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宗秋剛獲國際日地物理委員會傑出科學家獎……【北大發布...

2020-12-16 澎湃新聞

編者按

聚焦燕園,新聞匯總,資訊盡數瞭然。

近期,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勞動經濟研究所聯合課題組完成了「農村寄宿生非認知技能發展實驗研究」課題在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旺蒼縣和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涿鹿縣、沽源縣五個縣的第四次實地追蹤調研工作,對93所農村寄宿制學校17874名學生非認知技能發展的變化情況進行了跟蹤調查。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學系量子信息技術團隊提出利用磁場線圈穩定外磁場並結合梯度測量抑制外界共模磁場噪聲的新方法,在無磁屏蔽環境下搭建了一套高靈敏度的光泵磁力儀系統。該系統的核心元器件為北京大學量子信息技術團隊自研的窄線寬高性能鍍膜銫原子氣室。利用該系統,研究人員在無磁屏蔽環境下對人腦部磁場信號中的阿爾法波信號以及聽覺誘發信號進行了為期10天的穩定測量,是目前國際上首次在開放無磁屏蔽環境下實現的腦磁信號測量。

10月21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陸劍研究員課題組在Science Bulletin上發表了論文,以果蠅為系統,解析uORF和microRNA如何通過組合使用在轉錄後和翻譯水平上調控mRNA的功能和命運。

生物體為了確保發育程序的準確性或維持細胞內環境的穩定,會利用不同類型的順式調控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在多個層面精細調控基因表達。當前對基因表達在轉錄和轉錄後水平上的調控已經有了深入了解,而在蛋白質翻譯水平上調控的研究則相對滯後。陸劍課題組近年來結合核糖體圖譜實驗、高通量測序和演化基因組學分析,致力於解析蛋白質翻譯調控的分子機制和演化規律。

10月22日,李毓龍實驗室、紐約大學Dayu Lin實驗室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Guohong Cui實驗室合作,在Nature Methods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報告了新型紅色螢光多巴胺探針和第二代綠色螢光多巴胺探針的開發及應用。

自2018年起,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毓龍實驗室開發了一系列檢測神經遞質的螢光探針,即GRAB探針系列,其中即包括多巴胺探針。該探針克服了已有多巴胺檢測手段中時空解析度低、分子特異性差等諸多問題,已被廣泛地應用於活體果蠅、小鼠、斑馬魚、斑馬雀等模式生物。

10月22日,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生命科學學院湯富酬課題組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普通外科付衛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ancer Cell上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從21例微衛星穩定的結直腸癌患者手術切除標本中獲取了癌組織、淋巴結轉移組織、癌旁組織以及外周血樣品,同時從6例非癌症個體中獲取了外周血樣品,對多種非上皮細胞進行了高精度的單細胞基因組和轉錄組雙組學測序。該研究首先建立並優化了一項單細胞基因組和轉錄組雙組學測序技術。

近日,由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副院長、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宇教授作為主要研究者發起的國際上第一個針對「血管內皮功能指導下治療非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的大規模多中心臨床研究在《國際心臟病學雜誌》在線發表。

10月26日,工學院先進位造與機器人系謝廣明教授課題組在水下集群遊動的節能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謝廣明課題組採用課題組自己研發的高仿生機器魚為物理實驗模型,藉助北京大學湍流與複雜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低湍流水洞平臺,對魚類的集群遊動過程展開大量的模擬實驗,總結出了後魚如何根據前魚遊動調整自身遊態而達到節能的規律。

10月16日-24日,北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第九期邀訪學者遠赴甘肅,對省內河西地區的重點石窟及其它文物遺蹟進行了實地考察。考察隊從蘭州出發,沿途經過臨夏炳靈寺與大拱北、武威天梯山、金昌三角城與聖容寺、張掖馬蹄寺與金塔寺、酒泉丁家閘與文殊山、瓜州榆林窟與鎖陽城等地,最後到達敦煌。

10月18日-25日,北京大學2021屆畢業生人才精準對接系列招聘會在邱德拔體育館北廣場舉行。本次系列招聘會共設7個專場,300多家用人單位提供2萬餘個崗位,吸引2000多名畢業生參會。

