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音樂付費時代到來

2020-12-25 中國對外貿易雜誌

文 / 本刊記者 劉馨蔚

在線音樂服務是指用戶通過會員訂閱和數位音樂購買來支付音樂費用。隨著版權環境的持續改善及付費意願的不斷提高,在線音樂付費化大潮已經來臨。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手機音樂客戶端用戶較上年增長7.00%,整體規模達5.80億人,預計2020年將增至6.18億人。同時,中國在線音樂付費率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別提高到5.3%、6.3%和8%。在經過兩年左右的市場培育及用戶習慣的養成,當更多用戶認為「付費順理成章」的時候,2020年之後付費率將繼續上升,預計2023年將達到28.7%。

在線音樂演出市場迅猛發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發,近萬場線下演出取消或延期。嚴峻形勢下,不少演藝機構積極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嘗試並探索「雲復工」,在線音樂演出市場需求得到激化。同時,各平臺紛紛布局線上演出市場,在明星流量及平臺多渠道推廣下,在線音樂演出市場發展迅猛。

8月22日,TFBOYS「日光旅行」七周年演唱會在網易雲音樂獨家開唱。官方數據顯示,此次七周年線上演唱會,售票數量超過100萬張。演出同時在線人數最高峰達78.6萬人,這一數字打破了線上付費演唱會的世界紀錄。

聚焦火熱的「雲演出」,艾媒諮詢(iiMedia Research)近日發布《2020年中國在線音樂演出市場專題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在線音樂演出觀看的用戶規模已經突破8000萬。

疫情期間,線下演出市場停擺,激發大眾線上娛樂需求。短短半年時間,在線音樂演出成為了人們習以為常的娛樂方式。超六成受訪者表示,疫情期間不便出門成為其選擇在線音樂演出作為消遣娛樂方式的主要原因。同時,點讚和發送彈幕成為2020中國在線音樂演出用戶最主要的互動方式,其中,51.8%的受訪者偏好點讚,48.7%的受訪者偏好發送彈幕。

在選擇觀看演出的平臺時,超六成受訪者認為合作藝人為主要考量因素。在用戶偏好觀看平臺調查中,網易雲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位列音樂平臺前三名;抖音、快手、嗶哩嗶哩成為視頻渠道用戶偏好的主要渠道。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在線音樂演出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藝人IP資源成為平臺吸引用戶流量的首要因素。當前,平臺逐步加緊對在線音樂演出的市場布局,後續各平臺在明星資源布局上的競爭將越發激烈,並且音樂資源、運營實力等也將成為平臺競爭重點。

「基於疫情期間線上娛樂的需求,包括主流明星的積極參與,在線音樂演出市場已實現用戶的初始積累。同時,在線音樂演出憑藉其高效的傳播效率,渠道作用也逐漸得到音樂公司、音樂人的認可。未來,在線音樂演出將會與線下音樂演出並存,合力促進音樂演出行業發展。」艾媒諮詢分析師稱。

此外,報告還指出,隨著5G商用落地,5G技術賦能在線音樂演出行業可期,畫質清晰、速度流暢的演出逐步實現。同時,5G技術催熟沉浸式、實時交互的直播模式發展,為用戶提供更加逼真的現場體驗。未來,VR/AR等技術的應用將成為平臺留存用戶、提高收益的關鍵。

深耕內容是行業發展主旋律

目前中國在線音樂行業處於從免費模式向付費模式轉變的過渡階段。繼平臺逐步利用免費模式「吸粉」「固粉」之後,各平臺正在探索具備可持續發展性的盈利模式。

4月27日,網易雲宣布發起「點亮現場行動」LIVE現場音樂扶持項目,由網易雲音樂主導打造100場高品質現場級音樂演出,以線上付費直播模式進行,且付費直播收入將100%給到原創音樂人。這是截至目前中國第一個大規模音樂付費直播項目,開啟了音樂人直播商業化的序幕。

2020年第二季度,騰訊在線音樂收入同比增長42.2%,這主要得益於音樂訂閱收入同比增長近65%,以及數字專輯銷售的強勁表現。騰訊音樂執行長彭迦信表示,騰訊憑藉在內容方面的領先優勢、執行良好的付費牆策略以及增強的推薦能力,在線音樂付費率從去年同期的4.8%大幅提升至7.2%。

QuestMobile在有關在線付費市場的調研(下稱調研)中指出,隨著中國政府部門對於版權監管加強、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消費逐漸由物質消費向精神、服務領域升級,用於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支出也在增加,用戶付費條件已經較為成熟。

