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傳報告:音樂付費見成效 兩成音樂人收入較上年漲50%

2020-12-22 騰訊網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羅亦丹)12月21日,第十期E法數位音樂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教授張豐豔在論壇上發布了《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報告顯示,目前音樂人音樂收入平均數仍處較低水平,超五成音樂人沒有音樂收入。但過半數的音樂人的音樂收入較上一年有所增長,其中19%的音樂人的音樂收入較上一年上漲了50%。根據報告,國內音樂版權環境逐步完善和線上音樂平臺的發展是音樂人收入增加的因素之一。換言之,在注重版權、音樂付費的大背景下,一部分音樂人的生存環境得到了改善。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根據去年發布的《2019中國音樂人報告》,有47%的音樂人月收入不足2000元,而《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顯示,今年只有22%的音樂人月收入佔比不足2000元,相比去年,音樂人收入水平有所上升。

「目前,國內音樂人仍存在收入低下、無力議價最後選擇『用愛發電』的情況。」張豐豔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53%的音樂人收入不足5000元,比北京市平均工資低30%,52%音樂人沒有任何音樂收益,僅11%的受訪音樂人為全職音樂人。音樂創作的成本與收入不成正比,導致音樂人職業參與度不高,許多音樂人只能從事與音樂不相關的職業,以主業『養活』音樂維持創作。」

不過,隨著國內音樂版權環境的逐步完善以及線上音樂平臺的發展,音樂人的音樂收入呈現出了較明顯的增長趨勢。報告顯示,在有音樂收入的音樂人中,有過半數的音樂人的音樂收入較上一年有所增長,其中19%的音樂人的音樂收入較上一年上漲了50%。在音樂收入上漲50%的這部分音樂人中,有38.22%的音樂人音樂收入主要來源為版稅,27.75%的音樂人音樂收入主要來源為音樂製作,24.61%的音樂人音樂收入主要來源為音樂演出。據統計,收入大漲50%的這部分音樂人中,63.98%與平臺籤署過獨家協議。

報告顯示,2020年有超過七成音樂人從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數位音樂平臺獲得收入,超過19%的音樂人從數位音樂平臺獲得的收入在1000元以上,這個數據雖然仍處於較低水平,但相較往年已有大幅提升。

此外,在數位音樂平臺方面,通過騰訊音樂獲取收益的音樂人佔比64.4%,其次為網易雲音樂,佔比24.9%,蝦米音樂、咪咕音樂、抖音等眾多平臺也是音樂人能夠獲得收益的渠道之一。需要注意的是,音樂直播成為了音樂人獲得收益的新興渠道,有37%的音樂人有直播行為,其中62%的音樂人獲得過直播收入,8%的音樂人通過直播的獲得的年收益在1萬至10萬元區間。

「中國是流媒體滲透率極高的國家,在線音樂付費用戶規模也處於快速上升趨勢。但用戶付費的習慣相比國外仍然較低,數據顯示,目前TME(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付費用戶5170萬,付費比例為8%,而法國在線音樂網站Deezer的用戶付費比例高達50%。」張豐豔表示。

在張豐豔看來,過去一年裡,數位音樂平臺的註冊音樂人數量繼續增長,僅網易雲音樂一家音樂人數量已高達20萬人,在數位音樂收入總體增長的背景下,音樂人來源於數位音樂平臺或短視頻直播平臺的收入呈現上升趨勢。但目前,頭部熱門版權價值不菲,腰部尾部音樂人的作品則無人問津,音樂創作個體之間收益差異巨大,長久以往,難免削弱音樂創作的整體動力。總體而言,中國音樂市場具備極大的潛力,但如何在把蛋糕做大的同時,把蛋糕分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羅亦丹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柳寶慶