10月21日,應北京大學工學院邀請,英國皇家工程院院長、英國思克萊德大學校長吉姆·麥克唐納德爵士以在線講座的形式,主講工學院《現代工學通論》課程。這是工學院每年主要面向大一新生開辦的本科基礎課程,旨在邀請工科領域的傑出學者和專家前來幫助擴大學生學習範圍及視野。

10月23日,日本著名經濟學家、慶應大學名譽教授竹中平藏作為第一講主講人,在線開展「日本名家系列講座」,並與來自校內外的百餘名聽眾進行親切交流。

為了做好國際組織人才培養推送工作,服務高校需求,創造中國青年與國際組織溝通交流的機會,提升中國青年國際組織勝任力,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今年舉辦第二屆聯合國機構宣講諮詢活動。受疫情影響,活動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今年宣講諮詢活動邀請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難民署等21個國際組織參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12所高校分別承辦國際組織在線宣講活動,並進行全程錄製。所有宣講視頻將面向高校學生進行公開播放。

10月24日,「紀念廖山濤先生誕辰100周年暨微分動力系統研討會」開幕式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及線上同時舉行。廖山濤的親屬,曾經的同事、學生及數學界的同行、朋友通過不同方式與會,在世界各地共同緬懷這位當代著名數學家的生平事跡與傑出貢獻,追思先生治學為人的崇高追求和精神風範。

10月24-25日,由北京市大學生體育協會主辦、北京工業大學協辦的首都高等學校第58屆學生田徑運動會暨首都高等學校第12屆秋季學生田徑運動會舉行。共有來自53所院校的500餘名運動員參加了此次比賽。

北京大學共選派了20名普通學生運動員參加此次比賽,共參與男女100m、200m、400m、800m、1500m、跨欄、全能、跳高、跳遠、三級跳、接力等25個項目的角逐。經過不懈努力,北大最終取得團體總分季軍的好成績,其中女子團體總分第二,男子團體總分第三。

10月24-25日,「研以致用:高校區域與國別研究智庫工作研討」在北京大學中關新園科學報告廳舉行。此次研討會由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主辦。會議邀請到來自教育部、中宣部及國內17所高校的近50名相關領導和專家學者參與交流討論。

10月24日-25日,第五屆「北京大學老齡健康博士生論壇」採用線上網絡會議方式召開。本屆論壇由北京大學國際合作部、研究生院主辦,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北京大學老年學研究所參與承辦。來自北京大學、牛津大學、清華大學等20餘所高校的百餘名師生參加了本屆博士生論壇。

本屆論壇以「老齡健康:管理、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為主題,論壇旨在鼓勵博士生堅持問題導向,圍繞後疫情時代老齡社會治理以及面向「十四五」時期康養產業發展,選擇老齡健康研究中的焦點、熱點與難點問題,展開深入研討。

10月26日,由北京大學國際合作部、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與美國密西根大學學習和教學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北大-密大」教學發展在線研討會拉開帷幕。本次會議的主題是「創新與基於證據的教學」,將持續至10月31日。共有117名校內教師、66名校外教師報名參加此次會議。

近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加納駐華大使館聯合舉辦的「中加建交60年——一段值得慶祝與思考的旅程」 紀念活動暨學術研討會以在線的方式舉行。加納駐華大使博阿滕、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林松添和加納外交部長Shirley Ayorkor Botchway女士分别致辭,加納副總統Mahamudu Bawumia先生作紀念會主旨發言。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林怡女士主持紀念活動。

2020年北京高校「優質本科課程」和「優質本科教材課件」遴選結果於近日揭曉,北京大學李娜教授主講的《儀器分析(小班閱讀討論課)》等五門課程被評為北京高校「優質本科課程」,詹思延教授主編的《流行病學(第8版)》等五項教材課件被評為北京高校「優質本科教材課件」。

近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學工程處「大型醫用設備智慧管理模式再創新」和「提高放療設備使用率」項目,分別榮獲第四季中國醫院管理獎智慧醫院組銀獎和2020中國醫院質量管理最佳實踐案例第二名。

10月27日,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政府管理學院聯合舉辦第111期「國家治理論壇」,史丹福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弗裡曼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周雪光教授作為「論壇」海外名家學術講座主講嘉賓,作了題為「從『鬆散關係』視角看政府組織形態」的精彩演講。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王浦劬教授主持講座,400餘名師生和學者聆聽了講座,並且參與了線上討論。

