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挪威的能源環境政策與應對氣候變化措施中,我們可以學到些什麼?

2021-02-25 萍水相逢的緣


一直想寫一篇關於挪威能源環境與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文章,一來是我自己的專業和興趣,可以自我梳理和學習提升,二來傳遞與分享,共同抵抗全球氣候變化,同時希望帶給大家一些啟發。

1.挪威的能源生產和消耗情況

歷史上,挪威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唯有通過獲取海上資源才能生存。

挪威從北歐貧窮漁業小國,發展成當前人均GDP超過9萬美元的高度發達國家,挪威的水電和油氣不僅唱響了經濟繁榮的交響曲,也是其能源戰略的核心。

挪威三面環海,多山地、湖泊和瀑布,水電資源極其豐富;大陸架油氣資源儲量充裕。目前,挪威國內一次能源消費中水電和油氣合計佔比達到96.9%,其中水電、石油和天然氣佔比分別為67.4%21.3%8.2%

挪威通過能源消費種類多元化的轉型,實現了可再生能源利用佔比接近60%的突破,風能、地熱、水力、生物質能等一系列技術的發展帶動了可再生能源整體的逆襲。

Glomma河上的Rånåsfoss 水電站 (98MW)

挪威的國內電力供應來自可再生的、清潔的水力發電,滿足挪威本國電力需求的98-99%。2018年初,挪威水電裝機容量 33 755 MW,年產量 141 Twh。

2019年挪威能源平衡表

數據來源:挪威統計局

由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挪威的一次能源生產結構中,天然氣和油及油製品佔據了93.37%,而這兩種能源主要用於出口。在能源供應結構中,電力佔了40.79%, 油及油製品佔了近29.54%,天然氣佔了19.53%。能源終端消費量只佔了一次能源生產量的10.67%。

2.挪威的能源環境政策

除了豐富的能源稟賦,挪威對能源的可持續利用更是其能源戰略的主線。1987年,以挪威女首相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夫人為首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向聯合國提交的《我們共同的未來》工作報告中,首次正式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為了保證水電的可持續發展,挪威政府針對水電的開發,設立了《工業特許權法》、《河道管制法》、《水資源法》、許可證管理等制度,嚴格限制私人投資者對水資源的破壞性開發,確保國家對水資源最大限度的開發和保護。同時,挪威水電站開發建設過程中,非常注重對當地居民和環境的影響,水電項目實施前公眾可發表意見,實施過程中會最大限度考慮地形、地貌、河流等自然生態因素,降低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

為了實現油氣的「可持續利用」,挪威在油氣開發利用過程中,非常注重環境保護,同時不斷追求技術進步。挪威政府專門制定了《汙染控制法》,對油氣生產的程序有嚴格規定,可能引起汙染的項目,需要申請獲得許可證才可運作。挪威海洋石油勘探開發過程中的環境控制、二氧化碳捕捉和儲存在國際上均具有領先地位。

新世紀以後,隨著氣候變化形勢日漸嚴峻,挪威在做好其他減碳工作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同時,也開始大力發展非水可再生能源,非水可再生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0.1%提高到2017年的1.5%。

2020年6月8日,挪威石油與能源部(Norwegian Ministry of Petroleum and Energy )和挪威氣候與環境部(Norwegian Ministry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聯合發布《挪威政府氫能源戰略(The Norwegian Government's hydrogen strategy)》

戰略書中宣布,挪威政府將進一步專注於氫能源技術開發與應用,以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實現低排放社會的目標。

3.挪威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況對氣候變化戰略目標

挪威是個人口只有530多萬的小國,其溫室氣體排放體量小,自90年代以來排放量總體呈上升趨勢,自 2004年開始緩慢下降,2019年排放量為33.6 百萬噸(根據statista.com數據)。根據Global Change Data Lab 數據,挪威人均排放量在2007年之後呈現下降趨勢,從9.8t 下降到2017年的人均8.25t。

年度CO2當量排放趨勢圖(挪威),數據來源:Global Change Data Lab

年度CO2當量排放趨勢圖(美國、挪威和中國),數據來源:Global Change Data Lab

年度CO2當量人均排放趨勢圖(美國、挪威和中國),數據來源:Global Change Data Lab

按照巴黎協定,2020年2月7日,挪威提交了國家氣候目標任務書。

挪威的中期目標:到2030年,基於1990年排放水平,溫室氣體減排50%-55%。

遠期目標:到2050年,基於1990年排放水平,溫室氣體減排90%-95%,實現成為一個低排放社會。

挪威政府專門設置氣候與能源專項資金,致力於支持新能源開發、提高能效和溫室氣體減排項目。

項目從工業、運輸、能源系統、非住宅建築、家庭與消費等方面,從中試到示範試點項目到引進商業市場,實現從技術發展到市場發展的轉變和推廣過程。

專項資金從2012年的118.4 億 提升到2019年的581.4億挪威克朗。

數據來源:Enova annual report 2019

可以看出交通運輸是近幾年減排潛力最大的環節。

數據來源:Enova annual report 2019

4.挪威的減排措施

提高排放成本:通過更嚴厲的碳排放交易系統和碳稅政策,使得高排放產品更加昂貴。Granavold平臺宣布,政府將在各領域以每年5%的比例提高碳稅,持續到2025年。