調研顯示,當前,在線視頻、綜合電商、在線音樂行業的用戶規模分別均超過6億,付費會員基礎良好。與此同時,在線音樂行業付費收入不高,大部分在線音樂流媒體服務收入來自基於下載的收費模式,即允許用戶在指定時間段內下載一定數量的歌曲。

「隨著版權監管完善、用戶付費意識提升,以及各平臺不斷探索付費流媒體費用模式,這一市場的潛力巨大。」調研稱。

內容質量是泛娛樂行業付費最重要的因素,良好的體驗、合理的價格以及權益的擴充,將給用戶營造「超值」感,促進用戶續費。調研認為,優質內容是發展付費用戶的保障,如各大視頻網站的獨播劇對用戶提升顯著,嗶哩嗶哩憑藉二次元、遊戲等內容吸引大量年輕用戶,在線音樂市場可借鑑視頻網站的模式。

隨著在線音頻內容的日益豐富,以及用戶場景需求得到進一步挖掘,市場有望保持穩定快速增長態勢。艾媒諮詢方面也認為,在線音頻平臺發展競爭點主要集中在內容層面,包括音頻內容的數量、質量及創新度上。而且,絕大部分受訪者希望在線音頻平臺進行內容層面的服務升級。可見,深耕內容仍是行業發展主旋律。

版權成「殺手鐧」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音樂版權市場規模已經超過240億元,預計到2022年將達到321億元。版權對於在線音樂平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8月11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環球音樂集團(UMG)達成一項多年許可協議。根據協議,網易音樂將在其平臺和相關數字服務上分發UMG的音樂,即獲得曲庫授權。除此之外,網易雲音樂還將與UMG開展創新業務。據網易雲音樂方面披露,此次曲庫合作延展到了社區產品——Mlog,以及其他音樂使用場景。

就在網易雲官宣的同一天,騰訊音樂也官宣與UMG達成合作。而且騰訊音樂不僅續籤了多年期的戰略協議,還將和UMG成立全新音樂廠牌。基於雙方協議,騰訊音樂將繼續在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大平臺發行UMG全球優質曲庫內容。除此之外,UMG在騰訊音樂的授權還包括騰訊音樂旗下的在線K歌平臺——全民K歌,以及在線音樂直播平臺等應用場景。

除了兩位頭號玩家,其他玩家也在暗暗發力。

今年3月,阿里旗下的天貓精靈宣布與太合、滾石等達成合作。抖音、快手也相繼拿下周杰倫創立的杰威爾公司旗下歌手的音樂版權,並將觸角伸向海外音樂的版權上。

在政策的規範和引導下,中國音樂版權市場加速變革。人們的付費意識隨著版權認知及消費水平的提高而增強。數位音樂市場外部環境持續向好,平臺方加速探索多元商業化道路,B2B、B2C模式不斷得到豐富和完善,推動手機音樂客戶端市場進入發展新階段。

有關調研顯示,超五成受訪者表示,版權曲庫豐富是其選擇手機音樂客戶端的首要因素,其次是聽歌識曲功能準確度高、界面設計人性化。同時,近八成受訪者對付費收聽下載音樂表示支持。其中,42.8%認為付費音樂有利於激發音樂人創作熱情,30.9%認為有利於版權規範,26.3%理解付費是音樂廠商保障運營的關鍵。

「版權資源作為在線音樂的核心競爭力,是吸納粉絲群體、打造多維度社交娛樂業務的基石。對於手機音樂客戶端,進一步深化版權護城河依舊是吸納與留存用戶的重要因素。」艾媒諮詢分析師稱。

近年來,用戶版權意識逐漸增強,配合音樂客戶端平臺多年的市場教育,用戶付費收聽接受度不斷提升,並趨向常態化。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付費收聽不僅是對音樂人的直接鼓勵和肯定,還可以為平臺發展優質內容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有利於形成良好的正向循環。

