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文旅頭條|《群眾》雜誌刊發楊志純署名文章:以公共文化服務高...

2020-12-11 騰訊網

近期,《群眾》雜誌2020年第5期刊發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志純署名文章:以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助力文化強省建設。

以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助力文化強省建設

楊志純

公共文化服務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健全人民文化權益保障制度,完善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提出,圍繞更深層次推進「社會文明程度高」,完善先進文化引領制度機制,加快建設「三強三高」文化強省。站在「中國之治」邁向更高境界的嶄新起點,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眼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聚焦高品質產品、高效能陣地、高水平治理,紮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更好助力文化強省建設。

打造高品質公共文化服務產品

隨著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樣化,更加注重追求生活上高品質。我們要主動順應人民群眾文化消費升級新變化,努力提供更多高品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

持續推進文藝精品創作生產

推出更多的文藝精品,是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必然要求。近兩年來,我們提出並落實對藝術工作者、對藝術創作規律、對藝術工作者辛勤勞動「三個尊重」,建立完善財政投入、院團激勵、人才培育「三項機制」,特別是去年扶持精品劇目12臺,對藝術精品創作經費支持突破1個億。

圍繞助力構築江蘇文藝精品創作高地,我們將深入實施舞臺藝術精品創作扶持工程,完善激勵藝術精品創作生產機制,重點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慶祝建黨100周年主題創作,扶持推出像蘇劇《國鼎魂》、滑稽戲《陳奐生的吃飯問題》等深受群眾喜愛的優秀作品。

同時,及時抓好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主題創作,繼續為基層院團優秀劇目、優秀美術作品和優秀青年藝術人才搭建展演展覽省級平臺,精心辦好江蘇省優秀美術家系列展、傅抱石杯·中國畫作品雙年展等品牌藝術活動。

充分激發群眾文藝創作活力

堅持思想性、藝術性、群眾性相統一,發揮參評全國群星獎和評選江蘇省五星工程獎的引導帶動作用,完善群眾文藝創作機制和專業文藝幫扶機制,培養更多鄉村文化能人和群眾文藝團隊,讓群眾文藝創作活力充分迸發。

利用各級文化館(站)等群眾文藝陣地,組織舉辦藝術普及、藝術培訓和文藝志願服務活動,讓文藝的種子在城鄉基層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群舞《這麼近那麼遠》

注重優化城鄉公共文化資源配置

圍繞助力鄉村振興、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實施「萬場文化活動進農村」工程,開展戲曲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行動,尤其是組織更多獲得國家和省級大獎的文藝作品走上「鄉村大舞臺」,推動更多優質公共文化產品從城市走向農村。

深入推進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利用流動舞臺車、文博展覽車等開展流動文化服務,讓農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共享城市優質公共文化產品。

探索建立城鄉公共文化資源雙向流動機制,發掘鄉村特色文化資源,搭建節慶文藝匯演、非遺和傳統技藝展演展示等「農民進城曬文化」平臺,推動鄉村文化走進城市社區。

建設高效能公共文化服務陣地

深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動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從全覆蓋向高效能轉變,讓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空間。

重視發揮公共文化服務主陣地作用

深入實施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提升「十百千」示範工程,重點扶持10個縣級文化館圖書館、100個鄉鎮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000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範建設,推進設施標準化、服務網絡化、運行一體化、參與便捷化,以精準有效扶持促進整體效能提升。

作為省級公共文化服務主陣地的南京圖書館、南京博物院、江蘇省美術館、江蘇省文化館等,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做到閉館不「打烊」,通過新媒體和虛擬實境等途徑,推出精彩的線上看展、觀演、閱讀項目。

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

作為省政府保障民生實事項目的送戲、送書、送展覽等文化惠民工程,已連續實施多年。今年我們將加大文化惠民資源整合力度,以省、市、縣聯動方式統籌各類文化進鄉村活動,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增強實效性、提升影響力。

堅持文化評獎與文化惠民相結合,繼續實行江蘇省五星工程獎開門評選,組織參評作品惠民演出和獲獎作品集中展演活動,努力實現「上萬觀眾進劇場、千萬觀眾在線上」。

堅持文化消費與文化惠民相結合,總結推廣南京、蘇州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經驗,組織舉辦文化消費季等惠民活動,採取政府補貼劇目演出等惠民措施,培育、引導、激發文化消費潛力。

「走基層進鄉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動

著力拓展文旅融合新陣地

按照「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思路,做到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遊,讓旅遊更有「詩意」;用旅遊的載體傳播文化,讓文化走向「遠方」。

重點是圍繞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主客共享」,探索開展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試點,拓展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等旅遊服務功能,打造「一站式文化藝術旅遊線路」;推動文化資源和文化惠民服務嵌入旅遊景區、旅遊線路、旅遊公共設施,搭建「遺產+旅遊」融合平臺,把更多博物館、非遺傳習所和創意基地、古籍展示館、考古遺址等納入旅遊線路。

實現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務治理

深入實施《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江蘇省公共文化服務促進條例》,落實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標準和功能配置標準,研究出臺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的政策措施,以完善制度體系促進公共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運行機制

