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地震遺址公園 背包客絡繹不絕

2020-12-22 紅星新聞網

彭州地震遺址公園 背包客絡繹不絕

2008-11-11 07:22:04 來源:成都商報 編輯:吳希 評論:條

彭白公路小魚洞大橋地震紀念雕塑

  地震在摧毀生靈的同時,也令彭州產生一系列新景觀:地震中斷為3截的小魚洞大橋;被抬高3米依然完好無損的「最牛教學樓」———白鹿鎮9年制學校;塌方體長約1000米,寬約400米的謝家店子……「我們計劃與各地旅行社聯姻,兩年內全面恢復彭州旅遊經濟。」四川龍門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敏文說。本月5日,記者走進彭州市地震遺址公園腹地,見證當地正在復甦的旅遊業。

  震後白鹿鎮 背包客絡繹不絕

  走進白鹿鎮,如同走進了一個世外桃源。這裡的每一處建築都依山傍水,大街上吆喝的叫賣聲、間或此起彼伏的雞犬聲……已完全看不出這裡曾經受地震的侵襲。

  現在,每天來「最牛教學樓」參觀的國內外遊客,平均一天接近300人,周末甚至達到700人左右。儘管上書院禁止遊客參觀,但還是有很多遊客慕名前來。而小魚洞大橋作為地震遺址公園的起點,在幾個月前就有遊客前來參觀,現在更是絡繹不絕。

  「打造地震遺址公園只是作為一個切入點。2~3年內地震遺址公園會滿足科考、科普,以及人們的好奇心,這樣的旅遊市場不具有連續性。未來彭州市的旅遊發展應該轉向觀光,帶動溝谷地區的休閒、度假產業的發展,恢復到彭州市旅遊常態。」楊敏文說,公司還將和各地旅行社聯姻,把各地的遊客招攬進來。如果一切順利,彭州市旅遊經濟在兩年內將實現全面恢復。

  未來 將彭州建成國內知名旅遊地

  發展旅遊,先要從基礎設施著手。彭州市到白鹿鎮的公路年底開工,明年底全部完工,另一條出境通道也將在明年開工建設;此外,由法國提供的2000萬美元貸款即將到位。3~5年內,白鹿鎮將完全實現以旅遊為主導的產業規劃。

  除了白鹿鎮,目前整個彭州市旅遊打造規劃已經出爐,並開發出很多新旅遊線。有高山度假環線:通濟→小魚洞→龍門山→九峰山→白鹿→通濟;中部觀光環線:桂花→磁峰→通濟→新興→丹景山→桂花等。

  據了解,丹景山(牡丹之鄉)、葛仙山(地質奇觀)景區受損程度較小,核心資源沒有受到損壞,設施可以在短期內修復,將是彭州市近期重點開發的旅遊景區。

  彭州市旅遊風景名勝管理局副局長祝立躍表示,力爭通過10~15年努力,將彭州的旅遊景區打造成為國內知名的旅遊目的地,並且通過旅遊業的發展擴大彭州的文化影響力。本報記者

  雷浩然 實習生 王汲文

 

