些載體和內容?古文字與出土文獻有什麼學術價值和意義?《古文字與出土文獻漫談》講座將詳細介紹相關知識和概念,並通過例舉實例,說明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的重要性。

廣州|今 敏的異想世界——《OPUS》廣州分享會

時間:

12月1日(周日)15:00-17:00

地點:

荔灣區中山7路68號一起開工社區1樓路演廳

嘉賓:

姚睿(編劇、導演、廣州大學副教授)、周鮚(動畫導演、策展人、廣州大學動畫系主任、副教授)、桃子(漫畫家)、葉宇廷(動漫愛好者)

今 敏導演漫畫生涯最後的作品——《OPUS》,在各方努力下終於重見天日,首度以單行本的形式結集出版,且遂其所願地收錄了生前曾被拒絕刊登的「最終話」結局。在這個夏天,《OPUS》也終於被後浪初次引入中文世界,得以與熱愛今 敏的各位讀者與影迷朋友們見面!今 敏分享會從北京開到成都,這次終於來到廣州!12月1日,我們將與漫畫、電影、動畫界的大咖一起,聊聊今敏與他的《OPUS》。

成都|電影與旅行:木衛二帶你感受光影之美

時間:

11月29日(周五)16:30-17:30

地點:

高新區世紀城路198號世紀城國際展覽中心附2790號世紀城國際展覽中心1號館1號活動區

嘉賓:

木衛二(影評人)、查欣佶(製片人、編劇)

這是木衛二的旅程,也是每個人的一場大夢。走過萬裡,將這本《浪跡》獻給你。11月29日,獨立影評人木衛二將做客成都首屆天府書展就如何在電影裡審視風物、在旅行中發現風景與現場讀者進行交流。

成都|共讀漢德克——2019諾獎得主彼得·漢德克作品分享會

時間:

11月29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錦江區紅星路3段1號IFS國際金融中心LG2層言幾又書店

嘉賓:

韓瑞祥(出版人)、鐘鳴(詩人、作家)

世紀文景至今已出版九卷本「彼得·漢德克作品」,包括《罵觀眾》、《守門員面對罰點球時的焦慮》、《無欲的悲歌》、《左撇子女人》、《緩慢的歸鄉》、《去往第九王國》、《形同陌路的時刻》、《試論疲倦》、《痛苦的中國人》。在這場分享會中,彼得·漢德克作品中文版主編韓瑞祥教授與著名作家鐘鳴,將從各自的角度出發,與讀者分享他們眼中的漢德克和他的作品。

成都|用經濟學認識世界

時間:

11月30日(周六)12:30-13:30

地點:

武侯區世紀城路198號附2790號世紀城國際展覽中心1號館2號活動區

主講人:

梁小民(經濟學家)

現實世界紛繁複雜,經濟發展與地球的生態系統時有博弈。經濟學能帶我們走出全球變暖的困境嗎?如何用經濟學認識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如何通過讀書掌握經濟學思維?如何更實際、更有趣、更深入地理解現象背後的經濟邏輯?11月30日天府書展上,著名經濟學家梁小民將攜譯作《氣候賭場》、新作《讀經濟學書》,邀您一起跟隨經濟學大師,摸清經濟學規律,做複雜世界的明白人。

成都|兩者:靈犀——一位法國詩人與蘇東坡的心靈交會

時間:

12月2日(周一)19:00-21:00

地點:

武侯區科華北路141號附3號四川大學出版社一樓庫聞書店

嘉賓:

寧虹(譯者、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向以鮮(四川大學教授、詩人)

一千個讀者心中,必然有一千個東坡。法國詩人羅阿眼中的蘇東坡又是怎樣的?2019的尾巴,以詩會友,心靈暢談,初冬更暖。東坡迷友們,我們庫聞書店,不見不散!

杭州|萬萬沒想到!古人的日常竟然是這樣的……

時間:

11月30日(周六)15:00

地點:

濱江區江南大道228號星光國際廣場4幢205號鍾書閣

嘉賓:

高利(杭州高級中學副校長)、段鐵(高中語文教師)

《互動詩詞·農曆紀》是一本以每日一詩詞講述古人日常生活的「百科全書」,每日品讀古人寫於今天的詩歌,不僅是詩,更是生活!11月30日,鍾書閣杭州店,一起回味古人的品質趣味生活,圍觀古人的花式日常,杭高副校長高利老師將奉上一堂別開生面的詩詞解讀課。現場還特邀嘉賓全民悅讀杭州西湖閱讀會秘書長段鐵老師和杭州數所中學文學社團的社員一起行吟誦讀,高利老師將逐一點評。