繼續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市級文化館圖書館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力爭推出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

按照供需對接、內容豐富、管理有序、群眾滿意的要求,研究制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等服務標準規範。

完善以效能為導向的公共文化服務扶持激勵機制,建立公共文化場館服務效能評價指標體系,推動將「人均接受公共文化場館服務次數」納入全省高質量發展的監測和考核指標。

加強國家和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管理,在建立文旅融合發展機制、公共文化資源配置機制、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打造公共文化服務治理的「江蘇樣本」。

南京博物院

完善公共文化供需精準對接機制

堅持以人民為主體、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採取「自下而上、以需定供」服務模式,利用公共文化和旅遊產品採購大會,搭建供需雙方的開放平臺。

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普及性和適應性,重點是推進公共數字文化工程融合創新發展,加強數字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資源建設,實施長三角公共文化服務一網通、公共文化聯展一站通、公共文化培訓一體化等合作項目,促進互聯互通、共建共享。

今年上半年,我們還將建成集智慧服務、行業管理、數據分析於一體的江蘇智慧文旅平臺,重點打造「江蘇文旅在線超市」,提供便捷優質的數字文化服務。

健全支持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機制

健全文化志願服務體系,成立江蘇省文化志願服務總隊,鼓勵文化志願者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帶頭人結對共建,通過「送、種、育」等方式,建設「農民身邊不走的文化隊伍」。

把城鄉、社區作為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的重點,廣泛開展「嵌入式」公共文化服務,積極推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更好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注重發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帶動作用,扶持引導群眾性文化活動蓬勃開展,涵育營造文明鄉風,做大做強基層特色品牌。