相關焦點

  • 四川彭州將建地震遺址公園
    中國園林網9月10日消息:日前,一組通體藍色的「5·12」地震紀念雕塑悄然出現在成都彭州市小魚洞大橋一側橋頭。四川龍門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透露,以小魚洞大橋遺址為中心的龍門山地震遺址公園預計將在2—3年後完成,小魚洞區域爭取在明年「5·12」周年紀念時成型。
  • 地震遺址公園 彭州小漁洞斷橋保持現狀
    昨日,四川龍門山旅遊發展公司副總經理曾赴遼說,小魚洞大橋、白鹿鎮中法橋、白鹿鎮九年制義務學校三個地點將作為地震遺址,保持現狀不變,並在小漁洞大橋處修建地震遺址公園。至今橋頭裂縫清晰可見,地震帶來的巨大破壞力使橋面不能通行汽車,只能步行。步行到100米處時,原來平坦的橋面突然隆起,300餘米的小魚洞大橋從這裡被攔腰截斷,坍塌的橋面墜入河中。  數百米之遙的大橋對岸,幾塊白色的石頭雕刻出的「5·12」三個數字高高矗立。曾赴遼說,小魚洞大橋將作為地震遺址,保持現狀不變,「5·12」三個數字將成為遺址標誌,目前已基本完工。
  • 彭州地震遺址「一日遊」續 市民想去看災區(圖)
    新聞回顧:彭州首推地震遺址「一日遊」 公開徵集遊客(圖)  彭州首推地震遺址「一日遊」追蹤   地震遺址遊一天1746人報名   大部分市民表示:自費也想去災區看看  昨日,本報獨家報導了彭州推出地震災區首條「一日遊」線路,在廣大市民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 彭州首推地震遺址「一日遊」
    讀在旅遊  成都→ 彭州→ 白鹿鎮→ 小魚洞鎮→ 大灣村→ 江橋村臨時安置點→丹景山→龍興寺,這是全國首開的一條地震遺址旅遊線。兩幢完整的教學樓,被一條地震斷裂帶從中隔斷,一幢教學樓被平地抬高2米多,仍保存完好……這些原來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地震遺蹟,如果身臨其境又是一種特有的感覺。
  • 彭州4大地震遺址將在元旦「打捆」亮相
    昨日,彭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對外披露:彭州市首批經過慎重篩選的地震遺址"一日遊"項目將於元旦推出,四大地震遺址將把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破壞力全方位呈現在遊客面前。  地震後,大量遊客自發前往彭州地震遺址景點旅遊,逐漸形成了規模效應。
  • 彭州首推地震遺址「一日遊」 公開徵集遊客(圖)
    彭州首推地震遺址「一日遊」  本報受託公開徵集首批100名遊客免費遊玩,有意者可撥打028-86969110報名  成都 → 彭州 → 白鹿鎮 → 小魚洞鎮 → 大灣村 → 江橋村臨時安置點 → 丹景山 → 龍興寺
  • 汶川大地震首個地震遺址公園將參評國家地質公園
    新華網成都7月16日電(黃毅 殷切)汶川大地震首個全面反映地震遺蹟的青川地震遺址地質公園,日前在成都順利通過了專家組的評審。接下來,這座地質公園還將被推薦參加國家地質公園的評審。
  •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汶川大地震第一個地震遺址保護紀念地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是汶川大地震第一個地震遺址保護紀念地,這裡汶川大地震中震中地帶,也是地質破壞形態最豐富體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數量最多最為集中、傷亡最為慘重的地震遺址群。地震遺址廣場中央佇立著三塊黑色巨石,組成一個巨大的「川」字,既代表四川大地震,也代表了地震波從始破點汶川經北川到終破點青川的這三個極重災區。中間的巨石上深深鐫刻著鮮紅的字「2008.5.12」,3塊巨石分別以5.12米和2.28米的間距排列,寓意「20東河口堰塞湖位於青竹江紅光段,因在「5.12」地震中險峻的東河口地震崩塌,山石堵塞河道而形成。
  • 廣元青川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
    汶川地震起於汶川映秀,止於青川東河口。震巨大的能量由汶川經北川傳播至青川,在東河口集聚爆發,造成石壩鄉董家、馬公鄉窩前、紅光鄉東河口和石板溝多處山體整體崩塌、地陷及泥石流。整個區域山河改觀,形成了東河口、紅石河等36個形態各異的堰塞湖。
  • 漢旺地震遺址公園將於汶川地震周年祭開館(圖)
    漢旺地震工業遺址公園 地震周年前將開館  走進漢旺東汽對面的一間屋子,正要坐下時突然屋子劇烈搖晃起來,接著轟隆作響,人開始站不穩了,地面還發出了一陣電光……不要急,這是一場有驚無險的地震模擬體驗。  規劃:建成「三館兩中心」  「我們將根據資金到位情況,在漢旺建成地震博物館、工業博物館、生態修復展覽館和災害普及教育中心、科研中心等多項內  容的綿竹漢旺地震工業遺址公園。遺址公園總面積為1.72平方公裡,包括東汽廠區、東汽生活區、漢旺鐘樓、漢旺部分場鎮遺址等。」
  •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開通網上服務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開通網上服務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為倡導文明祭奠的良好風尚,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將與唐山防震減災信息網合作,建立「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屆時,該園將組織100名共產黨員志願者、團員青年志願者,協助前來祭掃的市民查詢地震遇難親友姓名、尋找拜祭瞻仰方位。  該園與唐山防震減災信息網合作建立的「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網頁(www.tseq.gov.cn),開通查詢、祭奠以及鮮花、輓聯預訂等網上服務項目,服務熱線電話為15100558601,電子郵箱為edmuseum@163.com。
