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茶飲消費逐漸的從功能性消費,演變成了精神性消費,為了更好的迎合年輕消費者的需求,各大品牌卯足了勁,不斷研發新產品的同時,也在創新各種營銷手段,試圖吸引更多消費者的關注,提升品牌影響力。
一、茶飲界的龍頭老大,都在嘗試「跨界」
今年年初,喜茶就首先提出「宣戰書」,在北上廣深地區的4家門店推出咖啡產品,半個月後,瑞幸咖啡也宣布入局奶茶行業,跨界推出奶蓋茶,緊接著連咖啡也不甘示弱,推出的新品形態和口味,明顯是在朝奶茶看齊。
飲品作為供應鏈和模式都相對簡單的品類,近年來的發展非常迅猛經歷了拼品質、拼營銷的多重競爭,各大品牌基本都到了發展的瓶頸。
而咖啡行業在我國的消費程度還屬於初級階段,真正屬於中國的咖啡文化還未真正形成市場潛力巨大。
咖啡品牌看好飲品市場的低成本、高營收,而奶茶品牌看中咖啡行業的潛在消費市場,由此來看,這些茶飲界龍頭老大的做法也實屬正常。
二、飲品發展變革,多元化才是潮流趨勢
茶飲行業的競爭越發劇烈,產品更新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想要在當今複雜的市場環境中存活下來,並且盈利,就必須進行市場變革,一成不變的經營方式,只會然品牌處於止步不前的狀態。
奶茶品牌賣咖啡,咖啡品牌賣奶茶,咖啡和奶茶相互探界,無疑是看中了對方的行業市場的發展前景,企圖分得一杯羹。咖啡和茶飲,這兩個品類的高度融合,已經變成了一個無法阻擋的趨勢。
三、有資本試錯,不專一也能做的好
事實上,現在我們去到很多不知名的小品牌奶茶店,菜單裡邊都有咖啡產品,同樣的在咖啡館裡,也能喝到奶茶。對於這些小品牌來說,品類多可不是個好事情。在咖啡館裡頭喝奶茶,會模糊消費者對這家咖啡館的品牌定位。
但像喜茶、瑞幸咖啡、連咖啡這樣知名的大品牌,在自身產品方面佔有極大的優勢,並且擁有完善的供應鏈,背靠強大的團隊,拿出原本盈利中的一部分來做跨界產品綽綽有餘,就算市場認可度不高,也可以及時收手,並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
小結:
品牌跨界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顧客消費的流量,在創新跨界產品的同時,要保證自身產品的質量,並且跨界產品要找準契合點,符合消費者的口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