杭州|假裝第一個發現——《樹假裝不動》新書分享會

時間:

12月1日(周日)14:30-16:30

地點:

拱墅區麗水路58號遠洋樂堤港二期單向空間

嘉賓:

郭強(浙江省金華市外國語學校教師)、齊童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講師)、徐靜靜(浙江師範大學兒童文化研究院研究員)

81首趣味盎然的童詩,52位大小朋友繪製插畫,由郭強老師作詩,學生繪畫,既體現了孩子們對詩歌不同的理解,也展現了他們五彩斑斕的性格。12月1日下午,我們邀請到作者與嘉賓一同走進魔法象童書館原創童詩集《樹假裝不動》,開展童詩創意寫作分享,走進孩子們的詩和遠方。

南京|言說與沉默——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十周年·南京站

時間:

11月29日(周五)19:00、11月30日(周六)14:3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

路易絲·杜普蕾(詩人)、弗羅斯特·甘德(詩人)、四元康祐(詩人)、北島(詩人)、朱文(作家、導演)等

香港國際詩歌之夜·南京站本周繼續,將分別舉辦一場討論會——主題為「最初的話語」,以及一場詩歌朗誦會。

南京|她有她的燃點、她的正義、她的遠而敬之——朱婧新書《譬若簷滴》分享會

時間:

12月1日(周日)15:3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

嘉賓:

朱婧(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張怡微(復旦大學中文系講師)、何平(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評論家)

作家朱婧迷戀並書寫著生焉在焉的城市和城市年輕的人們,致意青春的起點,又超越青春;出乎女性的愛與疼痛,又超越女性。對於朱婧來說,寫作可以給人極大力量,也讓人反觀自身的局限。12月1日,作家朱婧、張怡微和評論家何平將來到先鋒書店,分享那些源於小說的力量。

南京|無詩歌:從車前子到中外詩歌的邂逅——中國詩歌英譯和跨文化閱讀

時間:

12月1日(周日)19:00

地點:

鼓樓區廣州路173號先鋒書店五臺山總店

嘉賓:

黃運特(加利福尼亞大學英語系正教授)、黃梵(詩人、小說家、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孫冬(南京財經大學教授、詩人、譯者)

《無詩歌:車前子詩選》今年10月由美國Polymorph出版社出版,由旅美著名作家、學者黃運特翻譯,這是車前子的第一本中英雙語詩選。12月1日,旅美作家、學者黃運特和詩人黃梵、孫冬將來到南京先鋒書店,分享中國詩歌英譯與跨文化閱讀。

西安|科幻與語言

時間:

11月30日(周六)15:00-17:00

地點:

長安區文苑南路1號西安外國語大學JA111禮堂

嘉賓:

姬少亭(未來事務管理局創始人)、韓松(科幻作家)

本次活動,兩位嘉賓將結合自己的經歷與大家聊一聊科幻與語言。

鄭州|《生死96小時》讀者分享會

時間:

11月29日(周五)19:00-21:00

地點:

金水區客文一街10號鄭州圖書館裙樓一層星棲己書屋

嘉賓:

馮韻嫻(記者)、鄭琦琦(媒體人)