  • 地震遺址旅遊不道德嗎?
    但程老漢堅持認為,開展地震遺址旅遊項目,不僅不是不道德的,反而是很道德的。一是地震遺址具有實用意義。人們需要通過遺址來紀念那場世紀大地震,來進行災難的常識教育,來推動人們學習和掌握防災減災的知識和技能。
  • 滿是「傷痕」的公園,國人不能遺忘的歷史,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
    雖然地震已經走了,但我們不能忘記這種悲痛和這段史實,於是國家建立了這座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這是汶川大地震後我國建立的首個地震遺址紀念地,也是我國的4A級景區,公園保存了地震發生之後的地形變化和地貌特徵,展示了地震造成的房屋山體坍塌、山崖斷層、地面隆起和地上裂痕。這些地址破壞形態保存的十分完整,供人們瀏覽。建園的意願是希望逝者安息,而生者能牢記悲痛堅強面對。
  • 訪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中心副主任唐華
    相關視頻: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紀念牆鐫刻著唐山大地震24萬罹難同胞姓名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軍用機場震後搶運物資和外轉傷員創造世界奇蹟
  •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集中補刻246人次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吳豔麗 通訊員冉芃)4月5日,清晨的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天空陰沉、哀樂低鳴,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祭奠在大地震中罹難的親人和在抗震救災中犧牲的英雄。為做好接待服務工作,遺址公園早著手、早準備,節前完成了集中補刻246人次、勘誤117人次;檢修了所有線路以保證應急供電、供水;設置了園內安全隔離區,並成立應急處理小組,24小時在崗;更換博物館圍欄設施;完成了紀念牆查詢系統數據補充和設備調試。
  •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開放 設電子靈堂祭拜
    這是一個署名「唐山80後」的唐山市民在參觀了地震博物館後,在留言簿上寫下的感言。國慶期間,剛剛建成的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正式向社會開放,坐落於公園內的「中國·唐山地震博物館」向公眾進行了預展,近萬名市民及遊客參觀了展覽。
  •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最近要火了,延長時間了!
    為方便市民祭奠,7月22日至7月28日,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開園時間將由原來的9:00至17:00調整為7:00至19:00。根據大地震中罹難者親屬的需求,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中心將在地震紀念牆上對大地震中罹難者姓名進行補刻。目前,補刻姓名人數已達136人。
  •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唐山,在我的記憶裡,是與地震緊密相連的一座城市。說起唐山,自然能聯想到那場刻骨銘心的地震;而說起地震,自然又把唐山連在一起。今冬的一個小雪過後初晴的上午,忙裡偷閒,我背起相機,坐著公交車來到唐山地震遺址公園,帶著敬畏、帶著追憶,走進這裡……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在設計上充分體現了「敬畏自然、關愛生命、探索科學、追憶歷史」的理念,以原唐山機車車輛廠鐵軌為縱軸,以紀念大道為橫軸,引著人們進入追憶這場史無前例的災難之中。
  • 4萬多唐山市民到地震遺址公園祭奠親人
    今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4周年紀念日。當日上午,陰雲密布,地震遺址公園內,氣氛肅穆,4萬多名唐山市民入園舉行祭拜活動,緬懷逝者,寄託哀思。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中心為做好疫情期間7·28群眾祭掃和接待任務,主動延長工作時間,加大人力、物力保障,為祭奠罹難同胞的市民提供良好服務。唐山市民在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紀念牆前為罹難親人獻上鮮花,寄託哀思。
  • 汶川地震災區的首個遺址公園 遭遇山洪襲擊(圖)
    新華社電,據四川省青川縣旅遊局介紹,14日開始的暴雨,致使青川縣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區域內的青竹江、紅石河水位急劇上升,洪水衝毀部分景區遊步道(見圖),淹沒東河口小學遺址;大雨造成的泥石流衝毀景區紀念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