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雙面校長張桂梅:兩個考來杭州的華坪女生說,她是「張媽媽」和...

2020-12-15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見習記者 劉俏言 記者 俞任飛

63歲的張桂梅身形瘦小、背影蹣跚。據新華社

從雲南華坪女子高級中學(以下簡稱「華坪女高」)畢業三年後,不久前,浙江大學學生徐玉珂又習慣性地撥通那個號碼。話筒那頭,女校長張桂梅的吼聲,熟悉而急促:「沒事給我打啥電話,浪費我電話費,忙你的去!」

又到高考成績陸續出爐的日子,張桂梅有另一種焦慮和不安。

張桂梅在雲南大山紮根逾40年,一直為改變大山女孩的命運發愁。12年前,2008年,華坪女高成立。從最初沒有圍牆、廁所和食堂的校舍,到連續10年高考成績綜合排名全市第一,故事傳開,人們讚嘆張桂梅的奉獻、隱忍、犧牲,榮譽紛至沓來——「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師德標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但似乎沒有哪一種榮譽,比得上硬扎扎的數字:12年來,張桂梅送1804名女孩走出雲貴山區。今年,又有150人考上本科,本科率超94%。但張桂梅仍不滿意。

徐玉珂知道,經歷喪偶、癌症,和十幾種病痛之後,「張媽媽」的這口氣,撐在她們這群姑娘身上。

7月25日,徐玉珂選了一家貓咖館和我們會面。她講述了自己的華坪記憶,以及她眼裡,那個與許多描述有所不同的校長張桂梅。

「張媽媽」和「大魔頭」

張桂梅的身體越來越差。據新華社

打電話以前,徐玉珂差不多快半年時間沒見過張桂梅了。

上一次見面是在春節,「張媽媽」——這是張桂梅在女高的另一個名字——又瘦了二三十斤。這讓原本身形嬌小的她更顯得皺縮,叫人心疼。她依舊雷厲風行,一臺熟悉的「木蘭王」牌小喇叭仿佛長在她的手上。

臨走時,徐玉珂突然才意識到,這位63歲的老人已經需要攙著起身,遠去的背影,愈發蹣跚。

2018年初,張桂梅就被下過一次病危通知書。這兩年,她的身體越來越差,骨瘤、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站在那裡,乾癟的四肢在衣服裡晃;有時,她甚至都站不起來。

但張桂梅對學生的要求依然接近苛刻。在華坪女高,「張媽媽」還有另一個綽號——「大魔頭」。

在徐玉珂印象裡,「張媽媽」永遠第一個醒來。學校不允許宿舍關門,5點15分,門外準時傳來她起床下樓的動靜。

20分鐘後,徐玉珂就能清楚聽到,樓下靠近教學樓的拐角,張桂梅的聲音通過小喇叭傳入耳朵:「姑娘們,起床啦,動作快!」

張桂梅的小喇叭。據新華社

女生們常常穿著校服入睡,只有這樣,才趕得上在5分鐘內洗漱完畢,出門列隊。

校園不大,起初只有4畝地,就建在隔壁民族中學曾經的廁所上。這還是2008年,張桂梅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多方支持下,歷經5年建起來的。教學樓原是深溝,操場是塊芒果地,小花壇則是垃圾場……

建校第一天,張桂梅看著近百個女生三五成群,拖拖拉拉地走在身後,很生氣:「你們做事情太慢,高中不是這樣讀的。」

徐玉珂的高中,每天從清晨5點,持續學習到夜裡11點半,高三學生還要再晚近一個小時。

張桂梅的辦公室,就在三樓正中間,左右兩個高三教室是她重點關注的對象。她走路沒聲,時常透過沒關的教室門,突然「襲擊」走神的學生。

除了管控學習,張桂梅生活上同樣「霸道」。校舍掃除,窗戶玻璃要用報紙來回至少擦上兩遍,廁所的瓷磚要乾淨到看不出黃漬,張桂梅總跟徐玉珂們講,有個日本女清潔工,為了證明自己,喝下馬桶水。這個故事,讓女生們膽戰心驚。吃飯也像是打仗,從打飯到洗碗只有15分鐘時間,跑得快的能吃到小炒肉,而跑得慢,就只能跟在後面喝菜湯。

