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觀課到議課,更懂你的心

2021-02-19 江南一燭
        為進一步推動區域聯合教研工作,充分發揮學科骨幹教師引領作用,加強區小學英語教研團隊建設,有效促進區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2019年10月22日上午,順德區小學英語教研員工作坊活動在龍江實驗學校隆重舉行。

        活動結束之後,工作坊成員們趁熱打鐵,及時反思。今天我們推送分享的「反思作業」來自順德杏壇中心小學劉倩靈老師。感謝劉老師的分享。教海無涯,共享是岸。江南一燭,願燭光照亮我,也照亮更多志同道合的您。

從觀課到議課,更懂你的心

        秋天該很好,因為我們又走在教研學習的路上;秋天是很好,因為我們再次感受到了美麗課堂的震撼;秋天真的好,因為我們再次收穫了閃閃發亮的智慧之光!秋天的禮物是什麼?是一葉知秋、碩果纍纍,更是英語教育工作者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星期二工作坊上的兩節繪本閱讀展示課,不僅是英語老師對培養學生視覺素養的再次探究,更是老師將繪本閱讀教學向發展學生高階思維方向的大膽嘗試。課後,觀課老師就兩位老師的教學設計及課堂效果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讓我相信從觀課到議課,我更懂教學的藝術了!通過細心聆聽每個評課小組的觀點,我把我的觀課感受分享如下:        一、本次的繪本閱讀教學面向的是四年級學生。兩位老師根據學情分析(即學生具有相對紮實的英語基礎,有較強的語言輸出能力)進而「想方設問」,在教學設計中把學生的思維品質導向高階發展,所提問題除了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開展外,還體現了問題的目的性、情景性、啟發性和層次性。例如:        (1)張老師在引入繪本時,他是這樣設問的:T: Eric likes picture books too. Today I have a picture book for you. What can you see on the cover? 由於這個問題的提出,學生運用 「 I can see…」 來回答。其中,更有同學就回答出老師最想要的回應之一 「 I can see the cover of the book Questions for Mum」。從而引入繪本的正式學習。        劉老師則在引入Sharp in the park時簡單直接,開門見山,如 「Today we will go to a park. Pup is in the park. (Look at the picture) I have a question. What else are in the park?」        (2)在閱讀Questions for Mum第6~9頁,從「扮成小雞的女孩、下蛋的母雞與媽媽在同一畫面對話」的情景轉換到「女孩手中捧著新生小貓咪」的畫面時,張老師是這樣設問的:Q1: Is a chicken a mammal? Q2: Is a cat a mammal? 這兩個雖然是很簡單的回答Yes或No的問題,但是對於第一次閱讀繪本的學生來說或許這並不簡單,因為mammal是一個相當高級的詞!坦白說,如果缺少繪本文字的描述 「 hatched from an egg」, 「grow inside from mother cat ’s body」,作為旁聽老師的我單靠這幾頁畫面確實並不能馬上反應過來mammal就是中文的「哺乳類動物」。        因此,張老師在第6~9頁關於繪本的提問是多麼的適時!簡單的問句可以迅速地引起學生對繪本高級詞彙的注意,同時由於不認識mammal一詞,學生就不得不更加細緻地閱讀文本,不得不仔細理解 「hatched from an egg」, 「grow inside from…」。於是便有了學生精彩的回答:「No. A chicken is hatched from an egg.」以及「Yes. A cat is a mammal. Because it grows inside his mother’s body.」 因為那兩個問題的回答,學生便基本能從書中獲取到本課的重難點內容 「any animal that gives birth to live babies, not eggs, and feeds its young on milk」(《牛津》釋義)。但我認為假如張老師能夠在教學設計中再增加一步「What does 『mammal』 mean in Chinese?」,然後給出中文選擇「A. 蛋生的;B. 哺乳類動物」,說不定能夠加強學生腦海裡的「英漢互譯」,深化對mammal一詞的印象,也同時讓學生學習到mammal一詞的學術性中文翻譯「哺乳類動物」而非「非蛋生的」,為後續的繪本解讀加強鋪墊。        而劉老師教學設計中所設問題體現出的情景性就更強了。例如,他把繪本故事的發展解構成四個部分——「起、承、轉、合」。每個部分根據情景提出以What來主導的問題,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理解「是什麼」,輕鬆發展學生的視覺素養和閱讀理解能力。        (3)提問的啟發性和層次性在張老師和劉老師的繪本課堂上表現得相當精彩。每一個問題都在「設疑」、「解疑」,環環相扣同時體現梯度。例如,張老師在閱讀繪本第14~19頁,幫助學生理解四個動詞時提出問題 「How do mammal mums take care of their babies?」 繪本閱讀後,為了升華繪本傳遞的溫馨親情,張老師播放了一段母親陪伴孩子長大的視頻,然後問學生 「How do you feel?」 那時我們觀課老師發現很多同學都陷入了思考,慢慢地才有幾個同學舉手回答,其中一個學生說「 I think it’s very touching.」         老師還接著問 「Do you want to do something for your mum?」 回答的同學遲疑了一下,後來回答 「 I want to say 『Thank you』 for (應為to)my mum.」由此可見,當張老師的提問內容從閱讀理解遷移到學生的真情實感時,是一個學生從低中階思考到高階思維的過程。而在劉老師的繪本課堂上,劉老師讓學生進行讀前預測的教學設計讓我印象深刻,起到打開學生思維的作用。最後提出的 「Can you give a title for the story?」 以及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可謂因勢利導,學生能夠明確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在我看來,在劉老師的提問引導下,學生把繪本理解了,快樂輕鬆地把繪本「讀薄了」。