實現零排放交通運輸:

-宣布燃油禁令,到2025年,全面禁售化石燃料車。

-氫能源汽車將和電動車一樣享受各種稅費減免政策。

-電動車稅費減免政策延續到2025年。

-推進高速渡輪和海洋船舶的0排放技術,包括電動和氫能源。

實行綠色公共採購:

促進一切公共採購綠色化,包括運輸、建築和辦公室耗材。

促進法規標準建設:

推進新技術應用和推廣的法規標準,促進安全和標準化。

杜絕食物浪費:

挪威與歐盟共同制定到2030年,實現減少50%食物浪費的目標。

加強國內外研究與合作:

加強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減緩氣候變化和智慧城市技術的研究與合作,突出新能源技術的研究。

5.挪威的新能源技術創新情況

挪威初創公司Ocean Sun推出全新水面太陽能形式

Ocean Sun的核心創新是基於安裝在水彈性膜上的剛性光伏組件的浮動太陽能系統。該方法通過與水體直接熱接觸來降低電池的工作溫度,可以以低資本支出和業界最佳的光伏性能構建。Ocean Sun公司與GCL系統集成公司結成聯盟,大批量生產適用於浮動膜的雙玻璃模塊。Ocean Sun 的太陽能系統,遠看像是浮在水面上的藍色大王蓮或是彈跳床,但其實該設備是新型的水面太陽能設置工法。


挪威建築平臺Snohetta打造世界最北端的能源積極型建築

挪威的Snohetta工作室從一個建築與景觀設計小組,發展國際知名建築、景觀、室內及產品設計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堅持跨學科的思維方式試圖用他們的作品增強人們對自身環境的感知及人與物理空間之間的關係。

SnohettaPowerhouse聯盟的第三個能源建築Powerhouse Brattorkaia完成了施工,這座建築被譽為「能夠改變世界」的建築。Powerhouse Brattorkaia位於北緯63度的挪威特隆赫姆。在那裡,陽光的季節差異性十分明顯,是收集和儲備太陽能的絕佳之地。這座18000平方米的辦公大樓坐落在港口邊上,覆蓋著黑色鋁和太陽能板的立面倒映在特隆赫姆峽灣的海面。

項目的主旨分為三個部分:最大限度地生產清潔能源;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消耗;竭盡所能地為租戶和公眾提供一個舒適的空間。其傾斜的五邊形屋頂和立面的上部覆蓋了近3000平方英尺的太陽能電池板。在一年多的時間裡,該建築使用清潔和可再生能源的總發電量約為50萬千瓦時。

挪威的初創公司FrescoMotors預售高性能新能源汽車

Fresco Motors是一家年輕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初創公司,Fresco Motors的第一款車型The Reverie已經開放預定。

新車是一款五座轎車車型,外觀上與特斯拉Modol S有些相似。TheReverie的規格參數為:長4807mm、寬2226mm、高1401mm、軸距2746mm,體積比特斯拉Model S大,但在Model S效動力方面,TheReverie的百公裡加速不會超過2秒,最高時速可達300公裡。


不過,該公司稱Reverie將配備「可攜式電池」、無線充電板等配置,以延長續航裡程、便於充電。值得一提的是,新車或將採用模塊化電池組的設計,與愛馳U5的疊加電池包黑科技相類似。這意味著,當有部分電池組損壞時,不必更換整個電池組,可即插即用。

圖片資料來源:https://kknews.cc/finance/bzk6qzn.html


結語和思考

在生態文明建設、氣候變化應對,現代經濟體系構建、能源革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網際網路+智慧能源建設的綠色轉型大背景下,中國如何迎接挑戰和機遇,實現彎道超車?