在這所女中裡,張桂梅,就是無形的規則。

「病態」和「笨辦法」

張桂梅從不認為,華坪女高是一所專門給貧困山區的女孩免費上的高中。她說,「貧困」對於女孩來說,更像一種隱私。而她的目的,是用知識改變大山女孩之間,代際傳遞的命運。

剛進女高,徐玉珂就見識到張桂梅竭力改變女孩們命運的努力。

徐玉珂同寢室裡,有個黑黑瘦瘦、眼球突出、不愛說話的女孩。女孩每月生活費只有100元,只夠每頓吃一道最便宜的炒白菜。她還有一個弟弟,父母曾希望她輟學打工,補貼家用。

讀了一個月,這個大山女孩還是離開了,去外地找了份工作。

當年,徐玉珂曾經單純地想過,要考好學校,找好工作,嫁好丈夫,但此前她並不明白,不是所有女孩都能按自己的意願選擇。在個人命運層面,她對「女性」這個概念,第一次有了萌芽和覺醒,也朦朦朧朧地覺得,女性的不易。

由此,她好像也能夠體諒,張桂梅有時近乎病態的要求。

張桂梅 據新華社

但大多數時候,女高裡的學生極度恐懼張桂梅,幾乎不敢抬頭和她對視:上課沒注意聽講要被罵,成績下降了要被罵,掃除負責的區域有灰堆積也要被罵……張桂梅似乎不太在意過程,只在乎結果。

成績不錯的徐玉珂也怕張桂梅。最慘的一次,她賣力打掃後漲紅了臉,張桂梅誤以為她化了妝,劈頭蓋臉一通臭罵。儘管徐玉珂不斷解釋,但張桂梅就是不信。

比徐玉珂大一屆的馬玉佳,同樣也對張桂梅這些不近人情的瞬間耿耿於懷。有次,她過敏了,全身上下長了很多紅疹子,癢得不行。她去跟張桂梅請假,結果被兇了回去,說她嬌氣。

沒有藥膏,身上又奇癢無比,馬玉佳只能到處蹭。再一次被張桂梅發現,她張口開罵:「自己不上課,還要影響其他同學」「不想好好讀書,就回家去嫁個男的,給他生娃種地吧!」

越是臨近高考,張桂梅臉色越加鐵青。數學不好的徐玉珂,被張桂梅點名到辦公室「刷題」。一盞吊燈,一把木椅,一個人孤零零地對著數學試題,連刷上十幾個小時。

好幾次她瀕臨崩潰。她不明白,校長為什麼用這麼「笨」的辦法,來折磨自己。

而對張桂梅而言,打題海戰這個「笨辦法」,或許是最直接的辦法。

張桂梅 據新華社

2008年華坪女中建校時,張桂梅嘗試過2個月的自主學習模式,但效果並不滿意。「一道題,教八遍都不會。」首屆入學的100名女生中,只有幾個達到當地最低高中錄取線,學生的基礎很差。

來華坪前,東北姑娘張桂梅和丈夫在大理教書。有媒體報導,年輕時的她花錢大手大腳,喜歡去繁華的三月街玩,也愛穿著火紅的上衣進舞廳跳舞。為了去成都玩,她一個人包下了一家部隊招待所。

