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明膠非法使用緣何屢禁不止?

2020-12-18 騰訊大閩網

文/本刊記者 劉暢

3月13日,河南省政府食品安全辦透露,在其不久前開展的食用明膠專項整治行動中,已立案查處涉嫌違法生產銷售食用明膠及相關產品的行為4起。 儘管就具體違法細節,官方語焉不詳,但業內人士猜測,罪魁禍首仍是兩年前轟動一時的「毒膠囊」肇事者——工業明膠,其鉻含量嚴重超標。

事實上,在毒膠囊事件兩年之後,從官方披露的信息來看,國內目前對於工業明膠冒充食用明膠、藥用明膠用於食品、藥品行業的情況,還並沒有開出根治的藥方。

冒用之害

明膠本是好東西。按用途,明膠分為食用明膠、藥用明膠、工業明膠。

食用明膠是一種強有力的保護膠體,乳化力強,進入胃後能抑制牛奶、豆漿等蛋白質因胃酸作用而引起的凝聚作用,從而有利於食物消化。酸奶、果凍等 食物裡都會有食用明膠,就是因為其有吸水性強、粘度高的理化特性,再加上是一種無脂肪的高蛋白,不含膽固醇,食用明膠就成為了一種天然營養型的食品增稠 劑。

因為具有凝膠性、固水性、粘結性和溶解性等多種特性,明膠同樣在醫藥行業有廣泛的用途,其中最主要的有硬膠囊、軟膠囊、代血漿和包衣等。

工業明膠(俗稱藍皮膠),則是一種精細化學品,廣泛應用於板材、家具、火柴、飼料、包裝、造紙、紡織、絲綢、印染、印刷、陶瓷、石油、日化、塗料、冶金等行業的各種產品中,並在其中主要起增稠、穩定、凝聚、調和、上光、上漿、粘合、固水等作用。

但可怕的是,工業明膠冒充食用明膠、藥用明膠用於食品、藥品領域。

食用、藥用明膠和工業明膠的根本區別在於原材料的選擇和工藝流程——儘管它們從外表來看基本沒有差別。

國家對食用和藥用明膠的製造有著嚴格規定,必須要用新鮮的、經過嚴格檢驗檢疫的、沒有經過任何化學處理的原皮加工,而且必須用全封閉的流水線進 行烘乾和粉碎。工業明膠的原料來源則無嚴格要求,破皮鞋,皮革廠製作服裝、皮鞋後的下腳料,甚至從動物的屍體中也能提取。且在皮革的加工過程中,為將生裸 皮轉變成熟皮,會在鞣製的過程中使用鉻鞣劑。這導致工業明膠的鉻含量普遍嚴重超標。

鉻超標的危害多多。如損害皮膚,導致皮炎、咽炎等;損害呼吸道系統,引發肺炎、氣管炎等疾病等;損害消化系統,造成胃炎、胃潰瘍和腸道潰瘍等。

當然,工業明膠的問題並不僅僅在鉻超標。在上述皮革處理過程中,防腐時可能用到五氯苯酚,準備工作會用到硫化鈉,染色工藝會用到偶氮染料,打光工藝會用到甲醛等等。這些危害難以評估。

蕪雜亂象

工業明膠冒充食用、藥用明膠的情況有多嚴重?

媒體曝光的情況也許只是冰山一角。

業內資深人士透露,正規的明膠生產企業非常少,因為生產優質明膠對原材料控制和工藝技術的要求均比較高,資金投入也非常大。如果生產食用明膠和藥用明膠,要求則更高,「比如要全不鏽鋼設備,要控制細菌數量,還有嚴格運輸和儲藏要求,能達標的企業太少了」。

中國日用化工協會明膠分會秘書長姚龍坤曾公開表示,目前,全國明膠企業中獲得食用生產許可證、有資格生產食用明膠的企業僅有20餘家。 「2011年,全國食用明膠產量在5萬噸左右,但仍有1萬噸的缺口。」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也指出,如果不算被工業明膠替代的「食用明 膠」,合格食用明膠的實際缺口可能更大。

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文,有資格生產藥用明膠的企業更少,僅4家。分別是羅賽洛(中國)明膠有限公司、青海明膠、東寶生物和甘肅明珠膠業有限責任公 司。其中,中法合資公司羅賽洛遙遙領先,年產能高達2萬噸,其次是國內上市公司青海明膠和東寶生物,產能分別為5000噸和4200噸,甘肅明珠年產明膠 1000噸,共計年產能3萬餘噸。

