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響習慣養成「三部曲」,讓你家娃變成「別人家的孩子」

2020-08-28 超人媽媽白小白

0到6歲是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家長要注重對孩子好習慣的培養。好的習慣可以伴隨著孩子成長,給孩子帶來無盡的好處。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家長們通常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別人家的孩子」到底都是怎麼教育出來的?在一些家長眼裡,別人家的孩子年齡雖小,言談舉止卻透露出強烈的成熟氣質,有些孩子的懂事行為,甚至讓有些大人都自愧不如。



案例

欣欣的媽媽李女士在周末帶著欣欣回了一趟老家。回去之前,李女士本以為自己在城裡生活,給欣欣提供的一切也都是她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所能得到的最好的,所以對于欣欣的教育,李女士也一直是很有自信的。可是,回老家的這天晚上,就讓欣欣媽媽改變了自己的這種想法。



在飯桌上,欣欣真的是「無肉不歡」,飯桌上的其他菜,欣欣看都不看一眼。一雙眼睛直盯著紅燒肉和排骨。其實,在家裡的時候,欣欣也是這樣挑食——不吃蔬菜,只鍾情於肉菜。李女士也多次勸過欣欣要營養均衡,不能一點蔬菜也不吃。



但是,欣欣每次都是左耳聽,右耳冒,從來不把媽媽的話放在心裡。多次勸說無果之後,李女士也漸漸地放棄「掙扎」,甚至在自己家的飯桌上,也減少了蔬菜的影子。這樣的做法更加助長了欣欣只愛吃肉的壞習慣。



在自己家裡的時候,這倒也不是什麼大事,可是沒想到這一出門,欣欣的壞習慣一點也沒收斂,反而更加的變本加厲,甚至自己把青菜推到一邊,把肉菜拉到了自己的面前,自顧不暇地吃了起來。這讓李女士面子上掛不住了,第二天一早趕緊帶著欣欣回到了自己家裡,同時,她也開始反思對欣欣的教育問題。



壞習慣養成的原因

1.家長自身的陋習影響孩子的習慣養成

對於一些成年人來說,也存在著很多難以改掉的習慣。當他們成為家長以後,這些壞毛病很有可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的發展。幼兒們對於外界沒有過多的接觸和認識,他們接受信息的大多來源於父母,而促使他們做出行動的直接來源就是模仿。所以,家長自身的習慣對於孩子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



2.孩子的知識體系不夠完善

0到6歲的幼兒受到年齡的限制,缺少人生經驗。不能夠依靠自己的閱歷得到衡量利弊的標準,所以他們只能靠表層的東西來判斷自己喜歡或者不喜歡,想要或者不想要。比如,在蔬菜和肉的對比下,大多數孩子都會選擇肉類,因為味覺上蔬菜沒有肉好吃,但他們卻不會考慮到蔬菜中也含有我們人體必要攝入的營養元素。



3. 家長教育方式的錯誤性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缺少耐心和恆心,像上文中提到的欣欣媽媽一樣,在面對孩子已經養成的壞習慣的時候,沒有堅持制止,而是選擇了放任不管。這樣「散養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的壞習慣變本加厲,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直到最後想要改正也會越來越困難。



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養成

1. 家長需要做出必要的引導

在孩子養成習慣的過程中,家長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於孩子而言,來自家長的教育是學校和社會都無法比較和取締的。所以想要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家長必須做到適當的引導,比如,在孩子挑食不吃青菜時,家長要用幼兒可以接受的方式和語言,耐心的給孩子講述挑食的危害和蔬菜對我們身體健康有著多麼重要的作用。



2. 言傳身教,樹立良好的榜樣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長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因為自己看似最平常的行為很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習慣養成。所以,家長在要求孩子做到好習慣的前提下,首先要檢查自己是否做到了一位合格的父親或者母親所應該做到的事情。



3.運用有效工具書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簡單的口頭教育並不適用於幼兒時期的孩子們,過多的語言教育會令孩子產生疲憊感,久而久之,甚至會在孩子心裡滋生出反感的情緒,從而導致家長苦口婆心的教育反而取得了適得其反的效果。這時候,家長就可以利用有效的教育工具來幫助自己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腳鴨繪本》是一套專門為幼兒編寫的優秀兒童好習慣養成繪本,一套共有十冊,分別包括了:《玩具要回家》、《我愛洗澡》、《我不挑食》、《我講禮貌》等十個睡前小故事,繪本採用採用多彩的畫面和生動的故事,旨在通過幼兒容易接受的方式來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巴金先生曾經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所以,父母應該從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重視對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在兒童繪本的幫助下,更好的養成使幼兒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相關焦點