但因為這群學生,張桂梅變成了她們口中的「周扒皮」、「魔鬼」和「半夜雞叫」。學生們對華坪女高的溫暖記憶,大多來自於同學,以及其他任課老師。

這所大山裡的女校,對標的是以殘酷的「高考模式「出名的衡水中學,「我們的孩子,就是要比別人花更多時間,刷更多題目,才可能趕超別人。」張桂梅說。

華坪女高的成績逐步提升。2011年夏天,華坪女高第一屆學生高考,綜合上線率100%,一本上線率4.26%。這個成績遠超預期。

如今,華坪女高已連續十年,高考成績綜合排名全市第一。

張桂梅 據新華社

「出去了,就不要回來」

趕在疫情前,在浙江工業大學念大四的馬玉佳找到一份工作,在杭州一家貿易公司做銷售,待遇不錯。

大三的徐玉珂,也在西湖區人民法院第一次實習,每天幫忙處理各類民事案卷,有時也會加班。見面的那天,她在幾隻小貓的簇擁中踱步進屋。

徐玉珂當年的高考成績不錯,最終上了浙大,學法律。

只是這條路,和初進華坪女高一樣,徐玉珂並不適應。講求嚴謹的法律,和她大大咧咧的性格反差很大。高數、計算機等通識課程,也不是她的強項。

學習艱難之外,也難免有生活上的苦悶,「身邊同學聊的劇沒看過,用的化妝品沒聽過,就連支付寶,還是同學教的。」在不可避免的現實衝擊中,她審視過去,也開始思考,女高的模式是否正確。

差距顯而易見。也有其他女高畢業生接受採訪時稱,在大學英語口語課上,自己蹩腳的中式口音一出,不少同學忍不住笑。山裡姑娘內向、靦腆的性格也成了絆腳石,有學生處理不好與同學的人際關係。最會學習的華坪女生,反倒有了很多迷茫。這樣的反饋,也是張桂梅不曾設想的。

徐玉珂花了兩個月,才算挺過大學緩衝期。現在,她不後悔在華坪度過高中,那些以分數為最高準則、規矩近乎苛刻的日子。用她自己的話說,「這也是一種經歷」。

張桂梅不希望看到孩子們再回大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上次回校,她特意畫了全妝,塗了粉底去見張桂梅。兩人重又聊起冤枉被罵的往事,徐玉珂笑嘻嘻地問:「我那個時候那麼黑,你還說我化妝。我現在白了,你怎麼不說了?」張桂梅含糊了幾句,企圖矇混過關。兩人相視而笑。

徐玉珂忽然覺得,自己長大了。

對於未來,她也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在法院的實習經歷讓她確信,自己不太適合這個行業,「我還是有些坐不住。」她吐了吐舌頭。她想接著念書,至於選新聞還是教育,她還沒想好。

而張桂梅依舊留守在滇西。早幾年談辦校時,她常說,一個人奮鬥不能全為自己,女子高中是為社會培養人才。而探究張桂梅的私心,或許,她只是覺得女孩們的命運,不該與她相同。