END

長按關注

請點頁末右下角的「在看」,我們不失聯啊

往期回顧(點擊藍色標題可查看):

呆扭先生

德鋼男遇到中鋼女 德國哥哥內柔外剛 環保衛士

十八般武藝樣樣通 世上最動人的情話 Touching moments

40+哥哥披荊斬棘的減肥之路 |  德式精細與粗曠

大千世界

方腦袋看大千世界 西式節儉與慷慨 從萬茜小姐姐乘風破浪看女性地位

當中年少女被問,你年滿25歲了嗎 |  人生最有價值的東西

愛旅行

歐洲旅行奇遇 旅行箱奇遇 雲南五彩之旅 歌詩達郵輪韓國行

難忘的日本關西自由行 夢幻峇里島 繽紛芽莊之行 旅行的意義

養娃路上

我的女兒笑笑 笑笑的愛情觀 美少女在挪威 性的教育

十三歲的花季雨季 呆萌娃中英文interview 被俘虜的娃和被閒置的媽

挪威開學第一周 我的寶貝,媽媽愛你

海外生活

挪威看專科醫生歷險記 |第一次看家庭醫生 中英差異醫療篇

中英差異教育篇 我的英國導師 美麗的女孩Sonia

英倫遊歷-倫敦劍橋 英倫遊歷-諾丁漢的留學生涯

月光所照,皆是故鄉

新冠播報

歐洲超市歷險記 疫情下東西方復學方案 疫情下東邊日出西邊雨

中外學校居家教學PK | 2020年的春天 新冠假期的放任與焦慮

生活隨想

生命的旅程 關係 Mission: Impossible 6 – Fallout 有感

人生的路徑N條,你會選哪條?平穩可預見的大道還是自由繚繞的小徑?