而全國藥廠每年需要至少10萬噸以上的藥用明膠,而獲批生產的只有5萬噸。如此大的缺口,如果說全是靠進口的話,顯然不太現實。

儘管貌似藥用明膠缺口更大,但有食品安全專家認為,使用工業明膠的「大頭兒」還是在食品領域。因為可能用工業明膠的食品太多,如糖果、飲料、肉 皮凍、水晶腸、肉罐頭、小籠包……「只要工業明膠能夠冒充食用明膠,那麼所有使用食用明膠的產品都有可能遭到汙染。」這位專家判斷,小作坊裡生產出來的乳 酸製品和肉製品使用工業明膠的嫌疑最大。如含食用明膠10%左右的軟糖、含食用明膠20%左右的肉凍產品,還有含食用明膠量較低的高濃度飲料、冰淇淋、乳 製品等。

在毒膠囊事件中,被查抄的非法企業——河北學洋明膠蛋白廠的登記資料裡,就明確記載了用於食品添加劑、冷飲、乳製品和飲料的信息。

利益驅動

《中國藥典》明確規定,藥用膠囊以及使用的明膠原料,重金屬鉻的含量均不得超過2mg/kg。而食用明膠國標也同樣要求,重金屬鉻的含量在1-2 mg/kg。

而無論是工業明膠的非法生產、售賣者還是購買者對此心知肚明。畢竟,價格在那放著呢。

促使不法分子甘冒天下之大不韙的還是利益驅動。

中國明膠協會理事長王敬忠曾算過一筆帳:1噸正規食用明膠的原材料,價格高達2000-3000元,而一般的皮革下腳料,1噸僅需要 100-200元。而市場上,1噸食用明膠的售價一般在4萬元左右,藥用明膠約5萬元/噸—7萬元每噸,而工業明膠售價一般不超過2萬元。

中國醫藥包裝協會的統計數據也顯示,明膠價格以1萬粒為計價單位,優等明膠價格150元上下,平均1分多一粒;而工業明膠僅60元上下,平均1粒僅為兩三釐錢。

所以,連衛生部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專家、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評價中心專家孫忠實也承認,「在我國,很多企業還處在為了積累資本而不惜採取非法手段的階段,不僅藥品行業存在這種情況,其他行業也同樣存在……就是圖利。」

檢測短板

讓無良業者心存僥倖的原因還在於,工業明膠和食用、藥用明膠的差別從外觀上難以看出。由於明膠是水溶性蛋白質的混合物,它沒有固定唯一成分,因 此目前國內尚無方法標準檢測確認為工業明膠,在衛生部發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上,工業明膠的檢測方法一欄就顯 示為「無」。

專家表示,目前只能通過檢測明膠產品或使用明膠的食品中鉻含量及重金屬含量是否符合標準要求。這一檢測方法的合理性在於,如工業明膠採取措施避免鉻超標,須去掉其中的六價鉻,而這會導致其成本急劇上升——與食用明膠相比,價格優勢全無。

而對於食品、藥品生產企業來說,對是否鉻超標的檢測同樣意味著成本的大幅提高,如昂貴的設備,檢測增加的人工、時間成本等。這也使得很多藥品、食品生產企業對鉻含量的檢測缺少動力。

在2013年第2期《藥物分析雜誌》上,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提出建立波長色散X射線螢光法快速篩查鉻超標明膠的方法。研究指出,該方法靈敏度高、簡便、可行。但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的這一研究成果是否得以推行,中國質量萬裡行記者沒查閱到官方說法。

另一方面。有專家對此仍持不同觀點,其認為有些粗加工的工業明膠可以通過檢測是否六價鉻離子超標而暴露,但也有些加入工業明膠的食品可能無法檢 測。如果按一定比例加入食用明膠與工業明膠的話,可能無法檢測出食品有問題,但依舊是屬於非法添加的違法行為,這與地溝油有相似之處。檢測方法的缺失,導 致工業明膠非法使用成為可能,就如同此前三聚氰胺被漏檢一樣,「產品檢測合格,但不安全。」

