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多位醫務人員子女高考取得好成績,來看他們的育兒……

2020-12-15 騰訊網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東莞已有30名學子被清華北大錄取了。在這些「學霸」中,就有人因崇敬抗疫英雄,立志投身醫學事業,成為抗疫英雄的「繼承者」。

近日記者在採訪東莞高分考生中發現,不少是醫務人員的子女。這次,我們走進5名醫務人員的家庭,他們的孩子都在今年的廣東省高考文或理科排名前500名。身為優秀的醫務人員,自身的職業素養總是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

他們究竟有怎樣的魅力呢?繁忙顧不上家的他們,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家庭教育?

父母是抗疫英雄

「言傳身教」養成時間管理能力

父親楊偉華:高埗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

女兒楊焯斯:廣東省文科前20名,已被北京大學錄取

▲楊偉華全家福

在很多人看來,特別是在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這段時間裡,「醫生」就是英雄的代名詞。脫下白大褂的他們,其實也是普通人,會成家,會養兒育女……在楊焯斯眼裡,父母是醫生這件事很平常,「別人是怎麼生活的,我們也怎麼生活。」

在知道女兒高考成績被屏蔽時,楊偉華的第一反應是「驚奇」。他知道女兒學習成績一直很穩定,但從未想到她能考出這麼好的成績。「這與老師的引導,與楊焯斯的紮實基礎和淡定心態分不開。」

楊焯斯的媽媽曾是抗擊非典一線醫務人員,儘管現在是醫院一名行政管理人員,在抗擊新冠肺炎戰疫中,她也為一線醫務人員鼓勁,做好後勤保障工作。

在楊偉華看來,是他們自身對工作的熱愛與責任心,影響了女兒。「正所謂言傳身教吧,特別是醫務人員工作的計劃性、快節奏,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

楊偉華的單位是高埗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是鎮疾控中心。作為防疫人員的他,疫情期間一直活躍在抗疫一線,每周和同事一起負責集中隔離和居家隔離管理、社區排查、流行病學調查、疫情應急處置、標本採集、農貿市場疫情防控等工作。疫情初期,早出晚歸是每天的工作常態,經常早上6、7點離家,晚上10、11點才回來。這段時間也是楊焯斯全力以赴準備高考的日子,父母不在家裡的時候,她會自己做飯吃,抽空做些家務活;更多時候是緊跟老師步伐,規劃時間,安排學習。

「因為爸爸媽媽做這行,她深知疫情期間醫務人員工作的重要性,對我們毫無怨言。」楊偉華說,身邊許多親人都是醫務人員,並奮戰在抗疫前線,女兒十分欽佩和支持他們。晚上下班回到乾淨整潔的家,看到餐桌上女兒準備的簡單飯菜,他和妻子都會感到由衷的欣慰。

楊偉華希望,女兒在大學裡能保持良好的心態,一切歸零,重新開始,充實自己,無愧這段「新冠肺炎疫情的備考經歷」。

亦師亦友互重互信

援滇醫生養出「淡定」娃

父親鄒前福:樟木頭醫院檢驗科副主任技師,現於雲南支醫

兒子鄒哲涵:廣東省理科445名,高考680分,曾獲廣東省天文學競賽三等獎、東莞市化學競賽二等獎

▲鄒前福全家福

2019年6月,為響應「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必須長期堅持下去」的號召,身為醫生的鄒前福離開東莞前往雲南巧家縣。他與同事為當地帶去東莞的先進經驗和技術成果,為受援的巧家中醫醫院「造血」,努力提升受援醫院服務能力。

今年初,好不容易回家一次的鄒前福返莞過春節,並打算兌現先前父子間的約定,陪伴、鼓勵即將高考的兒子。不料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沒能和家人好好團聚的他又奔赴抗疫前線,參與虎崗高速路口24小時三班輪轉的預檢分診工作,直至重返援滇前一天。