相關焦點

  • 《求是》雜誌刊發福建省委副書記、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署名文章...
    《求是》雜誌刊發福建省委副書記、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署名文章:加快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 2020-12-16 1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彰顯「水韻江蘇」獨特魅力,江蘇文旅業界熱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志純表示:「全會既為文旅戰線指明了持續奮鬥的方向和目標,也增添了砥礪前行的信心和力量。文化和旅遊廳將圍繞更好彰顯『水韻江蘇』獨特魅力、紮實推進『三強三高』文化強省建設,謀劃好『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在奮進新徵程中彰顯文旅新擔當。」
  • 《中國紀檢監察報》刊發陳燦署名文章:廉潔是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
    《中國紀檢監察報》刊發陳燦署名文章:廉潔是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鮮明底色 2020-11-07 1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創新文旅消費場景 江蘇文旅挖掘高質量發展新潛能
    即將過去的2020年,江蘇文旅系統以落實之效彰顯擔當作為,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在抗疫復甦中加速前行。紮實抓好疫情防控、豐富線上產品供給、及時出臺紓困惠企疊加政策、深化文旅示範創建、 打造戲曲百戲(崑山)盛典、推出「暢遊長三角·美好新感受」主題遊、鄉村旅遊節……江蘇接連出臺文旅相關政策、措施,文旅項目也遍地開花,旅遊消費的信心正在復甦,旅遊產業的動能正在積聚。
  • 我國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標準體系逐步建立 未來探索「鄉村文旅中心...
    會上,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表示,近年來開展的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工作成效顯著,我國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標準體系逐步建立,未來,還需進一步加強旅遊公共服務,包括開發旅遊廁所電子地圖、開展「鄉村文旅中心」試點等,促進文旅融合發展。今年共建設旅遊廁所2.23萬座黨中央、國務院對文旅公共服務工作高度重視。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對此也開展了多項工作。
  • 提升服務群眾能力 打造「信達雅」文旅文化新局面
    作為一名普通的文旅人,我對其中兩點深有感觸。一是我們要全面推進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尤其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繼續走在時代前列。二是要心中有群眾,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認真落實黨中央各項惠民政策,把小事當作大事來辦,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自覺提升自己服務群眾的能力,為單位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融入全域內著力打造「信達雅」文旅文化的新局面。
  • 區文廣新旅局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場所消殺培訓
    區文廣新旅局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場所消殺培訓 2020-03-25 0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新辦就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方面情況舉行發布會
    2015-01-21 09:55:53楊志今: 二是加快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體系。這次與《意見》一同下發的《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對各級政府應向人民群眾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和硬體設施條件、人員配備等作出了規定,明確了政府的保障責任。
  • 《中國組織人事報》刊發張兵署名文章:紅船映初心 鐵肩擔使命
    近日,《中國組織人事報》刊發市委書記張兵署名文章《紅船映初心 鐵肩擔使命》。原文如下:●以刀刃向內的決心、刮骨療傷的勇氣、堅忍不拔的毅力,奔著問題去、對照問題改,同一切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問題做堅決鬥爭浙江嘉興是黨的誕生地,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
  • 聚力文化惠民,深化文旅融合
    2020年,濟陽區文化和旅遊局高擎文化自信旗幟,緊緊圍繞全區「1138」工作體系,以滿足群眾對美好文化生活嚮往為目標,堅持疫情防控和工作推進兩不誤,激發創新活力,匯聚實幹合力,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力提升公共服務效能,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奮力開創全區文化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 周末相約鄭州美術館新館 感受到高品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與此同時,充滿趣味的公共教育活動也拉開序幕。據悉,從10月31日起至明年2月底,每周六、周日,該館將陸續推出豐富多彩的公共教育活動,帶領大家開啟尋美、探美、品美之旅。據了解,配合正在舉行的「百年西泠·古韻中原——金石文化藝術大展」,該館特別推出「走進西泠名家系列」活動,帶領觀眾一起品賞吳昌碩的古厚樸茂,體味弘一法師的才情與浪漫,感受潘天壽的蒼秀與靈動,體驗黃賓虹的用墨與氣韻,觸碰豐子愷的童趣與可愛……10月25日,在該館推出的兩場公益繪畫課程中,圍繞吳昌碩的《菊石圖》,專業老師帶領觀眾在鄭州美術館新館欣賞金秋菊色,聞菊香,賞菊花,看片片花瓣舒捲出疏疏密密的層次
  • 評論:公共文化服務要從群眾需求出發
    原標題:評論:公共文化服務要從群眾需求出發   原標題:公共文化服務要從群眾需求出發    「建立群眾文化需求反饋機制,及時準確搜集群眾文化需求,制定公共文化服務目錄,開展菜單式、訂單式服務。」近日,《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和《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2015—2020年)》出臺,明確提出公共文化服務要從群眾需求出發,切實提升服務效能,把群眾喜不喜歡、滿不滿意作為評判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的重要標準。
  • 安居區:讓群眾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角」
    安居區優化服務供給 創新服務機制讓群眾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角」當天一大早,棕樹坪村的文化活動中心熱鬧起來,常理鎮文藝宣傳隊到該村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伴隨著歡快的節奏,舞蹈、快板、小品等近十個節目輪番上演,通俗易懂的內容、豐富多彩的演出形式,贏得了村民的陣陣掌聲。今年78歲的盧正榮老人非常開心:「活動辦得很好,像我們這把年齡的人,很少有機會現場觀看節目,就只有在電視裡面看。」
  • 市委書記發表署名文章!社會治理這樣做……
    市委書記發表署名文章!(2020年12月22日,人民網、學習時報刊發東營市委書記李寬端的署名文章)實施全周期管理,要從形勢分析、問題響應、力量組織、指揮處置等多元維度系統化推進社會治理,這是新發展階段社會問題複雜化、公共服務需求多樣化的客觀要求,也是資訊時代治理精細化、智能化的特徵。全要素實施資源整合。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促進了社會治理的信息化發展,為提高城市運行和治理效率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支撐。
  •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文旅共融產業共興
    打造硬實力公共文化服務提檔升級公共文化設施品質更高。形成了「區、鎮、村、戶」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全區公共文化設施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每千人公共文化場館佔用面積達89.7平方米。建成281個村(社區)文化大院,鎮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100%;開展文圖總分館建設,建成文化分館33個、圖書分館36個、圖書基層服務點306個。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數位化,首建重慶一站式服務平臺「文化雲」,建成9個特色資源資料庫和「文圖博」3個網上數字館,實現「閉館不閉服務」。「廁所革命」完成新(改)建旅遊廁所320座,排名全市第一。投資約6000萬元,完成了聶榮臻元帥陳列館陳列布展改造工程。
  • 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的「中山答卷」
    原標題:高質量完成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任務 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的「中山答卷」 自2018年4月獲得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資格以來,廣東省中山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推進創建工作,形成了具有濃厚特色、可示範、可複製、可推廣的「六創」工作經驗,為建設「灣區樞紐 精品中山
  • 萬場文旅活動四季相伴!打造文旅服務「煙臺品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雪麗 通訊員 旅宣文化建設是民生幸福的顯著標誌,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嚮往。煙臺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近年來公共文化服務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煙臺文旅雲等創新服務品牌,全力提升群眾文旅獲得感和幸福感。
  • 《求是》刊發趙克志署名文章
    人民公安來自人民、植根人民,人民群眾是我們的立警之本、力量之源,必須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竭誠服務人民,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切實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捍衛國家政治安全、維護社會安定、保障人民安寧的新時代使命任務,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西安市高陵區文化館:服務觸角伸向基層百姓 公共文化浸潤群眾心田
    」;12月,獲得陝西省文化館、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陝西省群眾文化學會頒發的「2020年全省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優秀團隊」榮譽稱號;同時11月高陵區文化館館長甄陵獲得中共西安市高陵區委、西安市高陵區人民政府頒發的高陵區「涇渭之星」稱號……一份份沉甸甸的榮譽背後,是西安市高陵區文化館以高度的責任心、使命感積極踐行文化館職能、高效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切實體現。
  • 河北:力推公共文化服務滿足群眾需求
    原標題:公共文化服務浸潤百姓心田  文化事業的發展,最大的受益者是群眾,最根本的出發點是滿足群眾需求。今年以來,我省著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文化設施、增強文化供給、改進服務方式,有效保障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公共場館熱了,文化活動多了,百姓心裡暖了,文化惠民的陽光更加照亮了城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