監管缺失

在圍繞工業明膠的產業鏈上,無論是上遊企業還是下遊企業,存在的共同問題是,監管缺失。

目前,明膠有食用添加劑明膠標準、食用明膠標準、藥用明膠標準和膠囊用明膠標準等,但工業明膠顯然還處在「無監管狀態」,「由於工業明膠被用於 火柴製造、電解、粘合、紡織等多個領域,對產品的要求差異很大,所以至今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也無法嚴格監管。」專家介紹,工業明膠「主要是理化指標,比 如凍力、粘度等,主要看需求方的要求。」

因此,大多數非法企業都打著生產工業明膠的幌子躲避監管,在明目張胆地生產之後,通過「黑道」銷售進入食品及藥品領域。如此簡單的「跨界遊戲」讓非法企業迅速成長壯大起來,甚至擠壓正規廠家和產品。

「還是缺乏強有力的管制力量。」食品專家董金獅指出,要杜絕工業明膠為害食品、藥品安全,國家必須清查明膠產業鏈,整頓違法違規企業,建立食用、藥用明膠生產登記制度,完善明膠生產許可制度和獎懲機制,提高食品藥品生產準入門檻,建立食品藥品質量追溯機制。

但現實是,就連全國目前有多少家明膠生產企業,官方尚沒有給出明確的數字。有說法稱,全國有明膠企業200多家;也有人說,全國登記在冊的有200多家;有明膠協會則稱,其會員單位就有200多家。

有業內人士判斷,應有上千家,只不過大多是非法企業,沒有登記在冊。據透露,在河北、浙江、江西、福建等明膠企業集中地,基本都是一個縣或鎮裡有一兩個正規大企業,然後就是幾十家非法小作坊,打不掉,滅不完。

違法行為屢禁不止的背後,其實根子還是執法部門乃至地方政府的監管出了問題。許多違法違規案件,都是在地方政府、地方監管部門的眼皮子底下,也 不是一天、兩天,影響也比較惡劣,為什麼不去查處?因為在一些地方執政者看來,一旦查處,勢必會影響地方的稅收、就業等「小利益」,於是「睜一隻眼閉一隻 眼」。而對於全國百姓的健康大利益而言,地方就考慮不了那麼多了。

這也導致地方監管部門缺乏執法動力。因為如果嚴格執法,不但沒有激勵政策,搞不好還會惹來麻煩。相反,如果不執法,不積極作為,拖延履行職責,就不需要承擔多大的責任,或者說沒有人去追究他的責任。「出了大事,就認倒黴。」

因此,要想徹底管好工業明膠,就必須建立長效監管機制,通過科學的手段,不間斷的、無縫隙的監管,甚至考慮制定相關針對性的法律條款,加大懲罰力度,保持高壓態勢,以對不法分子產生足夠的威懾力。

(中國質量萬裡行)

