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之交,我國高等教育領域有不少新變化。除了高校大規模合併外,一個新名詞也引起不小關注,即「獨立學院」。獨立學院算是一個新事物,它雖然被貼上「獨立」標籤,卻又與「母體」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此類學校依託本部資源,獨立招生辦學,極大緩解了我國高教資源匱乏的窘境,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般來講,絕大部分獨立學院都是三本。當然,現在很多省份取消了三本,獨立學院開始在二本招生,但其本質還是沒有改變的。「學費貴」、「整體學風不如一本」,這是人們對獨立學院的主要印象。
現實生活中,不少人都會碰到獨立學院學生「冒充」本部的情況。比如有人明明是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畢業,卻說廈門大學是自己母校;還有人在南京大學金陵學院就讀,卻宣稱自己在南京大學仙林本部上課。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那麼,這些「偷換概念」的學生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呢?
「冒充」本部在求職時表現最為集中。很多人為了得到一次面試機會,借用本部名號,以此來跨過學歷門檻。不過這種人還是少數,畢竟學位證書上清清楚楚的寫著某某大學某某學院,即便順利入職,風險還是很大,若用人單位介意的話依舊可以辭退。
除了求職,人們對獨立學院有較多誤會也是很多人「冒充」本部的重要原因。部分文化水平較低的家長對獨立學院不了解,認為獨立學院就是「母體」的一部分,學生們還解釋不清。於是不少人將錯就錯,任由家長們自己理解。口口相傳,這些學生便有了「冒充」嫌疑。
本文很多「冒充」都加了引號,這也是有原因的。有些獨立學院算不上冒充,它確實是隸屬於校本部的二級學院。特別是獨立學院剛誕生的時候,它們是母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南大金陵學院,它由南大管理,連校園都是南大的。有些獨立學院與校本部在同一校區,享受同樣資源,學生對校本部認同感也很高。
在浙江,不少獨立學院還有「立交橋」項目。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學院等院校成績優異者,可通過考試轉入浙江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本部。
其實,很多本部同學並不認可獨立學院這幫「校友」,畢竟高考時相差上百分。即便佔著南大曾經的校園,南大這種「牛奶不可與水混合」的高校也不會認同金陵學院學生就是自己校友。當然,個別極其優秀的另算。
而獨立學院也在積極轉型升級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獨立學院已經更名。比如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更為鄭州工商學院、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更為武漢華夏理工學院,獨立學院尷尬的身份將成為過去式。
除了小部分人有虛榮心理外,大部分獨立學院學子對「身份」這種問題還是不在意的。而人們也要給予獨立學院更多的鼓勵和支持,畢竟這是我國在高等教育領域探索出來的新路子。如今,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等開始在本一招生,在高教不斷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獨立學院們也蓄勢待發,將會有著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