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紅茶特色形成的關鍵技術

2020-12-18 騰訊網

茶園生態化建設模式,涵蓋茶葉品種、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領域。秉承以人類為中心的理性生態倫理學思想,為復興茶產業而努力。

工夫紅茶特色產品首先在於味(醇厚、滑口、回甘、帶花香),其次在於香(香幽、細、長且具有明顯的品種風格),再次在於形與色,因此,要形成該品質風格就必須從鮮葉原料的選擇、萎凋、揉捻葉發酵、原料拼配與焙火等五個方面進行全面控制,才能形成理想的產品。

1

鮮葉原料的選擇

茶樹品種一般分為黃芽種、紫(紅)芽種、綠芽(白毫種,其中黃芽種茶樹品種比較合適加工紅茶,主要是由該茶樹的生化成分與農藝性狀等因素決定的,紫(紅)芽種茶樹品種加工紅茶工藝技術較難(花青素等物質含量較高),而綠芽(白毫)種茶樹品種則介於兩者之間;形成該原因主要是由於茶葉中含有多酚類、胺基酸、咖啡鹼、可溶性糖、水溶性果膠、有機酸、無機鹽及少量的水溶性蛋白等物質。

而黃芽種、紫(紅)芽種、綠芽(白毫)種由於其茶葉中含有多酚類與胺基酸的比例明顯不同,且成分也有很大的差別,造就其品質風格的差別:黃芽種體現濃、強、鮮,紫(紅)芽種體現醇、滑、香,而綠芽(白毫)種則介於兩者之間,針對工夫紅茶特色產品的品質要求,從茶樹品種鮮葉原料優劣順序的選擇應該是紫(紅)芽種、黃芽種、綠芽(白毫)種。

2

鮮葉萎凋的控制

茶葉萎凋工序是紅茶加工中的基礎程序,也是形成紅茶品質風格的先決條件。鮮葉萎凋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紅茶終極產品的好壞,目前,市場上的紅茶大多數都是採用中度萎凋,這樣加工出來的紅茶(排除發酵與烘製因素的影響,普遍滋味不夠醇和,香氣也相對不夠顯露.

因為鮮葉萎凋的過程,不僅是鮮葉失水的過程,同時,伴隨著高分子物質的降解,次生物質的形成,特別是影響到滋味、香氣前體物質的大量積累過程,他們為接下來的發酵工藝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而輕度、中度的萎凋,這些前體物質積累的往往不足,尤其是紫芽品種紅茶類的萎凋,如何形成更多更豐富的內含物就特別重要,因此,紫芽品種茶青鮮葉的萎凋更必須到位,並實施堆青措施,特別是隨著茶葉消費市場的多元化發展,烏龍茶市場的日異火爆,武夷山巖茶、正山小種的逐漸被茶客鍾情,造就了紅茶市場味純、色亮、香高的品質新趨勢,因此,茶葉鮮葉萎凋偏足並實施堆青措施的工藝必定是特色紅茶加工的一個方向。

3

揉捻葉發酵的處理

工夫紅茶特色產品發酵過程是茶葉品質定位的關鍵步驟因為紅茶固有的品質風格大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尤為突出的是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的含量與配比以及紅茶特有的香氣成分的組合,多少都是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

因此,發酵工藝被稱為紅茶加工中的核心,處理的好壞。直接影響終極產品的好壞。傳統工藝紅茶,發酵程度相對比較重,形成的湯色、滋味均偏重,相當部分的產品較難滿足國內消費者的需求,而是以出口為目的,生產量相對而言較少,且我國茶葉市場目前是以花茶、綠茶為主打產品,他們的風格與傳統紅茶有著本質的區別,特別是近年來烏龍茶市場的興起,對茶葉結構的調整衝擊極大,與之相應的清醇型紅茶則倍受消費者青睞,而這一產品的工藝特徵,則是發酵趨輕並實施變溫發酵的結果,因此趨輕發酵將會成為工夫紅茶工藝的一個新的亮點。

4

原料拼配與焙火

外形拼配:在不同批次的功夫紅茶選擇外形相對相像的茶葉進行並配,拼配中爭取做到外形最接近的茶葉進行拼配。

內質拼配:不同季節的紅茶原料,其外形內質不同。同一季節不同時期、批次的原料,因採摘、初制時間不同,前後批次內質上也有差異。由於原料的季別品質差異大,春、夏、秋茶要合理進行搭配,使出廠的成品茶品質前、中、後期均衡穩定。不同的產區原料的紅茶品質特徵存在差異,若一個茶廠,從各地調入的紅茶原料有高山茶、低山茶、平地茶時其品質就存在很大差別,所以不同產區原料加工出來的半成品茶也要根據品質進行調劑。