徐玉珂曾想過回校任教。她猜,張桂梅不會答應——她一定希望姑娘們出去了,就不要再回來。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我的雙面校長張桂梅:兩個考來杭州的華坪女生說,她是「張媽媽」和「大魔頭」
    據新華社從雲南華坪女子高級中學(以下簡稱「華坪女高」)畢業三年後,不久前,浙江大學學生徐玉珂又習慣性地撥通那個號碼。話筒那頭,女校長張桂梅的吼聲,熟悉而急促:「沒事給我打啥電話,浪費我電話費,忙你的去!」又到高考成績陸續出爐的日子,張桂梅有另一種焦慮和不安。張桂梅在雲南大山紮根逾40年,一直為改變大山女孩的命運發愁。12年前,2008年,華坪女高成立。
  • 大山女孩的校長媽媽:記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
    原來,張桂梅知道女孩母親一個人供兩個孩子讀書,經濟十分困難,家裡的杧果林因為缺水收成也不好,便拿錢給她去修個水窖。通過張桂梅做思想工作,這名學生當天就回到了課堂。像關心呵護這位女孩一樣,張桂梅帶領華坪女高守護著每一位學生的未來,建校12年來已累計把1804名女孩送入大學,點亮她們的人生夢想。63歲的張桂梅,被學生親切地稱作「張媽媽」。
  • 大山女孩的「校長媽媽」——記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
    「孩子,別哭,有什麼困難跟我說。」11月30日中午,記者剛剛踏進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的校門,便看到一名女學生依偎在校長張桂梅懷裡哭泣。這位女孩是華坪女高畢業生呂娜的妹妹,目前在當地一所初中讀書。張桂梅在家訪時認識了她,並一直支持幫助她上學讀書。但女孩因為思念去世的父親,好幾天沒有上學。
  • 大山女孩的明燈——記雲南麗江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
    新華社昆明9月10日電題:大山女孩的明燈——記雲南麗江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新華社記者龐明廣許多年前,一次家訪途中的偶遇,讓張桂梅至今無法忘懷。一個女孩坐在山坡上,憂愁地望著遠方,身旁放著籮筐和鐮刀。低分進、高分出,高考成績常年位居麗江市前茅,華坪女高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12年來,1800多名女孩從這裡考上大學,改變了人生軌跡。27歲的陳法羽是其中之一。2009年,家境貧寒的陳法羽中考分數沒過線,自費讀高中一年要好幾千元。「當時我妹妹也在上學,家裡拿不出這麼多錢。」陳法羽說,實在沒辦法,她只能放棄讀書,回家種地。
  • 張桂梅:乘風破浪的女校長
    班上不僅女生數量少,而且一學期下來,不斷有女生在課堂上消失。才十幾歲的姑娘,去哪裡了?答案是,被爸媽嫁了。在華坪,女孩不僅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甚至生下來就是一個錯誤。有一次,張桂梅甚至親眼看著一個健康女嬰,被媽媽隨手扔在了縣福利院門口。
  • 女校長又送150名山裡女生考上本科!浙大姑娘說,愛她也有點怕她
    話筒那頭,女校長張桂梅的吼聲,熟悉而急促:「沒事給我打啥電話,浪費我電話費,忙你的去!」又到高考成績陸續出爐的日子,張桂梅有另一種焦慮和不安。張桂梅在雲南大山紮根逾40年,一直為改變大山女孩的命運發愁。12年前,2008年,華坪女高成立。
  • 大山裡的女校校長張桂梅:我想改變一代人
    「我沒為這個小縣做過一點點貢獻,卻添了這麼大的麻煩。他們把我救活了,我活著要為他們幹些什麼。」張桂梅回憶起那段往事,依然哽咽。再次回到校園,張桂梅發現,華坪的教育環境和她以前所在的大理相差甚遠。張桂梅任教期間,民族中學裡的女生不僅數量少,還時不時有女生從課堂上消失。讀著讀著就不來了,是什麼原因?張桂梅跑進大山,開始找那些退學女生做家訪。
  • 華坪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先進事跡介紹 張桂梅近況最新消息
    8月26日晚,簡單吃點白粥和青菜後,放下筷子的張桂梅不忘叮囑同桌的人:「一定要吃完,別浪費。要在我們學校,如果有學生倒了一粒米,我可是要讓她回家背一麻袋米來的。」  63歲的張桂梅是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兒童福利院院長,她曾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優秀教師、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讓1800多名女孩走出貧困大山等先進事跡感動了很多人。
  • 女校校長張桂梅:為了省錢辦校,她曾經一天只花三塊錢生活費
    要在我們學校,如果有學生倒了一粒米,我可是要讓她回家背一麻袋米來的。」63歲的張桂梅是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兒童福利院院長,她曾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優秀教師、五一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讓1800多名女孩走出貧困大山等先進事跡感動了很多人。但關於她勤儉節約的故事,知道的人卻並不多。
  • 華坪女高「一所沒有門檻的學校」,張桂梅校長靠什麼提高升學率?
    我們知道,張桂梅校長所創辦的華坪女高,是一所沒有門檻的學校。 從建校的第一天起,張校長就定下規矩:學費、住宿費全免,只收少量夥食費。特別是對於貧困家庭的學生,即便基礎再差,中考分數線沒過,也要全部招進來。首屆學生幾乎全是「線下」生。
  • 張桂梅的華坪女高神話背後-虎嗅網
    「一些父母帶著孩子來學校找張老師,說家裡確實特別困難,或者一些父母身有殘疾,她聽了後就會去實地走訪,了解學生家裡的情況,發現的確貧困就會錄取。」張紅瓊說。據她觀察,這些年女高錄取的大部分學生還是家庭相對貧困的。