        二、情感教育逐步滲透。老實說,從我第一次聽繪本閱讀課時,我就認為繪本課有一個內核,那便是要把繪本的德育意義恰如其分地傳遞給學生。前者Questions for Mum 表達的是動人的母愛,後者Shark in the Park 表達的是「不輕信,要質疑,去求真」。在我看來,兩位老師在各自40多分鐘的課堂裡都做到逐步滲透德育,最後對繪本主題「提純」。        兩位老師紮實的專業素養和超強的課堂駕馭能力為我們津津樂道。但對於這兩節課我還想提一些小小的建議:        張老師或許可以結合TPR以及演的方法教授 「hold」, 「hug」, 「guard」, 「lick」, 「bathe」等詞,讓學生通過感官更加深刻感受這些動詞的外在意思和內在意義(母愛的不同表達方式)。而劉老師的課或許可以讓學生朗誦時更加代入角色,最後能用小組表演的方式演繹繪本。這兩節課讓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老師們和學生們其實都未能足夠融入繪本的角色。根據四年級學生活潑愛玩的性格特點,如果在教學設計中加上「整體」或「片段式」的表演環節,我相信課堂會更顯活躍,同學們會對這兩個繪本故事更加難忘。        如果把這兩節課例分別比喻成一次旅行,那老師就是導遊,上課學生就是遊客,繪本內容就是本次旅行的風景名勝。而作為觀課老師,我認為繪本閱讀課堂上兩位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就是最令人難忘的風景!然而,如果沒有評課環節,我不知道我錯過了多少風景?!所以,感謝田老師,帶領我們一次又一次領略了英語課堂的美好風光!我相信,每次的觀課到議課,我更加懂每一個你了!

