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引以為傲的特色小吃,北方人眼中的餛飩,南方人說它是扁肉

2020-12-18 潤心食憶

每座城市,都有著屬於它的獨特味道。就好比武漢的熱乾麵,北京的炸醬麵,都是外地遊客到了當地一定會去嘗嘗看的特色美食,歸根到底是得益於悠久的傳承和名聲在外!而對於福州人而言,「肉燕」就是他們引以為傲的特色小吃。去到福州逛吃的話,當地人一定會叫你去嘗嘗一種名叫「肉燕」的小吃。記得上大學的時候,福州本地舍友還因為扁肉和肉燕和我爭辯了半天,現在想起他那副得意洋洋、對福州肉燕引以為傲的表情,讓我不禁嘴角上揚!

肉燕,也叫扁肉燕,福州本地人叫它「太平燕」,有「太平」、「平安」的美好寓意,是福州人逢年過節、宴客聚會都會吃的食物。故而有「無燕不成席,無燕不成年」的說法。直到今日,福州肉燕都是遊客們作為饋贈親友的伴手禮首選!是親朋好友相互饋贈之佳品。

福州肉燕,相傳在明朝嘉靖年間,福建浦城有一位告老還鄉的御史大人,由於山珍吃膩了,於是自家的廚子以豬腿肉用木棍打成肉泥,再加上適量的地瓜粉,揉均勻之後擀成如紙片般的薄片,然後分別切成小方塊,包上肉餡做成扁食煮熟之後食用。沒想到御史大人吃後讚不絕口,追問是什麼點心,而廚師的隨後一說的「扁肉燕」讓其得名。而南宋真德秀囚蒲城掃基時設宴,隨性的福州廚師林阿榮吩咐幫廚搗魚丸,但是因為聽成了搗肉丸,與明朝嘉靖年間御史大人的廚子做法如出一轍,故而肉燕在蒲城、福州流行開來。

這就是福州人引以為傲的特色小吃「肉燕」了,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至今口碑有目共睹。不過肉燕因為外形與北方人眼裡的餛飩和南方人常吃的扁肉相似。所以很多的北方人會覺得肉燕就是他們吃的餛飩,南方人經常把肉燕當作扁肉。其實不然,肉燕和餛飩、扁肉是完全不一樣的小吃,不管是口感還是製作工藝上。

肉燕的獨特之處就在於肉燕的「燕皮」,肉燕的燕皮是優質的豬腿肉經過無數次的手打成肉泥之後,和地瓜粉混合攪勻,擀製成一張又大又薄的肉皮,然後再切成三寸左右的正方形肉燕皮,包入荸薺和肥膘肉的餡,蒸熟或者煮熟之後方可食用。而扁肉和餛飩的皮均為麵皮,與肉燕的「燕皮」完全不同。

燕皮還有另一種吃法,就是不包肉餡,直接切成「燕絲」,用蔥油湯底燙熟食用,可以放醋或者辣椒,風味獨特。

肉燕與扁肉和餛飩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肉燕可以久煮不爛,而餛飩和扁肉的麵皮煮久了或者湯汁浸泡時間過長就會化開。這是因為肉燕的燕皮是豬腿肉和地瓜粉製成!肉燕有著晶瑩剔透的質地,口感嫩滑爽口,讓人食後回味良久。

福州人引以為傲的特色小吃,北方人眼中的餛飩,南方人說它是扁肉!好了,關於福州肉燕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大家以後別再認錯肉燕、餛飩和扁肉了。它們只是有著相似的形態,製作工藝和口感等多個維度皆有不同之處。吃過肉燕、餛飩和扁肉的小夥伴們,你覺得哪種更好吃呢?

圖文內容為潤心食憶原創,盜圖抄襲請三思而後行。溫潤身心,食之記憶!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喜愛!