無論是去雲南支醫,還是出外勤參與抗疫,鄒前福都和兒子商量,永遠都會得到兒子「淡定」的答覆:「我可以照顧好自己,你就放心去做吧。」

鄒前福說,兒子初中時看過一部電影,講述的是飛機失事後迫降島上,其中有一名醫務人員搶救了十幾個病人的故事,看完後感嘆醫務人員的偉大。他也曾帶兒子參觀醫院的核酸檢測實驗室,或許就是因為這些交流,他總能得到兒子的理解和支持。2月份,鄒前福在站好抗疫最後一班崗後,便馬上回歸到援滇隊伍。

今年6月,一年的支醫結束,考慮到當地新技術和新項目還不成熟,鄒前福主動申請在雲南再戰一年。鄒前福也有對兒子感到虧欠的時候,「沒辦法做飯給他吃、陪他去想去的地方,照顧他的學習和生活。」

鄒前福的愛人也是樟木頭醫院檢驗科的一名醫護人員。因工作忙,她只能周末做飯送到學校給孩子加餐。

如今,兒子在高考中取得了優異成績。鄒前福說,兒子希望成為中國工程院的一名院士,所以高考志願填報了上海交通大學的工科實驗班。此外,受父母感召,兒子也有志從醫,並填報了中山大學本碩連讀的醫學專業。

從小放手孩子養成自律

習慣父母忙碌立志從醫

母親陳如碧:市水鄉中心醫院採購辦公室主任、主管護師

兒子陳東正:廣東省理科468名,高考679分,曾獲全國信息學(計算機)競賽普及組、全國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一等獎

▲陳如碧和婆婆、兒子的合影

高考放榜的時候,陳如碧正在路上開著車,手機收到了兒子高考成績的簡訊。沒留意簡訊後面的排名,她還想著兒子可能考砸了。直到後來,陳如碧才反應過來兒子在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績,「倒也不是特別興奮,因為他平時成績比較穩定,這次可以說是正常發揮。」

疫情期間,陳如碧曾支援醫院預檢分診、負責防控物資的採購。因為口罩等防控物資的採購需求量突然增大,加上貨源、價格等不確定因素帶來的壓力,晚上睡覺時陳如碧都會夢到自己在搶購口罩。因為工作忙,陳如碧和愛人沒有過多的時間去照顧準備高考的兒子,都是兒子自己在家上網課、做午飯吃,碰到晚上要加班的時候,兒子只能叫外賣,甚至把外賣都吃膩了,「兒子都習慣了,很理解我們。」

陳如碧說,從小學開始就沒時間監督兒子的學習,但他十分自律,放學後會先完成作業才做其他事情,平時也能自己妥善安排學習時間。

陳如碧說,高考結束後,兒子的第一志願填報了北京師範大學(北師大)的心理學,第二志願是中山大學的臨床醫學。可能是受陳如碧醫生職業的影響,兒子從小就對人文關懷感興趣,對他們和老人也十分孝順。

不管兒子選擇什麼專業,陳如碧都會跟他分析發展前景,讓他自己決定最後走哪條路。陳如碧覺得,高考並不是兒子人生中唯一重要的階段,希望他之後在大學也能多選修其他專業的課程,不斷地豐富自己。

無法陪伴但重視引導

注重養成孩子閱讀習慣

母親周蓉:市婦幼保健院質管科病案室主任助理,兒內科副主任醫師

女兒吳文琪:廣東省文科313名,高考624分

▲周蓉和女兒吳文琪合照

剛知道女兒的高考成績時,周蓉內心有點「小激動」,甚至讓她有「淚目」的感覺。既有感動,更有對孩子的虧欠。

作為一名質量管理科和兒內科的醫生,周蓉十分關注孩子的營養問題。在女兒讀初中之前,周蓉因為要經常上夜班沒辦法全身心照顧女兒,便請一位親戚專職照顧女兒的日常飲食,養成了女兒良好的身體素質,幾乎沒發生過因為生病耽誤學習的情況。此外,周蓉還注重對女兒閱讀習慣的培養,家裡放了很多書籍。女兒讀小學的時候,周蓉工作太忙,白天便會送女兒到書店或圖書館看書,而她能在那裡待上一整天。有空的時候,周蓉和愛人會帶女兒到人文歷史濃厚的城市去旅遊,給她講講故事。「我們不可能守在女兒身邊,只能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引導她,讓她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獨立。」周蓉說。