這一年,突尼西亞的自焚事件點燃了燎原之火,「阿拉伯之春」席捲中東地區。時年25歲的央視特派記者馮韻嫻,成為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從阿語頻道臨時調派的記者,前往戰火紛飛的利比亞做新聞報導。在《生死96小時》中,馮韻嫻用最近的距離、最真切的關注和最溫暖的筆觸,向我們講述了戰火紛飛中關於勇氣和希望的故事。本周五星棲己作者分享會,戰地記者馮韻嫻、前大豫網新聞總監鄭琦琦將做客星棲己書屋,分享這96小時背後的故事。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一周文化講座│基因為什麼與我們息息相關
    本次講座,他將為我們詳細解讀中國的文化構造與漢字藝術。以前霞飛路上曾有不少猶太人開的皮貨店,在裡面轉轉應該不比逛淘寶差;時髦的上海女郎在時裝上除了會選擇旗袍之外,還有洋裝、便服等多種選擇;蜜絲佛陀化妝品和歐米茄手錶這類品牌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已經登錄上海灘了;最新的電影也會在歐美上映一周後,就在上海的電影院裡放映;冰糕和法棍這類食品也是從歐洲大陸而來的舶來品……我們從文獻中的商品廣告、老照片及畫報等入手拼貼出一個活色生香的摩登上海,一起探尋魔都的魅力來源
  • 一周文化講座|錢理群:我們今天為什麼需要魯迅
    7月9日,奧地利古典語言學家雷立柏將與我們共同探討多種語境中的北京、多元文化視角下的當代中國。本次講座張聽老師為我們講述尺八的歷史文化及身世離愁,現場更會有機會聽到老師的尺八演奏!今天,網際網路時代下,每個人都是媒體觸角,網絡的快速和多渠道傳播讓電影節變近了,但當魚龍混雜的信息如潮水般湧來,優劣難辨,似乎又讓我們與電影節原有的質感更遠了。
  • 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這個時代的大眾更需要詩歌?
    很多寫作者剛開始寫作時也許會想:世上已有那麼多文章,為什麼還要再寫呢?也許是因為一篇文章的完成,或多或少總要道出他人之所未道,或大或小總得消除某個疑問。到了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又面臨新的問題:網上可以輕易查到的東西,為什麼還要白費力氣地寫成文章呢?有了Google或百度,我們應該寫得更少才是。但真是這樣嗎?網際網路時代我們有怎樣的寫作和閱讀?作家如何適應網際網路的閱讀需求?
  • 一周文化講座|我們從未現代?
    本次講座付愛民老師將為我們講述新中國的少數民族人物畫。本次講座邀請北大考古文博學院李崇峰教授為我們講述鳩摩羅什譯經對中國佛教石窟寺營造產生的影響。 本次講座,將從中國畫與自然親和的文化特徵、審美情趣以及表現手法切入,為大家展現中國山水畫的獨特人文精神與藝術魅力。
  • 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湖南會產生湘軍
    原標題: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湖南會產生湘軍主講人:張曉棟(書籍設計師) 在信息爆炸的數字時代,數字閱讀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但同時也為我們開啟了另一種經典閱讀回歸。為進一步推動手制書的創新與發展,我們將舉辦「制書·知書」主題活動,特邀請到書籍設計師、龍鱗裝非遺傳承人張曉棟先生攜手制書作品經龍裝《紅樓夢詩詞》,與您一起走進手制書的世界。
  • 劉明清:網絡時代 我們為什麼還要扶持實體書店?
    也許有人會問,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在疾風快馬般的生活節奏下,市場競爭的激烈足以讓人窒息的環境中,既然買書、讀書,乃至獲取知識都可以在網上實現,我們還會需要實體書店嗎?為什麼還要花大力氣去扶持實體書店呢?難到僅僅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懷舊情結,還是要做一些「面子工程」?答案是否定的。
  • 一周文化講座|同時代人的文學與批評
    我們還將邀請五位觀眾與嘉賓現場朗誦書中經典片段,一同徜徉裡爾克深沉、溫柔的書簡世界。漂泊的話題,不僅僅是移民者所遭遇的,也是我們每一個生活在全球化時代的社會中人所在面對的。漂泊的困境、文化夾縫中的生存、記憶與愛、歷史的進程與個人的命運,命運的偶然與必然……就這些話題,兩位嘉賓將給我們帶來精彩的對談和分享。
  • 上海書展:「紙電聲一體化」引領數字閱讀新時代
    今年的上海書展上,多場數字閱讀為主題的活動成為亮點。從內容融合到產業生態融合,飛速發展的中國數字閱讀市場正在推動出版業的更新進化。「紙電聲一體化」帶來的「無邊界閱讀」正在引領數字閱讀新時代。線上連載推廣,線下實體出版,通過「線上+線下」聯動,IP衍生孵化雙線發展,閱文集團實現了在閱讀場景上的全覆蓋。PC端、移動端、實體書、電子書、有聲書,不同閱讀場景的全覆蓋,打造了一座全民閱讀數字圖書館。
  • 一周文化講座∣為什麼說《星球大戰》是沒有思想的裡程碑?
    活動當天,楊渡將向我們講述狂飆突進中那些來不及記憶的時代,呈現臺灣人一百年來,從殖民地到現代化,從農村社會到工業時代的過程中,心靈的流浪漂泊。他的家族故事,是臺灣的故事,也是中國現代化的故事——這現代化過程的漂泊,是正在發生的巨大社會變遷,我們註定再沒有一個永恆的家鄉可以回歸。