近日,國際日地物理委員會(SCOSTEP)決定將2020年度傑出科學家獎(SCOSTEP 2020 Distinguished Scientist Award)授予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宗秋剛教授,以表彰其在空間能量粒子加速機制和統一空間等離子體中基本磁性結構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並高度評價其為空間物理學做出的貢獻。SCOSTEP傑出科學家獎每兩年頒發一次,每次頒給一位科學家,是國際日地物理委員會的最高獎項。據悉,宗秋剛是該獎項的首位華人獲獎者。

內容來源: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

原標題:《北大教授宗秋剛獲國際日地物理委員會傑出科學家獎……【北大發布(10.26-11.1)】》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看北大教授「追星」!
    將2020年度傑出科學家獎授予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宗秋剛教授這是國際日地物理委員會的最高獎項宗秋剛教授是該獎項的首位華人獲獎者一起來看宗秋剛教授的在談及自己獲得的國際日地物理委員授予的傑出科學家獎時,宗秋剛老師展現出了成竹在胸的氣度,「現在我們中國走向世界了,我們工作也被世界所承認」。數十年的艱苦求學、後起的追趕乃至超越,漫漫科研路上的艱辛都被宗秋剛用一笑帶過,「很多人一起努力,趕上來,做出成績,應該是不容易的」。
  • 追星,最厲害的還是這位北大教授
    將2020年度傑出科學家獎授予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宗秋剛教授這是國際日地物理委員會的在談及自己獲得的國際日地物理委員授予的傑出科學家獎時,宗秋剛老師展現出了成竹在胸的氣度,「現在我們中國走向世界了,我們工作也被世界所承認」。數十年的艱苦求學、後起的追趕乃至超越,漫漫科研路上的艱辛都被宗秋剛用一笑帶過,「很多人一起努力,趕上來,做出成績,應該是不容易的」。
  • 北大校友許晨陽獲美國數學會科爾代數獎
    當地時間2020年11月10日,美國數學會發布公告,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友許晨陽因在K-穩定性Fano簇的模理論以及使用K-穩定性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的奇點方面的貢獻,獲得2021年弗蘭克·尼爾森·科爾代數獎(The Frank Nelson Cole Prize)。
  • 9位北大校友獲2019年美國斯隆研究獎 總數居國內高校第一
    編者按:近日,2019年美國斯隆研究獎獲獎名單揭曉,北京大學有9位校友獲獎。其中在化學領域,北大有5位本科校友獲獎。斯隆研究獎被譽為「諾獎風向標」,旨在獎勵職業生涯早期的傑出青年學者。新聞網轉載微信公眾號「青塔」關於此次獎項評選結果的最新報導(標題有改動),供讀者了解更多信息。
  • 中國化學會2017傑出科學家獎與傑出青年科學家獎揭曉
    目前已有兩類first-in-class的抗腫瘤、抗生素候選藥物正在開展臨床前研究;榮獲了國家傑出青年、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973首席科學家等多項國內學術榮譽;並且獲得了國際四面體青年科學家獎、瑞士化學會傑出講座教授獎、國際化學生物學會首屆青年化學生物學家獎等多項國際學術獎勵;目前擔任藥學研究領域核心期刊《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 她從蘭大保研北大讀博,10年科研,不懈奮鬥,獲2019青年科學家獎
    最近,國際純粹與應用物理聯合會公布了2019年度青年科學家獎,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的楊曉菲老師獲得核物理領域青年科學家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在中國工作的核物理學者。這距離楊曉菲來到北大攻讀博士學位,剛好過去十年。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三人均獲數學新視野獎,如今均在美國名校執教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三人均獲數學新視野獎,如今均在美國頂級名校執教。北大數學學院校友惲之瑋、張偉、許晨陽三人都曾獲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2000年他從成都七中畢業保送到北京大學數學系,34歲時被哥倫比亞大學破格聘為數學系終身教授。張偉在29歲時曾獲得過拉馬努金獎,2016年獲晨興數學金獎,他已然成為了當下國際數學界一顆閃耀的學術之星。晨興數學獎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即華人數學領域的最高榮譽。
  • 北大物理學院顏學慶教授獲全球加速器Hogil Kim獎!附近期成果一覽
    5月10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慶祝5.12國際護士節暨2019年護理工作會議。會議表彰了2018年度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典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榮獲優質護理服務共建示範醫院,急診科護士長趙禮婷榮獲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個人。
  • 北京大學7位教師獲2020年「科學探索獎」