周蓉從小生長在醫學家庭,她的女兒也深受這個大家庭的影響,感受到醫生的崇高與偉大,當幫助到那些有需要的人時女兒也會有成就感。有一年中秋節,周蓉在醫院上夜班忙個不停,連續處理了三個較重的急診,而女兒送月餅過來時也看到了她的辛苦。平時,周蓉都會和女兒聊聊工作上感人的事情,讓女兒了解到更多醫務人員的工作意義。

周蓉說,一開始女兒其實想學醫,由於對理科的物理學不擅長,分班時她只能選擇了文科。無論選擇哪門學科,周蓉終身學習的態度和對工作的熱愛,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她的女兒。

把孩子當做朋友去溝通

兒子從小獨立更懂照顧母親

母親劉肖英: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

兒子張浩賢:廣東省文科338名,高考623分

▲劉肖英全家福 本版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7月4日,高考前,兒子開始感到不舒服,結果第二天就發燒了。當時,身為母親的劉肖英十分擔心,特地請假陪在身邊給他吃藥、量體溫,所幸在高考第一天早上,他的體溫恢復正常,可以參加集體考試。雖然兒子高考發揮得不太好,但是成績出來的時候,劉肖英還是為孩子感到開心和自豪。

在婦產科工作,看到大人和小孩平安時,劉肖英會由衷地感到幸福。加班做手術是常事,因此劉肖英在照顧孩子學習和生活的時間安排方面還是有一定困難。反倒是兒子會經常到醫院來,給上夜班的劉肖英送飯。

考慮到陪伴兒子的時間太少,劉肖英更覺得自己要把他當成朋友去了解和溝通,而不是以父母的角色去要求他。在劉肖英的影響下,兒子十分獨立,且對醫學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因為兒子學習文科,雖然對中醫感興趣,但最後還是填報了經濟金融方面的專業。在未來,劉肖英希望兒子能夠保持原來的學習動力,把專業學好。最重要的,不管是作為醫生還是母親,劉肖英都希望兒子能身體健康。