  • 許紀霖: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為什麼還要讀書?
    7月30日,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史學會理事、上海市歷史學會副會長、大今文化研究院常務顧問許紀霖在「行走的文化中國大講堂」上分析了網際網路時代堅持讀書的意義。人們對文字的感知越來越遲鈍進入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人們大量的閱讀是通過手機進行的。
  • 一周文化講座│八十年代,我們的文學回憶
    ,中國人劉小楓選擇研究西學,均是一個「個人決斷」。本次講座,中國文物學會理事梁鑑老師將為我們詳細講述佛光寺和中國營造學社的歷史貢獻,以期為建築遺產的保護傳承貢獻一點力量。兩岸的八十年代有不一樣的文學風景和時代精神,對文學傳統的態度也不盡相同,我們邀請五位華語文學作家,帶我們回到當年的文學現場。上海│形上繪畫:超越,抑或內在?
  • 一周文化講座|你留在北京的理由是什麼
    其典型而鮮明的文化個性,是上世紀80、90年代出版界一道獨特的風景,形成了特殊的出版和文化價值。本次活動,王國偉先生將談郎平的排球態度和事業選擇、《文化苦旅》的得與失、《咖啡地圖》背後的張耀性格等。隨著數碼工具在各個學科中的普及,我們可將這個時代定義為後數字時代的開端。計算機領域締造了無數的機遇,人工智慧也開始介入製造過程,成為工業4.0時代個性化製造的指向標。機械學習、人機合作和神經器械等正在轉變生產、變形系統,將之擴大為大規模的聚集經濟效應。建築置身於這輪巨變,我們必須理解設計到建築生產和設計,後數字時代將如何擬定遊戲規則,它將孕育怎樣新奇的文化,打破設計、編碼和替代材料系統的傳統規則?
  • 一周文化講座│陳引馳、傅傑:今天為什麼需要讀古典?
    本次活動我們很榮幸地邀請到著名影評人陸支羽和我們一起分享兩位導演深植於自身文化土壤所創作出的兩部電影:索拉納斯的《旅行》與亞歷山大·佐杜洛夫斯基的《詩無盡頭》。長期從事兒童文學出版編輯工作的周晴女士,始終對兒童時代葆有一份甜美的回憶。在與長大成人的兒子的對話中,她自己也再次成長。本期活動中,周晴女士將談談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常見問題,講述一路前行的點點滴滴,關於成長,關於愛。上海│今天為什麼需要讀古典?
  • 一周文化講座|走近孔子看儒家學說的時代價值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等諸多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它塑造了中國人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和民族氣質。那麼在新時代的今天,作為文化遺產和偉大民族精神的儒家思想又體現了什麼樣的時代價值呢?
  • 一周文化講座︱進入大學通識教育:今天,我們怎樣談論愛情
    這本書的編輯出版史,記錄下了這些出版大家們編輯思想的爭鋒、編輯思路的碰撞以及專業功力的切磋。如何處理一本有出版價值、但需頗多編輯工作的書,他們為我們做出了最好的示範。而繼承他們衣缽的汪家明先生,從業已塵封的130頁出版檔案中為我們發掘出了這段歷史。編輯是最需要薪火傳遞的一份職業,汪先生是當代最好的傳燈者之一。
  • 一周文化講座金庸先生與佛法
    本次邀請嘉賓為作家張楚與批評家饒翔,張楚是近些年非常活躍的和有成績的「70後」小說家,這次對話主要圍繞著張楚近些年的創作,交流文學創作與時代感知的問題,尤其是張楚所塑造的小鎮青年如何回應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命題。
  • 一周文化講座|端午與傳統文化
    為與讀者分享這本精彩而豐富的書,我們將在中信書店·僑福芳草地店舉行新書分享會,請外國文學專家陸建德與青年作家蔣方舟進行對談。兩位嘉賓將聊兩位作家、聊本書、聊各自對書中涉及話題的見解。,為孩子們帶來一場集講座、互動、體驗於一體的吟誦活動。
  • 數字時代的信息觸手可及,我們卻記不住任何知識
    信息膨脹與信息丟失,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悖論之一。從文字產生、印刷書籍、再到數字記憶,存儲技術的發展並沒有解決我們對於記憶的困擾。網絡平臺一旦關閉,我們的回憶、愛好、生活感悟、學習資料都會消失。數字時代的數據不斷膨脹,也在不斷丟失,信息觸手可及,我們卻記不住任何知識。
  • 一周文化講座|我讀諾貝爾文學
    劉曉蕾認為,《紅樓夢》是一本生命之書,正確打開它的方式應秉承融經典入生活、融經典入個人成長的閱讀理念,要認識到書中人就是我們自己,從他們的性格與命運中參悟自身的成長,感受其中美好生命的凋零和脆弱,體會其中生命浩大滄桑的無奈之感。
  • 書單|雙十二紙電大促來啦!你想要的書,我們都打折
    so,阿信這次就把書院的數字產品放在了前排,讓紙書壓軸,baba們請笑納~2020年讀者最愛財富相關好書,我們通過這些書開始尋找答案。2020年熱門紙書回顧,帶您回顧全年暢銷好書,集結引入和自產兩大渠道讀者最愛紙書,為您帶去掌上閱讀的全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