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開放 設電子靈堂祭拜

2020-12-20 中國網

地震紀念牆。紅珊 攝

唐山地震遺址。紅珊 攝

「感謝還原了一個我們沒有經歷的唐山,感謝讓我們看見了一個父母經歷過的唐山。」這是一個署名「唐山80後」的唐山市民在參觀了地震博物館後,在留言簿上寫下的感言。國慶期間,剛剛建成的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正式向社會開放,坐落於公園內的「中國·唐山地震博物館」向公眾進行了預展,近萬名市民及遊客參觀了展覽。

展館——

展出實物

多為唐山市民捐獻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位於唐山市嶽各莊路北側,佔地40萬平方米。公園以機車車輛廠原有的鐵軌為縱軸,以一條紀念大道為橫軸,劃分為遺址區、水區、碎石廣場區和樹林區四片區域。在保留了原機車車輛廠鑄鋼車間地震遺址的基礎上,建設了地震紀念牆、地震博物館、紀念大道、紀念廣場、紀念水池等。 

公園內最引人注目的是由13面黑色大理石牆組成的地震紀念牆。整個紀念牆長達300多米,如一道屏障位於公園東西主軸線紀念大道的北側,上面鐫刻了24萬名地震罹難者姓名和紀念碑文,成為唐山人表達哀思、祭祀地震罹難者的「心靈家園」。

坐落於地震遺址公園內的中國·唐山地震博物館是一座面積近4000平方米的地下展館。博物館分為紀念展廳和科普展廳,此次預展的為紀念展廳,布設主題為《唐山·1976》,主要展示唐山大地震造成的巨大災難,以及震後唐山人民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偉大壯舉。

走進展館,眼前的一切即刻會將人帶入1976年的唐山,照片、實物、雕像……所有展品都向人們訴說著大地震後的慘烈情景和救災重建的悲壯歷程。展覽包括序廳和劫難篇、救災篇、自強篇、復建篇、啟示篇共六個部分,共展出照片近400幅,實物近300件。據了解,這些實物中的所有生活物品均來自民間。自今年4月地震博物館籌建機構向市民發出捐獻啟事後,廣大市民積極參與踴躍捐獻,將保存多年並蘊藏著自己深厚感情的家用物品捐獻出來,以豐富館藏。

觀眾——

唐山的今天

會是四川災區的明天

據展館工作人員介紹,國慶長假期間,博物館進行了為期8天的預展,約有近萬人前來觀展,其中既有本地市民,也有外地遊客,既有個人,也有團體。由於參觀者眾多,展館每個展出時段都不得不延時閉館,以滿足遠道而來的人們。同時,為了方便市民祭奠親人,博物館還增添了電子設施平臺,市民可在這裡為親人設立電子靈堂。目前,已有500多人在此設立了電子靈堂,通過電子平臺為震亡親人留言、獻花、燃燭、上香,以此種方式祭拜親人。

在眾多參觀者中,許多人在參觀後寫下了留言,並為進一步完善展館內容提出了個人意見。一位署名「唐山80後」的市民在留言中寫道:「感謝還原了一個我們沒有經歷的唐山,感謝讓我們看見了一個父母經歷過的唐山。」一名旅居海外多年的唐山籍人士在留言簿上畫下一顆心,並寫道:「致我們偉大的家鄉:我們將永遠銘記地震給您帶來的傷痛,我們將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身份,我們永遠是您的孩子,無論身在何處,我們都永遠愛您!」一位在老師帶領下隨隊前來的汶川中學生在參觀了博物館後激動地寫下:「我來自四川,看著唐山今天的發展我特別高興!我相信,唐山的今天一定會是四川的明天。祝福唐山更加美好,祝願唐山人民幸福安康!」

據了解,此次預展後,地震博物館於10月9日起暫時閉館,以根據收集上來的意見和建議對博物館進一步進行整改完善,正式開館日期目前尚未確定。此外,地震博物館的科普展廳目前已完成90%的土建施工,預計明年開館。

背景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芮氏7.8級地震,造成24萬人遇難。為更好地保護地震遺址,為唐山市民提供一個祭奠地震罹難者的場所,2007年5月,唐山市政府決定在原唐山機車車輛廠鑄鋼車間地震遺址處,闢建「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公園的最終整體規劃設計方案是從全球17個國家和地區的276個徵集方案中選定的,充分體現了「對自然的敬畏、對生命的關愛、對科學的探索、對歷史的追憶」這一設計宗旨。(紅珊)