相關焦點

  • 北方人更愛餃子?南方人表示不服
    南方人表示不服 都說北方人喜歡吃餃子 南方人恐怕不服 吃餃子為了紀念他
  • 福建人過年必吃的一道菜,看起來像餛飩,卻被稱作「肉包肉」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尤其是年夜飯,很多地方一定要吃一些特殊的食物來慶祝新年,這是多年來留下的傳統,比如福建人,豐年過節一定要吃的就是這道菜,這是福建人過年必吃的一道菜,看起來像餛飩,卻被稱作「肉包肉」。
  • 日售千碗拌麵、扁肉的尚幹小吃
    文章與圖片摘自:一碗福州FZ & 本洋飯館如果說大餐是一個城市的外表,那麼小吃就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在福州有著許許多多美味的小吃,但是尚乾拌麵、扁肉一定不容錯過。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家老牌小吃店,與尚幹小吃來一場美妙的邂逅吧!
  • 只有南方才有小吃,北方人做夢都想吃,全吃過的是正宗南方人!
    南方北方的小吃年物就有很多對方不知道的!下文轉載自作者:一食之家呀只有南方才有小吃,北方人做夢都想吃,全吃過的是正宗南方人!由於我國南北地區氣候、環境等方面差異大,所以兩地的飲食文化也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有些南方有的美食北方就沒有,北方有的美食南方卻沒有,比如這幾種南方才有的小吃,北方人做夢都想吃,全吃過是一個「老吃貨」!
  • 有一種「毒藥」,叫福州小吃!
    在福州,五花八門的「小食」或許才最能代表這個地區人們的飲食風貌。在我這個外人看來,福建飲食裡最吸引人的部分在閩南三角,即泉州、漳州和廈門。「古早味」的豐富和混雜似乎遠遠超越了福州小吃。比起擁有沙茶、醋肉、薑母鴨的閩南,福州的飲食風格似乎更加保守和傳統,更偏向於清淡一派,也算是十分尊重食物的本味了。
  • 隨處可見沙縣小吃的店,你知道沙縣哪些小吃呢?
    沙縣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國家南方重點林區縣、福建省竹子重點產區。全國各地可見沙縣小吃店,你知道沙縣知名小吃嗎?今天就來看看沙縣的小吃。1 沙縣扁肉沙縣扁肉是由餛飩演變而來的,是福建省三明市沙縣的一種傳統地方名點,屬於閩菜系。
  • 肉燕不是餛飩,別再傻傻分不清了!
    在吃這個事情上,南方人的精緻有時候真會逼死北方人。比如在北方,餃子就是餃子,餛飩就是餛飩,南方就不一樣了,餛飩叫什麼,完全取決於你在哪個城市。在四川是抄手,在廣東是雲吞,在福建就扁食、扁肉和肉燕,在江西可能又變成清湯……有時候,你看著它長得是餛飩的樣子,但它其實又不是餛飩,比如,咱們今天的主角——肉燕。
  • 北方人不喜南方人愛的5種小吃,甜豆花上榜,最後一種味道極重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各種人文資源也是非常豐富的,這也就造就出了很多地方不同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文化,就像南方人和北方人來說,這兩個不同地區的人在生活習慣上有所差異,飲食方面上也有太多不一樣的地方,今天我們就南方人和北方人不一樣的飲食差異來說一說。
  • 潮汕「獨有」的特色海鮮吃法,北方人不敢吃,南方人卻把它當飯吃
    眾所周知,我國地域廣闊美食眾多,不僅有八大菜系更有各個地方的特色小吃,而且自古南北方的飲食文化差異就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就像同是南北方的沿海地區,都一樣盛產海鮮,但北方人基本上都是把海鮮煮熟了吃,而南方人就不一樣了,大多都喜歡醃製後生吃。
  • 被北方人「黑的最慘」的南方小吃,北方人:實在是難以下咽!
    被北方人「黑的最慘」的南方小吃,北方人:實在是難以下咽!中國是個美食之國,各種美味簡直數也數不清。但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地區人民的飲食習慣差異還是蠻大的,其中最大的差異還得數南北差異。今天小編要盤點的,就是4種被北方人黑得最慘的南方美食。
  • 晨讀|餛飩:麵食中的小家碧玉
    餛飩是麵食中的小家碧玉,用得上一個「細」字來形容。中國麵食中除了麵條是可湯可幹的吃法外,全程和湯而吃的,可能唯有餛飩。帶湯吃餛飩是常態,也有油炸著吃的,那是偶見。所以,說餛飩不能不說餛飩的湯,那是魚水不可分的。魚因水而活,餛飩因湯而活。