特色拼配:立足於企業文化,尊重茶葉市場品質走向,重點突出茶葉的個性,形成本企業獨有的工夫紅茶特色產品的風格,首先追求茶味的醇厚、滑口、回甘、帶花香,其次在突出茶香的幽、細、長且具有明顯的品種風格,再考慮茶形與色,只有這樣特色拼配才有章可循,形成真正的個性工夫紅茶特色產品。

焙火:工夫紅茶特色產品的個性重於共性,因此他的焙火要突出水性相融,香氣共存,基於這個原則,在焙時首先低溫初焙將各號茶的異雜味進行清除,同時將各號茶的個性表現出來,其次中溫中焙,將各號茶水性進行相互滲透形成個性化的產品風格,最後是低溫慢焙,將茶產品的水質進一步醇化,達到目標產品的要求。

總之,一號好的工夫紅茶特色產品,不是單因素就能完成的,他需要鮮葉原料的選擇、茶青萎凋、揉捻葉發酵、原料拼配與焙火等五個方面共同協調完成的,只有每個環節都不出差錯,那麼理想的特色產品就有可能。

(安根團隊摘自鄔齡盛:工夫紅茶特色產品形成的幾項關鍵技術措施)

相關焦點

  • 工夫紅茶的加工工藝複雜,是決定品質的最關鍵因素
    工夫紅茶的加工工藝複雜,是決定品質的最關鍵因素工夫紅茶的品質,除了受環境氣候、茶樹品種等因素影響之外,加工工藝對工夫紅茶的品質起著決定性作用。其加工工藝由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四個工序組成。雖說發酵是工夫紅茶特有的工序,也是形成工夫紅茶「紅葉紅湯」品質的關鍵工序,但萎凋卻是形成工夫紅茶的最基礎工序,即技術難度最高的環節。於穀雨至小滿時節,選擇山地林區茶園,採摘紫陽群體種的1芽2葉為主要原料,來製作春夏季工夫紅茶;而陝南秋季氣溫降得快,鮮葉角質化程度較高,萎凋和發酵困難,不再適宜製作工夫紅茶。
  • 「工夫紅茶」,為什麼叫工夫?
    例如滇紅工夫、川紅工夫、宜紅工夫……福建的閩紅又分為政和工夫、白琳工夫、坦洋工夫三大工夫紅茶。 這個「工夫」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紅茶前要加「工夫」? 工夫紅茶與小種紅茶有什麼區別 紅茶按照製法分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三類,其中小種紅茶和工夫紅茶是條形茶,也是中國紅茶的主流,紅碎茶在國際上比較常見
  • 榮縣舉辦機採鮮葉與工夫紅茶加工技術培訓
    人民網成都9月9日電 「紅茶屬發酵茶,雖然只有萎凋、揉捻、發酵和乾燥這幾道工序,但每一步都至關重要,如有一道工序不對,就會影響茶的湯色、茶色……」近日,在榮縣舉辦的機採鮮葉與工夫紅茶加工技術培訓現場,前來參訓的榮縣各茶企業負責人及加工技術人員圍在授課的宜賓學院川茶學院院長趙先明教授周邊仔細聆聽制茶技術要點講解
  • 工夫紅茶為什麼叫工夫?
    工夫紅茶也稱工夫茶、紅茶,是我國獨有的紅茶品種。紅茶和工夫紅並沒有差別,僅僅是不一樣稱呼。工夫紅茶可分為大葉、小葉。大葉工夫茶是以喬木或半喬木茶樹鮮葉製作而成;小葉工夫茶是以灌木型小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材料製作而成的工夫茶。工夫紅茶要求原材料細嫩。外觀條索緊直,色澤烏潤。
  • 看完紅茶的發展史,教你順利區分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
    其中,正山小種/桐木關小種的加工,特色在於要經過殺青、煙燻。以往在桐木紅茶發酵結束後,多採用鍋炒的方式殺青,以更好的控制發酵程度。(這一步按桐木茶農的說法,稱為「過紅鍋」。)但現在隨著制茶技術的發展,大多在萎凋槽內加溫,翻炒,完成殺青這一步驟。
  • 祁門工夫紅茶,它到底是什麼工夫?
    其中以"祁紅特絕群芳最,清譽高香不二門"的祁門紅茶,便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祁門紅茶憑著"真工夫"聞名世界,與印度的大吉嶺紅茶、斯裡蘭卡紅茶,並稱"世界三大高香紅茶"。 因其獨特的"祁門香",在紅茶界被譽為"紅茶皇后"。