相關焦點

  • 老酸奶等被曝大量使用工業明膠 或用破皮鞋熬成
    所謂老酸奶,就是更加濃稠,其實是大量添加工業明膠。工業明膠,就是用垃圾裡面回收的破爛皮革之類做出來的。果凍更是如此。這本該是常識。」  恐怖的食用明膠內幕  食用明膠是國家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食品領域應用十分廣泛。比如冰激凌、酸奶、乾酪、軟糖、奶糖、火腿腸、醬牛肉、醬油等。
  • 工業明膠化身「佐料」流向8省份 監管部門哪去了?
    一周之內,營口警方先後查獲了7個製售有毒有害食品窩點,收繳非法添加劑工業明膠3600公斤,工業用亞硝酸鈉1公斤,復配水分保持劑2公斤,高強度建築膠4公斤,毒香腸2135公斤,毒涼皮3562公斤,毒皮凍750公斤,收繳加工設備6套,初步統計涉案金額約260萬餘元,抓獲犯罪嫌疑人10人。目前,查獲的有毒有害食品已被送往遼寧省食品藥品監測站進一步檢測。  查獲的工業明膠只是冰山一角。
  • 河北一男子以工業明膠冒充食用明膠 獲刑20年
    這11起案件中,被告人宋河新以工業明膠冒充食用明膠等,數罪併罰被判處有期徒刑20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  河北省高院刑事審判二庭副庭長王琪表示,集中宣判的11起危害食品藥品安全案件,涉及的主要犯罪手法有:使用工業明膠冒充食用明膠,以葡萄糖冒充食品級甘氨酸,將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生豬屠宰後做成麻辣肉、肉夾饃對外銷售,使用散裝白酒冒充品牌酒,生產、銷售假的治療糖尿病藥品等。
  • 北京未發現食品添加工業明膠 酸奶機逐漸走俏
    記者昨天從央視3·15晚會知情人士處獲悉,本屆晚會的調查記者並未做過有關明膠的探訪,也不存在「臨時斃稿」一說。同時,針對網傳的「酸奶和果凍非法使用工業明膠」,北京市質監局表示,未發現本市獲證食品生產企業使用工業明膠,也未接到過類似投訴舉報。
  • 食用明膠安全可靠 工業明膠假冒屬於「投毒」
    明膠按用途可分為照相、食用、藥用及工業四類。食用明膠作為一種增稠劑廣泛使用於食品工業的添加如果凍、食用色素、高級軟糖、冰激凌、乾醋、酸奶、冷凍食品等。在化工行業主要用作粘合、乳化和高級化妝品等製作的原料。 食用明膠為白色或淺黃褐色、半透明、微帶光澤的脆片或粉末,幾乎無臭、無味。
  • 明膠巨頭嘉利達:中國存在灰色明膠產業鏈
    事實上,明膠並非新生事物,它在食品、醫藥和工業中應用廣泛。食用明膠主要用於糖果、果凍、奶製品、肉罐頭等食品生產,其衍生產品水解膠原蛋白也廣泛應用於保健食品和化妝品生產。工業用膠則作為工業粘結劑材料。  而中國的明膠危機,根源出在原料上。據行業研究人士分析,食品、醫藥和工業所用的明膠原料,其標準各不相同。用於工業明膠,對有害雜質要求不高,在生產過程中極易被添加鉻等有毒試劑進行處理。
  • 明膠市場工業用量佔80% 被指致食用明膠企業虧損
    魏建平所在的山西省臨汾市曾經是工業明膠的最大產地之一,魏建平也是從業者,後來因重金屬汙染問題,工業明膠廠被關停了很多,當地的明膠產業也隨之沒落。
  • 修正藥業等9家藥企被曝以工業明膠生產膠囊
    《中國藥典》規定,生產藥用膠囊所用的原料明膠至少應達到食用明膠標準。按照《食用明膠》行業標準,食用明膠應當使用動物的皮、骨等作為原料,嚴禁使用製革廠鞣製後的任何工業廢料。  在河北學洋明膠廠,記者目睹了整個加工過程。工業皮革廢料經過生石灰浸漬膨脹、工業強酸強鹼中和脫色、多次清洗等一系列工序處理後,看上去跟新鮮動物皮原料沒什麼兩樣。
  • 多家廠商否認果凍老酸奶添加工業明膠
    微博發出後,有網友猜測,微博指的是老酸奶和果凍中的增稠劑,有可能就是用皮革煉製的工業明膠。  昨晚,趙普和「朱朱文強」均已刪除了有關微博。  果凍企業福建親親股份有限公司回應稱,果凍的增稠劑中並不含明膠,而是卡拉膠,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乳企則表示,大企業絕不可能使用工業明膠,而食用明膠對身體是無害的。
  • 多種奶製品含明膠增稠劑 全國每年缺1萬噸明膠
    記者調查發現,不僅老酸奶,多種果粒酸奶、穀物酸奶,甚至普通酸牛奶中,幾乎都含有明膠、瓊脂、卡拉膠、果膠等食品增稠劑。  老酸奶裡添加明膠,是不是行業規則呢?記者諮詢了某大型乳業產品相關負責人關軍(化名)。  「乳品中的明膠必須是可食用的。」關軍說:「《食品安全法》規定,工業、化工類原料肯定不能用於食品中,如果有企業這麼做,肯定是違法的。」
  • ...冷膠 工業明膠 吃果凍 果凍產品 醫生建議 吃零食 卡拉膠...
    昨日,專家稱,真正產生危害的部分並不是來自明膠部分,而是工業明膠中可能添加的化學物品。  記者走訪:  市場果凍酸奶基本都加了膠  昨日中午,在西安市太白路附近一大型超市果凍銷售專櫃,果凍分為袋裝和散裝兩種,通常都是兩三元1袋,散裝的每斤12元多,在零食中價格偏低。
