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這部電視劇,裡邊劉奶奶的一句話讓我至今刻骨銘心:「年輕的時候,都以為人生很長,其實人生很短,最棒的是不後悔,最難的是不遺憾。」確實是,年輕的時候總以為餘生很長,還有大把的時光可以揮霍。有一天當你回頭看著從前的一切時,你會發現,餘生真的很短。
短到一眨眼就已經到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年紀,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這句話說得又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四十歲三不比
顧名思義,人到四十歲的時候,有三樣東西不去跟別人比較,究竟是哪三樣呢?
①不比出身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永遠都不要去和別人做比較。尤其是在年到40歲之後,不論在家庭還是在事業上,都有了一定的基礎。不論日子過得好壞,也都是你靠自己取得的成績,這個時候再去跟別人比出身,難免會讓人笑話。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過著各不相同的日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與人之間的比較其實是毫無意義的,而且,人在跟別人進行比較的時候,一般都不會比誰更厲害,而是比誰更慘一些,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或許,你看到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你眼中那個比你慘的人,可能未必真的慘,人有時候對自己都未必完全了解,更何況對別人呢?
愛拿出身跟別人比較這本身就是一種十分幼稚無能的表現,40歲已經步入了一個應該成熟穩重的年紀,如果還去做這種小孩子才做的事情,那只會讓別人更瞧不起。
②不比子女
這是很多父母都會做的一件事情,「你看誰誰家孩子,人家考試考了第一名」、「你看誰誰家孩子,今年又拿了多少獎學金」、「你看誰誰家孩子,今年給他爸媽領回媳婦來了」,不論子女處於什麼年紀,父母總是能拿出一點來跟別人家的小孩比較。
當然父母只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激勵督促自己的孩子,但其實這樣的教育方式是錯誤的。可能對某些孩子會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但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說,這種方式更多的是打擊。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卑,對自己失去信心,從而失去繼續前進的動力。
當你年過40的時候,更應該知道,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屬於自己的閃光點。這個時候更應該做的是發掘他身上的閃光點,適當的給予表揚鼓勵,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也會讓他變得更加自信上進。
③不比金錢
我們常說一句話:「人比人,氣死人」。40歲其實自己已經有了一些積蓄,事業也穩定了下來。但也到了用錢最多的時候。找準自己的位置,踏踏實實幹事才是最重要的。
每個人的職業不同,貢獻不同,所得到的報酬也會有所不同,這是沒有可比性的,也完全沒有必要去比。起不到任何作用,反倒搞得自己整天鬱鬱寡歡,垂頭喪氣,工作不積極。甚至搞得人際關係也變得十分緊張,這是很不成熟的做法。
在這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你應該做的是撐起這個家,少一些盲目攀比,多一些穩重踏實,生活不會虧待你的。
五十歲三不親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到50的時候,不和這三類人親近。我們一一來了解。
①不親勢利眼
50歲其實已經差不多到了退休的年紀,可能有很多人曾經因為你位居高位而巴結你,現在你也快退休了或者已經退休,這些人就會慢慢的遠離你。其實完全不必放在心上,看清並儘早的遠離這些人,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勢利眼。俗話說:「窮在鬧市無人知,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就是很現實的社會狀況。我們只要珍惜好身邊那些無論你貧富貴賤,都願意真心幫助你,陪伴你的人就可以了。
②不親愛財之人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如果凡事都只考慮利益,不考慮公平與正義,也不去考慮這件事到底是否正確,這樣的人是應該遠離的。我們常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愛財這本不是錯,但如果眼裡只有錢財二字,那便是一種十分小人的表現了。
一個人可以為了金錢與利益去做一件事,那他就會為了利益去出賣一個人。人過50,已經不再需要去跟這些人爭鬥什麼了,回歸到平淡的生活中,也不需要靠金錢去跟任何人維繫感情。照顧好家人與孩子,一家人和和睦睦才是最重要的。
③不親薄情寡義之人
薄情寡義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十分常見的,這種人有一個特點,就是在他自己犯錯的時候,還會笑著跟你賠禮道歉,但其實內心根本不把你當回事,道歉只是走個過場而已。之後還是會我行我素,不把你放在眼裡。
而且,這類人不懂得感恩,就算你對他很好,他也會覺得這就是你應該做的,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更不會感激你。在他們眼中,利益是第一位的,在與別人沒有利益衝突的時候,一副笑呵呵的樣子。一旦有利益在前,他們就會第一時間站出來,甚至拉幫結派,去搞一些小動作。
我們在到了50歲的時候,對於這種唯利是圖,薄情寡義之人,也沒有相處的必要了。這種人只能成為我們生活中的過客,不值得我們去親近他們。
小編有話說
一生說長也長,說短也是真的很短。不同的人生階段,總會有一些新的人生感悟與體會,也正是這些收穫,讓我們的內心不斷的成長與豐盈。不論我們現在正處在什麼樣的年齡,都應該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清楚的認知,珍惜身邊人,不要跟那些小人糾纏,因為你輸掉的不僅僅是時間,更是心情、感情與品位!與其把時間浪費在他們身上,倒不如用來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