自傳

廚藝小白成長記 那些我經歷過的冷酷世界和溫暖人間 中年少女

奇葩的相親奇遇 老母親考試後遺症 假如我要出一本書

40+姐姐180天流利說英語獎學金完勝記 致青春牛郎織女異地戀

相關焦點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
    為完成上述目標任務,中國在「十一五」期間(2006—2010年)採取了一系列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重大政策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2011年制定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確立了今後5年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導向,明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任務。在氣候變化國際談判中,中國一直發揮著積極建設性作用,努力推動談判進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 中國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問題回顧與展望
    尤其是人類工業化的250多年裡,大量消耗化石能源,不僅產生了諸如酸雨、大氣汙染等傳統的環境損害,還造成了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導致氣候變化,使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大氣、水循環系統面臨重大損害的威脅。因此,能源、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成為當今世界相互關聯的三大焦點、熱點和難點問題。
  • 專訪挪威環境和氣候部國務秘書羅特文滕:經濟與環保可以兼顧 要...
    摘要 【專訪挪威環境和氣候部國務秘書羅特文滕:經濟與環保可以兼顧 要相信市場的力量】如果說挪威是世界上「最綠的」國家,也許很多人都會感到吃驚,因為在人們的印象中這是一個在冬季有漫長黑夜和皚皚白雪的國家。
  • 北極氣候專家齊聚廣州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惠婷):加拿大駐穗領事館和挪威駐穗領事館14日在廣州舉辦「從氣候變化到綠色發展研討會」,北極和廣州的距離一下拉近,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尋找解決方案,成為了與會者討論的熱點。挪威奧斯陸大學國際氣候及環境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Maria Sand博士是北極監測與評估項目的專家組成員,研究北極地區短時段存在的氣候施力因素。她介紹,今年2月北極的冰融化得非常快形成孔洞,冰層越來越薄產生了漂移,陳年的海冰不停融化,海平面繼續上升。衛星觀測數據顯示,中國華南地區每一年海平面上升3-6毫米。
  • 英國應對氣候變化施政經驗——以政治共識推進政策落實
    2015年7月23日至29日,我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代表團對英國進行了訪問,並就氣候變化和能源領域的有關政策與實踐進行了調研。  在氣候變化風險的討論中,英國外交部、倫敦勞合社保險公司、倫敦大學學院以及英傑華投資集團公司代表就氣候變化風險評估、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及氣候變化與保險等問題分別介紹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最近發布的報告。
  • 應對氣候變化 西北大學在行動
    10月13日,韓正在生態環境部召開的座談會上強調,要圍繞落實我國新的二氧化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組織編制「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制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
  • 山西省生態環境系統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培訓會在太原召開
    7月25日,山西省生態環境系統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培訓會在太原召開,生態環境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出席會議並講課,山西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軍主持會議並講話,全省生態環境部門要切實抓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工作與環境汙染治理協同推進,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支持
  • 中美攜手應對氣候變化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也關乎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因為任何一項關於氣候的舉措都是跨越國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定於今年晚些時候在法國巴黎舉行。在此之前,中國和美國已就氣候變化達成共識,決定共同採取措施消除他們眼中這一「全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習主席和歐巴馬去年11月在北京舉行了會晤。作為會晤的成果之一,兩國發布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
  • 應對氣候變化 習近平「中國承諾」彰顯大國擔當
    針對全球氣候變化議題,習近平主席曾在多個場合闡述中方觀點和承諾,並積極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進程。  目前,氣候變化仍是當前世界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儘管2020年全球都在應對新冠疫情的嚴峻考驗,但「全球變暖不會因疫情停下腳步,應對氣候變化一刻也不能鬆懈」。
  • 全球氣候行動峰會:應對氣候變化出現三個新特點
    中新網舊金山9月14日電 (孫忠一 孫秋霞)英國一項最新研究稱,如果不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未來熱帶、亞熱帶地區以及美國、歐洲等地因熱浪死亡的人數都會持續上升。  氣候變化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全球性挑戰,關乎全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在2018年全球氣候行動峰會「中國角」開幕式上,與會嘉賓指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呈現出三個新特點。
  • 聯播+丨應對氣候變化 習近平「中國承諾」彰顯大國擔當
    針對全球氣候變化議題,習近平主席曾在多個場合闡述中方觀點和承諾,並積極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進程。目前,氣候變化仍是當前世界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儘管2020年全球都在應對新冠疫情的嚴峻考驗,但「全球變暖不會因疫情停下腳步,應對氣候變化一刻也不能鬆懈」。
  •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展現大國擔當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展現大國擔當  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將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5年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為2020年後的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明確了方向,開啟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新階段。
  • 挪威商學院教授蘭德斯:中國在氣候變化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挪威商學院教授喬根·蘭德斯接受人民網專訪(人民網 王子侯攝) 挪威商學院教授喬根·蘭德斯接受人民網專訪(人民網 王子侯攝) 人民網北京3月25日電 (寇傑 王天樂)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挪威商學院教授喬根·蘭德斯今天做客人民網直播間時表示,「中國將在全球氣候變化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清潔能源的使用也將為中國創造潔淨的環境和更多商機。」 蘭德斯認為,中國政府在溫室氣體減排方面做出了許多努力。縱觀中國一系列的五年計劃,節能環保一直是政府積極倡導的工作重點。中國提出在2030年左右讓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的具體目標,著力於清潔能源的研究和使用。
  • 應對氣候變化 世界青年在行動 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研究生論壇在...
    解振華在特邀報告中對本次論壇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指出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的重點大事,各國應不斷提高環保的力度,將氣候與經濟、環境、社會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改善環境。尼古拉斯·斯特恩勳爵在主旨報告中從經濟學的視角闡述如何高效地進行「零碳」轉移,提出應對氣候變化要求我們在技術、制度、商業模式、城市規劃流程、自然資源管理等諸多方面做出改變。
  • 氣候變化的基本事實和科學應對
    當「氣候變化」日益成為公眾口中的熱詞時,當世界各國都在為減緩氣候變化而努力時,當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時,當世界各國重要會議都聚焦氣候變化時,作為普通公眾,我們有必要知道到底什麼是氣候變化,氣候變化導致了哪些事件的發生,我們該如何應對氣候變化等基本概念和科學事實。
  • 人民日報和音: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雄心和決心
    在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增多、氣候治理進入關鍵階段之際,中國倡議為全球氣候治理明確了方向、增強了信心、注入了動力。  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和人類未來,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雄心和決心。5年前,各國領導人以最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為2020年後的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明確了方向。
  • 堅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戰略定力 繼續做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
    我們還連續數年在大會期間應邀與參會的歐洲議會聯盟各國議員進行對話,也與美、英等國立法機構代表進行對話,介紹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措施和行動,交流和回答議員們提出的問題,用開放透明的態度爭取建立互信,收到較好的效果。我們還在會場設立了「中國角」,舉辦邊會活動,全面介紹中國各地方、各領域、各行業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政策、行動和成就,講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故事。
  • 中美發布應對氣候變化聯合聲明 攜手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中國日報11月12日北京電 (記者 藍瀾) 中美雙方12日在北京發布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美國首次提出到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較2005年整體下降26%-28%,刷新美國之前承諾的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減少17%。
  • 8位院士聚首 共商應對氣候變化大計(深度報導)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教授張國偉、舒德幹、趙國春,中國科學院院士費維揚、周衛健、彭建兵、何雅玲,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文智,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綜合處處長丁輝,科技部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社會事業處副處長張賢,國家應對氣候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陝西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李豫海,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總經理付鎖堂,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等相關單位負責人,亞洲開發銀行專家,西北大學黨委書記王亞傑
  • 全球氣候行動峰會:應對氣候變化出現三個新特點—新聞—科學網
    中國行動得到普遍認同 從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到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再到2015年的《巴黎協定》,中國一直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貢獻者和參與者。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也得到了國際的認同。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格蘭瑟姆氣候變化與環境研究所主席尼古拉斯·施特恩指出,巴黎會議之後,中國的碳排放開始平緩地增長,很多人預計在「十四五」規劃中,中國的碳排放會有所下降。 能源基金會創始人、執行長艾瑞克·海茨表示,應對氣候變化,創新技術以及政策在全球廣泛拓展,中國有許多成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