相關焦點

  • 付費音樂時代到來!騰訊如何改變中國人聽音樂的方式
    騰訊——中國科技巨頭革命化了人們如何溝通、支付和玩視頻遊戲——現在已經準備好重新定義音樂消費方式。首先,騰訊幾乎已經能夠統治整個市場。去年7月,其旗艦音樂流媒體QQ 音樂與競爭對手中國音樂集團(CMC)合併,形成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根據中國網際網路數據中心(DCCI)的報告,酷我和酷狗——之前為CMC所有——和QQ音樂共同佔有75%的市場份額。
  • 網易雲音樂獲阿里融資,在線音樂走進「城邦時代」
    如果從1999年Napster的誕生開始算起,網際網路和音樂產業的碰撞到融合已經有了20年的時間。從灌制唱片到營銷推廣,傳統的音樂生產組織方式早已被網際網路徹底摧毀,同時也伴隨著規則的重建。然而當音樂付費漸成共識的時候,唱片公司又成了在線音樂平臺爭奪的對象,並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市場格局。
  • 在線音樂版權再出新規 付費模式或升級
    在線音樂市場可謂風起雲湧,在合併潮之後,一直糾纏著行業的音樂版權問題也出臺新規,在線音樂平臺面臨新一輪的洗牌。  日前,國家版權局發布規定,網絡音樂服務商要在7月31日前將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從而加強對在線音樂版權的保護。
  • ...還是敗給時代?|網易雲|短視頻|蝦米|蝦米音樂|在線音樂|騰訊音樂
    在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的發展旋渦中,寡頭市場早已拉開序幕,在版權爭奪和短視頻的強勢衝擊下,蝦米音樂的退出,是輸給了生態,還是敗給了時代?十餘年合縱連橫 音樂平臺陷「馬太效應」戰國時期,齊、秦兩國最為強大,其餘五國在鬥爭中時而對抗、時而聯合,以保證生存和發展。而如今中國的在線音樂市場,同樣有著相似的發展格局。
  • 蝦米或將關閉,在線音樂步入寡頭時代
    他在朋友圈中寫道,「我投身這個行業已經八年了,初衷是想讓這個行業跟上時代,但是現在行業現狀已經荒誕到令人髮指。有些行業註定要死去,我乾脆等他涅槃好了。」 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盧思葉 編輯/莊怡)蝦米音樂即將關閉的傳聞在周末刷屏了社交媒體。
  • 版權時代「蝦米」瀕死 在線音樂平臺如何打勝仗?
    【家電網HEA.CN 12月6日微信原創】版權成了當前這個數字時代裡流媒體的癥結,在視頻領域,優愛騰打得死去活來,最後一起落入版權陷阱,為天價影視版權焦頭爛額。而版權戰爭蔓延到音樂領域後,曾經在鄙視鏈頂端的蝦米音樂,在苦撐數年後,也即將在版權的槍聲中應聲倒下。
  • 在線音樂風雲再起,谷歌(GOOG.US)已獲得1500萬付費會員
    美股在線音樂風雲再起,谷歌(GOOG.US)已獲得1500萬付費會員2019年5月9日09:02:40本文來自騰訊科技,作者:承曦。摘要:消息人士說,這一數字包括了谷歌(GOOG.US)的兩個付費音樂服務,分別是「YouTube音樂」和「谷歌Play音樂」,統計數字中還包括一些仍在進行促銷試驗的客戶。
  • 國家版權局:不付費使用音樂作品的時代過去了
    國家版權局:不付費使用音樂作品的時代過去了 2016-04-19 11:35:4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殷偉豪中新社記者 張勤 攝   中新網4月19日電 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今日指出,視頻領域正版率已非常高,音樂領域問題較多,但是不付費使用作品的時代過去了。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稱「前不久『兩會』期間,很多代表和委員都很關注網絡版權問題。
  • 周杰倫新歌4天賣出2691萬元 數位音樂付費市場崛起
    對於周杰倫新歌的大火,有人將其視為粉絲懷舊引發的偶然現象,也有人認為這是數位音樂崛起的象徵。音樂視頻社交App菠蘿BOLO執行長郝舫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周杰倫的付費數據有一個小小的意義,就是老粉們逐步認同為內容付費。隨著版權意識和付費產品體驗的大幅度改進,音樂付費的黃金時代一定會到來。」
  • 付費數位音樂,聽上去很美
    近期,一些知名的音樂服務網站如豆瓣電臺、蝦米音樂和音悅臺紛紛推出了付費音樂服務,加上之前京東推出的類似於itunes的京東數字商城,以及被 傳得沸沸揚揚的一條「幾大國際唱片公司將聯合國內酷狗、酷我、百度、QQ音樂嘗試採取收費包月制度」的消息,讓不少人驚呼,中文付費數位音樂的時代要來臨 了,果真如此嗎
