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貪 清光緒古籍 國文教科書1910年第2冊第9 留學誤區
培育美德 清光緒古籍 國文教科書1910年第2冊第9 厚德載物
改變命運三要素 清光緒古籍 國文教科書 1910年第2冊第9 顏氏家訓 捐讓吉宅
清光緒古籍 國文教科書 端正做人 1910年 第2冊第9 高清 一百一十一年前
讀國學書籍使人明智!有益身心!
內容詳解請見下方的--->【文中重點難點提示】
勿貪多 接前續 :勿貪多 第二部分 釋解 !
書名:最新國文教科書.初等小學用.第2冊.蔣維喬等編.上海商務印書館.光緒2年版.1910年
蔣維喬(1873年-1958年3月),字竹莊,號因是子,江蘇武進(今常州)人,
中國近代哲學家、教育家、佛學家、養生學家。
蔣維喬先生於1914年出版了《因是子靜坐法》,暢銷全國各地以及歐、美、東南亞諸國。
後編成《因是子靜坐法續編》(1918年)。
1954年他又根據自身體會,寫成《因是子靜坐衛生實驗談----中國醫療預防法》。
1955年撰寫《中國的呼吸習靜養生法----氣功防治法》(一名《因是子靜坐法提要》)。
清光緒古籍高清 國文教科書 生活之品德 1910年 第2冊第9位於 [第9部分] 第23課到23課
本書共六十課,圖文並茂,含彩色插畫三幅。
從開學第一天的《學堂》,到最後一課的《放假歌》,
內容涉及禮儀、孝道、常識、典故、識物等內容。
上海商務印書館於光緒30年初版,此為宣統2年(1910)版 第60版。
每課生字以十二字為限;本編雜用歌辭體例便於兒童唱和以取興致;
本編所述德育事仍以家庭倫理為主,間有旁及他事亦皆兒童所能行者;
本編每課必在一開之內,每句必在一行之內,以便誦習,惟成章之文排比不易,故較第一冊尤見苦心等。
華夏傳統品德養成的課本,既源於生活,又貼近兒童,配以插圖,便於引發學生的興趣.
我們將整理後分批次發布,目的明確:
1.使閱讀的諸君每次不會超過3-5分鐘,以適應現代人的高節奏的生活習慣
2.使收藏者更容易歸納排序
3.即使用於教導小朋友也不會花費太多時間
4.開卷有益,利用儘量少的時間就能夠了解傳統國學內容
學習國學簡介方法:
多讀多誦多體會,其意自見!
查詢字詞含義可以參考康熙字典.
歡迎大家收藏 下載 轉發 點讚 鑑賞!
謝謝!
末學
雲山人 凌蘊子 安妮 稽首!
傳統國學傳承連載系列,每一期都是獨立的內容,開卷閱覽有益
【文中重點難點提示】:
--著作者 雲山人 凌蘊子 安妮 原創精品
厚德才能載物
古時多有記載,很多人孜孜以求,想盡辦法,巧取豪奪,
結果最終積累的那些資財卻往往是給他人做了嫁衣。
其原因是厚德才能載物。
--
厚德載物
易經之《周易》中有乾坤二卦,其辭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
我們試著解釋這句話:
上天運行的規律是剛強一直不間斷而且有巨大推動力的,作為君子也應當積極進取,心胸寬廣,自強不息;
大地的氣勢和態勢是無比厚實與和順的,君子也應該不斷修正自己行為以符合美好的德行,這樣才能承載事業並有遠大的前程。
這也就是告訴我們
創業艱難要靠自強不息,不斷積累,同時做事正大光明,就像範仲淹先生和袁了凡先生那樣;
這樣等到守業之時和以及自己的子孫後代的身上才能體現出家業、事業的長久不衰,德厚是守業以及子孫出類拔萃的基礎和來源!
--
範仲淹
我們都知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文正公的座右銘.
範仲淹 捐讓吉宅
這裡呢講一件範公所作的常人難行之事.
範仲淹先生在蘇州為官時買了一處宅院,同僚下屬中有懂得陽宅風水的,看了住宅後就誇讚這個住宅選得好,風水很旺,居住於此的人家將來後代必然連續多代出大官.
範仲淹先生聽到這樣的讚許,隔天就讓人把這個宅子捐出並改作學堂供蘇州城民眾使用,範公認為讓大家的子孫後代都能出人頭地,要比只是他獨自一家享有賜福更好.
此一件事,就積下無量之陰德,更何況先生的善德層出不窮,以是之故,他的家族數百年來一直長盛不衰,人才輩出,這與範仲淹先生的出類拔萃的德行有很大的關係。
--
這是告訴我們平時就要多多修行自己的品德,無論是在生活,學習還是工作中,
如何讓自己能夠付諸實踐的去修養品德,我們曾經介紹的了凡四訓就是一本非常好的書籍.