讚賞促分享

相關焦點

  • 觀課議課「三忌」
    題目是《觀課議課的「三忌」》,這個題目的來源首先是和老師們交流過「觀課議課的『三以』」:以學心觀,以仁心說,以益心辨,這裡可以說說「三忌」。其次強調觀課議課作為一種文化,它本身是一種價值取向和認同,它與目前一些習以為常的觀念、做法有區別。    就在昨日下午,有好友發來微信交流,交流中我強調了議課與評課的不同。
  • 觀課議課原典|走向有效的觀課議課
    走向有效的觀課議課陳大偉(《人民教育》2007年第22期)[編者按]本刊2006年第7期《人民教育》發表陳大偉老師的文章,探討教師應該如何的從「聽課評課」到「觀課議課」。該文引起讀者的很大反響。觀課的「觀」強調用多種感官(包括一定的觀察工具)收集課堂信息,孔子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 觀課議課感悟三
    正因如此,觀課議課才能以更加宏大的共同願景召喚有使命擔當的教師奔赴灑滿理想和幸福的教育科研之路;正因如此,觀課議課才可以幫助我們打造新型的教研文化,建立相互滋養的教研生態;同時傳統聽評課存在的種種現實困境的問題也迎刃而解,這裡,我想談談觀課議課是如何圍繞「學」探討「教」建立新型同事關係的。
  • 觀課議課三問三答
    只有降低了課堂教學研究活動的利害關係,教師才更容易以更本真的方式獻課,討論課時大家才更容易推心置腹,暢所欲言。其次,是變革對象由對人到對己。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與「你的課有這樣一些特點」的話語主要指向對方不同,觀課議課的立足點是「為己」的實踐,我們需要思考和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我從這堂課學到了什麼?啟發我思考了什麼?
  • 記憶|觀課議課問題解答
    觀課議課問題解答深圳市寶安區寶城小學學習和實踐觀課議課非常務實,在我到學校之前任課教師都看過兩遍《有效觀課議課》視頻(十集)了。我到學校,2011年4月11日上午和他們共同做過兩節語文課的觀課議課,下午我上了兩課時的《鄉下人家》,他們進行了觀察和討論。
  • 觀課議課「七觀」新解
    當前,觀課、議課成為大多數學校常態且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之一。然而在許多校長、教師的視域中,都或多或少曲解、誤解、淺解了「觀課」和「議課」。河南省封丘縣實新學校校長王紅順根據近期參與大量的觀課、議課活動,整理了關於觀課、議課的「新解」。伴隨著學校校本教研從聽課、評課向觀課、議課的「語態」轉型,相應的教研方式和角色站位也有所調整。
  • 觀課議課 促進教師成長
    四川新聞網綿陽5月22日訊(解淑君 閭婷)為提煉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5月21日下午,綿陽市富樂實驗小學數學組紮實開展了「觀課議課」活動。全體數學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觀課議課」活動三年級張強老師執教《年.月.日》,他抓住了三年級孩子的性格特點來展開教學;他的課結構完整,內容層層深入,環環相扣。
  • 走向有效的觀課議課,激發教師直面問題的勇氣
    觀課是用心靈感悟課堂 與聽課對「聽」的強調不同,觀課的「觀」強調用多種感官(包括一定的觀察工具)收集課堂信息,孔子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說,要認識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作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動機、價值追求,這樣才能夠更真切地認識、理解和把握觀察對象。
  • 陳大偉「觀課議課」高級研修班 3月成都開班
    成都大學師範學院的陳大偉教授2006年在全國首倡「觀課議課」,以此為起點他進行了持續十多年的研究和實踐創新工作,目前已有「教師專業成長積極性激發:追求教師幸福生活」、「觀課議課與教師成長」、「觀課議課的教研範型」、「觀課議課的科研範型」、「觀課議課目標:建設理想課堂」等研究和實踐成果,出版了《怎樣觀課議課》、《觀課議課與課程建設》、《追尋理想的語文教學—我這樣觀課
  • 觀課議課|​如何做觀課前的教研說明
    如何做觀課前的教研說明觀課議課主張參與者彼此之間要充分尊重和理解,讓做課老師課前有機會對自己的教學做出說明