記者 李春燕 見習記者 陳美任

相關焦點

  • 東莞多位醫務人員子女高考取得好成績,來看他們的育兒經
    來源:東莞時間網-i東莞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東莞已有30名學子被清華北大錄取了。在這些「學霸」中,就有人因崇敬抗疫英雄,立志投身醫學事業,成為抗疫英雄的「繼承者」。近日記者在採訪東莞高分考生中發現,不少是醫務人員的子女。這次,我們走進5名醫務人員的家庭,他們的孩子都在今年的廣東省高考文或理科排名前500名。
  • 看東莞醫務人員的育兒經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東莞已有30名學子被清華北大錄取了。在這些學霸中,就有人因崇敬抗疫英雄,立志投身醫學事業,成為抗疫英雄的「繼承者」。記者在採訪東莞高分考生中發現,不少是醫務人員的子女。這次,我們走進5名醫務人員的家庭,他們的孩子都在今年的廣東省高考文科或理科排名前500名。身為優秀的醫務人員,自身的職業素養總是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
  • 一線醫務人員子女,中考直接加分,高考為何不行?
    這其中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對醫務人員中考生子女的直接加分錄取,比如說湖北省的加10分,江西撫州的加20分,山西大同的加30分等。雖然各地所加分值不同,但每一分都可能價值連城,都能夠對中考生上更好的高中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 四川為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提供高考志願服務
    「一對一」高考志願諮詢服務現場封面新聞記者 邱天 張崢在今年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中,四川醫務人員們將闔家團圓的喜悅為解除這批戰疫醫務人員子女高考後志願填報的後顧之憂,從7月24日起,四川省各級招考機構持續為250餘位援鄂及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提供「一對一」高考服務。其中,省教育考試院直接服務省級醫療機構抗疫醫務人員子女。
  • 上海科技大學發布針對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參加校園開放日的...
    導讀:上海科技大學於上周啟動【校園開放日】報名,今天又在本校的招生網上發布了一則針對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參加【校園開放日】的公告
  • 江蘇為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提供高考志願服務
    7月29日,江蘇省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高考志願填報專場諮詢會在江蘇省教育考試院舉辦。來自省直及13個市抗疫一線的81個醫務人員家庭,援湖北及援黃石醫療隊的17個醫務人員家庭,共近200人參加了本次諮詢會。  汪予恆是南京十三中的考生,她的父母都是抗疫一線的醫生,年三十起父母就一直堅守崗位,40多天沒有休息。
  • 江蘇為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提供「一對一」高考志願服務,不少高分考生改變志向選擇醫學專業
    7月29日下午,江蘇省教育考試院舉辦全省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高考志願填報專場諮詢會。記者在諮詢會現場採訪時發現,不少醫務人員的子女都在父母的感召下,立志投身醫學事業,感受生命的意義。唐詩在高考中考出了416分的好成績,選測等級雙A+,如果選擇南京大學,她還能獲得加3分選專業的政策加分。高考複習期間,唐詩在長達四十多天的時間裡只能和媽媽通過視頻的方式聯繫。「我的媽媽是南京二院感染科的一名醫生。年三十那天她在家裡吃了一頓年夜飯,大年初一的早上就匆匆上一線了。」為了不打擾女兒複習,同時減少對家人的傳染,唐詩的媽媽四十多天裡都沒有回家。
  • 「一對一」指導 全程跟蹤服務 江蘇為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提供高考志願服務
    7月29日,江蘇省教育考試院舉辦全省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高考志願填報專場諮詢會,為這些考生提供「一對一」的高考志願指導。南京十三中考生汪予恆說:「這一次疫情期間,我的父母他們都非常努力地奮鬥在抗擊疫情的一線,我就深受感動。所以我也想在今後繼承他們的衣缽,服務於社會。」
  • 援鄂醫護人員獎勵多,給子女加分為哪般?
    全國援鄂醫務人員4萬多人完成了危險、艱巨的戰疫任務,已經安全有序地撤離。隨著白衣英雄們的凱旋,全國各地陸續開始對援鄂人員進行表彰和獎勵。目的是激勵獎勵援鄂醫務人員,鼓勵全社會向他們學習,營造崇尚英雄、勇赴國難的良好社會氛圍。
  • 一線醫務人員子女中考最高加30分,醫生:我反對
    2月14日-2月18日,湖北省、江西撫州市、山西大同市先後發布措施,對參與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線醫務人員子女給予10分、20分、30分的中考加分獎勵,此事隨即在網上引發熱議。還有其他一些省市給予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加分。
  • 為什麼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加分引起巨大爭議?