  • 省食文化研究會舉行湖南工夫紅茶製作技藝品鑑活動
    下午,湖南省食文化研究會組織的一場湖南工夫紅茶製作技藝品鑑活動在長沙知名茶所南巖軒舉行。活動現場,來自湖南本土的紅茶知名企業、資深茶友齊聚一堂,就湖南工夫紅茶的歷史沿革、生產經營、工夫技藝、品類滋味等相互分享、交流探討。「製作以適宜的茶樹新芽葉為原料,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工藝過程。」
  • 小種紅茶、工夫紅茶和紅碎茶有什麼區別?
    工夫紅茶工夫紅茶,由小種紅茶演化而來,因製作精細,所以稱為「工夫」紅茶。代表性的工夫紅茶有:安徽祁門工夫、雲南滇紅工夫,此外還有福建「閩紅」、湖北「宜紅」、江西「寧紅」、四川「川紅」、湖南「湖紅」、廣東「粵紅」等。3、紅碎茶紅碎茶因外形細碎,呈顆粒型碎片而得名,也有「紅細茶」的叫法。
  • 祁門工夫紅茶的衝泡方法
    祁門工夫是一種很好的茶飲,經過衝泡後的香氣濃鬱而長,像蜜糖一樣,還含有蘭花香味、湯紅、味道豐富、葉底嫩軟。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衝泡祁門功夫紅茶時,應該採用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泡出祁門功夫紅茶的純正口感。接下來,華祥苑茗茶小編為大家介紹祁門工夫紅茶的衝泡方法。
  • 祁門工夫紅茶的特點是什麼
    祁門工夫紅茶的特點是什麼祁門紅茶是我國乃至世界著名的高香工夫紅茶。祁門茶區內海拔600米左右的山地佔九成以上,氣候溼潤,雨量充沛,早晚溫差大,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祁門紅茶的採制多在春夏兩季,只採鮮嫩茶芽的一芽二葉制茶。
  • 祁門紅茶,是我國傳統工夫紅茶的珍品!
    祁門紅茶,是我國傳統工夫紅茶的珍品,它創製於光緒年(公元1875年),已有百餘年的生產歷史,主產於安徽省黃山市祁門縣,祁門紅茶條索緊秀、金毫顯露,色澤烏黑鮮潤泛灰光,俗稱「寶光」;香氣濃鬱高長,似蜜糖香,又蘊藏有蘭花香,滋味醇厚,味中有香,香中帶甜,回味雋永,湯色紅豔,葉底嫩軟紅亮。
  • 從一些四川紅茶品質的啟示——看發展紅茶生產的方向
    在近十年的生產、加工、審評中,分別對崇慶枇杷茶、崇枇71-1、雲南大葉種、蜀永307、早白尖、早白尖5號、南江1號、南江2號、北川中葉種及其他群體種等茶多酚含量分別在20-37%之間茶樹品種,經過適當合理的標準化加工,形成「香高味鮮、甜、醇、爽」的極佳工夫紅茶品質。從這些茶樹品種製作的工夫紅茶看,其品質特徵與品種有根本性決定性的作用。
  • 大葉種工夫紅茶—滇紅
    雲南紅茶簡稱滇紅,屬於紅茶類,該茶創製於民國年間,產於鳳慶,勐海,臨滄,雙江等縣。雲南滇紅產區並沒有明顯的四季之分, 海拔高,晝夜溫差大,降水量大,且土壤肥沃,致使茶樹高大芽壯葉肥,特別適宜紅茶茶樹的生長。
  • 紅茶消費成熱點 「湖南紅茶」能否「一炮走紅」
    隨著千億茶產業進入衝刺階段,湖南紅茶被寄予厚望。 按加工的方法與出品的茶形,紅茶分為工夫紅茶、小種紅茶、紅碎茶三大類。省茶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包小村介紹,眼下,國內市場上流行的「祁紅」「滇紅」等主流產品,大多是工夫紅茶。 湖南歷來是工夫紅茶主產省。上世紀50年代,安化、平江、桃源、新化、漣源、石門等縣相繼建立國營紅茶精製廠,加工工夫紅茶最高年產量逾10萬擔。
  • 工夫紅茶創始人施光凌嫡傳第六代傳人施立強