  • 新版權時代,在線音樂平臺 「圍城」難解
    這一點,從騰訊音樂的用戶增量上就能略窺一二。騰訊音樂2020年一季度的在線音樂服務移動MAU為6.57億,同比增長0.5%,環比增長2%。雖然增勢緩慢,但6.57億MAU已經是非常恐怖的數字。與此同時,在線音樂在國內市場並不是能賺到錢的生意,至少現在看來如此。近兩年用戶版權意識有所提高,但聽歌付費這件事並未深入人心。
  •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2020Q1財報亮眼,在線音樂付費用戶規模達4270萬
    2020年第一季度,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整體業績在疫情逆勢中的表現持續穩健,在線音樂訂閱收入與付費用戶持續創紀錄增長,多管齊下支持音樂人創作更多原創內容,且持續發力長音頻和TME live等市場新藍海,為用戶提供了更完整的音頻娛樂體驗,進一步加強了其在線音樂和社交娛樂服務之間價值創造的良性循環。「得益於在線音樂訂閱收入的強勁增長,我們在第一季度取得了健康的業績表現。
  • 用錢壘起的在線音樂教育賽道:高獲客成本、10%低付費轉化率
    目前在線音樂教育市場呈現VIP陪練、快陪練和小葉子陪練三足鼎立的局面。這筆投資拉開了2021年在線音樂教育市場的序幕,也打響了新一輪競爭。在線音樂教育的主要服務人群是K12(小學至高中)及學齡前琴童,平臺招募老師對琴童進行一對一線上陪練,陪練老師負責輔助孩子完成主課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聽錯音,糾正指法。陪練是音樂教育中的剛需。
  • 從千千靜聽到網易雲,在線音樂20年沉浮錄
    網際網路從業者正峰認為,百度音樂之所以走下坡路,一是沒提前採購版權,深陷盜版模式積重難返。其次,收購千千靜聽後陷入戰略迷失。最重要的,是百度只顧吃PC端的老本,沒看到移動網際網路的到來,以至於失去了成為在線音樂王者的機會。2012年,百度的市場份額下降到了4%。
  • 騰訊音樂被傳接受反壟斷調查 在線音樂版權之爭或生變
    同行們表示,騰訊音樂以高昂的費用獲取音樂版權,並將大部分成本轉嫁給競爭對手。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與全球其他市場直接從主要唱片公司獲得內容授權相比,從中國市場從騰訊音樂獲得歌曲授權的價格可能要貴一倍。  騰訊音樂於去年在美國上市,旗下擁有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和全民K歌四大中國移動用戶高活躍度的音樂軟體。在線音樂業務方面,騰訊音樂主要通過付費音樂、內容訂閱及廣告盈利。
  • 在線音樂用戶寄望用愛發電,資本不願無米之炊
    據Fastdata數據顯示,到2020年10月,在線音樂用戶月活超過6億,在線音樂市場預計到2020年超140億,相比2019年的107億增長30.8%,比2018年的86.3億,幾乎增長近一倍。而音樂付費用戶習慣也已經養成,付費用戶超七千萬,這是蝦米音樂曾經所期盼的時代。
  • 中國數位音樂的付費之殤(下)
    查閱資料的時候發現十年前的2005發生了不少有趣的事情,其中不少跟中國數位音樂付費有關,加上恰逢Apple Music入華,一時興起,寫下此文。Spotify能撐到那一天嗎?要知道,相比其他競爭對手,Spotify也就是曲庫大一點、體驗好一點而已,並沒有本質上優勢。
  • 視頻「分級付費」時代到來,VIP們的錢包準備好了嗎?
    實際上,從2019年之後,除了芒果TV,國內主要的在線視頻平臺的付費會員增速幾乎都在減緩。即使2020年在疫情「宅經濟」推動下,用戶有所增長且觀看時長增加,但從提升會員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方面來看,用戶付費意願仍有待開發空間。因此,各家平臺的戰略重點由會員新增逐步轉向存量會員的價值挖掘。
  • 在線音樂「命門」
    這不僅僅是蝦米音樂「一人之過」,也是在線音樂的模式命門。02 模式命門王皓曾經說:「在中國只有兩類音樂:流行音樂和不流行音樂。」一語中的,王皓也點破了在線音樂賽道的窘境。其實,從國內最早的九天音樂網開始,在線音樂創業者就抱著正版付費的構想。
  • 在線音樂」命門「
    模式命門王皓曾經說:「在中國只有兩類音樂:流行音樂和不流行音樂。」一語中的,王皓也點破了在線音樂賽道的窘境。其實,從國內最早的九天音樂網開始,在線音樂創業者就抱著正版付費的構想。九天在2003年開始實行正版收費,平均每月付費達到30元,但上線付費功能後的用戶流失率陡增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