相關焦點

  •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開通網上服務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開通網上服務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為倡導文明祭奠的良好風尚,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將與唐山防震減災信息網合作,建立「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目前,該園正在對紀念牆、紀念大道進行清整維護,園區內的紀念廣場、紀念水池、紀念林等區域也將以整潔肅穆的面貌迎接清明節的到來。屆時,該園將組織100名共產黨員志願者、團員青年志願者,協助前來祭掃的市民查詢地震遇難親友姓名、尋找拜祭瞻仰方位。
  • 4萬多唐山市民到地震遺址公園祭奠親人
    今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4周年紀念日。當日上午,陰雲密布,地震遺址公園內,氣氛肅穆,4萬多名唐山市民入園舉行祭拜活動,緬懷逝者,寄託哀思。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中心為做好疫情期間7·28群眾祭掃和接待任務,主動延長工作時間,加大人力、物力保障,為祭奠罹難同胞的市民提供良好服務。唐山市民在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紀念牆前為罹難親人獻上鮮花,寄託哀思。
  • 訪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中心副主任唐華
    相關視頻: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紀念牆鐫刻著唐山大地震24萬罹難同胞姓名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軍用機場震後搶運物資和外轉傷員創造世界奇蹟
  •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最近要火了,延長時間了!
    今年7月28日是唐山抗震救災44周年紀念日。為方便市民祭奠,7月22日至7月28日,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開園時間將由原來的9:00至17:00調整為7:00至19:00。根據大地震中罹難者親屬的需求,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中心將在地震紀念牆上對大地震中罹難者姓名進行補刻。目前,補刻姓名人數已達136人。據預計,今年祭奠高峰期將出現在7月25日至7月28日,尖峰時間段為每天7:00至9:00。
  •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刻在人心裡的是精神_綜合新聞_唐山環渤海...
    刻在人心裡的是精神——踏訪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記者 徐喆  城市毀了,可以重建,可情感的廢墟呢?以前每到清明節和7月28日這一天,唐山市民都是到城市的橋頭、路邊為罹難親人燒紙祭奠。為給市民創造一個寄託哀思、文明祭奠的場所,2008年我市以原唐山機車車輛廠鑄鋼車間地震遺址為依託,建設了世界上首個以「紀念」為主題的地震遺址公園,即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公園建成開放以來,多次完成清明節、「7·28」等重要時段和重要團體的接待任務,至今累計入園入館參觀人數已達500多萬人次,參觀團體上千個。
  • 永遠的記憶:走進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唐山,在我的記憶裡,是與地震緊密相連的一座城市。說起唐山,自然能聯想到那場刻骨銘心的地震;而說起地震,自然又把唐山連在一起。今冬的一個小雪過後初晴的上午,忙裡偷閒,我背起相機,坐著公交車來到唐山地震遺址公園,帶著敬畏、帶著追憶,走進這裡……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在設計上充分體現了「敬畏自然、關愛生命、探索科學、追憶歷史」的理念,以原唐山機車車輛廠鐵軌為縱軸,以紀念大道為橫軸,引著人們進入追憶這場史無前例的災難之中。
  •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集中補刻246人次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吳豔麗 通訊員冉芃)4月5日,清晨的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天空陰沉、哀樂低鳴,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祭奠在大地震中罹難的親人和在抗震救災中犧牲的英雄。為做好接待服務工作,遺址公園早著手、早準備,節前完成了集中補刻246人次、勘誤117人次;檢修了所有線路以保證應急供電、供水;設置了園內安全隔離區,並成立應急處理小組,24小時在崗;更換博物館圍欄設施;完成了紀念牆查詢系統數據補充和設備調試。
  •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中心多措並舉保障「雙節」期間遊覽秩序...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為迎接中秋、國慶八天假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加強內部管理,落實安全責任,提升服務質量,營造有序環境,在確保遊覽安全方面多措並舉,實現「雙節」期間園內遊覽秩序井然有序。一是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確保遊客有序入園。為應對雙節客流高峰。
  • 河北一個以「紀念」為主題的地震遺址公園,門票0元,遊客不斷
