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與張兆和,中國文壇中的一對伉儷。他們的愛情,似花似霧,繽紛迷離。他們的愛,一開始就有隔閡,一個是白天鵝,一個是「癩蛤蟆」。一個把愛情想得過於浪漫,一個則出奇地理智。沈從文是個文人,內心極為豐富,張兆和的冷靜與理智,讓這個作家的自卑感和孤獨感揮之不去。他愛她,這點毫無疑問,一個男人,甘願放下自尊心,去承受這份不平衡的愛情時,就證明,他對她的愛,沒有半點虛假。
沈從文婚外情的原因:如影隨形的自卑感
張兆和一開始是不愛沈從文的,張兆和的追求者太多了,對所謂的甜言蜜語,海誓山盟早已麻木,何況,沈從文是這些追求者中的「癩蛤蟆第十三號」呢,完全不符合張兆和的審美標準啊。所以沈從文一直想,是不是張兆和對自己的愛,只是「情書攻勢」下的感動而已。沈從文為了愛,一直活在這種猜疑和恐懼中,可以說,他一直活在張兆和的陰影裡。
但高青子就完全不同了,她是他的粉絲,愛笑而溫婉。他遇到高青子,是在他和張兆和婚後不久。他們第二次見面,沈從文看到高青子的衣服,就把心交出去了。因為,高青子的穿著,跟自己小說的《第四》中主人公的打扮一摸一樣:一件綠地小黃花襖子,袖口塗了一抹紫色。沈從文在張兆和那裡的自卑感,在高青子這裡,一下子就煙消雲散了。一個男人,是無法拒絕一個崇拜他的女人的。沈從文在高青子這裡,找到了在張兆和那裡得不到的平衡和慰藉。於是,他帶著深深的內疚感,和高青子往來了。
張兆和得知丈夫婚外情後,驚異而痛苦,卻極為理智
在林徽因的開導下,沈從文把這段戀情向自己的妻子坦白了。張兆和畢竟是大家閨秀,她在得知丈夫婚變後,並沒有尋死覓活,也像《氓》中的女主人公那樣與之決絕。她默默承受著丈夫背叛的痛苦,照顧著家庭。
她的第一招:冷處理。她沒有責罵沈從文,而是和他分居了,她帶著孩子回到了娘家。當他南下去西南聯大任教,她也選擇留在北京。在愛情上,如果空間不能磨合傷口,就讓時間去磨合吧。張兆和明白,以沈從文的性格,他和高青子的這段戀情,是短時間不會放下的。果然,當沈從文來到西南聯大後,高青子也來了。他們的戀情,此時眾人皆知,滿城風雨。張兆和得知後,更是痛不欲生。
她的第二招:放下身段。當初不願意跟沈從文到昆明的她,還是選擇輾轉三個月,來到了昆明。她帶著的,是他的兩個兒子。沈從文一看到兒子,特別是看到兒子跟他生疏後,立馬自責起來。他再一次跟妻子坦白了,並表示,斷然不會再離開母子三人了。面對自己深愛的妻子和熱戀的戀人,沈從文還是選擇了前者。張兆和相信,沈從文對自己的感情,從來沒有變過。只是,他又愛上了另一個人。她相信沈從文的感情,但不相信他的心。
她的第三招:幫助第三者。張兆和來到昆明,終於見到這個丈夫迷戀的人,她承認,高青子長得很漂亮。她不禁同情起高青子來,覺得她是在揮霍浪費自己的青春。於是,她做出一個決定,幫高青子介紹對象。張兆和不是在報復高青子,而是真心為她著想。這一招,把高青子愣住了。高青子雖然不舍,但是面對善良賢惠,落落大方的張兆和,她選擇了離開,從此消失在了沈從文的世界裡。
1945年,高青子走後的第三年,沈從文以舊題《主婦》寫了一篇小說送給張兆和,張兆和看他一眼沒合眼,關心他說:「你的故事寫完了,好好地睡兩個鐘頭吧。」沈從文回答道:「我不過是這一天有點累,你卻累了十二年!我想起就慚愧難過,」張兆和聽後,強忍著淚水,開玩笑地說:「喲,我還是第一次聽到你說慚愧!」至此,一切迷霧煙消雲散,就像沈從文在《水雲》中寫的那樣:「自從『偶然』離開了我後,雲南就只有雲可看了。」那麼,愛情究竟是天上的雲呢,還是天上的虹?
感悟:那些轉瞬即逝的風景必定異常美麗,但美麗過後,依然堅固於心的東西,才是真正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