大家看到,了凡先生正是通過不斷的修正自己的心性 言行,讓自己的德行越來越深厚,
了凡的夫人也很了不起,非常支持而且也是善行的積極實踐者。
這樣了凡先生才能大大的改變了命運.
--
改變命運三要素:
--要有堅定的信念
--強烈的改善自身命運的願望
--以及實際的不間斷的行動
這樣才能真正積累福報,並承載更多的好運。
也就是說,人如果稟賦很弱,又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甚至驕傲狂悖到不知天高地厚就會削弱好運;
--
正所謂
千金之人必有千金之德
萬金之人必是萬金之軀.
一個人如果不修德行、道德敗壞,就會惹禍招殃,亦所謂: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這是老子的道德經中第九章的一段內容: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這段話是講:
金錢和珠寶滿堂,要靠什麼來守住和保持呢;
富貴後卻驕傲而且蠻橫,那麼禍害是完全由自身的品行不端所招致的。
事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就要想到急流勇退,這是符合上天的自然道理的。
--
《孟子》的離婁下篇中有: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之說.
這正是我們華夏流傳的俗語:
富不過三代之寫照,其中又有
道德傳家,十代以上,
耕讀傳家次之,
詩書傳家又次之,
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從中我們注意到道德是成為君子的基礎,缺少了美德的基礎,財富的積累就難以長久.
--
勿貪多 國文的啟示:
父母是子女言傳身教的表率,大多數人都是學而知之的,天縱奇才的少見但也需要有名師引領才行.
華夏子孫不能忘記傳統美德:
小孩子只知道拿自己喜歡的東西,並且是想要一次多拿。
此時父母就可以告之,凡事有度,而且不能多貪多佔,
要懂得八端之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我們華夏民族文明血脈的最起碼的做人標準。
否則父母 長輩不去教導,還要縱容,必然會養成此類孩子自私成性的惡習,
慣子如殺子,寵子如害子這些事情比比皆是。
--
那個
犯事臨刑之前的罪犯,還要將其母乳頭藉機咬掉的事件是多麼慘痛的溺愛出禍害的實例啊.
這件事情的簡述:
古時華夏,有一個從小被母親溺愛嬌慣的人,頑童時偶有偷盜行為,卻不被其母責罵,
反而以為鼓勵,成人之後只能淪為盜賊,最終被捕獲,因其屢次犯案,手段殘忍,且為不知悔改之慣犯,即判其為斬決.
到臨刑之前,該犯要求獄吏想要再見其母,按此舉乃常理,府院批准,等到行刑那一天犯人要求其母再喝一口母奶,
其母也不避羞愧,解衣襟,熟料此僚一口將其母乳頭咬下。
眼見其母胸前噴血,而此逆子大罵不已,反怨母親溺愛嬌慣,到他6歲時還未斷奶卻不阻止,
而又處處縱容,是其母是害了他,其母是他犯罪的魁首等雲。
其母羞憤 慚愧不已,雖然搶救金瘡無誤,然心傷難愈,不幾日也就撒手人寰。
聞者莫不感嘆!
--
筆者眾等以及周邊,也多有在國外留學學習和生活的人士,現在一些西式的教育與華夏古人恰恰相反,
很多時候只是講一些利益最大化的方法和手段 技術等等。
其中卻缺少為人處世的德行教導.
人生在世德為先,良好的道德是做人的基礎,無德之人做事無底線,不知因果,盲從暴力.
就像小孩子,如果由本身不懂禮儀的成年人去教育,有可能就會成為放縱自身的欲望和貪念的結果,學校教育如果只是讓學生追求利益不擇手段。
這樣做的結果是:
這些人就會完全迷失做人為善的心性,淪為金錢和物質的奴僕,最終不斷演繹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悲劇。
--
媒體曾有報導,
日本留學生汪佳晶機場砍母案,原因是嫌棄他的父母沒有按照他的要求及時給他足夠的金錢。
報導簡述:
2011年4月1日晚,在浦東國際機場到達大廳,從日本返滬的男子汪某與前去接機的母親發生爭執,埋怨其母沒有給他及時打款.
汪某取出託運的水果刀,對母顧某連刺9刀,致其母倒地昏迷。
2011年10月19日,浦東機場刺母案開庭,教子失敗的母親顧某還多次情緒失控請求輕判其子。
糊塗的母親 一直執迷不悟!
--
還有
加拿大留學生湯遠熙冷血殺母案.