    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陳興陳興,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院長。兼任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高級研究員、北京大學合成與功能生物分子中心研究員。獲2014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入選2017年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川大回應清退300餘名研究生|一周動態
    整理|袁小華聚 焦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美國數學會(AMS) 官網11月10日公布,80後數學家許晨陽獲得2021年度科爾代數學獎,以表彰他對K-穩定性法諾簇的模理論以及使用K-穩定性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的奇點所作出的貢獻。
  • 科學網—康毅濱獲2012年度美國癌症研究學會傑出貢獻獎
    獲獎者是由癌症研究人員同行提名,並由AACR國際遴選委員會(AACR International Selection Committee)評估篩選。最終的結果通過AACR執行委員會確定。這是美國癌症研究領域授予40歲以下青年科學家的最高獎項。這也是中國大陸出生的科學家第二次獲此榮譽。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王曉東教授(現為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於2004年基於其在細胞凋亡領域的研究獲獎。
  •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今天揭曉!北大獲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傑出青年...
    編者按2020年9月10日,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會上公布了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獎勵名單,其中,突出貢獻中關村獎2人,傑出青年中關村獎6人,國際合作中關村獎3人,
  • 中國最牛的三所大學,清華北大出諾獎,中科大出諾獎女婿,都厲害
    肯定是清華北大,當然也有人說中科大最牛,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是國內最頂級的大學,而中科大曾經也和清華北大扳過手腕,也是頂級大學。那麼中國大學培養出多少諾獎獲得者呢?目前對於諾獎,國內大學只有清華北大培養出了諾獎,其他高校目前都沒有培養出,不過中科大有一個離科學諾獎最近的中國人:潘建偉,而且中科大培養出了兩個諾獎女婿,所以中科大也是非常牛啊。
  • 首屆國際理論計算機聯合大會線上開幕...【北大發布(8.10-8.23)】
    研究成果獲得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通信協會學生競賽一等獎第一名(首次由本科生獲得),獲無線通信國際學術會議IEEEWCNC 2020最佳論文獎,主要論文成果發表在物聯網領域影響因子最高的國際學術期刊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國際學術雜誌IEEE Network,計算機網絡國際頂級學術會議IEEE INFOCOM等。
  • 國際物理奧賽中金牌得主順利成為北大新生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近百年的歷史沉澱和傳承,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第四十一屆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獲得金牌的中國隊優秀學生。2010年7月17日至25日,第四十一屆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在克羅埃西亞薩格勒布市舉行。來自80個國家和地區的376名選手參加這次競賽。中國隊由分別來自3個省(直轄市)的5名高中三年級學生組成。
  • 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18歲時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本科就讀北大數院期間19門課程成績100分、7門99分,35歲成為麻省理工(MIT)終身教授……近日,數學「大神」惲之瑋再獲國際大獎——西蒙斯學者獎,成為第4位獲此榮譽的華人數學家。
  • 喜訊| 北大滙豐榮獲商學院全球含金量最高國際認證!
    【MBA中國網訊】2018年8月,AACSB(國際高等商學院協會)正式宣布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通過AACSB認證!北大滙豐成為國內少數獲此認證的精英商學院!AACSB是什麼?
  • 新聞| 北大地空學院宗秋剛課題組證實超低頻波動對輻射帶超相對論電子的共振加速
    近日,《地球物理研究雜誌:空間物理學》(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pace Physics)第124卷第3期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宗秋剛課題組題為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惲之瑋獲2020西蒙斯學者獎,曾被稱為「惲神」
    20年後的今天,他已成長為表示論、數論和代數幾何方向傑出研究者,此次的西蒙斯學者獎也是他繼2018 ICM報告人、拉馬努金獎、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等國際大獎後獲得的又一殊榮。20年的成就與建樹,是時間的浸潤,是不減的激情和不懈的堅持,更是與志同道合的昔日同窗持續不斷地互相促進與靈感激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