  • 你眼中的別人家孩子,實際拉開的距離非天性,而是自幼養成的習慣
    圖片來源網絡大概是提到「別人家奶奶帶大的孩子如何如何優秀」的時候,老婆婆心有不滿才說了開頭那句抱怨話,實際上現實中關於這樣的婆媳拌嘴很是常見,帶孩子如此、教育方面更是有著較大的溝通隔閡,在婆說婆有理、媳說媳有理的情況下,很多家人們都過於爭執誰對誰錯,卻忘記了去尋找問題背後的主要原因。
  • 滎經縣胡長保小學教育集團奏響開學「三部曲」
    四川新聞網消息(羅秀娟 高敏)新一學期,滎經縣胡長保小學教育集團結合常態化疫情防控、汛期教育及開學第一課活動情況,把習慣養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內容搬進課堂,奏響開學「三部曲」,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調整生活狀態,積極投入到新學期的學習中。
  • 孩子的習慣是怎樣養成的?
    ​家長們常常抱怨孩子沒有一個好習慣,比如做事不專心,學習馬虎,作業潦草……,也常羨慕行為習慣好的孩子。的確,孩子的習慣的好壞關乎其一生的學習、工作,甚至事業是否能夠成功。對於孩子的教育實際上就是習慣培養,養成教育。
  • 河北唐山豐潤區:奏響文旅融合發展三部曲
    近年來,豐潤區將文化旅遊業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興產業,通過制定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實施「文化+旅遊」發展戰略,全面奏響「區域特色、文化活動、文產項目」三部曲,有效激發了文化旅遊市場活力,打造了豐潤文化旅遊的嶄新品牌。奏響「區域特色曲」,亮點頻出。
  • 你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孩子變成「別人家的孩子」?
    黨中央給你的最好禮物——責任書,你看到了嗎?你是第一責任人你知道了嗎?你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孩子變成「別人家的孩子」請看別人家的孩子吧!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如果換做你,你能做到嗎?你能陪伴嗎?你捨得讓孩子受凍挨餓學習嗎?答案是:不能!今年的假期太長了!長的孩子都玩膩了,你都焦慮了!不知道如何按排孩子!其實最懶惰的是家長,怕麻煩,怕陪伴!
  • 1-6年級習慣養成一覽表,習慣決定孩子未來
    尤其是新入學的孩子,更應該重視習慣培養,以利於為後繼學習打好基礎,為孩子的發展打好基礎。小學生習慣養成一覽表下面的這份1-6年級的小學生習慣養成一覽表非常實用,值得家長收藏!6年級習慣教育就是習慣培養孩子需要養成的好習慣很多,上面的習慣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習慣,在孩子12歲以前養成,會為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 有「別人家的孩子」,就會有「別人家的父母」
    對於「別人家的孩子」這個說法,我們從不陌生。因為父母總在我們小時候用它來告訴我們與別人相比的不足。但是今天呢,小編想和大家聊一聊與它相似的一個話題——「別人家的父母」。1如果說「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別人家的父母」又有著哪些特徵呢?01善於情緒管理這樣的父母,不會以一種兇巴巴的樣子出現在孩子面前。他們有嚴謹、嚴肅的一面,但且沒有可怕的一面。當孩子犯錯了,他們不會想著遷怒於孩子,而是想著如何讓孩子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
  • 「近鄰黨建」奏響學風三部曲
    「近鄰黨建」 — 奏響學風三部曲 —「鄰」聽這是來自身邊的朗朗書聲
  • 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奏響新生入學三部曲
    原標題: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奏響新生入學三部曲光明網訊 丹桂飄香盈碩果,又是一年金秋時。懷揣求知的渴望,追逐放飛的夢想。在滿懷的期待中,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迎來了2020級新生。希望同學們養成自律自強、嚴謹認真的學習習慣;養成起居有常、飲食有節的生活習慣;養成勤儉節約、倡樹新風的簡樸習慣;養成包容合作、參加文體活動的習慣。三是以擔當行路。希望同學們學會獨立思考,不偏激,不盲從,在困難面前迎難而進,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在大時代的風雨激蕩之中守寧靜、勤鑽研、長本事。開學典禮結束後,校長程慎為新生講授「入學第一課」。
  • 這3類孩子幼兒園會被「優待」,與家境無關,你家娃在其中嗎
    ,其實,有三類孩子在幼兒園會被優待,與家境無關,你家娃在其中嗎?1、懂禮貌懂禮貌的孩子都是會被老師喜歡的,試想一下,如果你遇見某個人,某個人雖然不出眾,但是很努力,有禮貌,遇到他的時候他都會和你打招呼,尊重你,這樣的人你會喜歡嗎?相信有不少的人都會喜歡的。
  • 孩子行為習慣的最佳養成期