  • 教研探討之對不願改變的教師,觀課議課怎樣盡力而為?
    對不願改變的教師,觀課議課怎樣盡力而為?昨日和老師們討論觀課議課,對話交流環節,有老師問:「有的老師就是不聽,善說不動不改怎麼辦?」當時做了一點回答,感覺過於匆匆,這裡再略作補充。首先,對於「不聽不動不改」的問題,關鍵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在管理與機制上,管理和機制上沒有力度,他「不聽不動不改」,你用觀課議課的方法不好解決,用聽課評課可能同樣解決不了。其次,觀課議課在促進積極主動地改變上又在盡力而為。
  • 高陽西街小學開展觀課議課活動
    本網訊(通訊員 郭志亮)課堂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為了深入推進學校的教學教研,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西街小學10月份,進行了為期四周的觀課議課活動。共觀課57節,其中語文23節,數學22節,英語7節,音樂美術各1節,體育3節。
  • 觀課議課齊交流,集思廣益共成長
    觀課議課齊交流,集思廣益共成長——石井坡小學語文教研組11月研討活動簡報
  • 綿陽市富樂實驗小學在觀課議課活動中歷練青年教師
    四川新聞網綿陽12月6日訊(陳清蓉 王小芳 曹玉瓊)12月4日下午,綿陽市富樂實驗小學數學教研組再次開展了觀課、議課活動,旨在進一步歷練年輕教師,助力其快速成長。觀課議課活動活動中,新進教師舒啟明為大家獻上了一堂一年級的公開課——《認識鐘錶》。
  • 怎樣觀課、議課?教師和教研員請看過來(乾貨)
    另一方面,教研員在觀課議課中對於構造平等的關係、對話的態度具有引導和決定作用。可以說,教研員的態度和作風決定了觀課議課的整體氛圍和取向。因此,教研員必須認識到自己的局限性,避免主觀臆斷,在發現意見時要充分尊重一線老師的上課處境、想法、思路,不斷引起參與教師的深入思考和自我批判。我們認為,教研員的責任不在於拿出一個權威的意見,而是引導參與者發現和討論更多的教學可能和實現條件。
  • 觀課例 議課研 促課改 ——韋晗初中政治名師工作室「觀課議課...
    6月2日,韋晗初中政治名師工作室的成員齊聚五中,進行了「觀課議課」研修活動。工作室成員南充一中張玲、南充七中何萍、南充六中李佳和五中侯翔四位老師進行了課堂分享,工作室的每位成員都參與了觀課、議課。侯翔老師的課堂,方式方法多樣化,最大地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經歷了體味、感悟、認同到付諸實踐的有效課堂歷程。課堂中,侯老師妙語連珠,學生興趣盎然,從生活的經驗中讓學生獲得了學習能力,知識自然生成,從情感的升華中將道德素養植入孩子心靈;為生活而教,用生活來教,在生活中教的理念,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的實證與思辨、守正與創新,直抵學生心靈,讓學生核心素養觀的培養落地生根。
  • 興義市雄武小學開展數學教學觀課評課議課活動
    興義市雄武小學開展數學教學觀課評課議課活動 發布時間:2018-10-25 15:20:42      來源:貴州網   10月24日,黔西南州興義市雄武鄉中心小學數學教研組積極開展觀課評課議課活動
  • 富平縣和諧幼兒園開展教師觀課議課系列活動
    為提高教師業務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給全園教師提供一個交流、合作、探究的教學平臺,11月19日至27日,富平縣和諧幼兒園開展了教師觀課議課系列活動。本次觀課議課系列活動,富平縣和諧幼兒園為全園教師營造了相互學習、研討交流
  • 教研探討之觀課議課中的人員構成及組織!
    在觀課議課活動中,組織觀課議課是「教學管理」行為,但參與教育教學問題的具體討論本質上應該是學術行為,如果參與者的領導沒有「學術領導」的能力,那就少說為佳。當然,你可以參與並讓大家聽你的,但那應該並非由於你的權力,而是你能把握正確的教學方向、選擇可行的教學路線、提供合理的教學建議……也就是你要有一定的學術能力。
  • 觀課議課活動 促進教師成長
    觀課議課活動 促進教師成長發布時間:2018-06-21   作者:常小琴   來源: 本站原創   瀏覽次數: 在區域自主遊戲觀摩中,劉祖弦、田宏芳老師從孩的自主選區、自主遊戲規劃到遊戲過程中的觀察、指導,之最後的遊戲故事分享,老師們放手的理念得到了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