相關焦點

  • 中國傳媒大學報告稱52%的中國音樂人沒有音樂收入
    中新網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 王慶凱)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教授張豐豔21日在第十期E法數位音樂論壇上發布的《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顯示,過去一年,中國音樂人來源於數位音樂平臺或短視頻直播平臺的收入呈現上升趨勢,但目前音樂人音樂收入的仍處於偏低水平。
  • 中國音樂人報告:5成音樂人月收入8000元以下
    該報告顯示,2020年,超9成音樂人入駐了數位音樂平臺,其中有超過七成音樂人從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數位音樂平臺獲得收入,較多的非學生音樂人群體的月收入集中在2000-4999元、5000-7999元,分別佔比達到了28%、22%。▲12月21日,中國傳媒大學《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發布,這是報告封面。
  • 47%中國獨立音樂人月收入不足2000,「做音樂不如掃大街」……
    據中國傳媒大學張豐豔工作小組發布的《2019中國音樂人生存狀況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絕大多數音樂人仍生存艱難,近半數音樂人的稅前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就像我們在文章開頭說的,《報告》顯示絕大多數音樂人仍生存艱難,近半數音樂人的稅前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而且,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僅 21%,月收入到1萬元以上的則只有9.3%。2000元,這是什麼概念?2019年,北京市的最低工資都漲到了2200元! 也就是說,北上廣一個普通的掃大街的,都可能比「搞音樂的」掙得多......
  • 《中國音樂人生存現狀報告》發布:網易雲音樂入駐音樂人超 20 萬
    11月6日,網易雲音樂發布《中國音樂人生存現狀報告(2020)》。《報告》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原創音樂取得重大發展,已漸與主流商業音樂並駕齊驅。音樂人生存現狀有較明顯改善,同時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其中,網易雲音樂入駐音樂人超20萬,較4年前增長10倍。
  •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2020Q1財報亮眼,在線音樂付費用戶規模達4270萬
    北京時間2020年5月12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騰訊音樂」,「TME」或「公司」)(NYSE:TME)發布了截至2020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2020年第一季度,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整體業績在疫情逆勢中的表現持續穩健,在線音樂訂閱收入與付費用戶持續創紀錄增長,多管齊下支持音樂人創作更多原創內容,且持續發力長音頻和TME live等市場新藍海,為用戶提供了更完整的音頻娛樂體驗,進一步加強了其在線音樂和社交娛樂服務之間價值創造的良性循環。「得益於在線音樂訂閱收入的強勁增長,我們在第一季度取得了健康的業績表現。
  • 在線音樂付費時代到來
    文 / 本刊記者 劉馨蔚在線音樂服務是指用戶通過會員訂閱和數位音樂購買來支付音樂費用。隨著版權環境的持續改善及付費意願的不斷提高,在線音樂付費化大潮已經來臨。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手機音樂客戶端用戶較上年增長7.00%,整體規模達5.80億人,預計2020年將增至6.18億人。
  • 半月談|音樂人沒有來自音樂的收入?中國音樂人陷維權之困
    半月談記者 張漫子國際唱片業協會2019年4月發布的《2019年全球音樂報告》顯示,中國音樂產業總產值再創新高,位列全球第七。業內預計,2019年中國音樂產業總規模或將超過4000億元。然而,音樂市場雖在蓬勃生長,部分音樂人卻陷入侵權頻發、維權無門的境地,靠做兼職生存。國內各音樂平臺近年來相繼推出扶持獨立音樂和原創音樂人的計劃,有的平臺甚至拿出上億元支持精品創作。以網易雲音樂為例,該平臺入駐的原創音樂人超過10萬,原創作品數量超過150萬首。3年來,在此計劃扶持下,原創音樂人數量增長31倍。
  • 從QQ音樂插播語音廣告「被罵」,聊聊中國的音樂付費
    根據Spotify發布的2020年Q1財報顯示,免費用戶帶來的廣告收入為1.48億歐元,同比增長17%,但受到疫情影響,環比上一季度的2.17億歐元,大幅下降32%。可以看到,雖然廣告收入不及付費訂閱收入,但也是給產業創造價值。目前,Spotify已經將廣告安插在原創播客節目裡面,由播客主持人將廣告讀給聽眾,甚至打破了Spotify一直以來堅持的永遠不會向付費用戶推送廣告的立場。
  • 月收入超過50萬元,酷狗音樂人如何改寫音樂人命運?
    根據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張豐豔工作小組發布的《2019中國音樂人生存狀況報告》,音樂行業的兼職音樂人佔比仍高達80%,全職音樂人僅有12%,絕大多數音樂人仍生存艱難,近半數音樂人的稅前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疫情所掐斷的線下演出,更是許多音樂人最後的收入來源。