案件簡述:
來自中國廣東省佛山市的湯遠熙,
2006年其父母送他到加拿大讀書,2012年父母到溫哥華探望他,
廣州生產各類家具的商人湯繼輝與妻子郭煉結原本打算6月7日返回廣州,
但事發當天湯遠熙其母發現了一張租車單,拆穿了湯遠熙把父母給的買車錢用在賭場賭錢等其他用途,
湯遠熙之前原本就認為父母控制太嚴,再加上女友墮胎,留學生活不順等原因,
因此早就預謀想讓父母消失,以便儘早拿到父母遺產後和女友生活。
在當天找機會將母親錘擊殺死,更向之前已被其慫恿先回廣州的父親及警方說母親失蹤,
並公開呼籲市民協助尋母,直至被棄在菲沙河的母親屍體被發現,才揭發他弒母罪行。
湯遠熙之前還向臥底警員透露其本來要殺其父,但考慮他父親比他強壯就沒有下手.
作為人子弒殺父母,何其冷血如此!
所謂的多年的教育以及家教又起到了多少的作用呢?
--
以及
英國留學生黃某陽殘忍殺害父母,觀其父是律師,其母是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的教授。
被捕時,黃身上有17枚戒指等物品.
黃某在被捕時表情平靜,帶著微笑.
--
近些年來,這些極端的殺害父母的惡性案件屢屢發生。
我們看到:
1.大多數的這些家庭經濟條件很好,父母對子女百依百順,除了學習從來不讓做其它的事情.
2.出國留學學習多年大多數沒有打過工的,僅僅依靠父母供養的比比皆是.
3.高知家庭不少,從小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就以為父母供給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雖然學習成績多還不錯,但也僅是如此.
4.雖然已經是成年人,但沒有一例是具備自主學習,自主自省的,就如上述講到的,為了考試可以刻苦,要是自己增進德行的讀書確實往往難行.
5.從小與人交往就只懂得處處維護自身的利益,又是獨生子女,自小某些父母還早早的告訴子女將來他們的財產都是給孩子的.
6.到了西方留學,一些國家的文化道德與華夏完全不同,不僅不提倡尊敬孝敬父母,
還顯然連父母的尊稱也多沒有的直呼父母其名,父母不僅不及時糾正,還以為是孩子長了見識!
7.嗚呼,這樣的教導是讓其子女理所應當的認為父母就是子女的取款機和奴隸,只懂得索取和享樂,不懂得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更不知道因緣果報.
個中緣由雖多,無外乎多是寵愛 溺愛而培養出現的自私的白眼狼的結果.
等等事件 層出不窮 讓人深思 讓人憤慨 讓人痛惜!
--
華夏先祖早就發現 子女早期正確教育德行的重要性.
--
顏氏家訓
《顏氏家訓》是北齊顏之推所著,顏之推為琅邪臨沂人,
《顏氏家訓》記述顏之推個人經歷和思想學識並以之告誡後代子孫。
這本書於隋滅陳後完成。
《顏氏家訓》全書七卷二十篇。
是以傳統儒家道德為思想,注重與實際結合、無論工農商賈等諸多技能,
還是關於修身、治家、處世以及為學等多有表述.
--
我們來看看 顏氏家訓 中子女教育的一些精到論述:
《教子》是《顏氏家訓》其中第二篇:
--
原文: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解釋一下:
上等智慧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
下等愚鈍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
只有絕大多數屬於中間的普通人要接受教育,不教就不會知道。
這真的是言簡意賅,切中要義.
-
原文:
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
驕慢已習,方複製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於成長,終為敗德。
--
這段話也就是說:
我見到世上有那種對孩子不教導而只有溺愛的,無論子女要吃什麼,要幹什麼,任意放縱孩子,
聽任其自己的小性子而不加管制,應當訓誡時反而獎勵,應該呵斥卻反而鼓勵,
等到孩子漸漸懂事時,就認為這些事情的道理本來就是這樣。
那個時候已經養成驕傲自私,目中無人 隨著只考慮自己利益的性情養成,
此時其父母發現問題才要去制止,這時就是把這子女打殺也是絲毫不起作用,
父母已經樹立不起威嚴,每當遇到事情就極度憤怒的很厲害,此時只能增加子女的怨恨,直到此類子女長大成人,已然成為品德敗壞的人。
之後進入社會,必然會被律法和道德所懲戒.
所以子女教育一定要從小做起,不能放縱,否則養癰遺患.
為人父母,為人子女,不可不慎也!
--
華夏的文明和文化是這世界上特立獨行的合乎天道的不息的光芒,
正是華夏的文化的包容和深厚讓我們具有了特異的美德,
這種德行不僅對家庭倫理,還是對家國未來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當我們真正恢復了我們的美德和傳承時,華夏就一定會再次創造輝煌和燦爛,
每一個人也能獲得真正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