  • 新聞英語:老酸奶含「工業明膠」?(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新聞英語:老酸奶含「工業明膠」?(雙語) 2012-04-13 15:22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近日,一篇有關「破皮鞋熬製老酸奶」的微博曝出老酸奶可能含有工業明膠等問題,引起消費者、銷售商和乳品企業的強烈關注,也引發了酸奶市場的波動。
  • 雅客金冠等使用垃圾皮料加工的明膠製作糖果
    與此同時,央視新聞頻道的記者在之後一年多的時間裡,對膠囊和明膠行業繼續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大多數膠囊企業已經不再使用工業明膠作為生產原料了,取而代之的是專門的藥用明膠。據了解,明膠的使用範圍非常廣泛,除了藥用膠囊會用到藥用明膠之外,還有我們平時吃的很多食品,比如糖果、酸奶等等,都會用到食用明膠作為食品添加劑,那麼,這些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明膠,到底是不是衛生,到底安不安全呢?
  • 燕窩刷明膠增重20% 食用明膠會有危害嗎
    延伸閱讀:食用明膠會有危害嗎  問題一:明膠是什麼?  專家解答:  明膠其實是一種蛋白質,它是用動物的皮或骨頭水解熬製而成。人們喜歡吃豬皮、鳳爪,並傳說吃膠原蛋白美容,明膠就是膠原蛋白煮後的產物,肉皮凍也是明膠的凝凍。
  • 工業明膠存食用隱患 檢測方法常年空白(2)
    近年來,多家媒體曝光,一些企業利用城市垃圾堆裡的破舊皮衣、皮鞋,還有廠家生產皮具時剩下的邊角料,經過化學處理,水解出價格低廉的工業明膠,成為不法企業的「食用明膠」。  「工業明膠比食用明膠便宜三分之一,有可能個別企業採購員為賺外快,採購工業明膠充當食用明膠。」王丁棉告訴本報記者。
  • 三亞灣非法娛樂項目屢禁不止 海岸被餐廳沙灘吧佔據
    海上:  非法娛樂項目屢禁不止  政協委員張揚說,三亞灣近年來,很多非法海上娛樂項目屢禁不止。特別是無合法運營手續的「黑船」違法經營,安全事故多發,欺客宰客、三亂情況突出。今年,三亞市港航處等部門已查處非法船艇83艘,但仍屢禁不止。2008年至今,已發生多起重大安全事故,嚴重影響了遊客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岸上:  折騰得越來越不像樣了  海上各種非法娛樂項目屢禁不止,岸上各種參差不齊的臨時建築等也嚴重影響三亞灣沿岸的美麗風景。
  • 非法「網紅」減肥藥,為什麼屢禁不止?
    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非法「網紅」減肥藥何以屢禁不止 羅志華 「不鍛鍊,不節食,一個月能瘦二十斤。」非法的「網紅」減肥藥屢禁不止,原因令人深思。從需求端看,很多減肥藥都和這次查獲的減肥藥一樣,名稱既帶著洋氣,又給人以「無汙染」的錯覺,年輕人不僅不討厭,還可能為趕時髦而爭相追捧。從供給端看,減肥藥成本很低,利潤大,冒險生產和銷售幾個月,就可能賺得盆滿缽滿,一些人不惜鋌而走險。
  • 央視員工曝老酸奶和果凍存嚴重問題 避工業明膠
    兩條微博,指向了同一個方向:果凍和老酸奶中的膠類物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明膠和卡拉膠。  於是不但有網友@「浙江微博醫生」,還有不少網友在這個平臺上熱議起來。  按照網友們的分析,兩條微博所言,其實是指大量工廠使用皮革廢棄物加工食用明膠,或提取人造蛋白粉,為下遊的食品廠提供輔添原料。  出於對食品安全的關注,記者發現,這兩條微博不斷被轉發。
  • 工業明膠黑幕曝光 多家藥企被捲入_網易財經
    在央視曝光的使用工業明膠生產膠囊的企業中,浙江新昌縣卓康膠囊有限公司、華星膠丸廠的生產過程被記錄在鏡頭下。而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藥品生產企業中,這兩家生產企業的名字則皆被收進,即具有國家認證的生產資質。而生產資質,在行業的灰幕下依舊蒙塵。在醫藥行業沉浮多年的曹與(化名)表示,企業通過暗箱方式操作是可以躲避本應令人防不勝防的藥品GMP飛行檢查。
  • 明膠是什麼?
    明膠是一種大分子的親水膠體,是膠原部分水解後的產物。按其性能和用途可分為照相明膠、食用明膠和工業明膠。根據用途不同,對明膠的質量要求也不一樣。用作粘結劑使用時,主要要求粘接強度。用於照相、食品、醫藥等領域時,則強調產品的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