    生活中有些孩子有很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勤洗手比如自己動手做自己的事兒,比如放學回家很自覺的寫作業,讀書看報等。而大部分的孩子是每一天每一次都在父母的念叨,催促下一件一件的去做,去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催促嘮叨不禁也讓家長感到他頭痛甚至崩潰,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 你知道行為習慣的最佳養成期是什麼時候嗎?
  • 養成好習慣不難,給你讓孩子養成好習慣的七種武器
    可沒過一會,又變成老樣子。熊孩子這些習慣,困擾了我很久。總擔心不好的書寫習慣影響視力、蹺二郎腿影響脊椎的發育,等等…直到最近看到了一本叫做《如何想到又做到》的書,感覺豁然開朗。本書的作者肖恩·楊是行為科學領域的新一代權威人士。我嘗試用書中介紹的七種武器來培養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的習慣,收效頗為明顯。
  • 家校社如何促進孩子養成健康習慣
    本報訊(記者 李小偉)在日前舉行的「健康中國行動·健康有我——中小學健康促進活動」雲訪談活動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指出,家庭、學校和社會對於孩子健康生活方式養成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希望,家校與社會共同參與孩子健康習慣的養成,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發展奠基。王登峰表示,學校、家庭、社會包括學生本人,都會對他們的健康帶來非常直接的影響。
  • "別人家的孩子"與"別人家的父母"
    &34;與&34;最近高考錄取結果一出,許多家長在聊天時常說,看看人家×××的孩子考了清華大學、×××家的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學,×××家的孩子考上了南開大學……那個羨慕呀,真是沒法說,可你想過沒有,這些孩子是如何才取得如此驕人成績的?
  • 不要拿我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作者:寶寶知道 妮寶@媽咪我想每個寶媽都會有此煩惱,那就是老人們總願意拿我們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來對比,為此也是沒少起爭執。記得我們家大寶時候也是如此,每次婆婆到外面見了別人家的孩子回來必定又開始來對比。
  • 新學期,1-6年級孩子習慣養成一覽表
    小學階段是教育的「關鍵期」,在這個年齡段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成效最大。而一旦錯過了這個年齡段,再進行這種教育,效果就差多了,有時不只是事倍功半的問題,甚至終身難以彌補。今天為大家帶來一份小學階段好習慣養成指南,推薦老師們和家長們看看。相信每一個老師和家長只要有愛心和恆心,一定能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 家有5-8歲的孩子,閱讀習慣如何更好的養成?
    導讀:家有5-8歲的孩子,閱讀習慣如何更好的養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有5-8歲的孩子,閱讀習慣如何更好的養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利用「21天習慣養成法則」,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抗擊「疫情」階段,孩子們都在家,家長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促成孩子好習慣的養成。行為心理學家認為,新習慣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通過21天的行為暗示,正確重複練習,可以基本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這就是所謂的「21天習慣養成法則」。
  • 父母要幫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很多的父母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自主學習,能夠自主地把學業生涯規劃好,自己也能夠省心。每次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那麼愛學習,愛看書就饞得很。希望要是自己家的孩子也能這麼懂事就好了。可是我發現大多數的孩子都沒有閱讀的習慣,在課餘時間,孩子們更喜歡電子遊戲產品,漫畫書,逛街購物,追熱劇、看電視。下面來談談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原因是什麼?
  • 掌握四大定律,幫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所有的習慣都有一個觸發的契機或者線索。比如說早上洗漱,它的觸發點就是你起床了,形成習慣後,當你從床上爬起來時,你就自然而然走去洗漱。2.渴求。渴求是習慣背後的動力。當你有渴求的東西,有想要達到的目的,你才有動力重複去做一件事而不感到煩躁。比如很多孩子有做作業拖拉的壞習慣,這是因為做作業很枯燥,又不能給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堅持不了,就拖拉著不想完成。3.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