  • 餛飩、抄手、南方餛飩、清湯餛飩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前幾天一個喜愛美食的朋友跟我暢談了一下淄博的野餛飩,說了他對餛飩的認知,並對我細數了餛飩、抄手、南方餛飩、清湯餛飩等好多種餛飩的區別和不同。這引起了我的興趣。在我經過多方查驗和證實以後我得出的結論是餛飩、抄手、南方餛飩、清湯餛飩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只是各地的叫法不同,以及還有各地的飲食口味習慣不同而略有改變而已。餛飩是一道中國民間的傳統美食,發展至今,名號繁多,製作各異,鮮香味美,遍布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和好評。一般用清水和面做皮,也有用骨頭湯和面的,麵皮極薄。正常用肉做餡、也有用菜、糖、蜂蜜等作餡,但是很少。
  • 這4種小吃南方人愛吃,北方人:我曾嘗試愛上它們,結果卻失敗了
    這4種小吃南方人愛吃,北方人:我曾嘗試愛上它們,結果卻失敗了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中國地域遼闊,各地之間的民俗文化和飲食習慣是有很大差異的,特別是南北方地區的人們,在飲食方面有很大不同。下面這4種小吃,南方人愛吃,北方人卻說:我曾嘗試愛上它們,結果卻失敗了。可見這幾十年養成的飲食習慣,還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我們看看都有哪些食物。1、肉湯圓在北方人們過元宵節的時候才會吃湯圓,平時吃的都比較少,而北方的湯圓基本都是一個口味的,那就是黑芝麻糊湯圓。
  • 沙縣小吃裡面的經典小吃,最後一種是我的最愛,你們喜歡哪一種
    中國(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官方定為每年公曆的12月8日。沙縣蒸餃,蒸餃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食品,是每年春節必吃的年節食品。相傳是中國東漢南陽「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在中國許多省市也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中國南方地區也普遍有餃子這一食品。餃子一般只是用豬牛羊肉和蔬菜作餡的傳統小吃。
  • 國家餛飩地理
    事實上,小麥粉製作的麵皮,天然就適合製作成包裹餡料的食物。加了芋頭澱粉呈現半透明的麵皮,包裹著手剁上勁,嚴格按照三肥七瘦選料的肉餡,再加入炒芝麻和大地魚粉調味,一招一式,都充滿了富宋流傳下來的「閒食」風情,和南方開放地區食不厭精的風氣。為什麼廣東人把「角子」又變回了「餛飩」?造成這種混亂稱呼的原因,今天已不可考。
  • 網評:沙縣小吃中最好吃的美食,扁肉和燒麥是招牌,他不一樣!
    圖為「沙縣扁肉」作為沙縣小吃的招牌美食,同時也是各大沙縣小吃店中銷量最多的美食。扁肉也就是「餛飩」口感筋道、湯汁鮮香【網評:沙縣小吃中最好吃的美食,扁肉和燒麥是招牌,他不一樣!】圖為「沙縣燒麥」作為沙縣小吃的另一招牌,小巧玲瓏、晶瑩剔透。
  • 你可知「餛飩」有幾種叫法?
    年初,老爸去體檢的時候,爸爸媽媽在抽血完畢後忍不住一人一碗兒餛飩,我爸一北方人,我媽南方人,他們倆生活二十大幾年之後依舊有很大的南北飲食差異
  • 沙縣小吃:衝出亞洲的「土味小吃店」,佔領全球的東方神秘力量
    蘭州拉麵的取名也是同樣的原理,杭州沒有杭州小籠包,但是沙縣確實有真正的沙縣小吃。沙縣小吃的取名是因為它最早是在福州發跡落地生根,沙縣在福州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個地方,這樣的故事還有一個例子。在我的家鄉湖南長沙,你能見到最多的米粉店是常德津市米粉,但是到了北京、廣州等地他們一律取名叫做湖南米粉。
  • 一年近500億營業額的小吃,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沙縣是國家南方重點林區縣、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科普示範縣和省良種水果發展基地縣、省農副產品基地縣,福建省竹子重點產區。木材、筍乾、曬煙、香菇、花奈、菜芋、板鴨等名特優產品久負盛名,遠銷海內外。沙縣小吃以其風味獨特、做工精細、品種繁多和經濟實惠而著稱,共有個品種,常年上市的有47多種,如扁肉、芋餃、米凍、豆腐丸、香芋餅、青草凍等等。餛飩又稱扁肉,既可作點心,又可作菜餚,是沙縣最普遍又最受歡迎的小吃。
  • 扁肉是磚、拌麵是鋼,沙縣小吃背後的「民本」邏輯
    澎湃新聞記者 孫湛 攝沙縣位於福建省中部,擁有1600多年建縣歷史,自古即為閩西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沙縣小吃也歷史悠久,北方漢民族的麵食文化和南方閩越先民的米食文化在此匯集,具有濃厚的民間文化基礎。「沙縣小吃品種多樣,風味獨特和經濟實惠,這也是它受歡迎的根本原因。」