  • 音樂市場這麼紅火,但大部分音樂人無法靠音樂養活自己
    在對來自40多個城市的104名音樂人調研後,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教授張豐豔近日發布了《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其中透露:過去一年,中國音樂人來源於數位音樂平臺或短視頻直播平臺的收入呈上升趨勢,但目前音樂人的音樂收入仍處於偏低水平。
  • 先聲周報| 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摩登天空推出新一季音樂人計劃
    原創音樂人可以隨時隨地將作品上傳至騰訊音樂人開放平臺參與後續的全鏈條活動,得到不斷升級的資源。3月29日,原力合輯第一輯《地心遊記》發布,其中包含10組音樂人的原創作品,目前已在QQ音樂上線。據國際唱片業聯合會(IFPI)稱,印度將有望成為全球十大音樂市場。2017年印度音樂產業總收入增長27%,達到1.025億美元,其中流媒體音樂收入增長了37.3%;印度的數位音樂收入佔到了印度唱片收入的91%。
  • 《療愈音樂收聽報告》發布:超8300萬人收聽療愈音樂
    喜馬拉雅發布《療愈音樂收聽報告》。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有超過8300萬人在收聽療愈音樂,喜馬拉雅療愈音樂付費用戶的平均消費金額達76元,音樂人8月付費專輯平均收入達到3.85萬元,純音樂人迎來最好的時代。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有超過8300萬人在喜馬拉雅收聽療愈音樂,療愈音樂的一二線城市收聽比例超過50%,80後、00後、90後是收聽最多的三個群體,其中80後佔比高達42.8%。人們依靠療愈音樂緩解壓力、幫助入眠,大數據顯示,周三收聽療愈音樂的用戶最多,周六則最少,睡前11點是收聽高峰,9點到24點收聽的人數最多。
  • 抖音音樂2020音樂人扶持計劃,百億流量+音樂補貼助力音樂人成長
    麵包和夢想,  音樂人都值得擁有  根據《2019中國音樂人生存狀況報告》,9.3%的音樂人月收入能達到1萬元以上,稅前月收入維持在2000-4999元水平的音樂人有四分之一,而絕大多數的音樂人稅前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
  • 先聲周報|華納音樂再啟IPO,Spotify付費用戶達1.24億
    2019年初,SongTrader收購了Big Sync Music,目前其資料庫中有來自190多個國家的超過50萬名音樂人的曲庫,並利用機器學習和深度數據來驅動音樂發現。公司通過將音樂人的音樂與電影、電視、品牌等相連接,在全球範圍內進行音樂授權。
  • 《2019中國音樂人報告》正式發布: 網際網路流為新生音樂人提供更多...
    《2019中國音樂人報告》:網際網路點燃創作激情,頭部音樂人中半數為新人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張豐豔教授帶領工作小組歷經5個月的傾力調查研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2019中國音樂人報告》,在論壇中正式發布。
  • 中國數位音樂的付費之殤(下)
    上下圖的對比可以看出,2006-2009年間,付費下載收入萎縮了12個百分點。關於付費下載,巨鯨創始人陳戈曾經算過一筆帳。「只要流量中有5%的用戶是付費下載用戶盈利就不成問題。而iTunes的成功,歸根到底在於「蘋果生態」,只要iPod(包括後來iPhone)保持熱銷,人們就一定需要通過iTunes往終端裡塞入歌曲,為此他們不得不支付一定的費用,因為人們離不開蘋果。
  • 喜馬拉雅療愈音樂收聽報告:8300萬人收聽,80後最愛,純音樂展現超強...
    近日,喜馬拉雅發布《療愈音樂收聽報告》。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有超過8300萬人在收聽療愈音樂,喜馬拉雅療愈音樂付費用戶的平均消費金額達76元,音樂人8月付費專輯平均收入達到3.85萬元,純音樂人迎來最好的時代。
  • 療愈音樂人人數增長98%,喜馬拉雅成為純音樂人首選平臺
    喜馬拉雅發布《療愈音樂收聽報告》。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有超過8300萬人在收聽療愈音樂,喜馬拉雅療愈音樂付費用戶的平均消費金額達76元,音樂人8月付費專輯平均收入達到3.85萬元,純音樂人迎來最好的時代。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有超過8300萬人在喜馬拉雅收聽療愈音樂,療愈音樂的一二線城市收聽比例超過50%,80後、00後、90後是收聽最多的三個群體,其中80後佔比高達42.8%。人們依靠療愈音樂緩解壓力、幫助入眠,大數據顯示,周三收聽療愈音樂的用戶最多,周六則最少,睡前11點是收聽高峰,9點到24點收聽的人數最多。
  • 音樂內容火熱;抖音「藍光樂隊」漲粉428萬;快手上線新App「態贊」
    4.2019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秋季大報告:短視頻成最大贏家 10月29日,QuestMobile發布《2019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秋季大報告》,有幾組關於短視頻行業的數據值得關注。
  • 驅動用戶付費轉化,騰訊音樂走上增長超車道
    來源:時刻頭條全球流媒體音樂市場正在步入高速發展階段。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流媒體音樂收入已經佔到了美國音樂收入的85%,而2015年、2016年同期該比例僅為32%、47%。中國數位音樂市場的增速也毫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