    而隨著一線醫護人員的不懈奮鬥,終於,多地新增人數降為「0」,這時候的「0」是多麼好看。,其中的一條:2020年參加中考的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可享受中考加10分的優惠政策。當別人還在為著能夠多拿一分而其他超過50人的時候(長沙2019年中考數據1分=50.1人),多拿了30分的同學已經超過了其他的1500人。這是很恐怖的數據! 很多人都說,中考和高考是一個得到公認還能保持公開、公平、公正競爭的領域。 教育是涉及到千家萬戶的事情。
  • 高校為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滿足第一志願專業
    中國青年網宜昌8月26日電(通訊員 魏瑤)8月23日,三峽大學招生辦發布公示,汪天九、範啟瑞、張姝揚3名新生成為第一批享受到「湖北省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子女關愛政策」的錄取新生。該公示內容不僅包括了錄取新生的相關信息和高考成績,還包括其父親或母親的所在醫院、參與抗疫人員的姓名及第一志願專業。
  • 正能量,湖北一線醫務人員子女中考加10分
    湖北官方發布《關於進一步關愛和激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提出,加強對一線醫務人員的政策傾斜,2020年參加中考的一線醫務人員子女,有關市州可在其錄取總分基礎上增加10分後參加中考招生錄取。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參加普通高考報考湖北省屬本專科高校被錄取的,由高校根據考生意願在同批次優先調整專業;安排省內部分優質高職院校專項招收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實行計劃單列。
  • 有人建議給立功的醫護人員子女高考加分,這合理嗎?聽老師怎麼說
    現在高考還能加分的項目有6項:1、自謀職業的城鎮退役士兵報考成人高等學校可增加10分投檔;2、烈士子女高考成績總分低於高校調檔分數線20分以內的,可以向高校投檔;3、自謀職業的城鎮退役士兵其中榮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軍區以上單位授予榮譽稱號的,可在其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20分投檔;
  • 東莞9位高分考生成績被屏蔽,他們的學習心得有哪些?
    新朋友點擊「莞香花開」可快速關注 從昨天(7月23日)下午起 廣東省2020年高考陸續放榜 東莞共統計到9位高分考生成績被屏蔽
  • 東莞9位高分考生成績被屏蔽,他們的學習心得有哪些?
    從昨天(7月23日)下午起廣東省2020年高考陸續放榜東莞共統計到9位高分考生成績被屏蔽數量僅次於廣州(15個)、深圳(11個)、全市前十的「學霸」成績相比,何秉翔在對待高考成績上顯得十分謙虛。雖然是一位理科學霸,可何秉翔的興趣愛好卻有點「文藝」,比如看音樂劇就是他放鬆的好方法。而在這個「史上最短的暑假」,學英語、學編程、多讀書都在他的計劃中,「高考前一直忙學習,現在就想多抽出時間學點別的、讀讀書,最近就正在讀《紅樓夢》」。談到進入大學的生活,何秉翔希望能報考物理類的專業,並且在學生組織和社團中也能有所參與,「多多認識這個社會」。
  • 疫情一線醫務人員子女中考加分不公平?不加分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6月1日,武漢教育局宣布給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子女2020年中考加分10分的政策,消息剛出來,>一些網友認為可以給醫務人員現金獎勵、榮譽,但是直接中考加分影響公平性! 對於武漢市的一線醫務人員而言,過去的近半年裡,是武漢歷史上醫護人員人手最緊張的特殊時期,新冠肺炎患者的數量在短期內呈指數級暴增,原有的醫護人員配置嚴重不足,於是國家相應作出了全國醫護馳援武漢的決策。 在武漢這樣的疫情起源地和重災區,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可想而知,而為了避免家人交叉感染,很多醫護人員在下班時間也會避免回家。
  • 抗疫有你,服務有我」——我市舉辦全市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高考志願填報專場諮詢會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於強化抗疫醫務人員子女教育幫扶工作要求,兌現市教育系統為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家庭提供「一對一」服務的莊重承諾,7月29日下午,市教育局和市衛健委聯合舉辦全市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高考志願填報專場諮詢會。
  • 三峽大學為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圓夢,滿足第一志願錄取!
    公示內容不僅包括了錄取新生的相關信息和高考成績,還包括其父親或母親的所在醫院、參與抗疫人員的姓名及第一志願專業。範啟瑞與父親的合影2月18日,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關於進一步關愛和激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的若干措施
  • 宜昌中考取消英語聽力口語考試 抗疫醫務人員子女增加10分
    製圖:章巧慧4月29日,在宜昌市召開的「全市疫情防控、復學複課及中考政策」新聞發布會上,宜昌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覃照表示,該市中考將安排在高考之後進行,並取消英語聽力口語考試,確定為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的將增加10分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