    --------聖·奧古斯丁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來遊覽的就是---------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這個紀念公園是世界上第一個以紀念為主題的地震遺址公園,而且到現在也一直是免費開放的。一進景區就可以看到地震的遺址,這上面滿目瘡痍,四處都是斷壁、殘垣,相信大家看到那樣的景象也肯定會黯然神傷、觸景生情,真的是讓我們這些沒有經歷過地震的人感慨萬千,很難想像當時地震的場景。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一個唐山機車鑄鋼車間的遺址,這個車間是1959年建立的,但是由於地震的破壞,我們也只能通過遺址來尋找它,確實是很可惜的。
  • 唐山地震遺址公園進行大規模改造提升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管理處自今年初開始對公園進行建園以來最大規模的整體修繕和改造提升,在抗震40周年到來之際,公園面貌煥然一新。    目前園區內新安裝監控設備40餘臺,實現了園區安全監控無死角;新增「紀念牆罹難者姓名查詢機」設備3臺,安裝調試後「服務中心」年查詢總量可達60餘萬次,較之以前翻兩番;新添置博物館自動售票機2臺,日出票2000餘張,使入館效率提高了兩倍。
  • 災難印記●銘刻於心——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那麼難回答,但是每當我說起自己是唐山人的時候,朋友們總要提起的就是唐山大地震。從1976起唐山和地震這個標籤就密不可分,大家都知道曾經的災難,但是真正處在災難中心的人才懂那種悲痛。我年輕尚輕沒有經歷過災難來臨的那一刻。但是身處唐山,上一輩的家人都親身經歷刻骨銘心。
  •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館,位於南部路南區境內,佔地面積40萬平方米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館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位於唐山市南部路南區境內, 佔地面積40萬平方米,是以原唐山機車車輛廠鐵軌為縱軸,以紀念大道為橫軸,劃分為地震遺址區、紀念水區、紀念林區、紀念廣場等幾個區域唐山地震遺址紀念館地震遺址區是原唐山機車車輛廠鑄鋼車間,地震時,廠房處於震中,烈度為11度,3跨廠房除部分中間立柱扭曲、傾斜外,四周牆柱全部倒塌,屋架落地。
  • 國內多個地震遺址申報國家A級景區(組圖)
    ,唐山地震遺址公園也擬申報國家4A級景區。  唐山地震遺址擬申4A  其實在地震遺址上申報A級景區的不僅只有汶川,記者昨天了解到,唐山大地震遺址公園已經提交了相關資料,擬申報國家4A級景區。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於2008年4月開始興建,2008年7月初步建成開放,是世界上首個以「紀念」為主題的地震遺址公園。
  • 漫話唐山的地震文化【長城時評】
    2006年紀念唐山地震三十周年之際,又進行了大規模的調展改造,現有固定陳列為《唐山成就展覽》。抗震紀念館佔地面積3500平方米,建築面積7700平方米,展陳面積4000平方米,展線長度620延米,採用圖片、實物、景觀、多媒體等多種高科技的展出形式,體現了新型展館的現代化氣息。三、唐山地震遺址唐山地震後,共保留了7處地震遺址。
  •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汶川大地震第一個地震遺址保護紀念地
    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是汶川大地震第一個地震遺址保護紀念地,這裡汶川大地震中震中地帶,也是地質破壞形態最豐富體量最大、地震堰塞湖數量最多最為集中、傷亡最為慘重的地震遺址群。地震遺址廣場中央佇立著三塊黑色巨石,組成一個巨大的「川」字,既代表四川大地震,也代表了地震波從始破點汶川經北川到終破點青川的這三個極重災區。中間的巨石上深深鐫刻著鮮紅的字「2008.5.12」,3塊巨石分別以5.12米和2.28米的間距排列,寓意「20東河口堰塞湖位於青竹江紅光段,因在「5.12」地震中險峻的東河口地震崩塌,山石堵塞河道而形成。
  • 初冬唐山行(3)——參觀中國唐山地震博物館
    上周,我和同事們從天津專程赴唐山參觀學習。此行的第三站是參觀中國唐山地震博物館。唐山地震博物館位於南湖生態風景區內的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裡,總佔地約620畝,總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於2010年正式開放。博物館前廣場的西側,是原唐山機車車輛廠的鑄鋼車間,這裡保留了地震後的遺址。長長的地震紀念牆,上面刻著地震遇難者的名字。
  • 地震遺址旅遊不道德嗎?
    也有人指出,地震遺址不應用來發財,只能供人們前往紀念甚至憑弔的。但程老漢堅持認為,開展地震遺址旅遊項目,不僅不是不道德的,反而是很道德的。一是地震遺址具有實用意義。人們需要通過遺址來紀念那場世紀大地震,來進行災難的常識教育,來推動人們學習和掌握防災減災的知識和技能。
  • 唐山地震遺址公園,我們遇到了他們,瞬間淚奔……
    44年前 一場裡氏7.8級的大地震 成為唐山這座城市至今無法磨滅的代號 7月28日凌晨3時42分53秒 地動山搖23秒鐘 24.2萬餘人罹難,16.4
  • 廣元青川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
    汶川地震起於汶川映秀,止於青川東河口。震巨大的能量由汶川經北川傳播至青川,在東河口集聚爆發,造成石壩鄉董家、馬公鄉窩前、紅光鄉東河口和石板溝多處山體整體崩塌、地陷及泥石流。整個區域山河改觀,形成了東河口、紅石河等36個形態各異的堰塞湖。
  • 滿是「傷痕」的公園,國人不能遺忘的歷史,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
    千萬家園瞬間毀於一旦,無數生命在地震中流逝、消亡,舉國人民哀悼,大悲希聲,這是建國以來繼唐山大地震以來我國最大的地震。雖然地震已經走了,但我們不能忘記這種悲痛和這段史實,於是國家建立了這座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這是汶川大地震後我國建立的首個地震遺址紀念地,也是我國的4A級景區,公園保存了地震發生之後的地形變化和地貌特徵,展示了地震造成的房屋山體坍塌、山崖斷層、地面隆起和地上裂痕。這些地址破壞形態保存的十分完整,供人們瀏覽。建園的意願是希望逝者安息,而生者能牢記悲痛堅強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