    工夫紅茶創始人施光凌嫡傳第六代傳人施立強每一種中國茶都蘊含著文化意義,但鮮少有茶能像施家工夫紅茶那樣,濃縮著中國近代史的滄桑……它也歷經劫難險些失傳,在抗戰時期被阻斷和破壞,土地革命難逃被焚燒的厄運……在那些跌宕起伏的歲月裡,那些慘澹的日子裡,中國工夫紅茶——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制茶技藝,一種無與倫比的功夫,被藏進了歲月的間隙……茶會回甘,人生也自會苦盡甘來
  • 坦洋工夫紅茶獨家冠名2017年 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梨園闖關我掛帥》
    由坦洋工夫紅茶獨家冠名2017年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梨園闖關我掛帥》新聞發布會,於2016年12月30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福建省福安市人民政府主辦,北京中視廣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
  • 福鼎「白琳工夫」紅茶,制茶工藝推陳出新,喝過的人都讚譽有加
    福鼎「白琳工夫」紅茶始興於19世紀50年代,在清同光間就飲譽世界,至今它作為我國名茶之一仍暢銷國內外,深受青睞。在福鼎民間,「白琳工夫」原是沿襲其傳統的操作過程, 用普通綠茶製造。袁子卿見此茶色澤鮮紅似桔,非一般紅茶所可比擬,心甚奇之,於是他撮上些許用沸水衝泡後品嘗,頓覺茶葉醇鬱芬芳,比起「白琳工夫」尚勝一籌。當時他以為此茶品質之所以優良,主要由於安徽祁門一帶的茶樹品種土壤、氣候環境獨特使然, 非福鼎紅茶所能企及。可是事有湊巧,他返回福鼎後曾到翠郊茶販吳德康家,見吳雙眉緊鎖,愁雲滿面,一探詢,才知吳因收購的白毫茶青過多而賣不岀,堆在一起未加精心照料,以致發熱變紅,迫於無奈。
  • 帶你認識紅茶大咖?湘紅閩紅寧紅宜紅臺紅?紅茶的好處及解讀?
    隨後,茶莊擴大規模,其他茶商也接踵而來,逐漸形成了「祁門紅茶」,產區也擴大到祁門以外的貴池、浮梁。1915年參加巴拿馬萬國土產展覽會時,曾獲得金質獎。品種:早期是當地菜茶,90年代開始研發用黃觀音、金觀音等生產花香型坦洋工夫,及菜茶與新品種的拼配。特色:外形細長勻整,帶白毫,色澤烏黑有光,內質香味清鮮甜和。湯鮮豔呈金黃色,葉底紅勻光滑。【 寧紅工夫 】從「貴族化」到「療效化」產地:江西省修水縣,其次為武寧、銅鼓縣。因修水、武寧古屬義寧州,簡稱寧紅。
  • 尋味紅茶 系統梳理三大類紅茶,一篇文章讓你對紅茶一目了然
    紅茶和綠茶是正好相反的,一個是抑制多酚類物質進行酶促氧化,一個是給最合適的環境促進多酚類物質進行酶促氧化。紅茶以茶湯、紅葉為特色。武夷首創小種紅茶,之後在小種紅茶的基礎上研發了工夫紅茶,工夫紅茶製法傳到安徽後,於是就有了聞名於世的祁門工夫紅茶十九世紀初,由於歐洲對茶葉的消耗量不斷增加,為了平衡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在印度種植茶園。到二十世紀,印度,錫蘭已經完全超越中國,成為歐洲最主要的紅茶供應地。
  • 紅茶分為哪幾種,哪種紅茶最好喝?
    紅茶主要分為3種,即為小種紅茶、工夫紅茶、紅碎茶。雖然分為三種但加工工藝大致一樣,都是要經過萎凋、揉捻、發酵和乾燥。其中揉捻與發酵是紅茶工藝的特點所在。就像綠茶的殺青、白茶的萎凋等,是製成紅茶獨特風味的關鍵所在。 除了用手揉捻之外,其實最早還有人使用雙腳來揉捻茶葉,不過那時因為條件有限所以不得已為之,後來隨著科技發展,制茶技藝的進步,人們開始用機器設備如專門揉捻茶葉的揉捻機,有揉捻機的幫助,紅茶的產量得到巨大的提高,而且揉捻機的效果還是比較理想,滋味差不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