  • 「燃燈校長」張桂梅為什麼獲授「時代楷模」稱號?看完這些,你就知道了!
    日前,中宣部決定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此前,中共中央授予張桂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她幫助1800多名女孩兒走出大山用知識改變命運她用教育事業為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付出一生讓我們共同致敬張桂梅校長今年,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有159人參加高考,其中150人上本科線,本科率94.3%,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學校的創始人兼校長——63歲的張桂梅。
  • 張桂梅,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1600多名女生人生的貴人
    對於從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走出的1600多名女生來說,校長張桂梅,就是她們人生的貴人。#這幾天經常能看到校長張桂梅的事跡報導。從一無所有,到建立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其中的艱辛無法對外人說清。採訪中,張桂梅滿是滄桑的臉上,我只看到一個堅定的信念:幫助麗江貧困山區的女學生們考上大學,改變三代人的命運。建校初期,學校條件簡陋,17名教師中就有9名提出辭職。就在學校快要辦不下去、心灰意冷的張桂梅整理資料準備交接時,老師們的資料讓她眼前一亮,剩下的8個人裡有6名黨員。
  • 女校長張桂梅:能救一代人是我最大的安慰
    兒童之家收養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遺棄在福利院門口的健康女嬰,無兒無女的張桂梅成了她們的「媽媽」。兒童之家和民族中學的經歷讓張桂梅萌生了一個想法:籌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從2002年起,張桂梅就開始四處奔走。她帶著優秀教師的證件和對自己的報導,背著孤兒院最小的孩子,滿大城市去籌集經費,就像乞丐一樣。但人們的回應常常是:騙子。
  • 雲南華坪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反對學生當「全職太太」引熱議
    換來的是華坪女子高中2020年159人參加高考,150人上本科線。作為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公辦女子高中,華坪女子高中共有1804名女孩走出貧困山村,進入大學。近日在一段採訪視頻中,張桂梅校長回憶了因學生當了全職太太,而不願接受其捐款的故事,視頻中「我最反對當全職太太」的言論更是引發了網絡上關於」全職太太」的熱議。
  • 校長張桂梅,讓1645名女生走出山區,網友:「先生」二字當之無愧
    但張桂梅一邊吃止痛藥,一邊將工作量加到了最大限度。在此期間,同事和學生們都看到,她在通往教室的路上是一步一步往前挪。直到將這批學生送到了中考考場,她才向領導說明情況,住院治療。學生們熱淚盈眶地說:「我們就是您的親兒女,您就是我們的好媽媽。」張桂梅感動地說:「誰說我沒有家?我的家就在華坪,我的親人就在華坪,我的愛也在華坪!」張桂梅創辦華坪女子高中2008年,張桂梅離開自己任教多年的學校,打算創辦一所女子高中,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
  • 張桂梅!時代楷模!
    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張桂梅一個無比響亮的名字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許多學生都親切地叫她「張媽媽」許多年前一次次目睹貧困女生輟學悲劇通過張桂梅做思想工作,這名學生當天就回到了課堂。像關心呵護這位女孩一樣,張桂梅帶領華坪女高守護著每一位學生的未來,建校12年來已累計把1804名女孩送入大學,點亮她們的人生夢想。63歲的張桂梅,被學生親切地稱作「張媽媽」。
  • 張桂梅所在的華坪女高成績出爐:159人高考150人上本科線
    這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今年的高考成績。然而,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卻對這個成績不滿意。張桂梅「和其他一些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7月24日,據華坪縣委宣傳部消息,今年華坪女高有159人參加高考,600分以上有17人,一本線以上70人。理科最高651分,文科最高619分。
  • 圖片故事:「奇蹟校長」張桂梅和她的女子高中
    ,巡邏、開門、亮燈……這個每天都第一個出現在校園裡的人,名叫張桂梅,她沒有家庭、無車無房、一身病痛,卻用大愛與擔當,一次次地創造「奇蹟」——2008年,她排除萬難,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創建起這所專供貧困家庭女孩就讀的免費高中;11年來,她嘔心瀝血,助1645名山村女孩圓了大學夢,高考綜合成績更連續9年排名麗江全市第一。
  • 傳奇校長張桂梅和1804個女孩的故事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很難想像,這樣一段豪情萬丈的口號出自一所地處偏遠的女子高中——雲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